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 立即咨询
扬子江评论杂志

杂志介绍

扬子江评论杂志是由江苏省作家协会主管,江苏省作家协会主办的一本CSSCI南大期刊。

扬子江评论杂志创刊于2006,发行周期为双月刊,杂志类别为文学类。

  • 卷首语

    关键词: 文体  散文  层面  诗学  蕴涵  陆陆续续  微信  

    在微信里陆陆续续读到李敬泽的许多辨别不出什么文体的文章,便生出了许许多多的遐想:从文体的大类上来说它可以归类为广义的散文,而从近代以来的文体细分而言,它们既有小说的元素,又有诗(这里的诗是指富有思辨色彩的哲学层面上的'诗学')丰富蕴涵。

  • 飞于空阔

    关键词: 李敬泽  历史感  故事集  中国史  全球史  中国人  碎片化  

    照例,在这里我必须谈论自己。我现在的问题是,都把自己嚼成渣了,实在没什么可说的了。我很羡慕那些可以源源不断地自我谈论的作家,而我即使在生活中也很少对着自己推敲玩味。与此同时,我又是非常尊重规则的人,我知道以上的话实际上都是在自我谈论,我已经开始了,我出现在这里,我照例要谈论自己,虽然可能没有什么新话可说。

  • 不只是作为方法的《会饮记》

    关键词: 李敬泽  文学期刊  批评家  故事集  现代散文  

    一《会饮记》(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18年8月)成书前以专栏形式连续发表于大型文学期刊《十月》2016年和2017年。查杂志首发顺序如下:2016年《精致的肺》(出版时改名《银肺》)《坐井》《抹香》《鹦鹉》《考古》《杂剧》,2017年《大树》《笑话》《江湖》《机场》《山海》《延宕》。

  • 立于廊前

    关键词: 李敬泽  

    公元前七百二十二年,秩序在挖出了泉水的地道中得以彰显和圆满。大道行于地道中,郑伯克段,水到渠成,让八面来风之地重归忠恕之道,条分缕析。公元两千零一十八年,是夜礼毕,他立于廊前。身后是灯火未灭的殿堂,阶下黑暗,是影影绰绰退场的宾客。他是主事者,该当站在这个位置,目送高朋四散,静待帷幕落下。

  • 生于1899年

    关键词: 纳博科夫  海明威  小说家  

    一1899年有点不同寻常,的第二年,激进的变法宣告失败,流亡在海外的康有为,组织了一个成不了任何气候的保皇党。这一年,甲古文被发现,古老历史难解的谜团似乎有望解开。新世纪即将开始了,中国前途茫茫,世界日新月异。德国的欧宝公司开始生产汽车,意大利的菲亚特公司成立了,日本电气株式会社成立了。深受大众爱戴的体育方面,意大利的AC米兰足球俱...

  • 逼近严酷的真实——读勒克莱齐奥《L.E.L.,临终岁月》

    关键词: 克莱齐奥  小说叙事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法国作家勒克莱齐奥今年78岁,至今已经发表了近50部作品。他七岁的时候,与母亲从法国尼斯乘船,出发去非洲的尼日利亚寻找在英国军队当医生的父亲。在海上漂泊的艰难日子里,他写下了人生的第一部小说《漫长的旅行》。41年后,他为加尔辛主编的《当代法语作家词典》撰写有关自己的条目,还能清楚地记得他的第一部小说写的第一行字...

  • 小说的创新性:异态小说(下)

    关键词: 软科幻  新世界出版社  

    7.符号小说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但不用语言,用当代符号写一部小说,是一个当代艺术家干过的事情。这个人,是当代世界很重要的一个艺术家,叫徐冰。徐冰和蔡国强是我比较喜欢的两个当代艺术家,在世界范围也有很大影响。

  • 孙犁1950年代初期的“苏联书写”

    关键词: 苏联文学  

    1950年代初期,中苏两国同盟关系确定,两国作家也在这种形势下频繁互访。刚创刊的《文艺报》第2期上就刊载了茅盾的以《欢迎我们的老大哥,向我们的老大哥看齐》为题的热情洋溢的文章,表明了对苏联文学的态度。(1)孙犁对苏联、苏联文学的一些观点,也在这个时刻应运而生。

  • “新与旧”的文学共识与争议——新时期文学与张贤亮

    关键词: 张贤亮  马克思主义  知识分子  新与旧  

    引言新时期文学作为当代文学史的重要符号,既有特殊意义所指,也有极为丰富复杂的构成。近些年来,更细致的'八十年代''九十年代''新世纪文学'等概念,都在昭示新时期文学在审美与意识形态方面的'共识性危机'。王尧曾反思新时期文学为'过渡状态',指出'这不仅指文学史‘过渡状态’中旧因素在消失或者转化,新的因素在孕育和生长,其中一些因素成为文学...

  • 无根之花,风流自渡——评叶弥《风流图卷》

    关键词: 图卷  长河  兜兜  生活  生命  评叶  风流  

    在动荡奔涌的生命长河中,漂泊的人心从此岸出发,始终渴望抵达彼岸得到安宁。在生活日常与无常的相伴中寻找自我,在吞咽世界的荒诞与惊奇的同时感知自我,然后在时间缓慢又迅猛的流逝中接受自我。每个人兜兜转转、寻寻觅觅的一生是学习成长的过程,也可谓是摆渡自己的旅程。作家叶弥一向关注现世人类的成长期,无论是青春期肉体的迷茫躁动,还是精神...

  • 田湖少年的精神事件簿——读阎连科《田湖的孩子》

    关键词: 阎连科  少年时代  乡土经验  

    阎连科,生于1958年的河南嵩县田湖镇,十足的中原土地之子,到2014年,早已是蜚声中外的小说家。此刻,作家著作等身,年过半百,'梦中犹记,来时路'。回望一下少年时代,也正合文学名家对后辈娓娓絮谈'我们小时候……'的风尚。这种'回望'有丰富的写作先例可循——带点感慨、抒情,带点忧郁情调,摭拾乡村的民俗、趣闻轶事乃至自身童年的艰辛、奋斗、甚至...

  • “一次性行动的诗歌”:重评海子的史诗观念

    关键词: 诗歌理论  

    早在90年代初,西川就曾预言海子之死将成为这个时代的神话之一。(1)此后二十年间,中国社会诸多文化力量围绕'海子'符码编织出的繁复话语不仅证实了这一判断,也从一个特定角度呈现了转型期社会的驳杂的文化、心理状况。(2)当然,任何当代神话的构成似乎都伴随着祛神话的力量。

  • “匠人”身份与作为语言本体论装置的“手艺”

    关键词: 茨维塔耶娃  诗人身份  语言本体论  

    一'手艺'观念其实与语言本体论观念密切相关。对于诗人来说,'手艺'意味着对语言的制作。这即是说,诗歌的写作,是诗人尊重语言的本体论地位而完成的一个富有意义的符号系统。诗人在这过程中并不处在主体的位置上,诗歌的制作过程并不是诗人借助语言而完成对自我的认知,而是诗人将自我纳入语言的不可知性中。1990年代以后,中国当代诗歌在整体诗学策...

  • 时代的面影——谈20世纪90年代初的“大脸油画”

    关键词: 绘画作品  方力钧  张晓刚  岳敏君  人物肖像画  美术运动  西方现代艺术  中国前卫艺术  

    1993年12月,美国著名的《纽约时报杂志》(The New York Times Magazine)选择了中国艺术家方力钧的油画《第二组No.2》(1992)作为封面,让作品中那个有着粉红色皮肤的光头男人立刻成为全世界瞩目的焦点。而方力钧本人也由此从一个勉强栖身于圆明园画家村的'盲流'艺术家,一跃成为中国最著名的前卫画家.

  • 影视批评的技术性转向:从思想文化批评到艺术本体批评

    关键词: 影视评论  电影评论  本体批评  电影本体  影视作品  文化批评  

    从中国传统的价值取向来看,从思想文化视角对人对事进行评价已经成为了一种思考惯性。而把影视作品的生产、消费和评价作为一种思想文化现象看待,亦是当代中国影视评论中的时代风尚。毫无疑问,从电影诞生之初,无论是其表现内容还是其传播过程,就具有明显的大众文化特征。因此,在电影批评发展史中,将其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来看待和评论,淡化其艺术本...

  • 汪曾祺“四十三年前的一个梦”——兼谈《受戒》的价值和意义

    关键词: 汪曾祺  文学梦  文学界  十三年  

    1980年10月《,北京文艺》正式改名为《北京文学》,以焕然一新的面目出现在新时期的百花园中。为求得这一期改刊一炮打响,编辑部花了大半年的工夫,从上到下,团结一心,殚精竭虑,认真准备。就在这一期的稿件经过反复推敲终于编定、将要下厂付印的前夕,负责人李清泉做出一个后来使全国文坛为之目眩、甚至引起海内外密切关注的举动,他果断决定,从已编...

  • 食物和衣物:严歌苓小说的两种意象

    关键词: 严歌苓小说  

    '意象'是用外在具体的物象表达作者内在抽象的心意,是'几千年的文化和艺术的发展积淀在中国人心理深处的一种普遍的审美意识'(1)。严歌苓作为中国当代著名作家,其小说中的意象设置也有着独到之处。目前的严歌苓小说研究已经注意到了小说中意象问题,探讨了空间意象、身体意象、红色意象等等。

  • 批判现实主义的自我消解——论《第七天》兼及余华新世纪的写作

    关键词: 新闻叙事  批判现实主义  李月珍  

    一、引言如果说出版于1992年的《活着》以简练的叙事、锐利的笔锋、悲悯的目光呈现小人物为生存而挣扎时的鲜活灵动,以冷峻的力度从他们一生悲欢的视角展现历史的变迁,从而得到了批评界与读者持久而热烈的追捧的话,出版于新世纪的两部小说《兄弟》(特别是下部)与《第七天》则在发表之初“恶评如潮”a,并在与此前长篇小说的比较中形成整体上偏否...

  • 周大新乡土小说中的灵肉关系论

    关键词: 新乡土小说  周大新  灵肉一元  乡土题材  乡土作家  

    一周大新于1952年生于河南邓州,1970年从军,1979年开始发表作品。他的第一篇正式见刊的小说《前方来信》于1979年3月25日发表于《济南日报》,创作生涯由此开始,至今笔耕不辍。周大新的文学创作可以从两个角度进行划分,第一个是体裁角度(1),第二个是题材角度。

  • 漩涡里的理想主义者——读冯骥才《漩涡里》

    关键词: 冯骥才  非虚构写作  理想主义者  文学性  非虚构作品  文化遗产保护  

    '在行动中思考,使思想更富于血肉,更具生命感,随时可以在思想中触摸到现实的脉搏。在思考中行动,使足尖有方向感,使行动更准确和深刻,并让思想在现实中开花结果。'(1)冯骥才的非虚构作品《漩涡里》是他'记述人生五十年'系列的最后一部。对于他二十年的文化遗产保护之路而言,这是行动后的思考.

  • “物”之珍奇与“人”之珍贵——评阿来“山珍三部”

    关键词: 蘑菇圈  生命状态  岷江柏  人生况味  冬虫夏草  审美现代性  

    阿来最新力作'山珍三部',即《三只虫草》《蘑菇圈》《河上柏影》,以藏区特有的'山珍':虫草、松茸、岷江柏为契入点,描绘了其自然生长状态下所呈现的勃勃生机及珍贵的原生态特质。作者在生态化书写的同时,为'山珍'分别赋予'守护者',人物互喻,希冀借助不同年龄、不同阶层等各色人群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取向,彰显出对当今社会'人性的温暖'(1)及万物...

免责声明

若用户需要出版服务,请联系出版商,地址:江苏省南京市梦都大街50号,邮编:210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