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 立即咨询
中国经济和信息化杂志

杂志介绍

中国经济和信息化杂志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主管,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主办的一本部级期刊。

中国经济和信息化杂志创刊于1985,发行周期为半月刊,杂志类别为经济类。

中国经济和信息化杂志

部级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 主办单位: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

  • 国际刊号:1674-9138

  • 国内刊号:11-5923/N

  • 发行周期:半月刊

  • 上帝的新游戏

    关键词: 游戏  古生物化石  打印机  人体骨骼  直接制造  建筑技术  月球基地  3d  

    自《阿凡达》横空出世那天起,许多人“无3D不电影”,因为银幕上三维世界的光怪陆离总是让人流连忘返,犹如平淡的日常生活平添了饕餮盛宴的诱惑。而3D打印带来了比3D电影似真似幻的更多神奇:复制珍贵的文物和古生物化石,打印人体骨骼和各种器官,用3D食物打印机直接制造食物,连印制火箭外壳也不在话下,甚至在3D打印建筑技术问世后,准备打...

  • 工业宽带夯实智能制造基础

    关键词: 信息基础设施  智能制造  宽带  工业  夯实  智能生产  

    工业宽带是智能生产得以实现的前提条件,要想让海量的工业实体依托信息基础设施来实现互联互通,必须拥有速度更快、覆盖更广泛、服务更可靠的宽带(网络)环境。

  • 创新中国制造业升级模式

    关键词: 中国制造业  创新  工业革命  信息网络  智能制造  产业升级  

    以工业4.0为代表的新一轮工业革命,是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契机。面向当前全球正出现的以信息网络、智能制造为代表的新一轮技术创新浪潮,创新产业升级模式,中国制造业应从制造业新趋势、两化融合和创新驱动三个方面思考升级路径。

  • “互联网+”与工业变革

    关键词: 工业体系  互联网  生产率  智能化  

    互联网对既有工业体系的改造核心在于建立互联网、提高机器的智能化水准,更精巧、更节能地生产,也就是一场生产率的革命。

  • 人机协作创建企业“混合型”员工团队

    关键词: 混合型  企业  员工  人机协作  数字技术  人机合作  先进制造业  智能机器  

    在“工业4.0”时代中凸显的数字技术力量,正为企业内的人机合作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自然界面、可穿戴设备和智能机器的进步,为企业发挥技术优势、善用员工资源创造了可能。只有及早进行未来人才规划,创建“混合型”的员工团队,实现人与技术的有效合作,领先企业才可能在未来先进制造业竞争中占据优势。

  •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后整合策略

    关键词: 中国企业  并购  海外  整合  企业管理者  制造领域  制造企业  归纳总结  

    近年来,大半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对象来自于工业制造领域,然而缺乏海外并购和PM1技巧已成为中国制造企业“走出去”的显著障碍。剖析PMI全过程的三个阶段,并归纳总结其中导致风险的六大关键点,值得希望“走出去”的中国企业管理者们借鉴。

  • 增材制造:三维打印新世纪——从三维增材制造看新工业革命国家战略

    关键词: 增材制造  三维打印  国家战略  工业革命  制造技术  生产组织形式  国家竞争力  制造成本  

    以增材制造技术为代表的数字化智能化制造技术基本实现了制造成本与制造复杂度、制造批量之间的解耦,将标准化理念推进到智能层面,必将促进功能优先的新制造理念的发展,对未来生产组织形式和人类文明将带来深刻的变革。智能型三维或多维制造技术有望成为制造业的主流,对未来制造产业和国家竞争力带来重大影响。基于技术和人文双向布局3D打印...

  • 生物3D打印的产业化机遇

    关键词: 打印技术  生物材料  产业化  3d  核心竞争力  医学领域  产业前景  新技术  

    以生物材料打印为代表的生物3D打印技术已在生物医学领域广泛应用,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产业前景。在科学分析这一技术的发展层次和产业化趋势的基础上,不失时机地抢占这轮新技术浪潮制高点,是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机遇和战略选择。

  • 我国增材制造产业化实现路径

    关键词: 产业化前景  增材制造  路径  制造技术  制造产业  产业链  

    我国发展增材制造技术起步不晚且已取得较大进展,形成了较好的基础,但我国增材制造产业尚未形成材料一工艺一装备一应用完整的科研和制造的完整产业链。根据对我国增材制造产业化前景的判断,直面其发展过程中的问题,采取国家主导、市场推动的方式,加快发展增材制造技术与产业,才有可能抢占产业制高点。

  • 关锡友:沈阳机床“功能设计师”

    关键词: 沈阳机床集团  数控机床  设计师  锡  功能  生产制造商  生产规模  自主研发  

    关锡友担任沈阳机床总经理后,确定了“先大后强”的弯道超车战略,实现了生产规模的赶超。关锡友组织成立了飞阳和立加两个“特区”,自主研发成功全球第一台智能化数控机床,并推出i5智能机床平台。如今的沈阳机床集团,在关锡友的带领下,正一步步从传统的生产制造商,转型成为现代工业服务商。

  • 石化化工行业两化深度融合主要着力点

    关键词: 化工行业  石化  企业竞争力  支柱产业  国民经济  发展趋势  

    石化化工行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推进其两化深度融合将促进行业转型升级、提升企业竞争力。本文分析了石化化工行业两化融合的进展现状、发展趋势和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重点探讨推动行业两化深度融合的主要任务与着力点。

  • 攀登LED产业链高端瓶颈待破

    关键词: led产业  产业链  国内企业  led材料  高附加值  发展前景  芯片  衬底  

    近两年LED产业爆发式增长,成为各路资金追捧的对象。然而不容回避的是,我国LED产业的疯狂扩张主要聚集于衬底和芯片、封装等产业链的低端,而高技术、高附加值的高端LED材料以及外延领域,国内企业则鲜有涉足。能否顺利进入产业链高端成为决定国内LED产业未来发展前景的关键性因素。

  • 陕汽集团:三引擎驱动下的转型升级

    关键词: 陕汽集团  引擎  驱动  汽车行业  智能汽车  环境约束  产业升级  技术创新  

    随着资源环境约束以及消费者对智能汽车的认知提高,汽车行业将迎来新一轮产业升级。陕汽集团“先知先觉”,自2009年开始,率先在行业内实施了战略转型,走上了技术创新、绿色发展、智能服务“三引擎”并举的转型升级之路。

  • 汽车业转型升级要依靠三大引擎

    关键词: 引擎  汽车业  技术创新  陕汽集团  绿色发展  中国制造  智能服务  

    纵观陕汽集团转型升级之路,其技术创新、绿色发展、智能服务“三引擎”并举的战略与《中国制造2025》的方向高度一致。沿着创新这条路一直前行,陕汽的未来相信会更加光明。

  • 重型卡车行业绿色转型之路

    关键词: 重型卡车  行业  新能源汽车  全生命周期  可持续发展  陕汽集团  服务体系  制造企业  

    陕汽集团主推新能源汽车,并通过车联网构建全生命周期的智能服务体系等一系列的“换挡提速”举措,正是当下我国重型卡车制造企业面临未来发展抉择时,用实际行动通过绿色化转型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的一个典型案例。

  • 具有前瞻性视野是陕汽转型成功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 视野  持续增长  管理者  

    任何企业的战略转型都是从未来看现在,而不是从现在看未来,需要经历一场自我革命。陕汽的转型自然也非一夕功成。陕汽管理者的前瞻性视野是陕汽成功转型、持续增长的关键所在。

  • “天行健”如何倒逼陕汽管理再造

    关键词: 管理  业务模式  服务体系  制造企业  竞争力  

    陕汽转型除了业务模式、战略升级、服务体系等值得研究,还有一个重要内容——陕汽的管理再造——应该引起业界重视。这方面的分析和总结可以帮助包括重卡在内的所有中国传统制造企业完成转型升级,提升持续竞争力。

  • 逆向创新:企业竞争新战略

    关键词: 企业竞争  创新  逆向  发展中国家  发达国家  竞争优势  竞争战略  

    逆向创新不仅能让新兴发展中国家实现创新发展并享受创新的成果,同时也将使发达国家找到占领新兴市场的利器。逆向创新已经兴起并获得关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企业都必须重新审视自身的竞争优势,在逆向创新模式下,制定新的竞争战略,获取竞争优势。

  • 卡特彼勒:百年不倒的工程机械“巨人”

    关键词: 卡特彼勒  工程机械  巨人  世界大战  金融危机  经济危机  灵活应用  发展史  

    被誉为世界工程机械领域“巨人”的卡特彼勒,在百年发展史中,曾先后经历过经济大萧条、两次世界大战、上世纪80年代初的经济危机以及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数次跌入谷底。然而,卡特彼勒却屡屡化险为夷,重造辉煌。探究卡特彼勒的成功之道,强大的经销商制度和金融手段的灵活应用,是卡特彼勒管理者最为看重的“法宝”。

  • 奋进机器人 澎湃中国心

    关键词: 工业机器人  中国  自主知识产权  自主研发  关键零部件  发达国家  国产化  低成本  

    奋进公司一直坚持自主研发,经过多年来对工业机器人项目持续投入和潜心研发,目前已在多项机器人核心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实践证明,只有打破发达国家对工业机器人核心技术的封锁,实现关键零部件的国产化,才能打造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高品质、低成本的工业机器人。

免责声明

若用户需要出版服务,请联系出版商,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紫竹院路66号赛迪大厦7层,邮编:100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