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绿色农产品产地适宜性 土壤质量 重金属污染 ph值 有益元素
摘要:开展土壤质量评价对科学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及统筹优化农业生产布局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采用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分级法、累积频率法和综合判定法,参照《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15618—2018)和《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NY/T391—2013),对长江经济带土壤重金属污染、酸碱度、有益元素丰缺和绿色农产品产地适宜性进行评价。研究区土壤质量总体良好,清洁土壤面积34.84万km^2,其重金属含量继承了自然背景特征;三级及以下土壤面积6.94万km^2,呈斑块及星点状分布于赣东北、赣南、湖南长沙—郴州一带、沿江及贵阳、昆明等地,其重金属为自然富集或受矿业开发、煤炭和石油的燃烧及工业“三废”排放的影响。酸性土壤面积33.56万km^2,分布于江西、湖南、宁波—台州沿海和金华衢州盆地,碱性土壤面积15.69万km^2,分布于苏北平原、环洞庭湖、成都平原以及沿长江一线,其土壤酸碱度与土壤类型有关。土壤有益元素丰缺与第四系沉积物成土母质有关,土壤有益元素适量及以上区域面积34.44万km^2,分布于四川阿坝、成都盆地、环洞庭湖、环鄱阳湖、安徽沿江、苏北沿海和杭嘉湖平原;土壤有益元素缺乏区面积13.89万km^2,分布于赣南、江淮、鄂东北以及云南玉溪等地。绿色农产品产地最适宜区、适宜区和不适宜区面积分别为22.49万km^2、18.78万km^2和18.28万km^2。依据区内绿色农产品产地适宜性、土壤环境质量和立地条件划分出7片永久农田保护建议区。
中国地质调查杂志要求:
{1}基金项目:基金项目类别(项目编号)。本刊对基金资助项目,省(部)级以上重大攻关项目和开放实验室研究项目等优秀论文优先发表。
{2}来稿应遵守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文责自负。本刊所发表文章中的观点均属于作者个人,并不代表编辑部或主办单位的立场和观点,特此声明。
{3}题名应简明、具体,能概括文章的要旨,一般不超过20个汉字。
{4}中、英文摘要须简明、确切地论述论文的主要内容,必须符合“拥有与论文同等量的主要信息”的原则,300~500 字。
{5}来稿请注明作者真实姓名、工作单位和联络方式。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