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 立即咨询
中国书法杂志

杂志介绍

中国书法杂志是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管,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一本CSSCI南大期刊。

中国书法杂志创刊于1982,发行周期为月刊,杂志类别为艺术类。

  • 追记曾祖父余绍宋

    关键词: 余绍宋  书画理论  博物馆藏  浙江省博物馆  

    余绍宋是活跃在二十世纪上半叶的学者、书画家,在民国政界、学界、画界皆有影响力。他身上既有中国传统文化根基,又有现代学科教育的视野,是典型的民国新型文人,主要贡献体现在方志史学与艺学两个方面。余绍宋艺学生涯大约可以分为三个时期:一是早年接受国学教育,初露书法才华,青年时留学日本学习法律接受过西式教育。

  • 余绍宋的书法实践

    关键词: 余绍宋  黄宾虹  书法艺术  书法实践  

    近现代中国社会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衰微,导致传统文化的地位岌岌可危,书法的生存也面临着危机。经历过传统与现代双重教育的余绍宋以保存国粹,振兴传统文化的决绝,投身书法实践,并编订《书画书录解题》,为书法的承续与现代转型贡献了自己的成功案例。对余绍宋书法的研究,需要与余绍宋所处的特殊时代紧密相连。

  • 从“经史之学”到“分科艺学”——余绍宋的中国现代画学贡献

    关键词: 余绍宋  

    经世之学是儒家思想体系中最显著的政治主张,也是中国传统知识分子一以贯之的价值取向,它深刻影响着历代学术方向、发展和传承。对于经世学问的内涵,清代学人黄宗羲(一六一〇——一六九五)有言:"故受业者必先穷经。经术所以经世,方不为迂儒之学,故兼令读史。可见,经、史并重,以史为用,方不失经世学问的正统。

  • 余绍宋与民国书画名流的交谊

    关键词: 余绍宋  叶恭绰  陈汉第  故宫博物院  

    余绍宋是民国时期典型的士人书画家,其书画与交谊中的士人风范,早已有目共睹。这与其精湛的艺术造诣密不可分。王樟松《画中桐庐》中说:"余绍宋这个名字,对于今天的人们也许陌生或淡忘了,然而在中国近代史的舞台上,他曾是一个引人注目的人物。"

  • 我的书学研究之路

    关键词: 书法艺术  侯开嘉  书法史  

    二千五百年前,孔子望着身旁流去的滔滔江水,感慨年华飞度,老之将至,不禁自语:"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而今我也到了孔子感叹逝川的年纪,回首往事,恍如昨日。我从十七岁那年开始学习书法,原因是字写得太差,老是被母亲批评为"鬼画桃符",因而决心要把字写好,赶上班里写字最好的同学。此时我幸运地遇到了高步天和银际霖两位好老师,他们是家乡的...

  • 憨中智者

    关键词: 侯开嘉  

    有人说朋友,就是月月要会,月会要有。我和侯开嘉却不是这样。我们同居成都,他住东面,我住西面,东西相背,不遥亦遥,也难见面,若要相会,必须预约,妥定后再穿城而去。只是我们心通,固守友谊,可以说任何外界力量也撼不动我们彼此的信任。阅世经历告诉我们,结识一位朋友容易,弄懂一位朋友很难,唯有知心和志同道合者,才会使情谊厚重、干净、透明、无邪...

  • 业师侯开嘉

    关键词: 书法创作  侯开嘉  书法理论  书法研究  书法专业  学术论文  

    还没有到冬至,四川大学的一位年过古稀的教书先生已经开始准备自己的候鸟生活。近些年,由于身体原因,他已经不能忍受成都的湿冷冬天,在三亚过冬是他无奈的选择,而每一次候鸟迁徙,他都要带几只小候鸟,这些小候鸟是他的学生的学生。小候鸟除了能照顾一下老候鸟的生活起居外,更多的是,耳濡目染,方便在书法研究与书法创作方面向老候鸟请教。而每到这...

  • “横锦姑苏——刘洪彪·钱玉清书法联展”作品选

    关键词: 刘洪彪  书法艺术  

    四月十五日下午,由中国国家画院书法篆刻院、江苏省书协、苏州市文联联合主办,苏州市书协、苏州金鸡湖美术馆共同承办,苏州市文广新局、苏州工业园区宣传部(苏州工业园区文体旅游局)协办的"横锦姑苏——刘洪彪·钱玉清书法联展"在苏州金鸡湖美术馆开幕。中国书协主席苏士澍,中国书协顾问邵秉仁、申万胜、胡抗美,中国国家画院原副院长曾来德,...

  • 晤对书学

    关键词: 临池学书  

    书道之妙,非学无以言悟,非悟无以言得。故学书之法首要明理,次修其法,法不立则书必颓矣,虽腹有诗书亦徒然也。近时大有人鼓吹文化修养精神至上等玄乎其玄之论,于书非益,徒增其劳也。临帖入古乃习书之不二法门,古今不易。苟非有缘明师,则临池学书之境必大相庭径矣!古人云,夫人工书,须从师授。予志学之年,乡贤启蒙入书法初途,而立之龄又北上学书习...

  • 陈胜凯书法集评

    关键词: 高二适  王羲之  欧阳询  

    刘灿铭:当代书法在继承和创新方面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一样多。社会性质的变化,科学技术的进步,传统书法家身份构成的改变等等都深刻影响了当代书家的创作,青年书家作为当代书法创作的中坚力量,体现出了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胜凯是其中之一,但却又有些与众不同。首先,胜凯在深入传统方面有着自己独特的认识与思考。学习传统是每个优秀书法家必经...

  • 砚边丝语

    关键词: 书法艺术  书法家  文化人  书法审美  书法理论  书法美学  

    一书法是书写汉字的艺术,但写汉字不一定是书法。这个看似连小孩都懂的道理,其实并不那么简单。书法是一门古老的传统艺术,是中华民族神圣的文化符号。自从有了汉字,便有了书法,我们的祖先在创造汉字时,就对汉字赋予了美的元素,甚至可以说是集自然之大美、万物之灵神。到周代,书法被列为"六艺"之一,即成为中国人一种必备的生存技艺和基本的精...

  • 岑岚书法集评

    杨中良:岑岚作书从晋唐中来,高古而端庄,亦得宋人之意趣,随心任性不拘成法。其用笔、结字简洁直爽,章法平稳、跳宕随手拈来,而平稳中见险绝,跳宕中见深厚。行草清新可人、潇洒自然,小楷、隶书灵秀而简淡,追求古趣而力创新意。岑岚锐意进取的脚步从未停歇,他思索体会自我的每一次书写,不断调整完善,不断试验找寻,那份能够更贴切自我心境的笔下的...

  • 黄易篆刻特辑

    关键词: 篆刻家  黄易  金石学家  上海博物馆  金石文字  表现手法  传播者  书画家  

    黄易是清代重要的篆刻家、书画家、金石学家。他一生致力于金石碑版研究,四处寻访残碣断碑,并予以全面、系统地整理与著录,有《小蓬莱阁金石文字》等博古之作,对清代金石学传承与发展贡献有加。黄易篆刻师事丁敬,不仅对丁敬提出的"崇汉反明"之印学主张亲身践行,而且广泛借鉴金石、书法中的表现手法,以"小心落墨、大胆奏刀"理念独运于篆刻之...

  • 上海博物馆藏黄易篆刻简述

    关键词: 西泠四家印谱  博物馆藏  

    上海博物馆收藏的明清流派印章在国内外享有盛誉,在流派和代表印家方面都是目前最为完整的收藏体系。浙派自清代中期以后延续发展二百余年,成为中国篆刻史上最重要的篆刻家群体之一,黄易名列浙派"西泠前四家",是其中代表人物。上海博物馆藏有黄易篆刻原石四十五方,先后由上海博物馆的前身——前上海市历史博物馆及新中国成立以后的上海博物馆,...

  • 铁笔不让丁老

    关键词: 南北宗  方维翰  

    继龙泓而起者:标志着浙派印风的成熟清代前期的印坛承袭了明末以来的格局,文人篆刻家的阵容逐渐壮大,而前朝篆刻艺术的流弊则日渐突出:方正、平直、艳媚甚至是庸俗的明人习气充斥了整个清初印坛。这时的丁敬(一六九五——一七六五)应运而生。他认识到了当时印坛的缺陷,以"思离群"的清醒头脑,力纠时弊,最终以短刀碎切之法为立身之本,开创了...

  • 娄东王氏一门书翰特辑——王锡爵、王衡、王时敏祖孙三代书法略论

    关键词: 王时敏  王锡爵  王原祁  

    编者按:娄东王氏是明清时期享誉盛名的衣冠诗书望族,风流相承数百载。其中,王锡爵官位与文名最为显赫,他身为万历年间的首辅,政绩卓著,重《春秋》,通经史,极为重视子孙文化教育。后代人才辈出,涌现出一批文人及艺术家,有"祖孙宰相""两世鼎甲"之誉,家族影响力历久弥新。王锡爵子王衡,王衡子王时敏,王时敏孙王原祁皆精于翰墨。王时敏更是开创...

  • 王时敏的家学传统与隶书风格

    关键词: 王时敏  董其昌  

    王时敏的家学传统王时敏对袓父王锡爵以及父亲的书法是极为崇敬的,王时敏在书法学习上遵循了家族的优良传统,王家在王锡爵一辈中,就藏有明神宗(万历皇帝)御笔信札。后来,董其昌曾为其撰《御书楼记》:御书楼者,文肃王公孙玺丞时敏所奉皇上赐札于专祠之前者也。~([1])王时敏在书法的学习上,有着强烈的家族荣耀感,这不仅因为自己的祖父位居显...

  • 王原祁题画书法特点及交游考

    关键词: 王原祁  王鸿绪  仿古山水  博物馆藏  励杜讷  

    娄东王氏家族作为明末清初的江南望族,其影响力不仅表现在政治领域,更有文化上的价值和意义。在其一脉相承的家族文化熏陶下,娄东王氏家族人才辈出,在诗词、书画、戏曲等方面颇有建树。王原祁作为清初绘画的领军人物,其书法也有待研究。王原祁自幼有着得天独厚的学书环境,这既是其书法的来源,也是其后天发展的基础:祖父王时敏以隶书著称,王原祁...

  • 从一个西方艺术家的视角看中国书法

    关键词: 书法艺术  欧洲古典音乐  艺术门类  中国书法  书法作品  书法传统  艺术家  

    英戈·鲍姆加滕作为一个西方艺术家,对于中国书法的认识有其可取和独到之处,其认为中国书法拥有双重根基:一方面基于语言文字沟通,因而是一种文学性的艺术;另一方面基于画面结构、构图比例、视觉外观等等,因而是一门视觉性的艺术。文章还讨论了书法的文学元素和视觉元素,认为二者紧密交织,形成了中华文明的一项悠久传统,并由此呈现出一种非常复...

  • 聚焦《〈中国书法〉三十年文萃》——《〈中国书法〉三十年文萃》

    关键词: 三十年  当代书法  

    《〈中国书法〉三十年文萃》是由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资助、中国书协指导、《中国书法》杂志社编撰的有关《中国书法》三十年成长轨迹的一部图书。该书由书法出版社于二〇一四年出版发行。全书分为"座谈与对话卷"及"批评与评论卷"两卷,共八十五万字,以文萃的形式,对《中国书法》自创刊以来的重要学术文章进行了俯瞰式回顾与呈现。

  • 书法的四重品格与当代书法三十年

    关键词: 当代书法  中国书法  审美品格  书法艺术  书法技法  三十年  

    《〈中国书法〉三十年文萃》收录了一九八二——二〇一二年在《中国书法》发表的批评与评论、座谈与对话内容的文章共九十二篇。这些代表性的文章,包括当代书法批评现状、创作审美取向、当代书法生态、全国展览评审感言、书法时代特征与经典化问题以及中国书法与相关学科的讨论等问题,对于总结和反思当代书法三十年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 改革开放四十年书法的历史再现

    关键词: 书法艺术  书法研究  改革开放  

    今年是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中国书法》以三十周年文集为基础,展开书法相关问题讨论,很有意义。《中国书法》从一九八二年试刊至今也几近四十年,可以说是与文化艺术界的改革开放同频共振的四十年。文萃出版以来的几年,也是中国经济社会发生巨变的几年。结合文萃的文本阅读,反思中国书法四十年的发展。

  • 漫长的跋涉与艰难的思考

    关键词: 书法艺术  书法家  书法批评  书法创作  

    文献意识、文献意义,是一本杂志的基本价值特征。《中国书法》是中国书法发展的引领者、思想者、见证者,除了保持杂志的学术水准之外,还有着清醒的文献意识,对于以往的书学研究成果、书法创作态势、艺术思想深度等,不断回眸、探究,检验、考量彼此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 持敬养正——华东师大书法研究生教学——高等书法教育“传统文化落地”的思考——以华东师大书法研究生教学实践为例

    关键词: 高等书法教育  传统文化  书法专业  教学实践  课程设置  书法技法  书法篆刻  文化落地  

    在新语境下,高等书法教育普遍缺乏对传统文化,特别是古汉语的学习、理解和把握。因为我们在蒙童时就有缺憾,乃至在小学、中学、大学各个时期对有关古汉语的学习和古诗文的阅读量非常有限,这种缺憾可谓是对传统文化的"欠债"。因此,在书法研究生教育阶段,学生们对传统文化的补课是毋庸置疑的。华东师范大学书法专业将高等书法教育"传统文化落地...

  • 教化·持敬·人文——华东师大书法研究生的人文坚守

    关键词: 书法艺术  专业教学  学院派  书法专业  研究生  书法创作  

    近来,在"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大力倡导下,全国多所综合大学纷设书法篆刻专业。作为华东师大书法篆刻专业教学导师团队的一员,如何构建华东师大书法专业教学中的文化要素?如何完善书法学科体系与教学模式?如何通过教学,合理、有效地推动书法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这些问题成为我所关注的重点。

  • 华东师大书法研究生书论的学习

    关键词: 研究生  书法艺术  书法史  书法理论  

    我在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给书法篆刻方向研究生开设了"中国经典书论导读"课程,下面就这门课程的教学谈点心得体会。我们知道,中国古代书法史和书法理论,是书法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因此,对于一个书法专业的学生(尤其是研究生)而言,系统掌握书法史的演变和发展轨迹,熟悉各个时代书法史的特点,了解重要的书法史事件以及重要书法家的主要作品...

  • 华东师大书法研究生日记摘编

    关键词: 韩天衡  

    李大旺戌刻,晚宴后,张索老师邀请拓款高手林翁敏女士进行示范指导,悟得其中要点如下:一、直接用水,无需白芨水,关键在于刷与捶拓,用卫生纸吸取水至发白,后用拷贝纸隔开进行平刷,所用拷贝纸类似皮鞋包装纸;二、棕老虎短粗型为佳,买来后可稍加处理,首先须扎紧,其次可用剪刀将棕刷面稍加剔除,形成长度参差,更加便于刷入字口。

  • 河北美术学院书法教学成果——河北美院书法专业十周年教学成果展综述

    关键词: 书法专业  书法教学  美术学院  张锡良  研讨会  高等书法教育  成果展  

    三月十六日,河北美术学院书法专业十周年教学成果展在中国美术馆举行。何继善、吴为山、陈洪武、刘洪彪、刘凤泰、季平、王廷山、葛伟慧、张锡良、徐正濂、曾翔、甄忠义、陈阳静等出席开幕式。校长甄忠义致欢迎词。吴为山、陈洪武、刘凤泰、王廷山发表讲话,汪永江作为学校教授代表发言。本次展览共展出作品一百五十八件,其中教师作品五十二件,优...

  • 河北美院书法教学理念寻绎

    关键词: 书法创作  教学理念  河北  美院  专业教师队伍  美术学院  兼职教师  变革意识  

    河北美术学院书法专业成立于二〇〇八年,至今已成立十周年,目前在校生二千二百四十八人,专、兼职教师近二百人,既有全国各院校毕业的硕士、博士,又有全国知名书家以及优秀的毕业生留校任教。书法学院院长陈阳静系书法博士,书法创作以草书擅长,曾多次在全国展中获奖、入展,由他领导的河北美术学院书法学院专业教师队伍,是一支富有活力,具有创新变...

  • 明代王锡爵墓出土印章及其相关印学思考

    关键词: 明代墓葬  出土印章  学思  锡  苏州市  博物馆  苏州城  李根源  

    一九六六年十二月,苏州市郊虎丘公社新庄大队在平整土地时发现一座明代墓葬,苏州市博物馆随即进行了清理发掘,确定为明万历四十一年(一六一三)王锡爵夫妇合葬墓。墓葬在苏州城西约五公里,虎丘山西南,枫桥东北,南向楞伽山(上方山),离运河约半里。据民国李根源《吴郡西山访古记》记载:…明王文肃公锡爵墓,外建赐茔神道坊。

  • 论董其昌书法审美的批评意识

    关键词: 书法审美  董其昌  批评意识  平淡天真  艺术审美  审美观  赵孟頫  文徵明  

    董其昌书法审美观的确立董其昌的书法,注重师法传统,追求平淡天真,讲究笔法墨韵,崇尚清秀雅逸等风格。书法以楷、行、草书体造诣最妙。他在《画禅室随笔》中自负地说:"吾书无不临仿,最得意在小楷书,而懒于拈笔,但以行草行世。"~([1])董其昌虽处于赵孟頫、文徵明书法艺术审美盛行的时代,但他自身的书法并没有受到这两位书家的影响。

  • 晋唐有心笔与书迹研究

    关键词: 唐  制作工艺  毛笔  书法  

    晋唐有心笔从制作工艺的角度上来讲,毛笔可以简要分为有心笔与散卓笔两类。徐邦达在鉴定晋唐书法时,曾言"有心笔"是晋唐书法最为显著的断代证据,那么,何为有心笔?有心笔又称为鸡距笔,或缠纸笔,日本称之为平江笔,这类毛笔是用麻纸或帛之类缠束笔柱(亦称笔心)根部,然后用上等的毛料披于其外。

  • “书法美的研究”摘编——书法美学史学的学科定位与思考

    关键词: 书法美学  史学  学科  历史科学  美学史  三十年  

    书法美学史学是历史科学,亦为理论科学,也可谓历史科学与理论科学的复合科学。在回顾近三十年书法美学史的发展时,逐渐形成两点看法,一是关于书法美学史学的基本构成,二是对美学史的态度。书法美学史近三十年的思考与讨论,书法美学史学学科的内涵与外延已越来越清晰,具体地说来。

  • 书法美的三重属性

    关键词: 书法美  精神生命  属性  社会生命  理想形态  生命活动  生命追求  美学家  

    当代美学家封孝伦认为,人有三重生命:生物生命、精神生命、社会生命,人是三重生命的统一体。正是生命自身所具有的丰富复杂的内容,使得美与审美变得丰富而又复杂。书法美也遵循这一规律,因为生命的复杂而层次丰富。三重生命各自体现出不同的美学色彩,书法美最终是人的生命追求的精神实现作为人类生命活动中的理想形态。

  • “意象”及其审美范畴的认识

    关键词: 审美范畴  书法创作  美学范畴  审美内涵  神话故事  人与自然  意象特征  

    "意象"是中国古代书论中关于书法创作、品评的一个具备完善审美内涵的美学范畴,通过对书法"意象"观的溯源和厘清,我们可以从四个方面理解其中蕴含的理论价值。第一,汉字的创造体现了古人"意象"思维潜意识的运用,并奠定了书法意象观的发展基础。从仓颉造书的神话故事中可以看出,汉字是古人与自然神通意会的结果,自其产生之初就有带有明显的...

  • 书法美的产生

    关键词: 书法美  人的本质力量  书写内容  书写工具  相互作用  审美取向  文字  写意  

    文字与书法相伴而生,并不断相互作用以发展。文字决定了书法的书写内容,书法的书写工具、材料,并且"写意"的审美取向决定了文字的具体形态。作为书写者的人在文字与书法的产生与发展中起着最为重要的、能动的作用,而书法美就是人的本质力量通过书写工具在文字中的自我照见。

  • 书法语言与形体的时空性

    关键词: 书法语言  时空性  形体  时间艺术  启蒙主义  造型艺术  空间艺术  

    德国启蒙主义思想家、美学家莱辛在《拉奥孔》一书中,根据题材、媒介以及艺术美的对象等方面的不同,把以诗为代表的文学和以画为代表的造型艺术,分别称之为时间艺术和空间艺术。由此,可以将文字语言称为时间性媒介,图像称为空间性媒介。书法艺术是以汉字为创作素材,以笔墨为表现,图像呈现的艺术形式。

  • 书法审美分歧古来有之

    关键词: 书法审美  分歧  诗无达诂  艺术鉴赏  主观色彩  审美活动  文化背景  审美评价  

    早在西汉,董仲舒率先提出"诗无达诂",《周易·系辞》讲"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这里着重强调的是审美者个体间的主体差异。这一切都指向同一个问题,即审美活动是一个复杂而带有主观色彩的艺术鉴赏过程,不同的文化背景造成不同的审美观,不同的审美者也存在审美评价的多元与差异,从而导致审美结论千差万别。

  • 书写、镌刻的交融互动与字体演变

    关键词: 书写  演变  字体  主要表现  文字内容  字迹  依赖性  刻工  

    碑刻字迹产生,要经过书丹和镌刻两个阶段。从顺序上看是前后两个步骤,书家先用笔书写,也称书丹,而后刻工进行镌刻。刻工的任务首先就是对书家书写的字迹用刻刀进行再现,对字迹具有依赖性,主要表现在:第一,对文字内容及通篇布局进行宏观把控,做到心中有数或成竹在胸。

  • 读张冰、范丽娜《从雅好秘玩到流动的博物馆——中国古代书法鉴藏与交易》

    关键词: 古代书法  博物馆  交易  鉴藏  中国  史学专著  政治背景  文化背景  

    《从雅好秘玩到流动的博物馆——中国古代书法鉴藏与交易》是一部关于书法鉴藏与交易的史学专著,这是历史的描述,也是历史的追寻;而书法鉴藏与交易,又是一个较专门、较特殊的领域,所以,这一番历史追寻,至少对我有着强烈的吸引力,我跟着他们一段一段地领略了我们中国古代各个时期相关于鉴藏与交易的事件、人物、藏品,以及相关的政治背景、文化背...

免责声明

若用户需要出版服务,请联系出版商,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农展馆南里10号4层,邮编:10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