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 立即咨询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

杂志介绍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管,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的一本CSSCI南大期刊。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创刊于1980,发行周期为月刊,杂志类别为社会类。

  • 努力建设马克思主义理论阵地,发挥为党和国家决策服务的思想库作用——庆祝中国社会科学院建院40周年

    关键词: 中国社会科学院  40周年  哲学社会科学  总体思路  战略任务  

    在党中央历代领导集体的直接关怀和支持下,建院40年来,中国社会科学院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研究我国改革发展稳定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主攻方向,推出一大批重要学术成果,...

  • 中国经济改革对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根本性难题的突破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公有制  市场机制  混合所有制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与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二者如何实现有效结合,是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根本性难题。西方资产阶级经济学以及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思想的传统理解,否认二者统一的可能性。中东欧经济转轨国家关于二者结合的实践及理论探索,均以放弃公有制而告终...

  • 马克思主义历史进步思想的基础命题和原则立场

    关键词: 历史进步思想  历史规律  历史决定论  历史目的论  

    历史进步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具有内在必然性的思想。西方自由主义学者对历史进步思想的否定,实则是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否定,从而也是对包括科学社会主义在内的全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否定。因而,坚持马克思主义历史进步思想,必须回应西方自由主义政治哲学在历史规律、历史决定论和历史目的论等三个基础性命题上对马克思主义的诸多指责,以澄清...

  • 公共卫生支出增长的收入再分配效应

    关键词: 边际受益归宿  需求弹性  补偿变化  

    2009年“新医改”之后,中国公共卫生支出明显增长,由此带来医疗服务供给的大幅度扩张。利用补偿变化法和2010—2014年CFPS入户调查数据,基于门诊服务扩张的研究发现,公共卫生支出增长的边际受益更多流向了低收入群体,但由于同时诊疗费不断上升,低收入群体承担了较高的医疗服务成本。未来政府应在继续增加投入、扩大医疗服务供给的同时,改...

  • 当代情感体制的社会学探析

    关键词: 情感体制  整饰  体验  表演  

    情感体制是指一定时期在一定社会领域中围绕一套规范情感及其表达而展开的话语和实践。情感体制的视角可以为我们揭示个人感受与社会结构之间交互作用的机制提供一种分析思路。伴随当代社会在三个关键领域发生的变迁,情感体制也相应呈现三种类型,即工作领域的整饰体制、消费领域的体验体制以及交往领域的表演体制。三种体制之间既有张力也有交...

  • 农地三权分置的法实现

    关键词: 农地三权分置  土地承包经营权  农户承包权  土地经营权  

    农地三权分置是中国特色现代农地制度的核心,是我国农地权利制度改革的既定选择,旨在实现农地规模化经营,破解农地融资困境,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农地三权分置政策向可运作的法律实现机制转化,应当以坚持农地集体所有权为前提,以稳定农地既有法权关系为基础,以农地权利财产化为指向。中央农地政策上的农户承包权即为现行法中的土地承包经营...

  • 大国司法理念与中国国际民事诉讼制度的发展

    关键词: 大国司法理念  国际民事诉讼  全球竞争力  判决的承认和执行  

    中国国际民事诉讼的发展应当回应对外改革开放的发展变化。作为经济大国,中国需要借助国际民事诉讼制度在全球范围内保护利益;作为法治大国,中国需要提升司法服务水平,增强本国司法制度在全球争议解决市场的吸引力。考虑到司法制度是一国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权衡因素,国际民事诉讼制度的全球竞争力应当成为中国司法改革追求的目标之一。为提升...

  • 文学作品意义之源----20世纪西方文论史视角

    关键词: 文学作品意义  西方文学批评  20世纪  文论史  文艺美学  形式主义  文学意义  不良后果  

    这里先从对20世纪西方文学批评的一些主要趋势的研究开始;然后提出,形式主义及其反对者的影响以及在此过程中对文艺美学方面的强调,导致了一种不良后果:放松了对规范文学意义探寻标准的坚持;最后呼吁,我们应对文学作品(包括作者)本身原本旨在告诉读者什么内容和意图,给予全新关注。

  • 略论文学作品的意义生成——一个诠释学视角的考察

    关键词: 意义生成  文学作品  20世纪前半期  诠释学  作者中心论  心理学美学  19世纪后期  俄国形式主义  

    文学作品的意义来自何处?这是一个既古老又不断出新的问题。在相当长的时期,西方文论界、美学界普遍认同作品的意义来自作者。这种观点在19世纪后期、20世纪初期,随着心理学美学的大发展,影响进一步扩大,多数文论家、批评家将研究重点放在作者的生平、经历、传记等的研究上,力图从中寻找作者创作的真实意图。这就是“作者中心论”。但是,...

  • 复杂性:关于一个古典美学概念的评论

    关键词: 美学概念  复杂性  评论  古典  艺术作品  文学理论  20世纪  18世纪  

    首先,笔者尝试概述自主性艺术(autonomous art)的概念与艺术作品的复杂性之间的联系。然后,反思这个18世纪的概念向20世纪美学和文学理论变迁的过程。最后,简短地反思当前审美自主性矛盾而不确定的状态。请允许我从卡尔·菲利普·莫里茨(Karl Philipp Moritz)开始,讨论复杂性在美学中的地位和影响。

  • 文学作品意义的关系属性

    关键词: 文学作品意义  关系属性  语言符号  理性把握  西方理论  符号学研究  西方语言学  意义关系  

    世界在意义的理性构成中被把握为世界,意义在世界的理性把握中成为意义。构成与把握,就是一种意义关系的确定。然而,这一普遍关系的把握,却常被一些研究者忽略—在文本中寻找既有意义,寻找已经难以还原的作者本意;在西方理论接受中忽略接受关系而对西方理论进行所谓本义式的强制征用与套用。这类情况的普遍性存在是本文从关系角度探寻意义...

  • 《乌托邦》在中国的百年传播——关于翻译史及其版本的学术考察

    关键词: 空想社会主义  莫尔  马克思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516年12月下旬出版的托马斯·莫尔著《乌托邦》,是近代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的开山之作,《乌托邦》问世与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迄今已经有500年光辉历程。《乌托邦》从1903—1934年在我国书刊中初步传播,到1935年刘麟生的第一个中译本出版,1956年戴镏龄的第二个中译本问世(982年修订再版)1998年以来中国大陆地区已陆续推出13个中译本,台湾地区...

免责声明

若用户需要出版服务,请联系出版商,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