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新乡贤 乡村振兴 内生主体基础 乡村治理 构建机制
摘要:乡村振兴战略实施需要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尊重农民主体意愿、发挥农民主体作用,研究如何构建乡村振兴的内生主体基础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传统乡贤因为具有权威性、内生性、公共性等特征,能够有效动员和组织农民,成为乡村有效治理的内生主体基础。基于上述传统治理智慧的启示,本文构建权威嵌入性、公共性与治理主体有效性的关联性分析框架,从历史变迁和当前实践的角度分析通过培育新乡贤构建乡村振兴内生主体基础的运作机制。研究表明:①乡村权威的嵌入性影响其治理能力、公共性影响其治理意愿,治理能力和治理意愿影响乡村治理主体的有效性,并进一步影响乡村治理的效果。②从历史变迁来看,乡村主导性权威决定村庄治理模式,其中传统时期是文化权威的生成与士绅治村,集体化时期是政治权威的构建和国家治村,包产到户后则是经济权威的兴起和能人、富人治村。③培育新乡贤是乡村振兴内生主体基础的有效构建机制,包括宗族权威公共化、文化权威在地化和经济权威体制化三种具体机制。三种机制的根本目的都是通过生长公共性、提升嵌入性,进而提升其治理意愿和治理能力,最终实现村庄有效治理。④作为乡村振兴内生主体基础的新乡贤,其促进乡村有效治理的机制是基于村庄内部组织的再运作。
中国农村观察杂志要求:
{1}基金或课题项目:若要标注获得基金或课题赞助的论文,应注明基金或课题项目名称,并在圆括号内注明项目编号。
{2}本刊试行专家匿名审稿制度,如编辑部收稿后三个月内未发出用稿通知,请作者自行处理。
{3}论文题目不超过20个字,必要时可加副标题。题目要能概括文章主旨,且须简明、具体、确切。
{4}关键词是表述论文中心内容且具有实质意义的词汇,一般为3~8个,以分号分隔.尽量采用《汉语牛题词表》或各专业丰题词表提供的规范词。
{5}稿件刊登时作者署名及顺序以稿件为准。稿件有多位作者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投稿后不再变动。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