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 立即咨询
中国京剧杂志

杂志介绍

中国京剧杂志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主管,文化和旅游部人才中心主办的一本部级期刊。

中国京剧杂志创刊于1992,发行周期为月刊,杂志类别为艺术类。

中国京剧杂志

部级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

  • 主办单位:文化和旅游部人才中心

  • 国际刊号:1004-3837

  • 国内刊号:11-2869/J

  • 发行周期:月刊

  • 全年订价:¥364.00

  • 京剧的繁荣 人才是关键——简述京剧旦行翘楚王艳

    关键词: 中国京剧  王艳  繁荣  旦行  人才  京剧演员  

    在第四届中国京剧艺术节上,由天津京剧院国家一级演员王艳领衔主演的《妈祖》一举夺得了优秀剧目奖及优秀表演奖之后,由她领衔主演的整理改编剧目《谢瑶环》又一次成功地塑造了剧中主要人物。她在从艺的道路上,戏路越走越宽,艺术表现日臻成熟,现已成为当今青年京剧演员中的领军人物之一,在全国和业界颇具影响。

  • 师生情缘

    关键词: 情缘  师生  弟子  领会  好学  精力  

    王艳是我的入室弟子,她天资聪明,领会能力强,更由于她勤奋好学,爱戏如命,因此我很喜欢她。为了培养这个难得的人才,我在她身上倾注了满腔心血,花费了极大的精力。

  • 与王艳谈“师缘”

    关键词: 戏剧艺术  表演艺术家  舞台艺术  王艳  

    王艳的舞台艺术正在蒸蒸日上。一次,我和王艳饶有兴趣地谈起一个话题——投师结缘,她颇有感慨地说:“我在艺术上之所以没走弯路,是因为我一路都遇到好老师。”话很朴实,却道出一个规律,良师传授是育才的关键。在王艳成长的路上,教师发挥了什么作用,师生又如何配合,才取得最佳的效果,也是值得我们关注的问题。

  • “笙歌一片颂明时”——浅谈王艳在整理版《谢瑶环》中的表演

    关键词: 表演风格  整理  王艳  人物造型  历史京剧  60年代  80年代  

    《谢瑶环》是由田汉先生编剧,郑亦秋先生导演,杜近芳老师首创、首演的经典新编历史京剧。从上个世纪60年代初首演,至今已整整半个世纪了。到上世纪80年代,李维康在杜版《谢瑶环》的基础上,根据自己对人物的理解与表演风格,对此剧进行了全面的整理;对部分台词,特别是对唱腔、音乐、人物造型、服装做了一系列改动与新的处理,受到了业内外...

  • 评析王艳京剧剧艺

    关键词: 京剧演员  王艳  剧目演出  齐如山  嗓音  

    曾读齐如山纪录文献,其中讲到,要成为一位优秀的京剧演员,需要具备六项条件:第一嗓音要好,第二本能会唱,第三身材要好,第四动作要好,第五面貌要好,第六善做表情。笔者认为处于当今时代,还须加上第七名师指点,第八选择优秀剧目演出。做到上述完全都好,才能获得优等分数,让观众满意;还须在舞台上不断实践演出,努力渐进,方能成为名...

  • 转益多师 后来居上——回顾著名京剧演员王艳的成才之路

    关键词: 京剧演员  转益多师  成才之路  王艳  艺术学校  邀请赛  文化部  

    1992年,文化部在北京举办首届全国少儿京剧邀请赛,天津艺术学校13岁的学生王艳,以一出尚(小云)派名剧《失子惊疯》参赛,身上那个柔脆,唱腔那个媚美,技巧发挥的那个老道程度,均与她实际年龄不相符,结果顺利获得专业组一等奖。评委厉慧良先生对这个后生的超常表现赞不绝口,他称这孩子:“真是个小人精,杨荣环老师再给她摆弄几年,将来...

  • 《谢瑶环》整理、演出的几点体会

    关键词: 整理  演出  碗碗腔  杜近芳  田汉  京剧  导演  

    京剧《谢瑶环》一剧,是田汉先生根据碗碗腔《女巡按》移植,由田汉先生担任编剧,郑亦秋先生担任导演,杜近芳老师担任主演。首演于1961年。

  • 文化部办公厅关于举办第六届中国京剧艺术节有关事项的通知

    关键词: 中国京剧  艺术节  文化部  办公厅  京剧艺术  继承与创新  优秀成果  人才培养  

    为全面展现近年来京剧艺术继承与创新的优秀成果,展示剧目生产和人才培养的最新成就,进一步推动京剧艺术繁荣与发展,文化部与湖北省人民政府决定于2011年10月下旬在武汉共同主办第六届中国京剧艺术节。

  • 第五届“青研班”毕业论文开题工作圆满结束

    关键词: 开题工作  毕业论文  中国戏曲学院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  中国戏剧家协会  研究室主任  中国文联  艺术学科  

    2011年4月8日至4月10日,中国戏曲学院第五届“青研班”毕业论文开题工作在京郊会议中心集中进行。目前,第五届“青研班”毕业论文开题已圆满结束。此次第五届研究生开题,“青研班”特邀原中国文联副主席、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艺术学科评议组召集人之一的仲呈祥研究员、中国戏剧家协会研究室主任崔伟、天津戏曲研究所名誉所长刘连群、中国戏曲学...

  • 谭正岩接演《沙家浜》

    关键词: 谭正岩  现代京剧  梅兰芳  谭元寿  王蓉蓉  扮演  演出  

    2011年6月5日,由谭正岩饰演郭建光的现代京剧《沙家浜》将在梅兰芳大剧院上演,其父谭孝曾为儿子助阵,在“坚持”一场中饰演郭建光。83岁的谭元寿老先生也亲临现场为他们把场助阵,并在演出结束后登台与观众见面。剧中阿庆嫂由王蓉蓉饰演,高彤和宋昊宇分饰刁德一,韩巨明扮演胡传魁,翟墨扮演沙奶奶。

  • 艾兵首开山门收徒吕勋福

    关键词: 山门  建国饭店  收徒仪式  优秀青年  演奏家  京胡  

    2011年4月17日,前门建国饭店群英大厅高朋满座,来自北京和全国各地的一百五十多名各界人士和梨园精英荟萃一堂,共同见证了优秀青年京胡演奏家艾兵的收徒仪式。

  • 2011年杭嘉湖京剧票友联谊会在湖州市双林镇顺利举办

    关键词: 双林镇  湖州市  联谊会  杭嘉湖  京剧  票友  文化中心  人民政府  

    由浙江省湖州市双林镇人民政府主办、双林镇宣传文化中心承办、双林镇高林京剧社策划的“迎接建党90周年暨杭嘉湖京剧票友联谊演唱会”,于2011年4月17日在双林镇宣传文化中心召开。来自杭州、嘉兴、湖州地区的京剧票友约一百人欢聚一堂。《百戏斋》高永华先生、湖州市群艺馆等领导应邀参加此次联谊会。此次联谊会由双林镇高林京剧社社长沈丽华...

  • 京剧乐器采用仿生皮又有进展

    关键词: 乐器演奏  生皮  京剧  北京市科委  2010年  科研项目  资金支持  艺术研究  

    为减少因制作京剧乐器而对野生蛇类的捕杀,2010年北京市科委将仿生皮京剧乐器的研发与推广作为重点科研项目进行立项,拨付专项资金支持,首都京胡艺术研究会牵头,按照产学研用模式组织开展相关研制工作。继去年第一代仿生皮京胡问世后,今年又成功研制出第二代仿生皮京胡、第一代仿生皮京二胡和三弦。在4月19日举行的“仿生皮京剧乐器”推广...

  • 香港“振兴”荣膺全国优秀京剧票房

    关键词: 京剧  票房  香港  2007年  中央电视台  评选活动  电视大赛  票友  

    2007年12月16日,由中央电视台举办的“第三届全国京剧戏迷票友电视大赛”评选活动在京举行,香港振兴京剧票房荣获“全国优秀京剧票房”称号。

  • 程砚秋的三位昆曲老师

    关键词: 程砚秋  昆曲  老师  中国戏剧出版社  青衣  底子  旦角  

    在程砚秋先生的自述文章《我的学艺经过》、《我所走过的道路》中都提到了14岁到16岁时,由罗瘿公安排,先后跟三位老师学习昆曲的事。罗瘿公作为一位颇有见地的剧评家,认为陈德霖成为“青衣泰斗”,很大的程度上是得益于他的昆曲底子,另外,“前辈名伶,必文武昆乱兼习,方能待出冠时,若拘守青衫老戏十余出,则旦角之途太狭矣”。(罗瘿公《...

  • 60年前的一张戏单——中国戏曲研究院成立典礼晚会

    关键词: 中国戏曲  研究院  晚会  1951年  百花齐放  实验学校  实验工作  副院长  

    这张60年前的戏单,是1951年4月3日晚场在北京前门外鲜鱼口大众剧场,为祝贺中国戏曲研究院成立的演出戏单。当日白天举行了隆重的典礼大会,宣布了梅兰芳任院长,程砚秋、周信芳、张庚,罗合如为副院长。就在这天,正式发表了的题词“百花齐放,推陈出新”,和的题词“重视与改造,团结与教育,二者不可缺一”,成为此后研究院和全国戏曲工作的...

  • 梅兰芳在《穆桂英挂帅》中所压帅印和帅盔

    关键词: 梅兰芳  表演艺术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国京剧院  英雄形象  马金凤  独角戏  

    当年荣任中国京剧院院长的梅兰芳先生,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周年,仅用了两个月赶排的晚年艺术杰作《穆桂英挂帅》,成功塑造了中年穆桂英的巾帼英雄形象。该剧虽然改编自马金凤版的同名豫剧,但两位不同剧种表演艺术家的刻画手法也各不相同,马金风是在挂帅出征那场,一身戎装打扮,以几十句大段唱功来打动听众,尤其是唱到“穆桂英我五...

  • 谈京剧《沙桥饯别》

    关键词: 京剧  唐太宗  国富民强  安居乐业  李世民  唐三藏  剧情  

    《沙桥饯别》是一出情节简单的传统京剧。剧情是唐朝太宗年间,国富民强,百姓安居乐业;唐太宗李世民崇奉佛教,为取真经,贴出榜文,欲遣高僧,去往西方佛国,求取真经;僧人陈玄奘应募,太宗大喜,认为御弟,赐名唐三藏,亲写牒文,派他前往,并亲率满朝文武,在十里长亭的沙桥为之饯行。

  • 忆京津名票朱作舟父子

    关键词: 父子  京津  2010年  1948年  天津话  京剧艺术  平易近人  

    《中国京剧》2010年第7期《天津票界话今昔》一文,说明过去和现在天津票界始终是非常活跃繁荣,人才济济,特别是以早年武生名票朱作舟为例,说明津门名票的技艺是有相当水平的。笔者因与朱老次子朱文鹏先后同学,又都喜好京剧艺术,从而于1948年(20岁时)也就认识了朱作舟老人(当时62岁),很快就成为忘年交了。朱老平易近人,毫无架子,就...

  • 追忆恩师马明捷先生

    关键词: 恩师  追忆  戏曲研究  

    戏曲研究家马明捷先生在与病魔顽强抗争一年后,于2011年2月3日在大连家中安详地离开了这个世界,匆匆地走完了他70年的人生旅程。尽管一年前我对先生患病已有了解,同时也有一定的思想准备,但作为一名追随先生16年的学生,当真正面对恩师离去这个不愿接受的事实,仍使我备感伤痛,久久不能自拔。

  • 抑制不住的兴奋和激动——感受京剧艺术进校园

    关键词: 京剧艺术  校园  感受  兴奋  高雅艺术  大专院校  知识讲座  舞台演出  

    几年来我随国家京剧院一团为执行教育部、文化部、财政部送高雅艺术进校园的部署,陆续去过了安徽、陕西、甘肃、江苏、广东、福建等省市的二十多所大专院校,送戏上门举办京剧知识讲座、舞台演出,与大学生们互动交流,把国粹京剧介绍、展示给了广大莘莘学子,让他们了解、熟知进而喜爱作为人类共有文化遗产、并正在不断革新发展着的京剧艺术。

  • 京剧“申遗”成功后立抓紧办好的几件事

    关键词: 京剧艺术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非物质文化遗产  成功  申遗  艺术形式  三四十年代  2010年  

    京剧虽然不是北京土生土长的艺术,但从它200年来形成、发展、壮大的历程看,确与北京观众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曾经是北京城乡居民(上至达官显贵,下到贩夫走卒)最熟悉、最喜爱的娱乐方式。上世纪的三四十年代的北京人,一张嘴都能唱两口西皮二黄,听戏也是必不可少的消遣。且京剧票房林立,涉及社会各个层面。可惜这种艺术形式,近年来受到...

  • 少儿京剧剧目教学初探

    关键词: 剧目教学  京剧  民族文化资源  少儿  校外艺术教育  文化艺术  2008年  国家教育部  

    我国拥有五千年的文明史,民族文化资源浩瀚精深、源远流长。作为国粹艺术的京剧是一种经过甄别和筛选的中国优秀文化艺术之一,在世界民族文化中独树一帜,享有“东方歌剧”的美称。2008年3月,国家教育部提出了京剧进课堂的要求,这便引起了各方人士的强烈关注,更是给我们校外艺术教育带来了生机。

  • 谈戏曲旦角表演的“以眼传神”

    关键词: 表演  旦角  戏曲  眼睛  观众  演员  学生  

    为什么好的演员一出场就能很快地把观众吸引住?我认为主要是他的眼睛起了重要的作用。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演员在台上表演时,如果不会使用眼神,那是无法把感情传达给观众的,更不要说吸引观众了。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训练学生的眼睛,使学生在表演中会用眼睛“传神”。

  • 以昆之名,雅涵于乐——北师大以雅曲社“小昆虫”学戏看戏记

    关键词: 北师大  昆虫  高校学生  2010年  多功能厅  昆曲  校园版  

    北大百年讲堂多功能厅的舞台刚刚卸下“校园版(《牡丹亭》”的大幕,苏州昆剧院的“经典昆曲折子戏专场”又在北师大北国剧场华丽上演。自2010年春白先勇先生在北大发起“昆曲传承计划”以来,北京各大高校的“小昆虫”们便满怀热情地忙活开了;而随着传承计划成果的初步呈现,2011年4月上旬,无疑成了身处北京的昆曲爱好者们的盛大节日。作为...

  • 天津京剧院优秀青年演员——王艳

  • 精彩剧照

免责声明

若用户需要出版服务,请联系出版商,地址:北京朝阳区东土城路15号404室,邮编:100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