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 立即咨询
中国青年杂志

杂志介绍

中国青年杂志是由共青团中央委员会主管,共青团中央委员会主办的一本部级期刊。

中国青年杂志创刊于1923,发行周期为半月刊,杂志类别为社会类。

中国青年杂志

部级期刊

  • 主管单位:共青团中央委员会

  • 主办单位:共青团中央委员会

  • 国际刊号:1002-9532

  • 国内刊号:11-1001/C

  • 发行周期:半月刊

  • 全年订价:¥460.00

  • 你的舞台--致新时代中国青年

    关键词: 中国青年  舞台  

    一百年前,你的舞台,只是窄窄的街头。民族的危亡与满腔的热血,都悬于他人之手。中华之大,你甚至没有爱国的自由。

  • 百年中国青年英雄

    关键词: 中国青年  英雄  中共中央总书记  爱国主义  国家主席  民族青年  历史进程  

    1919年-2049年,400周年。2019年4月300,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在纪念400周年大会上指岀:",孕育了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主要内容的伟大五四精神,其核心是爱国主义。""时,面对国家和民族生死存亡,一批爱国青年挺身而出。""自古英雄出少年。在漫漫历史长河中,人类社会青年英雄辈岀,中华民族青年英雄辈岀。在我们党领导人民...

  • 1916《青年杂志》改名《新青年》,提出时代青年新标准

    关键词: 标准  青年会  出版商  刊物  书局  刊名  

    新老事物容易出现冲撞,《青年杂志》因和老刊物“撞名”,《青年杂志》的出版商群益书局收到上海基督青年会的来信,说《青年杂志》和他们办的杂志刊名雷同,要求《青年杂志》更名。

  • 1915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五四新文化运动发韧

    关键词: 五四新文化运动  陈独秀  二次革命  中国共产党  北洋军阀  

    1912年2月12日,清朝最后一位皇帝溥仪颁布退位诏书。1913年,篡取革命果实的袁世凯在站稳脚跟后,开始清除革命势力。孙中山先生发起二次革命,但终不敌北洋军阀,孙中山、黄兴、陈其美等被通缉,相继流亡日本。流亡的革命者中,有一位在日本协助章士钊编辑政论月刊《甲寅》,他便是《新青年》的创办者、中国共产党的重要创始人之一陈独秀。

  • 1917-1919《新青年》移师北京,成为新文化运动司令部

    关键词: 新文化运动  北京  司令部  陈独秀  办公室  编辑部  

    1917年1月,陈独秀回上海安顿好妻儿后来到北京,住进箭杆胡同9号(现为20号)东院。北房三间是办公室、书房和卧室,南房三间则是《新青年》编辑部。

  • 1920-1922《新青年》浴火重生,《中国青年》文化接力

    关键词: 接力  文化  上海市  陈独秀  石库门  

    上海市老渔阳里二号,是一幢石库门住宅,砖木结构的两层小楼坐北朝南,高高的门楣上方有一个砖砌的“A”字形的门檐。时,《新青年》主编陈独秀因散发传单于1919年6月11日被捕入狱,三个月后获释仍受监视。1920年2月,陈独秀在帮助下潜回上海,便居住在此,因而,《新青年》编辑部随其迁回上海。

  • 1923《中国青年》光荣创刊

    关键词: 创刊  全国代表大会  中国社会  中共三大  青年运动  青年团  团中央  

    1923年8月,中国社会王义青年团在南京召开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为贯彻中共三大的指示,尤其是三大通过的《对于青年运动决议案》的指示精神,团中央决定创办《中国青年》周刊。

  • 1924以革命斗争为志业

    关键词: 革命斗争  嗟来之食  文学青年  爱国运动  文学道路  散文家  美国人  

    以不受美国人“嗟来之食”而闻名后世的中国近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朱自清,在1924年时还是一名“文学青年”。1919年,他参加了"五四"爱国运动,同时走上文学道路,开始从事新诗与散文的创作。《中国青年》在1924年第17期刊载了他写的一首诗,《赠AS》。

  • 1925一篇文章的重要性

    关键词: 国民党右派  文章  农民运动  韶山  上海  湖南  

    1925年,差不多整整一年,都在韶山老家“歇病假”。由于受到国民党右派排挤,在国民党上海执行部的工作陷入停滞,经费不能照发,“困难重重,吃力不讨好”,加上劳累成疾,1924年12月,他请假回家养病。这一次,在韶山住了203天。虽说是养病,但是他可没有闲着,"那年冬天我回到湖南休养一我在上海生病,但在湖南期间,我组织了该省伟大的农民运动的核心。"

  • 192622岁,以笔为枪

    关键词: 文学运动  国民革命  1927年  社会问题  屠格涅夫  托尔斯泰  

    1925年至1927年间,李求实曾三度出任《中国青年》主编,先后发表了几十篇文章,以“犀利的笔锋,深刻的剖析,清新的文字”,深刻影响了大批青年。在《中国青年》发表第一篇文章时,他就幵宗明义地提出,“现在这种文学运动,对于社会问题的解决会有效力么?俄国的革命,固然很得力于屠格涅夫,托尔斯泰,杜斯退衣夫斯基等文学家,但终应归功于列宁等实行家。...

  • 1927永不熄灭的"红烛"

    关键词: 红烛  1927年  大屠杀  经济封锁  武装干涉  帝国主义  

    1927年,乌云笼罩中国大地,八千里山河变色。4月12B,在上海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叛变,并在全国各地进行大屠杀。《中国青年》如是记述了这个残酷的过程:“伴着帝国主义之武装干涉与经济封锁以及奉鲁军阀的讨赤大业而来的,在上海又有一次大屠杀,这屠杀比五卅更为惨酷,这屠杀扩大到南京,广州,汕头,福州,芜湖,九江,安庆,重庆等处……”

  • 1928-1930向真理的王国进礼,光荣属于所有的革命者

    关键词: 革命者  王国  真理  革命工作  1927年  青年运动  反动势力  

    在1927年初出版的《中国青年》上,编辑们还在新年寄语里向“我们的亲爱的读者”致着殷殷歉意:我们希望这一本新年特刊,可以帮助你们了解中国最近政治,军芋,思想界,与一般青年运动的状况,而且希望这一本特刊,可以帮助你们回想这一年努力革命工作的成绩,从我们所蜡写的“赤”与“反赤”决战的过程中间,使你们的命个白血球都得着异常的兴奋……自然...

  • 1931在不屈的抗争中寻找真理

    关键词: 真理  抗争  1931年  国民党政府  青年  杀戮  

    1931年,对于中国的青年来讲,是一个令人痛心的年份。这一年,爆发了"九一八"事变。国力疲弱,强敌入侵,民族危难。但即使在这样的情境之下,进步青年遭遇国民党政府的迫害与杀戮仍然有增无减。

  • 1932-1934中国向何处去?

    关键词: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  苏区中央局  青年人  机关报  国家  

    1933年,正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激烈时节。彼时的青年人大都面临一个选择:国家该向何处去?自己该选择怎样的人生?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苏区中央局机关报《青年实话》响亮地传出了青年的声音,把他们的选择大声地告诉了全国——尽管这个选择的背后是鲜血甚至生命的代价。

  • 1935站着生,绝不跪着死

    关键词: 猪八戒  

    “高家庄的绣房里,薰着芸香,烧看报烛。天快亮了……猪八戒睡醒了,听着木鱼声遥远敲来,愈敲愈近,不由得心惊肉跳。他连忙推醒了他的浑家,可是他浑家弯手捧着他的猪头又睡去了。”

  • 1936-1938从"红小鬼"到共产主义者,青年如何在斗争中成长

    关键词: 共产主义者  青年  1934年  国民党军队  反围剿  中央  

    1934年10月开始,中央主力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为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性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

  • 1939《中国青年》历史上第一次复刊

    关键词: 复刊  历史  抗日战争  1939年  统一战线  抗战  

    1939年4月,全国抗日战争进入第三个年头。随着1938年10月广州、武汉的相继失守,抗战形势日益严峻,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如何动员和组织广大青年参与抗战、促成全国青年统一战线的建立与发展,成为相持阶段的一项迫切任务。

  • 1940讨汪逆,争民主

    关键词: 民主  日本帝国主义  1939年  1940年  民族英雄  经济  

    1939年12月30日,与日寇在上海秘密签订了"日支新关系调整要纲",承认所谓"善邻友好"(日支合并)“共同防共”(永远驻防)和“经济提携”(经济独占),举国震愤。1940年伊始,《中国青年》即刊发了《坚决反对汪逆卖国密约》的檄文,向全国青年揭露汉奸的卖国行径:“‘日支新关系调整要纲’的见诸实施,就是叫我国人民和青年永远做亡国奴,做日本帝国主义的...

  • 1941"皓电""佳电"角力,迎接艰苦和斗争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1940年  军事委员会  国民党  八路军  新四军  国民政府  武装力量  

    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国民党顽固派加紧制造反共摩擦活动。1940年10月19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正副参谋总长何应钦、白崇禧发出致八路军总司令、副总司令和新四军叶挺军长的“皓电”,对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武装力量进行攻击和诬蔑,要求在大江南北坚持抗战的八路军、新四军于一个月内全部开赴黄河以北,并将50万八路军、新四军合并缩编为10万人。...

  • 1942-1948抗争与奋斗从未止步

    关键词: 奋斗  抗争  1948年  民族独立  

    1941年4月至1948年11月间,《中国青年》历史上第二次停刊。但,中国青年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所做的伟大抗争与奋斗却从未止步。

  • 1949"今后的世界是属于你们青年人的"

    关键词: 中华人民共和国  青年人  世界  北平和平解放  1949年  1948年  中国人民  

    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10月1日,下午三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中国青年》杂志在1948年复刊后,专门制作出版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专号。

  • 1950最勤劳的人和最可爱的人

    关键词: 可爱  人和  第三套人民币  黑龙江省  1950年  新中国  拓荒者  

    她是北大荒的拓荒者,是新中国第一位女拖拉机手,也是1962年4月发行的第三套人民币壹元券上的女拖拉机手的原型。梁军,在1950年登上《中国青年》封面。编辑写下这样的话:“梁军是黑龙江德都县人,贫农出身,一九四七年进德都萌芽乡村师范读书。在校长和教员的帮助下,在学习与劳动中,她逐渐地认识了共产党和应该怎样做一个新中国的好青年。黑龙江省...

  • 1951叫我如何不爱他

    关键词: 新中国成立  青年群体  国际友人  编辑部  尼古拉  洛夫  

    叫我如何不爱他在这一年,《中国青年》编辑部收到了诸多国际友人对新中国成立以及青年群体的祝福。譬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作者尼古拉.奥斯托洛夫斯基的妻子拉伊萨.奥斯托洛夫斯卡娅发表了《致民主中国的青年》一文。

  • 1952罗盛教的牺牲是否值得

    关键词: 罗盛教  中国人民志愿军  人民日报  同志  公安厅  编辑  朝鲜  

    这一年,《中国青年》编辑收到湖北公安厅夏邦新的一封来信,“编辑同志:我在二月五日人民日报上看到了‘不朽的国际主义战士'一文。文中叙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罗盛教同志舍身抢救朝鲜溺水少年崔莹的壮烈事迹,我们这里许多同志看了以后,都非常感动。可是,有的同学却认为‘罗盛教同志的任务是战斗,打击敌人,他不应该冒自己生命危险去抢救一个朝...

  • 1953生活是平凡的,但你能不平凡地度过它

    关键词: 平凡  工业化国家  生活  社会主义社会  经济建设  工业生产  厂矿企业  

    1953年,《中国青年》响应国家号召,刊登了一篇名为《中国青年要在祖国建设的新时期中奋勇前进》的文章。文章指出:"一九五三年,是我国开始大规模的有计划的经济建设的第一年,它标志着一个伟大时期的开始。那些规模巨大的近代化的厂矿企业,就要逐渐地在我国的土地上建设起来,我国的工业生产就要不断地增长起来。随着工业的发展,我国国防建设也将...

  • 1954-1955祖国号召我们向科学进军

    关键词: 科学  国号  1954年  先进工作者  封面人物  50年代  

    1954年,王崇伦成为《中国青年》封面人物。杂志分两期连载王崇伦的自述,这在上个世纪50年代可谓"大规模宣传"。同时刊登了号召青年学习王崇伦的讲话《人人都可以做一个先进工作者》。

  • 1957邓小平谈青年教育问题

    关键词: 教育问题  邓小平  中央委员会  同志  总编辑  总书记  领导  

    1957年第12期,《中国青年》刊登时任总编辑邢方群一篇文章《一位领导同志谈教育青年的问题》。这位领导同志是谁呢?就是当时中共中央委员会总书记邓小平同志。

  • 1956谁是多余的第三者

    关键词: 第三者  青年团员  自愿原则  爱情生活  团员青年  喜新厌旧  同志  

    1956年第7期,《中国青年》刊登文章《谁是多余的第三者——尊重爱情生活中的自愿原则》,这是一个24岁青年团员苏原的来信。在信中他说:“因为我和一个女同志恋爱,就受到人们很多非议,使我们很痛苦。”这位青年团员和一位女同志相爱,但由于他所在的勘测队的队长追求这位女同志,使得这位团员青年被人们认为是“挖墙脚”,而该女同志则被评价为“喜...

  • 1958在真天真地中锻炼

    关键词: 锻炼  天真  高三学生  高中生  日记  中学  

    1958年第4期,特别为《中国青年》推荐了一篇高中生日记《假期回乡日记》,作者是北京实验中学高三学生王桂芹。看了这篇文章后很为赞赏,批阅道:“每年暑假回乡一趟,极为有益。此文写得好。住半月不够,最好住一个月。”他叮嘱自己的女儿李敏、李讷,每人都要看两遍。

  • 1959全民偶像向秀丽、容国团

    关键词: 向秀丽  容国团  偶像  爆炸事故  广州市  制药厂  火柴厂  

    这一年,向秀丽荣登《中国青年》封面,在全国引发学习向秀丽的热潮。向秀丽出生于广州市一个贫苦家庭,十二岁进火柴厂当童工。建国后先后在广州市和平制药厂、何济公制药厂当包装工人。1958年12月13H,所在的车间因酒精瓶破裂,酒精蔓延起火,危及烈性易爆的金属钠,她侧身卧地,截住燃烧着的酒精,避免了一场严重爆炸事故。自己因伤势过重,抢救无效,于...

  • 1960只有一个理想

    关键词: 有理想  共产主义事业  生活区  

    1960年《中国青年》第1期刊载了时任中共湖北省委第一书记王任重的文章——《要有理想,有胆略,有毅力》,文中提出对青年的要求:光十八岁不叫青年,为改造地球、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人才叫青年。希望青年有鲜明的爱恨,能将"干革命"作为"正业",与“副业”娱乐生活区分幵来。

  • 1961青年"知乎"

    关键词: 社会主义建设  高中毕业  中国经济  生产劳动  技术知识  科学文化  

    随着中国经济由“”转向大调整,《中国青年》的步调也在调整。1961年,杂志关注了很多青年的生活话题。在第八期,刊登了一位应届高中毕业同学的来信:毕业后是升学,还是参加工作或者生产劳动?多数同学认为没什么好纠结的,"不论怎样选择都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也有一部分同学认为,国家一方面要求青年升学,掌握更多的科学文化技术知识,又要青年参...

  • 1962"你就是我的未来"

    关键词: 恋爱  生活  爱情  对方  

    1962年,《中国青年》的青年生活议题渐渐深入,开始有了"爱情"的萌芽。这一年的第1期《中国青年》“青年信箱”回答了一个关于"恋爱与花钱"的问题——在恋爱时,只有手脚阔绰才能博得对方的欢心吗?这倒是和如今类似"拜金"的话题不谋而合了。

  • 1963《中国青年》发起“向雷锋同志学习”

    关键词: 模范作用  带头作用  实事求是  文娱活动  义务劳动  

    “模范作用”,是这一年的《中国青年》从第1期开始讨论的内容。怎样看待模范作用?青年们提出在平静生活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需要“慎独”,是“不为也,非不能也”,提倡“实事求是”的态度。也有青年认为模范作用也应有大小主次之分,主要的方面努力争取发挥模范作用,而比如文娱活动、义务劳动、社会工作……就不必强调模范作用了。毕竟一个人的精力...

  • 1964时代从不或缺榜样

    关键词: 榜样  知识青年  农业生产  雷锋精神  农业劳动  先进人物  高中毕业  

    学习雷锋精神之后,榜样的力量开始发挥作用。彼时,全国已有千千万万知识青年回乡、下乡参加农业生产。大批知识青年参加农业劳动,涌现了许多先进人物。比如《新式农民董加耕》,刊载在《中国青年》杂志1964年第1期。高中毕业后毅然回乡进行农业生产的董加耕,用行动为青年们解答了这样的问题——新中国青年应该怎样自觉地走革命道路?参加农业建设...

  • 1965王杰,伟大时代的又一"雷锋"

    关键词: 王杰  雷锋  中国期刊史  杂志  刊名  

    1965年,第三次为《中国青年》杂志题写刊名,这本杂志在此时的地位,几乎无可比拟,这在中国期刊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这一年的6月1日是著作《愚公移山》发表20周年,其中的那句“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被印在《中国青年》第21期的封面上。而就在这期,《中国青年》又开始了一个新问题的讨论。

  • 1966“风暴”前夕

    关键词: 中央政治局  中共  

    1966年5月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和8月中共八届十一中全会的召开,以及这两次会议相继通过的《五一六通知》和《十六条》,是“”全面发动的标志。

  • 1967-1978缄默并非荒芜

    关键词: 年轻人  读者  

    1966年8月16日至1978年9月11日,是《中国青年》与读者暂别的4409天。一别经年,然而沉默并非寂然。年轻人总是热切殷殷、眸色清澈,于是缄默之中仍有光焰……

  • 1978-1979改革开放,让青年醒来

    关键词: 改革开放  新华社  复刊  出版  刊物  消息  战斗  

    1978年9月11日,《中国青年》复刊首期出版,270万份刊物在全国各地迅速争购一空,又加印了30多万份。10月21日,新华社发表题为《发扬敢于讲真话讲真理的战斗风格》的消息,专门报道了《中国青年》复刊的盛况——“恽代英同志创办的《中国青年》之所以办得好,得人心,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敢于触及广大群众最关心的问题,给予正面的阐述而不是回避它。...

  • 1980"潘晓"讨论:光阴里的"精神初恋"

    关键词: 初恋  精神  评论员文章  版面位置  读者  编者  

    不知道有多少敏锐的读者,是第一时间发现1980年第5期《中国青年》"不寻常"之处的——翻开卷首,往期“评论员文章”的版面位置,刊出一封署名“潘晓”的青年来信,并一则“编者的话”。

免责声明

若用户需要出版服务,请联系出版商,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崇文门西河沿甲215号(2栋),邮编:100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