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 立即咨询
中国美术馆杂志

杂志介绍

中国美术馆杂志是由中国出版集团主管,中国美术出版总社主办的一本部级期刊。

中国美术馆杂志创刊于2005,发行周期为双月刊,杂志类别为艺术类。

中国美术馆杂志

部级期刊

  • 主管单位:中国出版集团

  • 主办单位:中国美术出版总社

  • 国际刊号:1673-1638

  • 国内刊号:11-5367/J

  • 发行周期:双月刊

  • 全年订价:¥328.00

  • 路德维希捐赠作品点亮“中国美术馆之夜”

    关键词: 中国美术馆  路德维希  驻华大使馆  作品  捐赠  文化部  多元文化  艺术交流  

    为推动多元文化间的对话和理解,搭建中外文化与艺术交流的平台,由中国美术馆与德国驻华大使馆共同主办的"中国美术馆之夜"于2017年3月20日晚在中国美术馆举办。文化部党组书记、部长雒树刚,文化部副部长丁伟,德国驻华大使柯慕贤及夫人,文化部外联局局长谢金英,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中国美术馆党委书记张士军、副馆长胡伟、安远远等出席了本次...

  • 花开敦煌——常沙娜艺术研究与应用展

  • “美在生活——全国写生艺术展”前言

    关键词: 艺术展  生活  写生  中国美术馆  前言  文艺工作  创作方法  艺术创作  

    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强调,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中国美术馆作为国家最高美术殿堂,肩负着促进当代艺术创作、打造美术高原和高峰的文化职责。我馆组织策划此次“美在生活——全国写生艺术展”,是面向人民,面向生活的一次回归。

  • 杨柳春风——中国美术馆藏杨柳青古版年画精品展

  • “反艺术”刍论

    关键词: 反艺术  达达主义  艺术标准  艺术品  暗示性  无意义  欣赏者  美学  

    最早提出"反艺术"概念的是达达主义。达达主义者认为"达达"并不是一种艺术,而是一种"反艺术"。无论现行的艺术标准是什么,达达主义都与之针锋相对。由于艺术和美学相关,于是达达干脆就连美学也忽略了。传统艺术品通常要传递一些必要的、暗示性的、潜在的信息,而达达者的创作则追求"无意义"的境界。对于达达主义作品的解读完全取决于欣赏...

  • 对后现代艺术“反美学”倾向的反思——从“中国传统资源运用”的情感转换问题切入

    关键词: 后现代艺术  中国传统  反美学  情感转换  资源运用  反思  历史文化背景  后现代主义  

    后现代主义产生于西方的历史文化背景之中,它对传统认识论和价值观进行了"去中心""去等级"和"去边界"的全面冲击。后现代艺术作品在创作上多采取符号"挪用"的手段,热衷于打破各种艺术形式的边界并乐于运用新媒体语言,对传统的艺术以及传统的价值观进行种种"解构",具有"反艺术""反美学"的特点。

  • 宏伟的坍塌——中国90年代当代艺术与摄影的反审美暗喻

    关键词: 当代艺术  90年代  古希腊艺术  暗喻  审美  摄影  中国  坍塌  

    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中,艺术只扮演着祭礼形式的角色,它随着艺术创造者所持信仰的转换而变化,正如古希腊艺术向古罗马艺术的演变过程中,古希腊建筑中所蕴含的男性生殖器崇拜来源于北欧和印欧的部落,而古罗马建筑中对母亲大地的歌颂则是从象征子宫的地下洞穴发展起来的。

  • 现实关怀的“反美学”语境:从《空室鬼影图》到《原爆图》

    关键词: 反美学  现实关怀  后现代主义  语境  权力意志  解构理论  话语霸权  逻各斯  

    关于"美学"和"反美学"的讨论可以追溯到一个很久远的历史,美学与现代主义之前的权力意志、逻各斯、文本、真理等概念相关,反美学则与现代主义之后所追求的自由、平等、民主相关,在后现代主义解构理论的助推下,反美学伴随于语言学的转向,在破除话语霸权、重构新的史学观和思想观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 非美化的艺术——从西方艺术与美的概念流变看反审美倾向的兴起

    关键词: 西方艺术  审美倾向  概念流变  艺术哲学  20世纪  艺术理论  艺术实践  艺术发展  

    20世纪艺术哲学最重要的贡献就是将美与艺术区别开来,在这看似颠覆审美的时代,我们不妨追溯到艺术的源头—艺术是从哪里来?它会走向何方?其实艺术与美从最开始就不是一回事,那么如今的艺术面貌是颠覆抑或回归?无论在艺术实践还是在艺术理论中,不同时代与不同社会环境下的人类对物质与精神的反思与创造是艺术发展源源不竭的动力。

  • 中国美术馆藏杨柳青古版年画述略

    关键词: 古版年画  中国美术  杨柳青  述略  馆藏  中华民族  木版年画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北宋王安石的这首《元日》描写了新年时热闹欢乐、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元日即古代的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节日,桃符被视作门神的雏形,在新年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将旧的取下,以新的代替,护佑新的一年平安祥瑞。这一习俗发轫于汉代,到了后代,桃符便被我们所熟知的门神取而...

  • 陈师曾扇画的审美意蕴探究

    关键词: 审美意蕴  陈师曾  书画艺术  历史价值  审美属性  文化价值  审美价值  扇子  

    扇子作为实用工具,以团扇和折扇为主,它在中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自从扇子成为书画艺术的一个特殊载体以后,其审美属性得以大大拓展,它在艺术语汇情境中被不断阐发、延伸,进一步奠定了扇子的文化价值、历史价值和审美价值。

  • 概念冲突与中国当代艺术的起始形态

    关键词: 中国当代艺术  概念冲突  社会形态  艺术潮流  文化语境  70年代  80年代  90年代  

    在不同的艺术文化语境下,中国当代艺术的概念在研究史中有着不同的解读和论断,这让中国当代艺术的起点在70年代末、80年代中、90年代初的各种艺术潮流中游弋不定。引发这种状况的一个重要根源是此时段中的艺术现象都能以全新的形式取代之前的艺术潮流,并激发后续效应。这种现象虽然在研究史中引发了概念冲突,但这些冲突并非无法化解,因为在关联...

  • 感知画面 构建情境——徐小虎绘画鉴定思想研究

    关键词: 绘画史  20世纪60年代中期  画面  感知  鉴定  情境  普林斯顿大学  作品创作  

    徐小虎以潘诺夫斯基的"看似恶性但有方法的循环",先寻找最关键的作品确定时代风格,然后再籍此断定其他作品。20世纪60年代中期,她曾在普林斯顿大学跟随方闻学习中国艺术史,采用"风格分析""结构分析"的方法来找到最接近作品创作的年代。20世纪60年代末期,她在日本研究中日绘画史时受到岛田修二郎的影响,通过详细审视细部,如补笔的影响、渲...

  • 杜尔维奇绘画馆公共教育项目评析

    关键词: 教育项目  绘画  建筑设计  美术馆  美术作品  别具一格  英格兰  历史  

    威廉·哈兹里特在出版于1824年的《英格兰主要美术馆随笔》里对杜尔维奇绘画馆着墨甚多。杜尔维奇绘画馆应该算是专门为陈列美术作品而建造的最早的美术馆之一,具有某种现代美术馆的气质。它是英国最早的美术馆建筑,至今已有超过200年的历史。本文在简略梳理了这座美术馆的馆藏历史、建筑设计细节后,对其别具一格的公共教育项目进行了评析,以期对...

  • 美术馆公众教育之于特殊人群全覆盖刍议

    关键词: 美术馆  特殊人群  公众教育  全覆盖  现代信息技术  对外文化交流  社区文化建设  21世纪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美术馆事业进入蓬勃发展期,美术馆的社会公众教育职能已经引起国家高度重视。2015年3月,国务院颁布的《博物馆条例》第三十四条规定,"博物馆应当根据自身特点、条件,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社会教育和服务活动,参与社区文化建设和对外文化交流与合作。"

  • 美术馆在当代文化建设中的自觉与担当——陕西省美术博物馆馆长罗宁访谈

    关键词: 美术博物馆  美术馆  文化建设  馆长  陕西省  自觉  当代  美术作品  

    白林坡:罗馆长,您对美术馆是如何定位的? 罗宁:美术馆是博物馆的一种,是美术博物馆的简称。美术馆从诞生、发展到今天有了较明确和相对一致的功能和定位,那就是收藏、研究、展示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美术作品,为公众提供稳定而踏实的交流、审美平台,使人们为艺术家精湛的创造而陶醉的同时,体验这些体现人类文明发展的精神活化石所带给我...

  • 李铁夫的《刘素薇肖像》赏析

    关键词: 李铁夫  赏析  肖像  油画作品  中国近现代  中国油画  绘画技巧  革命事业  

    在中国近现代美术史上,李铁夫是最早到西方学习的"中国油画第一人"。早在留洋期间,李铁夫就凭借精湛的绘画技巧,在国际画坛上声誉鹊起。但遗憾的是,这些优秀的作品如今能见到的已经很少了。李铁夫于1905年加入兴中会,结识孙中山之后,就一直从事兴中会和同盟会的活动。为了支持革命事业,他变卖大量油画作品作为同盟会经费。因此其在美国所作的...

  • 托物言志 以艺报国——浅析徐悲鸿《战马》及其艺术生命精神

    关键词: 艺术人生  徐悲鸿  托物言志  生命精神  战马  报国  中国现代史  中国画  

    具有悠久历史而又一脉相传的中国画历经数变,至20世纪上半叶,逐渐向中西融合与承古革新的方向演化,成为百年中国文化、历史发展的图像表征,开创了中国画史的新时代。在复兴中国画的道路上,徐悲鸿以其短暂而辉煌的艺术人生,佐证了哲而思、思而变、变则通、通则活的中国画革新之道,成为中国现代史的缩影,同时也是其革命理想和人格品行的真实写照。

  • 《战马》

  • 《海姆巴赫》

  • 《柳荫公鸡》

免责声明

若用户需要出版服务,请联系出版商,地址:北京100007信箱20分箱,邮编:100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