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杂志是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管,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一本CSSCI南大期刊。
中国书法杂志创刊于1982,发行周期为月刊,杂志类别为艺术类。
杂志介绍
中国书法杂志是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管,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一本CSSCI南大期刊。
中国书法杂志创刊于1982,发行周期为月刊,杂志类别为艺术类。
关键词: 书法 北京师范大学 大学毕业 琉璃厂 郑诵先 碑帖
一九七○年和一九七一年之交,我还在北京师范大学,等待分配,但已经可以拿到工资了。其时北京琉璃厂已经可以"内部"出售一些古旧书籍和碑帖,成为我最大的"福地",并且在那里认识了一位北京大学毕业的有同好的朋友郭庆山。一天,他带我去北京和平门内的西中胡同,拜访一位前辈书法大家——郑诵先先生。我先前就久仰他的大名。
关键词: 章草书 郑诵先 中华人民共和国 书法风格 个性风格 徐利明 爨宝子 功力
郑诵先书法"熔冶隶草之精粹,创造章草之新格",自成一家,为章草书体的繁荣发展做出很大贡献。徐利明在《中国书法风格史》一书中谈到:"郑诵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章草代表书家之一。于汉隶研习很见功力,由此学东晋《爨宝子碑》,再进而攻研章草,其章草书的个性风格不及王世镗古涩,而较王书气势爽畅,气魄宏大,而雄浑之趣则同。由此可见其...
关键词: 郑诵先 手札 草书
文人以翰墨传情自古有之,以手札表相闻之意,最为常见。而手札以草书为文,自汉末以来悠悠千载,历代弥尚。今有幸于董琨家中亲睹郑诵先老书与其手札原件,再次感受张怀瑠所言草书手札功用之优:"四海之内,千里相闻,迹乃含情,言惟叙事,披封不觉欣然独笑,虽则不面,其若面焉。"虽以晚生不得见先辈为憾,然赏读之时,仍因感佩激动之绪久难平复,一感其为...
关键词: 专题 沈鹏 诗 王国维 当代人
意境,用于鉴评文艺,代有其言。《无量寿经》卷上云:"比丘白佛,斯义弘深,非我境界。"清人魏源亦谓:"奥险半平淡,文章悟境界"。夫经、魏之言境界,皆高之喻也。境界为近当代人熟知,乃源自王国维,曰:"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王国维甚至把人生也分为三个境界,即第一境:
关键词: 人文精神 书法家 沈鹏 回归 诗性 领袖人物 关注社会 艺术家
在我心目中,沈鹏先生是备受尊敬的长辈,书法界的领袖人物,更是一位谦谦君子,是我为人的榜样。跟沈鹏先生认识十几年,虽然实际往来并不很多,但敢说是进入精神领域内的,心的交往。我认为,沈鹏先生首先是一个文人,一个有良知和责任心的当代艺术家,他是当代书法家中坚守文人操守,关注社会,以真、善、美的精湛艺术及踏踏实实的言行奉献时代的典范。
关键词: 沈鹏 信札 鲁迅精神 诗人 李建 学者 小学六年级 鲁迅著作
最近,接到沈鹏先生写给我的信札,才知道先生在创作《读鲁迅小说诗二十四首》时,有那么多情感藏在里头。沈鹏先生一生钟爱鲁迅著作和鲁迅精神。从小学六年级在上海读书时看见一本《呐喊》,左思右想,倾囊买下,略为读懂一点,便欣喜若狂,到如今八十八岁高龄,再读鲁迅小说时,当年鲁迅含泪鞭笞、同情的人,他读来也不禁老泪纵横,故而奋笔写下《读鲁迅小...
关键词: 书学 文字书写 书法 艺术 生命
书法写我也许只有到了一把年纪的时候,有关艺术、人生的种种才能想得透彻。我肖鸡,故我有"司晨"的宿命。眼前一似觉知到了东天的鱼肚白,于是,我准备引吭高歌。因为书法。弹指一挥间,我习字也有三十多年了。对于艺术,我敬畏,我也当真。我用生命的泰半时间来写字。文字书写成为我每天的功课。一个人,把生命燃烧在做一件事上,这精神想来也深为自...
关键词: 意气 艺术生涯 书法展 三十年 作品集
吴振锋是我们"华山三友"中的老大,无论年龄、个头,还是学问、胸怀与人格,都是我和史星文的楷模,是我们名副其实的"领头羊"。吴史二兄属鸡,二○一七年皆称"耳顺",回想我们三友走过的三十年艺术生涯,真是悲欣交集,感慨万千。吴振锋在他六十岁来临之际,要举办一次较大规模的书法展,出版他的个人书法作品集,概以"书生意气"命名。
关键词: 创作 隶书 审美兴趣 书法 提按
书法是我视为毕生追求的目标,她融化在我的血液中,流淌在生命里。记得孩提时,虽然于书法一无所知,但堂兄们挥毫时,我会佇立桌边,默默地模仿,静静地欣赏,以至于忘了吃饭、忘了玩耍,由此种下了对写字最朦胧的审美兴趣。上学时,当我真的拿起毛笔描红时,那却是一种童趣的好玩。软软的笔毫,在提按顿挫之间。
关键词: 春秋 理论著作 孙敏 作品集 韩天衡 书法
相识孙敏老友有年头,虽相隔京泸两地,见面次数不多,但对他书艺创作及研究的关注从未停歇,每年都会收到他寄来的书法理论著作,亦或作品集,韩天衡、刘恒、刘小晴等诸多京泸名家撰文或作序,褒赏有加,字如其人,诚如我所熟悉的孙敏,秉性豪爽,为人仗义,洒脱奔放中蕴含着内敛的力量,见过便难以忘怀。犹记得当年孙敏和我谈及自己初涉书法的往事。
关键词: 甘肃省 汉简 文物考古研究所 中国古代文明研究 考古发掘 中国人民大学 出土文献 创新中心
一九三○年,中瑞西北科学考察团中的瑞典考古学者贝格曼在居延地区的地湾发掘了二千三百八十三枚汉简;一九八六年甘肃文物考古研究所组织对地湾遗址进行第二次考古发掘,开掘探方五十九个,出土汉简七百七十八枚。这批简牍经过系统整理后,于二○一七年由甘肃简牍博物馆、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中国人民大学出土文献与中国古代文明研究协同创新中...
关键词: 书法艺术 汉简 休养生息 北匈奴 汉武帝 霍去病 河西
秦亡汉兴,漠北匈奴的不时进犯仍然没有解除,汉初的休养生息是一个蓄积力量的过程。到了武帝之时,才有了拓土开疆的实现,元狩二年(前二二),汉武帝派霍去病两次出兵河西,匈奴从此退出河西,并"筑令居以西",设武威、酒泉郡;元鼎六年(前一一一)伐西羌后即设张掖、敦煌二郡,"以鬲绝羌与胡通之路",~([1])置二郡乃平羌之结果,并"始筑令居以西...
关键词: 汉简 早期发展 书体特征 演进 行书 隶书 西北地区 发展演变
地湾汉简首次发现于一九三○年,一九八六年的发掘是对地湾遗址的第二次发掘,二○一七年出版的《地湾汉简》一书是对第二次所获简牍的系统刊布,它的面世标志着目前所知的包括甲渠候官、甲渠塞第四燧和肩水金关在内的所有居延地区出土的汉简均已刊布,为我们研究汉代西北地区的社会与历史提供了更为丰富的史料,也为研究汉字的发展演变提供了珍贵的...
关键词: 南京博物院 文徵明 六书 平安 专题 考释 文彭 行书
明文徵明行书致文彭文嘉册(之一)纵25.3cm横12.6cm×6 1524年南京博物院藏此月初(八)……陆路回曾有书寄(度)其到当在月晦左侧计必己.事情大率如前书朱玉峰转本部左侍郎侍讲学士李时升右侍郎,石阁老先生进本言大礼上意甚怒有旨切责此公想亦不久居此.次代之机郑兵侍徐……两月(亦因论礼故也).今日早(朝)……改……孝为……事纷纷边警禾...
关键词: 篆刻创作 自然流畅 自身修养 六书
我的篆刻创作,走的是工稳一路,追求自然流畅、工放有度、稳中求变、痛快沉着。回顾近四十年学习篆刻历程,对篆、刀、石三者稍有领悟。篆,是篆刻之本。这里所说的篆,有三层涵义:一是识篆。仓颉造字,从象形到六书,再到李斯统一成小篆,最终归结于《说文》之中。何震有"六书不精义入神,而能驱刀如笔,吾决不信"一语,可见识篆在印人自身修养方面的...
关键词: 青年时代 刘纲纪 王朝闻
人生能拜几位好老师是一件幸事。在我青年时代,有幸先后遇到汪新士、吴丈蜀、刘纲纪等先生并成为入室弟子,之后又得到王遐举、王朝闻等前辈亲炙。在与这些前辈的交往中,耳濡目染,或与他们同吃同住,或为他们磨石、拓款、研墨、牵纸,他们无数次不厌其烦地亲手修改我的习作,为我示范,悉心教诲。
关键词: 金石 篆刻艺术 赵之谦 海派绘画 艺术魅力 书法艺术 晚清民国 邓石如
我的篆刻之路已悄然走过了四十余年,记得最早的篆刻临摹是从赵之谦印章开始的,逐渐从中了解赵之谦印风来自于邓石如、丁敬的皖浙两派以及对秦汉印典的继承。赵之谦作为海派绘画的鼻祖,其金石书法艺术独特的艺术魅力亦为后世所重,而赵之谦在邓石如"印从书出"的理论基础上提出"印外求印"的印学指导思想,对晚清民国乃至当代篆刻艺术的发展产生...
关键词: 八十年代 语言机制 艺术理想 邓石如 吴昌硕 篆刻 封泥 瓦当
我从八十年代开始自学篆刻,初学秦汉印,继学邓石如、吴让之、吴昌硕,在封泥、瓦当、汉砖上所下功夫更多一些。近年来又回到古玺、封泥、瓦当、汉砖上来,临摹、创作了一批又一批的作品,同时吸收古典印学有生命力的语言机制,营造构想感情充足的篆刻符号,追寻古朴、雄浑、奇崛、恣肆的艺术理想,章法上重开合,挪让布置亦尽量自然,不过于安排,以求正...
关键词: 认识标准 笔墨技法 比拟 品藻 荆浩
我们平时说的对于篆刻印面的线条的认识标准之一,是要表现一种笔意。那么这种"线"所能交集的意思大概可分为三点,一是对一种实物实指,我们日常所用的绳线以及绳线的一种交结编织,二是对一种笔墨技法的称谓和辨析,三是一种比拟性的指称。这种线的认识,应当是一种比拟性的,对"刀迹"中内存的潜识性情感发生呼应,又可依据对笔迹脉象的审读形成一...
关键词: 书法篆刻 银行职员 快乐 人生 丰子恺 职业
丰子恺先生说:"人生的目的就是追求快乐!"多么直接了当!然而人生的境况不同,在不一样的人生中快乐的含义可能也就不同了。我本来是个银行职员,因为喜好就把书法篆刻这个业余之事一步一步地做成了职业。正如人们所说的:"人生的最大快乐是把喜欢的事做成了职业"。从这个角度讲,书法篆刻是给我带来了快乐。也因此,是我的动力所在。
关键词: 篆刻家 法则 秦汉 创作 专题 青年 当代 创造艺术
汉朝是个伟大的时代,徐州是汉文化的聚集地,我生于斯,长于斯,大量的汉代文物频频出现,都是我在篆刻研究与创作中取法的源泉。汉砖铭文、铜镜瓦当、封泥汉画的古朴苍茫、大气磅礴,深深震撼着我,我从其中看到了汉代先人创造艺术之美的智慧,对于篆刻而言,印宗秦汉是不变的法则。
关键词: 青铜铭文 篆刻创作 商周青铜器 动物形象 商周时期 纹饰 缪篆 汉印
我的篆刻创作从鸟虫印入手,参以商周青铜器纹饰之意象,力求在不脱离篆刻法度的基础上,加入个人的审美喜好与情趣来进行创作。商周时期青铜纹饰大多以抽象变形的神化动物形象出现,因历史久远,其内涵蕴意已多不可察考,但纹饰本身呈现出狞厉神秘的美感,却能使人油然而生思古之幽情。它们的线型多以橫斜排叠为主,与汉印体系的缪篆相近,因此适宜用与...
关键词: 金石气 刀法 学习方式 现实世界 篆刻史 功利 印式
年少时为衣食奔忙,未有心力学艺。直至生活渐渐安稳,一时动念操刀刻石,自此沉醉于这别样风景,不知不觉已七年有余。篆刻的魅力一路引领我向纵深处探索,至今乐此不疲,无可言说这种热爱,唯有终日默坐、浸淫其中才能得以释放。在功利的现实世界能有不计功利的癖好与痴情,实是人生幸事。回顾学印的历程,初学时完全不懂篆刻史及流派知识,凭着本能的喜...
关键词: 印风 印文 篆刻创作 清流派
走过很长一段时间的弯路后,这几年,我的篆刻创作,取法以上溯汉玉印和明清流派印,近追王福庵、赵叔孺、吴朴堂等先贤,以及当代的鞠稚儒一路工稳印风为主。因为,我特别欣赏这一路风格不乖张不取巧,所营造出的那种静谧闲适、与世无争的安详意境。
关键词: 将军 审美情趣 南北朝 整饬 汉印 印风 摹印 缪篆
汉印的主流风格属于整饬与相对整饬一路,同明清印家的审美情趣与追求相合,这种思维渐次确定后,凡与之相悖的印风便被视为旁枝末节或被嗤之以鼻。因此,急就将军章因文字常有谬误、构成常脱离主流而被文人搁置冷落了数百年之久。起于东晋止于南北朝之际的急就将军章,属汉印余脉,不但承袭了汉摹印篆、缪篆的某些元素。
关键词: 篆刻艺术 古文字学 篆刻创作 汉语字典 诗书画 书法 题跋
宋代以来,文人对书画上的题跋、落款、钤印极为讲究,篆刻艺术与诗书画逐渐融为一体,尤其在书法方面。篆刻创作运用刀笔来表现书法的外形、笔意。入印文字的字法、章法、用笔是否能完美展现,需要印人对古文字学、书法与篆刻美学等有深入的研究。余习书数十载,因好古文字学,尝以《古汉语字典》《说文解字》为枕边书,前者为王力主编,对字义、字源、...
关键词: 中国 书法艺术 刻印 朱文
我于传统工稳印风情有独钟,尤其于细朱文印致力最勤,追求精细、工整、秀丽、典雅。因细朱文印线条圆润,姿态优美,有"圆朱文"之称;又因其始于元朝,故而又称"元朱文";其笔画圆柔而劲力内含,有"绵里藏针"的特点,因而又有"铁线篆"之名。
关键词: 习得 创作热情 古文字学 近现代 考古学 金石学 印刷品 篆刻家
古玺印式的创作,越来越被印坛所注重。这首先要归功于近现代古文字学、考古学、金石学领域不断涌现的丰硕成果。大量的先秦古玺印、战国陶文、鼎彝金文、简牍帛书被整理和考释,加上先进印刷品的推波助澜,为古玺创作的篆刻家提供了丰富的印人资料。这些资料,不但开阔了印人取法视野,而且激发了创作热情。
关键词: 艺术创作 篆刻艺术 传统文化传承 艺术发展 传统艺术 古人
篆刻艺术发展至今已有几千年历史,在这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留下了大量经典的作品,让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艺术创作贵在发现,发现古人,与古人对话,借古人之长来拓展自己的篆刻艺术之路。发现与创造是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的根本所在,善于探索发现的人,对传统艺术的理解就会相对独到,篆刻艺术亦然。
关键词: 章法 评判 冲突 和谐 篆刻创作 视觉冲击力 性存在 玺印
近年来,古玺印的创作达到了空前的繁盛,特别是古玺巨印成为展览的重要部分。由于一些作者对视觉冲击力的极致追求,导致印章章法的合理性存在疑问。通过对古玺印章法的分析,我觉得可以用和谐与冲突作为分析印章的方法和评判章法构成是否合理的要素,来指导篆刻创作的过程。
关键词: 艺术语言 青田石 玺印 寿山石 多元化 写意 文字 风格
篆刻的载体是石料,用刀上可以分为两大类,写意和工稳,因为自己所刻古玺印残破较多,可划为写意一路,用材上青田石较多,偶尔涉及寿山石、老挝石、辽宁石,而青田石更能表达出自己想要的效果。就是印风格及其文字的构成,风格上取战国古玺印。因为此一时期文字处于多元化阶段,需要一定的整合统一。无论是秦系、燕系、楚系、齐系亦或是三晋玺印,在创作...
关键词: 朱文 学习 赵之谦 邓石如 方介堪 黄士陵 印章 丁敬
我学习工稳印章至今,大概经历了这么个过程:首先是学习徐三庚、赵之谦、邓石如、吴让之;再是学习王福庵、赵叔孺、陈巨来、吴朴堂、方介堪、韩登安、顿立夫、鞠稚儒、徐云叔、茅大容、李夏荣及当代其他诸家;随后是学习赵之琛、丁敬、王冰铁、黄士陵、黄易等清到民国诸家;直至今天努力融合诸家。
关键词: 中国 书法艺术 篆刻 艺术创作
我初学篆刻时候,也和很多朋友一样,主攻满白和王福庵铁线。五年前,我机缘巧合得到一本网友馈赠的《古玉印集萃》,从此像抱着秘笈一样,爱不释手,日夜翻阅,也从此确立了我的主攻方向——细白文印风。这本印谱给了我太多的营养,一时难以尽述,关于白文创作,只谈几点感受:首先汉玉印的大部分印例,线条和留红的宽度几乎一致。
关键词: 创新 传统 文字演变 审美取向 篆刻家 入场券 个人 高低
我对篆刻的理解是——刻篆。刻是手段,熟能生巧,没有笨人,只有懒人。篆是核心,篆法涵盖了取法的高低问题、时代的文字演变问题、个人的审美取向问题。有一个集合了历史、时代、个人三者相交的独立篆书风貌,是成就一个篆刻家的入场券。当然。
关键词: 秦汉 治印 回归 篆刻创作 印章 汉印
"印宗秦汉"是元人吾丘衍提出的,重拾经典回归秦汉汲取养分,数百年来一直为众多印人所尊崇。我也时常奉此为治印之要之本。我的篆刻创作以黟山黄牧甫和汉玉印及鸟虫印为主,在学习黄牧甫的过程中上溯秦汉,黄牧甫印章光洁多变之中又富静谱气息,其又是在秦汉印的基础上加以升华,提炼秦汉印章的精粹为之所用。
关键词: 笔法 刀法 学习方法 系统化 篆刻
从拿起刻刀到现在,也有近十年的光景了。美院的系统化学习,让我从实践到理论对篆刻有了一个更加全面的认识,也激发了我浓厚的兴趣,从此便一发不可收拾,与篆刻结下不解之缘。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自己在篆刻上也有了一些认识与想法,在这里与大家一同分享、交流。首先是学习方法的运用。
关键词: 篆刻 国画 书法 汉印
我喜欢书法国画,更喜欢篆刻,虽未入室登堂,却也怡然自得、乐此不疲。时常有朋友善意地跟我讲:"雕虫小技,壮夫不为。干篆刻这一行,你再努力,还要看老天爷赏不赏你这口饭吃。"每每若此,我都回应道:"篆刻虽小道,非读书养气未能奏刀砉然。"自己听着都觉得很厉害。老师常说,学习篆刻需从汉印入手,方是正道。
关键词: 治印 中国美术学院 学习对象 教学过程 教学模式 临摹 篆刻 字法
在我自己的学习和教学过程中,对于篆刻体会颇深,我自二○一一年考入中国美术学院书法与篆刻专业以来,美院的教学模式对我影响很大。对于临摹我认为首先要追求精准,让人能通过临摹把握整方印章的刀法、字法、章法和气息等。临摹的准确,意味着对学习对象各方面的把握,尤其是在用刀方面。对于字法和章法的把握则需在创作上进行检验。临摹对象的选择...
关键词: 刀法 篆法 创作风格 篆刻 高考 学习 书法 汉印
我真正接触到篆刻是在高考书法集训的时候。刚刚接触篆刻,只是为了应付高考,直到大学快要毕业,才对篆刻产生了兴趣。我的篆刻开始是以汉印为基础,起初的学习书籍也是最基础的《官印·私印》。后来则是以流派印工稳一路为创作风格,主要学习陈巨来、王福庵。
关键词: 马承源 纪念 专题 博物馆学 古文字研究 二十世纪末 上海博物馆 历史性转型
世人皆知马承源(一九二七—二○○四)是我国当代文博界享有盛名的古代青铜器、古文字研究领域和博物馆学的专家,是一位建树卓越著作等身的学者。二十世纪末,规模空前的上海博物馆易地建造的壮举,及其随之而至的业内公认的一流管理水准,使上博新馆在跻身国际先进博物馆之列的同时,完成了向现代博物馆的历史性转型。
若用户需要出版服务,请联系出版商,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农展馆南里10号4层,邮编:10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