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 立即咨询
中国书法杂志

杂志介绍

中国书法杂志是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管,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一本CSSCI南大期刊。

中国书法杂志创刊于1982,发行周期为月刊,杂志类别为艺术类。

  • 树风声于当时标新意于来者——谢无量书法蠡测

    关键词: 谢无量  书法创作  诗词研究  

    谢无量学问淹博,勤于著述,是传统意义上的文人,同时又站在时代的潮头,上下求索。谢无量的书法、诗歌、学问是相辅相成且密不可分的。他既博雅温润,又襟怀旷达,其对于碑学的学习又使其书风雄健。书法对于谢无量而言,仅是"余事",其书法结体是任其自然,不受拘束,运笔如风行水上,天趣盎然,功力和修养相融相洽,谢无量无疑是二十世纪中国书坛上的重镇...

  • 岷峨奇秀谈天藻——论谢无量的“诗情书意”

    关键词: 谢无量  诗文  书法  意趣  

    谢无量的一生可以从三方面进行观照与总结:参与政事、教学与研究、诗文与书法。前两者需要理性思考而为之,而诗文和书法更能表达其性情和志趣。他在诗文和书法方面成就颇高,却鲜有人将二者深入研究。本文在总结谢无量诗文成就的基础之上,将其有代表性的诗文与书法作品进行重点分析,进而探讨其诗、书中沐现的淡然意趣。

  • 晚清书家赵起鹏生平、交游考述

    关键词: 赵起鹏  乡试朱卷  生平  家世  交游  

    赵起鹏是晚清时期的知名书法家,但今人对他的生平、交游还不甚了解。查检赵氏乡试所填朱卷,不仅可以还原赵氏生平、家世,还可从中爬梳其与孙葆元、鲍源深、平翰、平步青等当时贤达的师承关系;同时,可纠正过去学界对赵氏的一些错误认识。此外,结合晚清文献记载及赵氏的书法题赠等,可进一步勾勒出他在同光年间与陶焘、汤世澍、陆恢、金武祥、屠寄'...

  • 楷书书体源流考论

    关键词: 楷书  章程书  渊源  变迁  融合  

    本文首先通过图像类比的方法从隶书、俗字、草书、篆书考察了楷书书体的渊源,认为早期楷书的孕育与产生是在文字正体通用与俗写变异的不断冲击中完成的,实用是楷书书体演进的动力,伴随着士大夫阶层对于"新体"楷书的接受与传播,其艺术性得到凸显,成为后世仰慕风从的"魏晋风韵"的先导。随后论述了楷书书体变迁的三条线索:南派、北派与写经体,以及...

  • 《墨薮》编撰思想述略

    关键词: 编撰思想  书论  

    《墨蔽》为唐人所辑录的一、部书学论著,由二十一篇短篇书论汇集而成。所收文献虽真伪混杂,却反映出唐人编撰书学丛辑的文献选录标准。本文意在通过对《墨蔽》所收书论之特点进行分析考察,以探讨《墨蔽》一书的编撰思想,对于进一步深入研究唐代书学丛辑亦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 宋人笔记所载苏轼书事论略

    关键词: 苏轼  书法  书事  宋人笔记  

    宋人笔记中记载有诸多苏轼书事。从书写动因看,可分为他人求书与自己主动书写两大类。从书写内容看,主要有正经正史、佛教经文、他人及自作诗文与随时随地所感等,大都经过选择,能表达出一定思想情感,同时文笔优美。从宋人笔记所记苏轼书事可以看出,苏轼书法在当时受到欢迎和喜爱与苏轼为国为民的思想与高尚的人格有重要关系。

  • 中庸思想下蔡襄书法的重法与尚意

    关键词: 法度  尚意  中庸思想  

    蔡襄在中国书法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在书法创作上,他既重视法度,又能在遵循古法的基础上大胆创新,本文认为蔡襄书法能在注重法度的基础上崇尚意趣,这种"中和"审美观来源于其一生秉持的中庸思想,并提出只有正确处理好书法继承和创新的关系,才能将中国书法艺术弘扬光大。

  • 祝允明大草书风的分期与取法管窥

    关键词: 祝允明  大草  分期  笔法  

    书法是祝允明富于传奇的一生中重要的精神寄托,而草书无疑代表他在书法领域中的最高成就。明中期吴地古代草书遗迹极为丰富,在此基础上,祝允明得以于经典"无所不学",兼之其书学思想中"功""性"并重,使得其草书创作前后呈现出丰富多变的发展形态。本文基于其不同时期的书论、草书作品及相关交游活动,试图准确梳理其草书创作的风格分期、取法对象及...

  • 杨慎《石屏歌碑》等石刻书法艺术探析

    关键词: 杨慎  云南石刻  

    杨慎在书法上的成就被其文学成就所掩,其不仅有书法作品留世,更有书学理论著作流传。因现存墨迹稀少,杨慎书法特点与成就可从石刻中探寻,其谪戍云南期间留下一些石刻,其中《石屏歌碑》《杨升庵墨迹碑》《不可不饮》摩崖石刻较好地展示了杨慎的书法面貌。杨慎的书法作品实践着其书学理论,这三件石刻进一步展示了杨慎书法实践与理论的互相促进、相...

  • 新见隋《李士谦墓志》考

    关键词: 隋代  考证  隶书  

    隋《李士谦墓志》近年出土,未见著录。志主李士谦见于《北史》和《隋书》,但关于其父为何人的记载,志文和史书却有所不同。经笔者考证认为应以志文记载为准,李士谦的父亲当为李郁,《北史》中所载或有脱漏、讹误。墓志铭文用隶书书写,格调清新不俗,且书刻与拓本皆精,为隋代墓志隶书中的代表。

  • 八千卷楼旧藏《玉燕楼书法》考论

    关键词: 鲁之裕  八千卷楼  

    黄宾虹、邓实编选的《美术丛书》三集所收《玉燕楼书法》六则附《刻印法》,目录著录较晚,原抄本下落不明;撰者鲁一贞、张廷相身份存疑;内容与鲁之裕《书法彀》高度雷同。本文认为《玉燕楼书法》属后人伪撰,是脱胎于《书法彀》的,伪撰者当与八千卷楼主人有关联,且熟知鲁之裕生平及著述。

  • 江西泰和快阁黄庭坚书法刻石考

    关键词: 泰和  快阁  黄庭坚  

    黄庭坚于吉州太和(今江西泰和)任职期间在快阁留下了《登快阁诗碑》《御制戒石铭》这两通原书法刻石。时至今日,两通刻石均已化作尘泥。清末泰和县丞陈风翔主持重修快阁,派人摹勒《登快阁诗碑》《御制戒石铭》两碑。本文对这两块碑的刻石性质、历史由来等问题进行探讨,并将它们与黄庭坚《青原山诗刻》进行比较。

  • 米芾得张旭《秋深帖》过程考察

    关键词: 米芾  张旭  考察  

    张旭所作草书《秋深帖》曾为米芾所得,米芾《书史》《宝章待访录》等著作对得到此帖过程有详细记载,但各处记载有出入,本文拟就这些差别作分析。

  • 李白《上阳台帖》考略

    关键词: 李白  开元二十三年  

    李白《上阳台帖》作于何时、何地,前贤多未论及,本文根据文献资料,大致推定应是开元二十三年三至五月的某个十八日于王屋山阳台观所作。"上阳台"之"上",不仅仅是登览,更重要的是拜谓、觐见。

  • 唐宋碑刻中集王羲之行书现象研究

    关键词: 集字  比较  单字  章法  差异  继承  创新  

    全文以唐宋集王行书现象的比较分析为主线,来研究唐宋集王碑刻的不同特征。文章首先整理了唐宋集王行书碑刻,并简要对集王行书碑刻的撰写者、集字者、集字内容等进行比较分析。然后对唐宋集王行书碑刻进行了单字和章法比较,并试图找出可能造成差异的原因。最后,探讨了唐宋集王行书碑刻对我们学习王羲之书法的启示及意义。

  • 以北宋皇室墓志看书伎官对经典唐措的传承

    关键词: 北宋  皇室墓志  书伎官  唐楷  传承  

    在众多北宋墓志中,皇室墓志是特殊的一部分。其有着统一制作范式,每年集中制作,于特定的日期进行随葬。制作者有三组人员,撰文者多为当朝翰林学士,书写者为翰林艺学、御书院祗候,刊刻者为玉册官。这就决定了皇室墓志书写者的群体性。本文通过对诸位书伎官的墓志书迹与经典唐楷例字进行比对,分析北宋书伎官的书写风格和特点,进一步探寻他们对经典...

  • 从《嘉祐石经》看宋仁宗时期篆书的兴盛

    关键词: 篆书  宋仁宗  

    宋仁宗时出现了一大批能篆、善篆之人,篆书书写成为一时之盛。而《嘉祐石经》为官方刊刻,其对书写者的书写水平要求较高,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所以通过对《嘉祐石经》以及宋仁宗时篆书的讨论,可以窥探宋代篆书的整体发展水平以及对元明篆书的影响,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 宋代赐额敕牒碑刻书法的分期及原因探析

    关键词: 宋代  赐额敕牒  碑刻书法  分期  原因  

    本文根据所掌握的资料,通过对宋代赐额敕牒碑刻书法的梳理和分析,从书法艺术的视角出发,以其面貌的发展变化轨迹为依据,以宋代赐额敕牒碑刻书法典型风格面貌的形成为落脚点,将其作出了切合实际的分期,最终将其分为初始期、探索期、转捩期、定型期、稳定期五个阶段,并对每一阶段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 金石学视野下的南宋隶书观念——以《隶释》《隶续》为中心

    关键词: 金石学  南宋石刻隶书  隶书观念  

    宋代金石学对南宋隶书的观念与实践影响深远。南宋书家在新发现金石碑版的基础上取法汉隶,已出土的南宋石刻隶书亦证明了其"不失汉法"。洪适、欧阳修、赵明诚等金石学著作中所表现出的"模勒须精"与忽视"金石气"的金石品位,以及"工与拙"和"清劲"的隶书审美观、"篆隶杂糅"观念,为南宋石刻隶书的审美特征提供了一种阐释路径。

  • 从南宋太学石经看宋高宗书法的取法——兼及石经书法的影响

    关键词: 南宋石经  赵构  书法  

    南宋太学石经有着较高的书法艺术价值,在书法史上有着特殊的意义。本文以南宋太学石经为研究对象,分析宋高宗书法的取法特征,石经对于南宋书法的影响和明清人对于石经书法的接受。

  • 国家图书馆藏宋代碑铭砖志拓片选

  • 中国书法出版传媒理论与创作研修班学员论文选(二)由唐入晋:两宋之际书法复古思潮的嬗变——以《张由墓志》为例

    关键词: 李纲  复古  由唐入晋  

    《张由墓志》书刻俱佳,且保存完整,是目前所见不多的宋碑精品。通过对《张由墓志》的考证,可进一步推动目前对德兴张氏家族的研究。观墓志书法,其笔法和气息均明显带有晋唐楷书的特征,为两宋交替之际士人楷书"由唐入晋"提供了实物佐证,客观上也证明了南宋"复古"风潮,是北宋末年孕育产生的。

  • 《芜湖县学记》书年献疑与驳正

    关键词: 米芾  书年  献疑  驳正  

    关于米芾《芫湖县学记》之书丹年份,因碑文残损及史料缺失,历来有"崇宁元年""崇宁二年""崇宁三年"等说法,然各说均无详尽之论证。今通过识读碑文原义、考证米芾任职无为军经历,并裁断时任芜湖知县林修之任职年限,基本可将"崇宁元年说"与"崇宁二年说"排除,确定该碑之书丹年份为"崇宁三年"。

  • 试析书法学科建设对中小学书法教育的正向影响

    关键词: 书法学  学科建设  中小学书法教育  

    中小学书法教育是书法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书法学科建设与中小学书法教育存在着内在的必然联系。书法学科建设与发展已经并将继续对中小学书法教育产生广泛、深入的积极影响,带动中小学书法教育相关问题的研究,从根本上解决当前普遍存在的中小学书法教育教法不适与师资匮乏等相关问题,进而促进中小学书法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 民间吉祥文字与民间书法的形式构成初探

    关键词: 民间吉祥文字  民间书法  形式构成  书法生态  

    文章以探究民间吉祥文字与民间书法之间的必然联系与彼此间产生的互化作用为出发点,以民间书法的形式构成为理论依托,分别从民间吉祥文字与民间书法的并生关系、民间吉祥文字与民间书法形式构成的互化、书法创作形式构成从民间吉祥文字中汲取营养的可行性三方面展开论证。

  • 篆名由来新论

    关键词: 篆名  由来  本义  新论  

    篆书作为书法史上的重要书体,其命名问题学界与书界多有探讨,并形成不同观点。这些观点或着眼于书写工具,或着眼于篆字字形,或着眼于书体功用对篆书的命名原因进行推测,但论断多有偏颇和牵强之处。本文从"篆"字的字形入手,追根溯源,探讨"篆"字本义,进而分析篆书命名缘由,并对各种旧说得失予以评析。

  • 多元审美取向与书法本体——以书法临创的三种观念冲突为视角

    关键词: 书法  审美取向  多元化  本体  

    多元化的审美语境使当代书法的审美"背反"现象恐怕比以往任何时期都要严重,而审美取向作为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观成因,则自觉成为书法临创遵循的标尺。本文从当代书法认知矛盾突出的形似与神似的审美尺度、唯美与达意的审美冲突、"丑书"与"俗书"的审美边界三个不同视角对书法临创的不同审美取向进行分类评析,从本体意义上阐述了多元审美诉求需要确...

  • “礼仪”文化视野下的汉字书写研究

    关键词: 汉字书写  礼仪  文化  

    本文将汉字书写置于"礼仪"文化视野之下,以古代汉字书写墨迹为研究对象,从书写顺序、书写格式的礼仪,题款的礼仪,避讳的礼仪等方面论述了礼仪对汉字书写的重大意义,阐释了欧阳中石先生对汉字书法"文心书面"的定位和理解。

  • 回归本体激浊扬清——书法批评的历史回顾与反思

    关键词: 至简  本体  人格品藻  宗教信仰  

    秦汉之际的书法批评精要而健康,但在魏晋之后,开始附加诸如"人格品藻""价值观""社会思潮"等内容,使得书法批评逐渐偏离书法本体,也使得书法批评背上许多沉重的"包袱"。本文以时间为轴,简要回顾了书法批评自古至今的发展、沿革历程,反思其得失利弊,进而提出当代书法批评应回归本体的观点。

  • 割裂与回归:刍议书法学科化发展的历史与今天

    关键词: 教育  书法学科化  科学  观念  

    晚清民国以来的知识分子借助科学化观念推动了书法学科化进程,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书法摆脱与传统经学的捆绑实现建制立科。但因强行从传统文化中割裂出来,后又多被划分至美术领域内,三十多年来,书法专业繁荣发展的同时仍存在不少困境。本文通过解析书法专业建立的时代必然性与局限性,反思书法学科在二十一世纪高速发展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 教育功能视角下书法教育的指向性探究

    关键词: 书法教育  审美传达  技术演示  人格洗炼  

    改革开放以来,书法专业迅猛发展,书法教育在大、中、小学备受重视,但以技能教育为主的教学模式缺乏趣味性,无法调动学生的艺术想象和创造力,教师缺乏对学生审美素养和人格塑造的关注。教育之终极目的在于提撕人性,而艺术教育具有通过美育与德育实现自我净化的作用,书法教育应当以"审美传达"带动"技术演示",进而达到"人格洗炼"的目的。

  • 佛心禅性法相庄严——来楚生佛像印风貌探析

    关键词: 来楚生  佛像印  法相庄严  汉画像石  善业泥  

    佛像印受到世俗大众的关注约略是在清末、民国时期,其时有一部分篆刻家对于佛像印间或为之。来楚生的第一方佛像印是为纪念亡妻于一九四三年刻制的,在之后近二十年的时间里又不断地创作了大量的佛像印。来楚生佛像印中所造佛、菩萨之宝相皆是庄严肃穆、生动妙曼,可谓技法圆通精湛,境界圆融高妙,在中国印学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本文旨在通过...

  • 印理解析(六):印中求印——篆刻形式语言生成及其分析之三

    关键词: 篆刻  语言生成  解析  艺术技法  意在笔先  书法艺术  制作法  创作  

    在篆刻艺术技法体系中,印法(及印格)相当于书法艺术中"意在笔先"的笔先之法,即创作前法;而通常所说的"篆刻四法",即章法、字法、笔法和刀法(亦有将字法与笔法合为篆法,而称"篆刻三法"者),则相当于"意在笔中"的笔中之法,并且可以分为印稿设计法与印章制作法两阶段,即创作中法;至于清展起来的钤印法(亦可将其归并入印章制作法),则相当于"意在笔后"...

  • “用字奇古,不输周齐”的唐代《士华墓志》

    关键词: 用字  墓志  唐代  初唐时期  王羲之  尽善尽美  

    初唐时期,唐太宗李世民身体力行,大力提倡王羲之书法,他说"详察古今,研精篆素,尽善尽美,其为王逸少乎?"当时的著名书法家欧阳询、虞世南和褚遂良虽面貌各异,却都是出自王羲之一脉?初唐的许多庙堂名碑,如虞世南《孔子庙堂碑》、褚遂良《雁塔圣教序》等所体现的都是王羲之书风。

  • 西周三式[疒興]钟(甲)铭文

    关键词: 铭文  西周  

    钟通高70.1cm,甬长23.8cm,铣间38.9cm,鼓间28.4cm,重量39500g管状甬,阔旋,方宽干,合瓦形体,侈铣,钲间饰三排乳状长枚,旋饰窃曲纹,舞饰云纹,篆间饰S形卷鼻顾首夔纹,正鼓饰象鼻夔纹,腔体内有四道长隧,钲间铸铭四行三十三字,三式癞锺甲、乙、丙、丁、戊,已六器铭文相连为文,共一百零九字,此为甲器铭文。

  • 行草诗札

免责声明

若用户需要出版服务,请联系出版商,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农展馆南里10号4层,邮编:10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