语文学刊杂志是由内蒙自治区教育厅主管,内蒙古师范大学主办的一本省级期刊。
语文学刊杂志创刊于1981,发行周期为双月刊,杂志类别为教育类。
杂志介绍
语文学刊杂志是由内蒙自治区教育厅主管,内蒙古师范大学主办的一本省级期刊。
语文学刊杂志创刊于1981,发行周期为双月刊,杂志类别为教育类。
关键词: 情态 能 语用 言域 粤语
情态动词"能"具有"以言行事"的施为功能,人际语用效果很强。但普通话中的"能"在粤语中却缺失。本文探讨言域的"能"的疑问式和否定式所表达的各类言语行为和语用施为功能在粤语中的相应替代形式,以主观客观、内力外力等语义构件和语境因素对普通话和粤语中对应的情态表达进行从言域角度的语用分析,提炼出粤语中常用的情态固定表达式,促进...
关键词: 语义
"VV"连动式是两个谓语动词之间不带任何成分的动词连用式。《三国志》"VV"连动式语义有承动式、动趋式、状动式等类型,每个语义类型存在着一定的语义关系。《三国志》"VV"连动式主语的语义角色存在"施事—受事—当事"优先序列。
关键词: 对外汉语多媒体学习词典 释义 用例 原则
对外汉语多媒体学习词典是依托于现代多媒体技术而编纂的电子词典,它既需要继承纸质词典的优点和长处,又在展现形式上要有所创新。一部理想的对外汉语多媒体学习词典在释义方面大致需遵循以下原则:释义须浅显、直观、口语化;释义须凸显应用性;释义须符合受众的认知框架;释义须具有系统性。在用例方面则需遵循下列原则:尽量不使用超纲词汇;提供...
关键词: 意义及功能 历史演变
文章考察了上古至现代的众多代表性文献中"然"的意义及功能表现情况,发现从上古至近古,"然"一直兼具实词和虚词的功能,并且作词尾或词缀的比例一直偏高。到现代汉语中时,除一些仿古的用法或古汉语遗留用法外,"然"再无作实词的情况,也不再单独作为虚词,而主要作为词缀出现。
关键词: 一度 数量词 用法 汉语教学
数量词"一度"表示一次或一阵,经常和时段成分"一年"连用,但类推性差,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宜作为一个固定格式来教学。单独使用的"一度"表示"一次"时,可以作补语、状语;表示"一阵"多位于"有"后。二者的差异可以从来源得到解释。
关键词: 网络新词 词语模 新异 谐趣
网络新词包括反映新事物的词语、反映新事件的词语和表达既有事物现象的词语。我们发现,词语模是网络新词生成的重要方式;新异、谐趣则是网络新词的重要特点。
关键词: 说文解字 草部 生产和生活 思维方式
《说文解字》既是一部字典,又是一部百科全书。它以"以形表义"的方式,记载了中国古代灿烂的文化。本文从微观角度,探讨《说文解字·草部》所反映的中国古代社会生产和生活状况以及古代中国人的思维方式。
关键词: 左传 服虔 杜预 声训
服虔的《左传》注是《左传》的重要注本,其中的声训与当时的经学文化、训诂成果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考察、梳理了清人辑佚的服虔《左传》注中的声训,并根据其解释作用,分为破假借和探源两种类型。其中服注的探源声训,在杜预《左传》注中或不出注,或以义训。声训从服虔《左传》注到杜预注中的式微,其背后反映了魏晋时期的语言演变和历史文化的变...
关键词: 两岸 语言变异 同实异名词
海峡两岸分隔几十年,两地的现代标准汉语在隔绝的环境中各自发展,产生了诸多差异。本文从语言变异的角度对两岸同实异名词做对比研究。同实异名词,即实质相同、名称相异的,分别流通于中国内地和台湾这两个言语社区的词语。以期减少误解,促进交流。
关键词: 间接感谢语 表现形式
本文以《红楼梦》中的间接感谢语为着眼点,对间接感谢语的表现形式进行分析,从中归纳出陈述句、疑问句、反问句、假设句、命令句、否定句、感叹句这7种不同类型的表现形式。通过对表现形式的分析,得以从语言的背后窥探到人物的内心世界。
关键词: 网络新词 来源 发展趋势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新词层出不穷。它们的主要来源包括谐音、方言和旧词等。作为网络新词的主要创造者,年轻人使用词汇的特点和方式决定了网络新词的发展趋势:音节单音化、表达讽刺化、运用经济化。
关键词: 现代汉语 人体词 情感隐喻 构建方式
现代汉语表达情感的人体词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隐喻,本文从认知的角度对这类词的情感隐喻构建方式进行探究。
关键词: 网络新词 音节 隐喻
对于网络新词的研究多局限于对其分类,以及应如何对其进行规范和引导,而且是从网络词语产生和发展的整体角度进行研究。本文选取其中一类即合音新词为对象,从它们出现和使用的环境出发,试图从语言音节的构成以及认知语言学等角度探讨以"表"、"酱紫"、"造"等为代表的合音新词产生的原因,认为连读快读造成音节简化是这类合音新词形成的表象...
关键词: 汉语 印尼语 名量词
本文以汉语、印尼语名量词为研究对象,从二者的类型、语法特征进行比较,探讨两种语言名量词在这两方面的异同点。
关键词: 方言 语音 演变
河南中牟方言的语音系统和普通话大致相同,但与普通话相比,它在声母、韵母、声调等方面也有一些自己的特点,并且有些语音的演变,古音的保留更符合语言演变的规律,本文试图以此为出发点,对中牟方言的一些特点作出说明。
关键词: 反讽 幽默语言 合作原则
反讽是一种非常常见的表现幽默的语言现象,通过表达与字面含义相反的意图来实现幽默讽刺的效果。日常会话中,讲话者出于礼貌会遵循合作原则以维持会话的正常进行,而在相声作品中,为了实现幽默的语言效果,表演者往往故意违反合作原则。于是,本文的重点便在于利用合作原则分析幽默语言的反讽意图。
关键词: 短语 词项 逻辑特征
正确认识短语的逻辑特征,对于命题的正确理解有着重要意义。但是,短语的词项性刻划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通过有定摹状词与类集合两方面来描述各短语的词项逻辑特征。
关键词: 名词 动词
通过对"点心"一词的溯源,考证分析了其在古代的名词词性、意义和动词词性、意义,从词类活用和词义引申两个角度探究了名词"点心"的演化。
关键词: 汉语词汇 植物 文化内涵 形成途径
文化词汇是民族文化的一面镜子。以"柳"、"榆"、"竹"三个例子为主,从语言学的角度分析汉语植物词汇的文化内涵形成途径,主要是植物生活特性和谐音两个方面,并简略分析文化词汇的价值。
关键词: 同形词 词语定位 词义理解
同形词,是指两个意义用一个形式表示,其意义之间没有引申关系的一类词。古代汉语词汇数量少很多,但同形词还是大量存在的,其同形、多义的特点,丰富了语言的运用和情感的表达,但在没有具体的语言环境,说话人与听话人不同的理解程度,会有词义理解偏差的现象,本文通过词与词组的不同定位、词语色彩义的不同定位、对义项词性的不同定位三个方面来分...
关键词: 处置式 时间概念 表现形式
处置式是汉语的一种特殊句法现象。从处置式这一概念的明确提出开始,围绕着处置式的形成时间、处置式的表现形式、处置式与把字句的关系等,人们都提出了许多不同的意见。处置式的出现是汉语语法成熟的标志之一,所以做好对处置式的相关问题的界定就有着很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从处置式的形成时间、处置式的概念界定以及处置式在不同阶段的具体表...
关键词: 嫦娥神话 羿神话 流变 文学创作
嫦娥、羿神话是我国历史最为悠久、影响最为巨大、流变最为复杂的神话之一,以其丰富深厚的内容、纷繁多样的形态载录于历代文献典籍中,对之进行钩沉和梳理,可以寻绎出其发展与流变的清晰轨迹:嫦娥、羿神话原本所承载的神话精神和内蕴渐趋衰落,但嫦娥、羿鲜明生动的形象、意趣丰饶的故事却转变为文学创作的重要素材,焕发出旺盛的艺术生命力。
关键词: 文化 虞姬 历史流变 原因
在几千年文化流传的过程中,虞姬这一形象因在史书、小说、戏剧等各种文学体裁中不断被充实或改写而发生变化,在不同时代的不同叙述模式中被寄寓了各种不同的观念和情感。本文以文化为切入点,从社会、作家及文体三个方面探讨了引起这种文学改写以及导致虞姬形象在改写过程中发生变化的原因。
关键词: 中国古代小说 内质 张力 叙事 虚构 散体
中国古代小说作为一种成熟意义上的文体,应该具备三大内质:一是叙事性,二是虚构性,三是散体性。这三种内质既是小说的三大生命支点,又是其区别于其他文体的最本质的内容。而正是这三大内质的相互交融,又赋予小说一种特有的张力,即故事生成的无限性。明清时的鸿篇巨制正是对小说文体张力开掘的结果。
关键词: 吴梅 曲以载道 真 趣
在中国文学史上诗文作为主流文学一直承担着助成教化之社会功能。更为历代文人学者所看重。而对传统戏曲这样的末流,是否也能"载道"?如何"载道"?"曲以载道"是否有别于"诗文"?前人论述语焉不详,吴梅在他的著作中明确提出"曲可载道"贵在"真"、"趣"。本文在此基础上对吴梅的"曲以载道"进行梳理和总结。
关键词: 黄庭坚 情思
《寄黄几复》是黄庭坚的代表作之一。该诗写于他们分别十年之际,表达对友人的深切思念和对其品德才能的高度赞誉。该诗情思婉曲,颇能感人。
关键词: 李娃 郑生 爱情
唐传奇的创作历程中,《李娃传》作为唐传奇的一篇代表名作,在文学史上起过一定的影响,其中李娃与郑生的爱情一直为人所津津乐道,由于李娃身份的特殊性和她对郑生的诱骗行为等不禁使人怀疑,李娃对郑生到底有没有产生过真正的爱情,众说纷纭。笔者由此探析李娃对郑生的爱情观。
关键词: 唐传奇
沈既济的《枕中记》和李公佐的《南柯太守传》立意相同,是唐传奇中比较有代表性的篇章。但是,这两篇小说在具体的创作手法上仍存在一些差异,可以说,《南柯太守传》是对《枕中记》的演进与发展。从小说的艺术创作角度来看,《南柯太守传》要比《枕中记》更胜一筹,人物形象更为丰满,情节更为曲折,结构安排和叙事手法更为巧妙,更具成熟小说的特点,这...
关键词: 党锢之祸 东汉 士人阶层 外戚 宦官
士人阶层在中国古代的政治中起着重要作用。但东汉后期由于外戚、宦官专权,发生了两次"党锢之祸"。在党锢之祸中,士人受到严重打击。结合史料对党锢之祸中的士人作进一步分析,认为体现士人的心态及政治态度主要有:英勇的斗争精神;积极的参政意识;忧患意识;高尚豁达的情操;自保的心态;无奈的心声。
关键词: 刘勰 虚静说 入兴贵闲 疏瀹五藏 秉心养术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第一次明确、系统地提出了以"文道自然"为基础的虚静理论,并把它贯穿于整个文章写作的始终。写作主体在面对纷繁的万物,应保持"入兴贵闲"的审美态度;在构建意象时,要保持"疏瀹五藏,澡雪精神"的审美心境;在把意象转化文辞、文思受到阻塞时,要"秉心养术,调畅其气",保持审美状态,让写作活动顺利进行。
关键词: 格物致知 朱熹 王阳明
"格物致知"出自《礼记》中的《大学》一篇。《大学》提出了"三纲"、"八条目","格物"、"致知"作为"八条目"其中之二,具有道德修养方面的含义。北宋程颢、程颐在此基础上发挥出与"天理"相符的"格物致知"论,此后朱熹作《补传》对"格物致知"进行新的诠释,王阳明又将其复归于道德修养的含义。本文就"二程"、朱熹、阳明对"格物致...
关键词: 近体诗 修辞 意境
近体诗,也称今体诗,是唐代形成的格律诗体,在我国诗歌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比较常用的修辞手法有对仗、比喻、夸张、比拟、用典、复叠等,这些修辞手法使近体诗的语言更加简约凝练而又蕴意无穷,从而生动地表现深邃广阔的意境。
关键词: 道德叙事 蒙古族 民间童话
道德叙事是教育者通过故事或者生活事件将本民族的主流道德价值观有效渗透给受教育者的一种方式。将蒙古族民间童话应用到道德叙事中,使生活在蒙古族地区的儿童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是本文思考和论述的要点。
关键词: 规划 医学院校 留学生 校园文化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逐步国际化,外国留学生的教育已经纳入到许多高校的教学计划和培养方案中,并成为其中重要的一环,而作为留学生第二课堂的文化实践活动也日趋重要。本文结合实际,提出了科学规划少数民族地区医学院校留学生文化活动的策略,强调了依托汉语言文化、我国的传统节日和习俗、地域文化、生源国的传统文化和宗教节日、专业学术文化等...
关键词: 蒙古族题材 女性形象 区域性文化 绘画作品
20世纪80年代,蒙古族题材绘画作品中长期占主体地位的男性形象被女性形象所替代。这些女性形象呈现出与其他时段其他民族所不一样的特征并且备受关注。本文就这一现象进行解析。文章将这个时期蒙古族题材绘画作品中的女性形象置放于两个环境中进行对比,发现这些"女性"呈现出较明显的男性化特征,同时折射出改革开放初期独特的具有文化反思气息...
关键词: 汉语 汉字 传统文化 现代化 中国梦
在当代中国大力推进现代化的进程中,汉语汉字与传统文化不断受到冲击,但它们也在努力实现自身的革新与进步,力图跟上时代的步伐。中国梦是现代化的目标与理想,它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文化的建设与重塑,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和推动语言文字与传统文化的传播与继承,并积极实现现代化的革新,将其发扬光大。
关键词: 汉字 形音义 鼎 饮食文化
汉字是在悠悠数千年中贮存中国烹食文化信息的一个宝库,汉字的原始构形理据、形音义的发展脉络、分化孶乳的轨迹和个体字符的存亡史,都成为中国烹食文化的确证。本文以"鼎"字为例,从汉字字形字音字义各方面来探究中国古代饮食文化的深刻内涵。
关键词: 奇观 特效 叙事
奇观的概念不应仅局限于"特技效果"所带来的视听冲击的狭义范围内,而应充分重视奇观广义的含义,即曲折离奇的故事情节、异于常理的结构建构、推新出奇的叙事技巧等,这些本身也是奇观。这样即可以避免奇观影像对叙事的暴政,同时也更能够充分发挥奇观所具有的强大魅力,把电影的造梦功能发挥到极致。
关键词: 蒙古族 民间童话 心理健康教育
蒙古族民间童话是蒙古族文化长期积淀的结晶,作为蒙古族的文化载体,反映了蒙古族的历史和传统。而在心理健康教育的视野下,蒙古族民间童话同时蕴含着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内涵。首先,通过校本课程可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认同;其次,在心理健康活动课上既可以通过分析童话的主题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也可以通过分析讨论和童话表演促进学生的自我整合...
关键词: 神话 植物生人 图腾
植物生人神话是描绘某人或某氏族来源于某种植物的神话故事,从现存资料记载来看,夏、商的起源神话中都留存有植物生人之说。植物生人神话展现了远古时期的植物图腾信仰。
本站合法持有《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仅销售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的合法期刊,不是任何杂志官网,不涉及出版事务。本站仅提供有限咨询服务,需要用户自己向出版商投稿且没有绿色通道,是否录用一切以出版商通知为准。提及的第三方名称或商标,其知识产权均属于相应的出版商或期刊,本站与上述机构无从属关系,所有引用均出于解释服务内容的考量,符合商标法规范。本页信息均由法务团队进行把关,若期刊信息有任何问题,请联系在线客服,我们会认真核实处理。 若用户需要出版服务,请联系出版商,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昭乌达路81号内蒙古师范大学,邮编:10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