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 立即咨询
中共党史研究杂志

杂志介绍

中共党史研究杂志是由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主管,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主办的一本CSSCI南大期刊。

中共党史研究杂志创刊于1988,发行周期为双月刊,杂志类别为政法类。

  • “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特点和历史地位学术研讨会”发言选登——陕甘边根据地的历史地位

    关键词: 革命根据地  陕甘边  学术研讨会  历史  选登  土地革命时期  根据地创建  

    今天,受中央党史研究室和甘肃省委邀请参加纪念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创建80周年活动,与大家一起缅怀革命史,缅怀老一辈革命家的丰功伟绩,我主要谈谈陕甘边根据地的历史地位。在1945年党的七大上,高度评价包括陕甘边根据地在内的西北苏区(即陕甘苏区),指出:土地革命时期王明“左”倾路线的实行,党创建的十几个苏区都损失了,“结果只剩了一...

  • 陕甘革命根据地的历史贡献

    关键词: 革命根据地  历史贡献  中国共产党领导  土地革命战争  革命历史  西北地区  陕甘边  党中央  

    由陕甘边和陕北两块革命根据地组成的陕甘革命根据地,在中国革命历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不仅是西北地区的第一块革命根据地,更重要的是,在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南方十几块革命根据地相继丧失后,成为全国“硕果仅存”的最完整的一块革命根据地,为党中央和各路红军的长征提供了落脚点。在陕甘革命根据地基础上扩大形成的陕甘宁革命根据...

  • 从陕甘边根据地看党的四种精神

    关键词: 陕甘边  革命根据地  精神  共产党人  30年代  20世纪  党的事业  土地革命  

    20世纪30年代前期,以刘志丹、谢子长、等为代表的西北共产党人,成功创建了以南梁为中心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进而与陕北红军配合,形成了陕甘革命根据地。在西北创建根据地,看起来是共产党人在局部区域的奋斗,但历史很快证明,西北共产党人当时创造的辉煌,对于党的事业全局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战略作用。这就是党史学界说的,陕甘根据地是土地...

  • 陕甘革命根据地的重大历史贡献及其现实启示

    关键词: 革命根据地  历史贡献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社会主义发展  中国共产党  中国革命  独特地位  当代中国  

    陕甘革命根据地作为土地革命战争后期“硕果仅存”的革命根据地,在中国革命重要关头作出了永不磨灭的历史贡献。一、陕甘革命根据地是土地革命战争后期“硕果仅存”的革命根据地。由于党内“左”的思想影响和国民党的五次“围剿”,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创建的革命根据地几乎全部丧失,只有陕甘革命根据地“硕果仅存”。这种“硕果仅存...

  •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发表与延安文艺政策的确立

    关键词: 文艺政策  意识形态  文学制度  工农兵  

    在解放区文学走向体制化的进程中,文艺政策的确立发挥了决定性作用。以延安文艺座谈会的召开为分界线,延安文艺政策的建构经历了前期以“民族一国家一个人”为中心向后期以“阶级一政党一大众”为中心的转换。正是在这种转换中,作为一种文艺思想的“的文艺理论”逐渐被固定化,成为延安文艺政策的理论核心。解放区的作家从具有独特个性的“文...

  • 试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的意识起源——从早期中国共产党人无产阶级革命正当性之论证理路谈起

    关键词: 无产阶级革命  阶级  弱者  生命  

    早期中国共产党人无产阶级革命正当性之论证理路为:一是从国际视野来界定中华民族整体的“无产阶级”性质;二是强调中国已存在阶级对立,并将之理解为剥削与被剥削、压迫与被压迫;三是认为较之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是开发实业的更好方法。其论证理路蕴含着抑强扶弱之情怀。早期共产党人以关怀弱者为发扬正义,以阶级斗争为拯救人类之道,彰显...

  • 从“俄乱”到“俄式革命”——再论“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参照”作用(1917—1921)

    关键词: 改造中国  社会革命  争论  

    在1917年后的短短五年间,“十月革命”由一个以“暴力政变”形象出现的“他者”,转变为深刻影响20世纪中国历史走向的重大历史事件。这种迅速而根本的转变不仅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思潮变动在中国的直接体现,更是反映中国知识分子在“中国不能外于世界”的集体焦虑中反复权衡“改造社会”和“改造政治”二者关系,从而回答“改造中国”命题...

  • 中国对印度占领“麦克马洪线”以南地区的反应及其意义(1951-1954)

    关键词: 达旺  印度的进占  中国的反应  

    1947年印度独立后,特别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始和平解放西藏伊始,印度即逐步进占传统习惯线以北和“麦克马洪线”以南地区,并在1951年2月占领达旺。中共中央在了解印度进占的情况下,对印方的“强力推进”采取了忍让克制的态度,形成了指导这一时期处理边界问题的“暂维现状”政策。中国的反应同当时中印关系的结构和本质密切相关,显示了新中...

  • 略论十七年间的中国近现代历史调查

    关键词: 十七年  中国近现代史  历史调查  

    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十七年间,中国近现代史学科呈现与民国史学迥然不同的面貌。由于“劳动人民是历史的主人”这一马克思主义史学的核心要义得到多数研究者认同,中国近代史研究重心转向下层民众的反抗斗争。研究者从书斋和档案馆走向田野,通过实地调查以获取普通民众的史料,成为撰写“劳动人民的历史”之重要取径。名目繁多的历史调查组纷纷成...

  • 投石问路:中共党史研究与新文化史的邂逅

    关键词: 中共党史研究  新文化史  研究方式  

    中共党史研究在理论与方式上寻求研究范式的更新有益于其学术进步。对于当代国际史学界极受关注的“新文化史”研究,党史研究完全可以投石问路,从中寻求适合自身学术特性的研究路径。从文化视角观察党史问题,既可以拓展党史研究的分析领域,也可以完善党史研究的知识结构。

  • 改革开放以来“十七年史学”研究评估

    关键词: 史学发展  改革开放  中国马克思主义  评估  20世纪  中国史学  社会变迁  

    “”前十七年(1949--1966)的中国史学(以下简称“十七年史学”)是20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进程中的一个特殊阶段。因新旧政权更迭和社会变迁,十七年史学受到学术外部力量严重支配,承载了许多非学术的功能,给后人评价这一史学形态带来巨大困难。“”结束后,在思想解放的潮流中,史学界对十七年史学的研究梯次展开,并逐渐形成革命史...

  • “蔡和森李富春革命家庭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学术研讨会”征文启事

    关键词: 中国革命和建设  学术研讨会  征文启事  革命家庭  李富春  蔡和森  理论联系实际  家庭成员  

    为推动蔡和森、李富春革命家庭成员葛健豪、蔡和森、向警予、李富春、蔡畅的生平思想研究,南开大学和富研究中心拟于2015年5月在天津市举办“蔡和森李富春革命家庭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学术研讨会”,现将征文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基本要求:1.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提倡“短、实、新”。

  • 关于“”称谓的两个重要概念辨析

    关键词: 概念辨析  中共中央政治局  称谓  社会主义  无产阶级  名称  涵义  

    “”的名称有一个逐步演化的过程。1966年5月以前,它被称为“社会主义”。1966年5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以后,开始把“社会主义”和“无产阶级”混用,但涵义有细微差别。1966年8月,中共八届十一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无产阶级的决定》,正式将这场运动定名为“无产阶级”,并赋予了新的涵义。此后,“社会主义”的名称除了在某些外电...

  • “党史暨国史研究的新视角与新进展”学术研讨会综述

    关键词: 中共党史研究  学术研讨会  研讨会综述  国史  上海外国语大学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  上海理工大学  

    2014年10月25日,由中共党史研究杂志社、华东师范大学中国当代史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党史暨国史研究的新视角与新进展”学术研讨会在上海举行,来自复旦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理工大学、南京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浙江省社科院、安徽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单位的30余名专家学者与会。

免责声明

若用户需要出版服务,请联系出版商,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四环西路69号,邮编:100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