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知识杂志是由郑州大学主管,郑州大学主办的一本省级期刊。
语文知识杂志创刊于1985,发行周期为月刊,杂志类别为教育类。
关键词: 教学境界 自然 深沉 课堂 韵味 人类文明史 国学大师
一说起“境界”,人们首先会想到的是近代国学大师王国维。其实“境界”一词源远流长,在人类文明史上已经存在数千年。“境界”说虽不是王国维的首创或独创,但他是集大成者。
关键词: 高中学生 语文教学 诗歌教学 素养 古代 语文学科 文化角色 高中生
长期以来,我们并不太知道语文在高中生素养培育中到底是什么样的角色。就语文学科内部来说,语文角色,一个时期是工具角色,一个时期是人文角色,一个时期是人类文化角色。而高中语文学科并没有很好地去思考在高中生核心素养培育中的角色。
关键词: 作文指导课 作文教学 老师 意识 语文特级教师 语文教师 实践探索 比较系统
当下的作文教学费时颇多而收效甚微,如何有效地进行作文指导,提高作文教学的效能,这是我们语文教师普遍关心并且不懈进行探索的一大课题。在这方面,知名语文特级教师孙艳有自己的理性思考和实践探索。最近,笔者慕名前往孙艳老师的学校,比较系统地观摩了她的四堂作文指导课,受益匪浅。现不揣浅陋,将自己由听课引发的思考形诸文字,以就教...
关键词: 语文阅读教学 教学问题 引导学生 课堂学习 教学活动 心理特征 认知规律 课外阅读
拓展性阅读教学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结合学生的心理特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依托课本,逐步引导学生从课堂学习向课外阅读拓展开去,以此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把握文章中心,逐步培养学习语文的兴趣。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对于拓展性教学内容做精致的设计,选择恰当的策略,激发学生阅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阅读...
关键词: 阅读指导 初中语文 思辨性 历险记 导读 路径 名著
思辨对于阅读经典的重要及培养学生思维的意义,近年来学术刊物多有论述,《语文学习》2015年就发表了七篇。但从宏观上谈思辨阅读的重要和意义较多,而从微观上具体到教师如何指导还鲜见实例。如何依据阅读规律,在学生阅读的不同阶段实施思辨性阅读指导,是一线教师最需要的东西。现不揣浅陋,结合自己对《畅姆·索亚历险记》的导读,例谈初中...
关键词: 秋思 悲凉 体味 涵泳 设计 解读 渔
《渔家傲·秋思》是范仲淹任陕西经略副使兼延州知州时所作,被后人称为“边塞词绝卷之作”。然而静心细读,我们会发现此词字里行间满溢无尽的“悲凉”,不仅与盛唐边塞诗中的乐观、豪迈迥然相异,并且也与《岳阳楼记》中“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阔大胸襟大异其趣。
关键词: 诗情画意 感悟 童年 故乡 鲁迅 理想
“行人于斜日将堕之时,暝色逼人,四顾满目非故乡之人,细聆满耳皆异乡之语,一念及家乡万里,老亲弱弟必时时相语,谓今当至某处矣,此时真觉柔肠欲断,涕不可抑。”这是鲁迅先生早年离家时曾写下的一段话。从中可以看出,对故乡的眷恋早已深深融入了鲁迅先生的血液之中,每当看到残酷的现实时,他总能回想起记忆中那个美好、理想的故乡中的生...
关键词: 老舍 赏析 温情 雅俗共赏 人民艺术家
老合先生的语言俗白精致,雅俗共赏,因此他被称为“人民艺术家”。他的“白”,让读者易于理解但是又颇有深度,且其文章之中,“京”味较重。因而在教学中,如何让学生们在这份“白”中体味到文章的妙处且理解其中的深度,是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
关键词: 识别人才 托物言志 怀才不遇 统治者 千里马 弦
《马说》是一篇借马说人的散文,作者韩愈采用托物言志的写法,通过讲述千里马的遭遇,表达了怀才不遇的愤慨,对统治者埋没人才、摧残人才进行了辛辣的嘲讽,同时希望统治者能识别人才、重用人才,让人才充分发挥才能。全文虽只151字,但气势充沛,如洪钟大吕响彻了那个时代的天空;饱蘸感情,如一曲如泣如诉的叹歌拨动着读者的心弦。
关键词: 教学 苏教版 节选 名著 课堂 师生
探究疑惑,咂摸细节,是名著教学不可回避的一项任务。《雷雨》有许多令人疑惑的地方”(曹禺《雷雨》“序”),这些疑惑很多都源自细节。探究个中疑惑,咂摸若干细节,可以让教学更有兴味,课堂也会随之生色不少。笔者试将教学《雷雨》时的将两处疑惑及其相关细节的师生讨论结果整理出来,以就正于方家。
关键词: 重读 小品文 写景 品读
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是一篇经典小品文,寥寥85字,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体,写人不着一声,写景不着一情,看似信手拈来的白描,值得品读、玩味的地方却很多。每读此文,都感觉余味无穷,余音绕梁,真是“于无声处听波涛,乐似闲人却忧国”。
关键词: 细读 情味 阅读质量 教育教学 育人
细节决定成败,忽视细节就会导致整体缺失。从细节入手,细读精思,提高阅读质量,提高育人的质量,这是我们教育教学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
关键词: 体裁 高考语文试卷 文章结尾 现代文阅读 文化融合 王安忆
2015年江苏高考语文试卷现代文阅读选取了王安忆的《比邻而居》。这篇作品以“气味”为线索,揭示了在城市中比邻而居遇到的尴尬,并表明了人在这种情况下应该有一种包容的心态,文章结尾还提到了各种不同习俗、文化融合的可能。这篇文章由于结构精巧、意蕴丰富,受到了普遍的称赞。
关键词: 学术论文 文体特征 教学内容 苏教版 美美与共 高一学生 文章阅读 科学领域
学术论文是对科学领域中的问题进行探讨、研究的一种文体。在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中,编者引入了学术论文。对高一学生来说,阅读具有理性思辨特点的学术论文还是有一定难度的。这就迫切需要教师在指导此类文章阅读时依据文体特征,把握阅读取向,确定好教学内容,指导好阅读方法,帮助学生明确“读什么,怎么读”。
关键词: 中学语文教学 托物抒情 初中语文教材 当代散文 文学体裁 语言艺术
作为语言艺术文学体裁的典范,“集诸美于一身”的散文一直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初中语文教材收编了多篇现、当代散文佳作,其中既有以写人记事为主的叙事散文(如《背影》),又有以描绘景物为主的写景散文(如《济南的冬天》),以及以表达作者思想感受为主的抒情散文(如《三峡》)。
关键词: 温儒敏 韩军 评语 语文新课标 北京大学 启发引导 中文系
语文新课标组组长、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温儒敏这样评价韩军的《背影》课:“深入到了文章的内核,发现了一般人阅读可能容易忽略的深意。你的课是成功的。特别是深人到对于生命、死亡等命题的思考,把握住了文章的深层意蕴,而且对孩子进行这方面的启发引导,也是必要的。因为你对作品有深入的、带着自己体验的理解,所以能讲得如此精彩。”
关键词: 面包 滋味 短篇小说 情节线索 引导学生 高中语文 教学视频 特级教师
欧·亨利的短篇小说《两块面包》,是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读本上的一篇文章。“两块面包”是小说的情节线索,也是主旨情趣之所寄。在一次上课时,笔者观看了著名特级教师张一山《两块面包》的教学视频。他在教学时以读出题目差异美和读出情节变化美为主要教学项目,以让学生“读·讲·研”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读出了“两块面包”的特有内涵...
关键词: 情景交融 行文 教学 散文作品 景物描写 作者 描摹
《荷塘月色》是散文作品中不可多得的佳作。作者以优美的笔触、真实的情感、丰富的想象描摹了一幅夏日荷塘月色图,行文中笼罩着的淡淡忧思与无边的荷香月色交织成一首沁人心脾而又令人动容的美妙乐曲。作者极尽情景交融之能事,于细腻的荷塘月色描绘中,含蓄、委婉地抒发抑郁、沉闷的愁思,从而形成心情变化与景物描写经纬交织的独特行文思绪线...
关键词: 阅读教学 问题设计 小说文体 课堂活动 教学问题 教学实践 余映潮
余映潮老师认为,“主问题”是阅读教学中立意高远的、有质量的课堂教学问题,是深层次课堂活动的引爆点、牵引机和粘和剂。一篇课文,根据学生学情的不同,可以设计出多个视角的主问题,进行阅读教学。下面,我想结合平时教学实践,根据小说文体的特征,以苏教版八下课文《窗》为例,从标题、情节、人物等不同角度来谈小说阅读教学的主问题设计...
关键词: 高中语文教学 阅读时间 阅读教学 时效性 高中生 交流 学生 传统
微博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和共享性,深受高中生的喜爱。它的快速普及也给传统的语文教学带来了新的机遇。微博教学不仅可以弥补传统阅读教学中交流时间短暂的局限,实现每个学生有话说,学生、老师之间随时交流和深度交流的目的,还可以增加学生的课外阅读时间,创造读书氖围。
关键词: 语文课堂教学 深度链接 文本 新课程改革 初中 政治思想课 语文教学
新课程改革以来,语文教学走过了一个“平淡——热闹——平静”的过程。新课程改革伊始,语文课掀起了一股“大语文”风,语文课成了政治思想课、科技课、人文课,而失去了语文的味道,课堂上热热闹闹的形式主义讨论、表演取代了对文本的深入解析。当然,在热闹过后,老师们开始静思,并慢慢重拾对文本的品读与鉴赏,语文课又回归平静。
关键词: 教学探索 阅读素养 学生 课文 重组 八年级 人教版 上册
传统意义上,教师主要任务是利用教材组织教学,因为教材的编写有它自身的编排体系。但教材只不过是知识的载体、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媒介,它很难顾及到地区的差异和学生的个体差异。另外教师长期这样按部就班地教学,容易使教学陷入一种无意识的、不自觉的状态,认为语文教学就是教课文。所以语文老师一定要学会立足学情对课文进行因地制宜的重...
关键词: 价值体现 语文学习 静思 语文阅读课 语文课堂 语文教育 语文教学 语文素养
当前,一些语文阅读课节奏快、容量大,发言踊跃,热热闹闹,看似学生收获颇多,但从朗读、理解、鉴赏等方面细加考量,他们大都止于对文本的浅表性感知,鲜有对文本的深度解读和独特体悟。导致这一结果有多种因素,而语文课堂不让学生“静心思考”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语文教育呼唤“静思”,语文教学应当给学生一个宁静的时空,让学生细细品读...
关键词: 阅读教学策略 问题教学 鉴赏家 老师 学生 源头 语文学科 教师
闫汝凯老师用生成的问题教学《鉴赏家》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就语文学科来说,教师基于学生问题教学,用问题引领阅读,用问题主导课堂,优势非常明显。
关键词: 中考作文 复习教学 文体训练 有效复习 语文老师 毕业班 教与学 不作为
一、中考作文复习面临的几大困惑中考作文如何有效复习,历来是毕业班语文老师不容回避的一个话题。在繁重的教与学的任务中,教师和学生往往合不得或者腾不出更多的精力来进行作文的实训,以至于作文复习教学要么流于形式,从审题、立意、选材、结构、语言等方面泛泛而谈;要么就干脆“望天收”,师生在作文这一块不作为,把注意力放在语基积累...
关键词: 语文课堂 图片 人眼 高中 徐行 语文教学 课堂教学 信息技术
图片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重要资源之一。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图片更是以多彩的身姿大大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形式,使语文课堂变成了“图文并茂”的课堂。作为一种线条符号,具象性是图片最大的特点。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语文课堂“活”起来;可以创设情境,渲染氛围,烘托隋感,营造如临其境的效果;可以帮助学生“去陌生化”,丰富学生对世...
关键词: 语文课程改革 语文教学 教师
当下,语文课程改革热闹非凡,盛况空前,各种主张、理论纷纷推出,一时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不少教师置身其中,常常雾失楼台,迷失在理论的丛林里,找不到一条真正的语文教学之路。
关键词: 注释 老师 高中语文 崔莺莺 王实甫 苏教版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中的《长亭送别》选自王实甫的《西厢记》,文中崔莺莺送别张生的“口占一绝”:“弃掷今何在,当时且自亲。还将旧来意,怜取眼前人。”文下注释为:“下面的绝句原来是元稹《会真记》中莺莺谢绝张生的一首诗,意思是:抛弃我的人现在何方?想当初对我是何等亲热。还应该用当时对我的一番情意,去爱怜眼前的新人。”
关键词: 特级教师 学生思维 老师 韩军 语文教学 绑架 解读 四川师范大学
《语文教学通讯》2014年第10期发表了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李华平老师的文章《谜失在学科丛林中的语文课》一文,从而激起了语文教学界韩李之争的轩然大波,李教授用“偏离了语文教学正道,失却了语文教学的味道”等充满激情的文字对著名特级教师韩军的名课《背影》进行了几乎全盘否定式的批判,
关键词: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 解读 家园 世界 夔州时期 组诗 文学家
《秋兴八首》组诗是杜甫旅居夔州时期的名篇,其中的第一首入选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这首诗值得细细讲解。“秋兴”,顾名思义即是秋天引起内心的一种感慨,西晋文学家潘岳曾作有《秋兴赋》,杜甫取“秋兴”为诗名盖源于此。
关键词: 材料作文题 老人 审题立意 孤独 卖房 故事 养老院 购买者
一、原题再现这是一则材料作文题:有位孤独的老人,无儿无女,体弱多病。他决定搬到养老院去。老人宣布出售他漂亮的住宅。购买者闻讯蜂拥而至。住宅底价8万英镑,但人们很快就将它炒到了10万英镑。价钱还在不断攀升。老人深陷在沙发里,
关键词: 评价方式 评价建议 新课标 语文新教材 写作 研讨课 专题 对接
2011版新课标在“评价建议”中指出:“评价结果的呈现方式,根据实际需要,可以是书面的,可以是口头的;可以用等级表示,也可以用评语表示;还可以采用展示、交流等多种方式。”“提倡学生在成长记录中收存有代表性的课内外作文和有价值的典型案例分析,以反映写作的实际情况和发展过程。”在具体的操作中,教师应该如何引领呢?
关键词: 议论文写作 艺术性 写作指导 高考 考前 事实论据 教学 老师
许多老师教学议论文写作时强调多用事实论据、观点鲜明正确、思路清晰和过程完整等。这些要求都没有什么问题。初写议论文是需要按照这样的要求进行的,但真正优质而有深度的议论文,则要在艺术性上下功夫。也就是说,议论文写作,其最高境界还是设计论证的艺术性。
关键词: 作文评改 模式建构 学生作文 作文批改 人的尺度 劳动成果 教学活动
关于作文批改,通常是老师一支笔说了算。这种办法流弊甚多。从学生方面看,作文本发下去后,老师改的地方,学生是不大看的,他们关心的只是最后的得分。一般情况下,老师总是抱着修改或挑毛病的态度来对待学生的作文,总是站在成人的角度,以成人的眼光、成人的尺度去评价学生的作文。学生的劳动成果成了老师指责的对象,这样极大地挫伤了学生...
关键词: 诗歌鉴赏题 高考语文 语文教材 备战 比较阅读 关联度 新课标
高考诗歌鉴赏题与语文教材关联度有多大?以2015年高考语文全国新课标I卷为例,该套试卷诗歌鉴赏第8小题问题如下: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本诗(注:指试题中岑参的《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该题考查了诗歌的比较阅读。
若用户需要出版服务,请联系出版商,地址:河南省郑州市大学路75号,邮编:450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