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红外热像图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诊断价值及疗效评价的意义

姚文芳; 薛毅珑; 罗芸; 王鲁宁; 李宝民; 田磊; 崔忻; 高宇红; 潘静坤 解放军总医院老年医学研究所细胞生物室; 北京市100853; 解放军总医院南楼神经内科; 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外科

关键词:远红外热像图 缺血性脑血管病 诊断价值 疗效评价 

摘要:目的 探讨远红外热像图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诊断及疗效评价的意义。 方法 应用远红外热像图对16例临床诊断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进行头部温度测定。 结果 (1)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远红外热像图:16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左右两侧温区中额区、内眦区、眶上区及面颊区的温度差别明显,表现为缺血侧的温度明显低于对侧,与临床采用脑血管造影(DSA)或磁共振(MRA)的诊断基本一致。(2)静脉给药治疗前后远红外热像图的变化:在首日输液治疗后即刻,4例患者缺血侧的温度明显升高,表现为左右两侧额区、内眦区、眶上区及面颊区的温差显著减小。在次日输液治疗后,两侧的温差小于前日输液治疗前。在1个疗程(14d)输液治疗结束时,左右两侧额区、内眦区、眶上区、枕区、耳后区或面颊区的温差均明显小于首日输液治疗前。提示该输液治疗方法有助于改善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脑供血状态。(3)介入治疗患者左右两侧额区、内眦区、眶上区及面颊区的温差较治疗前明显减小。在治疗后1d左右时,3例患者出现左右两侧部分测温区枕区、颞区的温差加大,随后两侧的温差减小的现象。分析可能与介入治疗引起一过性血管痉挛有关。 结论 远红外热像图可较好地反映脑供血状态及代谢水平的变化,有望为临床提供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诊断及疗效评价的良好的评估指标。

中国激光医学杂志要求:

{1}文章如有附图,作者应保证其像素达到出版要求。所有图片请统一编号,并予以文字说明。

{2}本刊作者文图责任自负。对于作者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利的文字、图片稿件,本刊概不承担任何连带责任。

{3}文中叙述时不需重复表和图的数据,只需简述其主要发现。分别按其在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连续编码,并按先见文后见表(图)的原则排列。

{4}稿件若属科学基金资助或国家攻关项目或获科技成果奖者,请在稿件首页页脚内写明项目名称及其编号并附相关项目文件。

{5}论文摘要是对论文内容的高度概括,通过阅读摘要,读者能够对文章的内容和主题思想有一个宏观、整体的把握。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中国激光医学

统计源期刊
1-3个月下单

关注 1人评论|0人关注
服务与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