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艺术杂志

杂志介绍

音乐艺术杂志是由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主管,上海音乐学院主办的一本CSSCI南大期刊。

音乐艺术杂志创刊于1979,发行周期为季刊,杂志类别为艺术类。

  • 于润洋学术思想研究

    关键词: 于润洋  音乐美学  学术思想  

    纵观于润洋先生的学术研究,它始终贯穿了一条理论线索,即历史与逻辑的融会,理论与实践的贯通。他把音乐学的成果用于对音乐实践的分析和研究,站在史学和美学的高度对音乐作品的历史价值和审美价值进行分析,创立了我国音乐学分析学科。

  • 论板眼的性质与特征——从板眼与节拍之关系谈起

    关键词: 板眼  节拍  乐理  

    有关“板眼”与“节拍”的关系,在国内学界一直存在不同的观点,作者认为板眼≠节拍,并就“板眼”与“节拍”之关系以及“板眼”的性质与特征问题进行了详细论述。

  •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在周小燕从事声乐教学65周年学术研讨会上的发言

    关键词: 声乐教学  周小燕  学术研讨会  教育教学思想  上海音乐学院  声乐演唱者  纪念活动  桑  

    时值周小燕先生从艺75周年、从事声乐教学65年之际,上海音乐学院组织大型纪念活动,全国声乐界的众多前辈、专家以及朋友们相聚,研讨周先生的教育教学思想,这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作为一名晚辈声乐工作者,我很难对周小燕先生在中国声乐发展史上的功绩作出全面准确的评价,而作为声乐演唱者和教学实践者,借这个机会进一步学习和研究周先生的...

  • 对我国复调教学的一些思考

    关键词: 复调思维  感性培养  知性培养  理性培养  

    复调思维能力是每一个专业音乐学习者的基本音乐素养之一,因此,如何提高教学效率及效果,是众多复调教育工作者们始终在探讨的问题。作者在教学实践基础上提出,可以结合附中学生、本科生、研究生三个年龄阶段的专业能力和接受能力,分别从感性、知性、理性三个方面进行立体式的复调教学培养,并给出了一些具体的教学方案。

  • 阿沃·帕特钟鸣音乐创作的象征手法及其结构功能

    关键词: 钟鸣音乐  钟鸣作曲法  

    钟鸣音乐是一种新颖的个性化的音乐风格,更是一种讲究形式美的艺术。作为一位善于思辨的作曲家,阿沃·帕特(PartArvo,1935~)在钟鸣音乐创作中关注技法形式的同时,又尝试针对不同的钟鸣音乐建构不同的结构类型。作曲家通过“十字”“循环”——这些蕴藏在钟鸣音乐中的具有象征意味的形式化结构来控制各音乐要素;承载有意义的音乐内容;进...

  • 兴德米特中提琴作品特点简析--以《中提琴奏鸣曲》Op.11No.4为例

    关键词: 兴德米特  中提琴奏鸣曲  整体结构  主题材料  演奏处理  

    兴德米特是20世纪德国重要的作曲家,同时他也是一位技巧出众、颇具成就的中提琴演奏家。这样一种双重身份使得他所创作的中提琴作品既具有相当的技巧性,同时又往往在结构安排上独具创意,使得他的中提琴作品成为中提琴文献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文章以兴德米特《中提琴奏呜曲》0p.11No.4为例,从它的结构特征与演奏处理两方面进行分析,试图...

  • 鲁托斯拉夫斯基《大提琴协奏曲》的结构与“有限偶然”技法分析

    关键词: 作品由来  作品结构  有限偶然  

    《大提琴协奏曲》是鲁托斯拉夫斯基成名后的一部委约作品,单乐章结构,作品整体布局既有继承传统的一面,又有其现代技法创新的一面。创新主要体现在两大方面:一是体现在“独奏”和“乐队”的关系上,它采取了与传统协奏曲相反的表现手法;二是采用了“有限偶然”的作曲技法,“有限”主要体现在音高上,作品中每个音高实施严格限定。“偶然”...

  • 缅怀与共勉——上海音乐学院西方音乐(史)学科传统回顾与展望

    关键词: 上海音乐学院  学科建设  西方音乐  展望  中国立场  人才培养  文化建设  中国音乐  

    值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学系创办30周年和上海音乐学院建院85周年之际,回顾和展望上音的西方音乐(史)学科的“学统”发展和延续,既是缅怀,也是共勉。自建院伊始,上音在立足中国立场的同时,便以“海纳百川”的主动姿态,积极吸纳外来有益营养。这种开放眼光和宽阔胸襟,伴随学院85年的行程步履,也陪伴音乐学系三十载至“而立之年”的成长,不...

  • 音乐美学学科宣言

    关键词: 中国音乐  美学学科  宣言  美学问题  哲学问题  音乐美学  形而上学  中国传统  

    自古以来,中国音乐美学问题的基本次第:首先是哲学问题先行,属中国传统的形而上者谓之道与形而下者谓之器思想的影响十分明显,这一点,和属西方传统的道咸肉身理念以强调声音实体并围绕作品成型的审美体验非常不同;其次是美学问题若隐若现,主要表现在美学问题与艺术问题的界限不甚明确,一个典型的现象是,似乎用哲学方式研究音乐问题者就...

  • 音乐学系分析学科的建设

    关键词: 上海音乐学院  学科队伍  50年代  20世纪  作品分析  学术风范  新老交替  学科建设  

    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学系分析学科的建制肇始于20世纪50年代,即钱仁康先生集中教授作品分析课程时起。在钱仁康先生学术风范的滋养和影响下,分析学科队伍在队伍建设方面成功完成新老交替,已建设一支老中青力量齐全的队伍,在学科建设方面积极活跃,在同行和学界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

  • 学科架构、规划和愿景——音乐人类学在上海音乐学院的建设和发展

    关键词: 上海音乐学院  音乐人类学  学科架构  中国传统音乐  20世纪  音乐研究  音乐传统  形式和内容  

    20世纪初,中国传统音乐格局在传统与现代、中国与西方、民间与城市、流行与经典等社会文化大环境的影响下,其形式和内容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因此,20世纪是中国传统音乐研究的转型时期。随着对音乐传统内容的审视、音乐传统历史的梳理、传统音乐的分类及民间素材的研究与创作、音乐作品形态的分析的历史过程,传统音乐研究开始向纵横方向扩展...

  • "遇流"而为"预流":中国传统音乐理论研究感言

    关键词: 中国传统音乐  音乐理论研究  文化背景  

    中国传统音乐领域的学术命题,与时代更迭的经济、社会、文化背景不可分离。

  • 中国音乐史的学科建设

    关键词: 中国音乐史学  学科建设  上海音乐学院  音乐理论  1927年  1949年  学科方向  50年代  

    中国音乐史学的研究在上海音乐学院基础深厚并在国内外有着广泛的影响力。1927年自我院初建以来萧友梅博士、黄自先生等前辈理论家、作曲家便已高瞻远瞩地奠定音乐理论学科方向。1949年我院率先建立了全国最早的音乐理论基地——音乐研究室,其中中国音乐史学的研究建立了一个重要的基础。随后1956年民族音乐系成立,下设音乐理论专业,中国音乐...

  • 西域七调起源之争

    关键词: 西域七调  龟兹七调  苏祗婆七调  苏祗婆琵琶调  

    1904年,在南印度普度可台州库几米亚马来发现了刻有7个调名的碑文,日本和西方学者自1907年起就开始对库几米亚马来七调碑梵文进行研究,也引发了有人将西域七调的起源与之联系起来,但在研究中各有各的看法,基本上有以下4种意见:(1)西域七调起源于印度;(2)西域七调起源于阿拉伯、波斯;(3)西域七调起源于龟兹本土(4)西域七调起源于...

  • “樂”字音义考释

    关键词: 樂  木  白  

    “乐(樂)”,对其起源、本义、读音的考释,古今歧说极多。本文作者以为:“粢”本义为商之谛祭;其读音当为y60。“音乐”之“乐(yue)”、“欢乐”之“乐(luo、le)”、“疗(liao)”皆其延伸义。

  • 一位长期“失踪”的钢琴教育家——纪念俞便民先生诞辰100周年

    关键词: 俞便民  钢琴教育家  

    在我国音乐界,俞便民是一个熟悉而又陌生的名字。他长期“失踪”,在中国音乐史著作及有关文献中几乎见不到他的生平资料,作者有幸获得其女俞人仪女士提供的大量第一手资料,特撰写此文纪念俞便民先生诞辰100周年。

  • 明代女性琴人史料之考订与若干问题研究

    关键词: 古琴  琴人  琴乐  女性视角  

    文章在以有史可查的帝王将相、文人名士等为参照物,对明代女性琴人史料作逐一考订、厘清的前提下,从时期分布、地域分布、社会角色等方面,以女性性别为视角,对琴乐在这一特定历史时期的发展状况及文化特征予以不同以往的特殊观照。

  • 城乡关系视野中的蒙古族传统音乐的存承

    关键词: 城乡关系  音乐生活  传统音乐  存承空间  

    关于当代蒙古族音乐生活的变迁及传统音乐的存承问题,都可以在城乡关系的探讨中寻找答案。草原的城镇化,促使出现了以城镇为中心形成同质化、普世化的现代音乐生活方式,同时它从城镇向牧区扩散,深刻地改变着牧民固有的音乐生活方式,进而对传统音乐的存承造成影响。城镇化及城镇导向的现代音乐生活方式的建构,是一种各种空间重组的过程。在...

  • 从“门图”到“搭班”——上海民俗音乐传统在现代的转型及成因

    关键词: 保图制  宗族制  市场竞争制  

    作者以多个案、宽视野的田野考察资料为基础,结合大量地方文献资料,以上海民俗音乐艺人班社的组织方式为切入点,在描述、分析和阐释“门图”与“搭班”的形成及特征的基础上,对于从“门图”转至“搭班”更直接的原因即支撑性体制的转变加以分析。

  • 富有创意的年谱——读《萧友梅编年记事稿》

    关键词: 萧友梅  年谱  

    作者从体例、“生平纪年”的独特安排以及注释、按语等三个方面探讨了《萧友梅编年记事稿》一书的特色,并认为它是一部富有创意的年谱。

  • 从《音乐学与差异》看后女性主义音乐批评的关键词

    关键词: 后现代主义  女性主义  

    在20世纪90年代后现代文化背景下,女性主义产生了新的变化,她们更加关注女性主义内部的多元文化身份和性别的多元特征,致力于揭露由种族、阶级、国家、年龄、性取向等造成的“差异”(Difference)现象。受其影响,音乐学界也开始关注与性别有关的种种差异,文章即以露丝·索莉(RuthA.Solie)于1993年主编的《音乐学与差异:音乐研究中的社...

  • 上海音乐学院原院长杨立青先生生平

    关键词: 上海音乐学院  杨立青  院长  中国共产党党员  生平  音乐理论家  音乐教育家  瑞金医院  

    中国共产党党员,著名作曲家、钢琴家、音乐理论家、音乐教育家与活动家,上海音乐学院原院长杨立青教授因病医治无效,于2013年6月10日15时17分在上海瑞金医院逝世,享年71岁。

  • 杨老师的配器课

    关键词: 老师  配器  20世纪80年代  上海音乐学院  作曲系  习惯性  视奏  钢琴  

    我们这一拨在20世纪80年代进入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学习的同学,对杨老师的配器课以及当时的南202教室有着极为深刻的记忆。当时40多岁的杨老师,刚从德国留学归来,才华横溢,风华正茂!在钢琴边站立式的视奏总谱,讲台边俯身调整播放谱例音响音量的身影,黑板上抄写谱例划出的噪音,厚厚的油印谱例卷起的一角,以及习惯性上课超时还是讲不完刹不...

  • 杨立青先生二三事

    关键词: 杨立青  音乐艺术  音乐评论  艺术欣赏  

    待时光退去,当我也来寻你时,杨老师,见到你我会和你说起你走的那个下午,漫天的大风裹挟着我们,把你和我们吹散了。你倒是一幅漫漫征程后终得休憩的宁静神情;而你看到的分别时我的形象,一定像极了柯勒乔的画里面,那旋风之下惊慌无助的脸孔吧?嗨、嗨,不许耸耸眉毛然后微笑!

  • “悲歌”一曲“乌江恨”大爱铸就“无字碑”——深切悼念恩师杨立青教授

    关键词: 杨立青  恩师  无字碑  悼念  大爱  乌江  悲歌  上海音乐学院  

    虽然多么的不愿与不舍,但我们的祝愿、我们的祈祷终究还是没能挽留住他。2013年6月10日下午3时17分,我的恩师,著名音乐家、上海音乐学院原院长杨立青教授永远闭上了他那双睿智明亮的眼睛!在他刚刚可以停歇一下,刚刚可以全身心投入到他钟爱的创作与研究中的时候,谁知万恶的病魔,竟是这样无情,夺走了他宝贵的生命!

  • 狂烈、凝思、永生——杨立青大提琴协奏曲《木卡姆印象》音乐风格与演绎初探

    关键词: 大提琴协奏曲  杨立青  音乐风格  木卡姆  20世纪80年代  演绎  印象  永生  

    在中国当代新音乐的主流语境中,杨立青和他的创作显然具有特殊的“意味”。就师承和代际而言,他晚于朱践耳、金湘等新中国培养起来的第一代专业作曲家,但又早于叶小钢、谭盾、朱世瑞等改革开放之后在20世纪80年代脱颖而出的那一代“新人”。

  • 稿约

    关键词: 稿约  音乐理论  学术季刊  音乐学院  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  研究成果  社会问题  

    本刊为全国性音乐理论学术季刊,是全国发行量最大的音乐学院学报。本刊遵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发表音乐各领域和学科的研究成果,反映人们对音乐中所体现的历史和传统、文化和民族、分析和研究、思维和观念、表演和实践等方面以及与之关联的人、自然和社会问题的讨论及关注。

免责声明

本站合法持有《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仅销售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的合法期刊,不是任何杂志官网,不涉及出版事务。本站仅提供有限咨询服务,需要用户自己向出版商投稿且没有绿色通道,是否录用一切以出版商通知为准。提及的第三方名称或商标,其知识产权均属于相应的出版商或期刊,本站与上述机构无从属关系,所有引用均出于解释服务内容的考量,符合商标法规范。本页信息均由法务团队进行把关,若期刊信息有任何问题,请联系在线客服,我们会认真核实处理。 若用户需要出版服务,请联系出版商,地址:上海市汾阳路20号,邮编:200031。

学术顾问

发表咨询 文秘咨询 加急见刊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