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 立即咨询
中国图书评论杂志

杂志介绍

中国图书评论杂志是由中国图书评论学会主管,中国图书评论杂志社主办的一本CSSCI南大期刊。

中国图书评论杂志创刊于1987,发行周期为月刊,杂志类别为新闻类。

中国图书评论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 主管单位:中国图书评论学会

  • 主办单位:中国图书评论杂志社

  • 国际刊号:1002-235X

  • 国内刊号:21-1035/G2

  • 发行周期:月刊

  • 全年订价:¥280.00

  • “刀笔”种种

    关键词: 颐和园  晚清  官员  婚丧  科考  

    《晚清述要》一书,对晚清的社会百态诸如官员、旗丁生活,婚丧嫁娶礼仪,大内档案和科考、宗学等等,多有记述——读了,好比在颐和园里吃了一餐仿膳小吃,很能“饱腹”很有些惬意。譬如,那官场的“刀笔”,就给我留下了极深的印象。

  • 稻香园的强纲领—点评田松的《有限地球时代的怀疑论》

    关键词: 稻田  怀疑论  强纲领  地球  有限  海淀区  现代化  书城  

    田松家住北京海淀图书城附近,他写文章常在末尾署上“于稻香园”。我1984年来北京上学时海淀区到处是庄稼地,却不记得在现在图书城位置的任何稻田。或许,在海淀区变得更现代化之前这里曾有过稻田。即使现实中不曾有,在田松心里一定有,而且很强烈地存在着一幅桃花园般的稻香园。

  • 漫谈“80后”:认识范畴的两个误区

    关键词: 误区  范畴  群体  社会  媒体  

    如果我要说根本没有所谓“80后”的存在,你一定认为我在睁眼说瞎话。我们怎能对如此庞大的社会人群视而不见呢?而且,我们的媒体不是每天都在拿这个群体说事儿吗?事实的确如此,乍一看,当下的我们几乎被“80后”包围着,他们无处不在,人们谈论任何事情似乎都离不开这个群体。有人要引起社会的强烈关注,就一定拉上这个群体。毫不夸张地说,...

  • 价值的颠覆——“80后”偶像人物的文化分析

    关键词: 文化分析  人物  偶像  价值  古典时代  非理性  思想家  

    法国思想家福柯在《疯狂与非理性:古典时代的疯狂史》一书的前言中,引用了R·沙赫的一句话:“我取消事物为抵御我们而生的幻象,把事物特许给我们的部分留给它们。”在我开始“80后”偶像人物的文化分析之前,我知道,我需要找到进入问题或者主题的规则和方法。福柯的引言或许告诉了我:没有真理(真相),只有选择。

  • 从原子化到网络化——young一代的公共介入

    关键词: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网络化  原子化  网民数量  使用者  群体  学历  

    2006年《时代》杂志的年度人物是You——互联网使用者。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统计,截至1998年6月底,中国网民数量是117.5万,30岁及以下的年轻群体占到80.4%,本科及以上学历的网民占到58.9%;截至2008年6月底,中国网民数量达到2.53亿,规模跃居世界第一位,30岁及以下的年轻群体占到68.6%,本科及以上学历的网民占到15.3%。

  • 卡夫卡与“万里长城”

    关键词: 万里长城  卡夫卡  中华民族精神  中国人民  中国作家  

    雄伟的万里长城,是中国人民的自豪和骄傲,是中华民族精神和文化的象征,“你知道长城有多长,它一头挑起大漠边关的冷月,它一头连着华夏儿女的心房”,因此,描绘万里长城的建筑过程、探索修建长城的原因和意义,不仅是中国作家和学者应该做、乐意做、也必须去做的一件大事;

  • 墙或塔:犹太复国主义者的梦

    关键词: 犹太复国主义  中华帝国  政治共同体  卡夫卡  犹太人  布拉格  村民  

    布拉格的犹太人弗兰茨·卡夫卡在1917年初曾幻想自己生活在古老的中华帝国,是距离京城比来世还要遥远的帝国东南方的某个偏僻村子的村民。帝国的疆域如此辽阔,必然带来一个问题,那就是作为帝国“中心”的京城如何与帝国最遥远的部分保持一种畅通的透明的联系,从而使帝国的每一部分、每一分子与帝国的“伟大整体”息息相通,形成一个步调一致...

  • 作家的万里长城

    关键词: 万里长城  作家  宗教信仰  卡夫卡  幸福感  满足感  理性  信念  

    最好的作家总是理性最强的。卡夫卡这个律师具有超人的理性,所以他才能将他那天马行空的幻想发挥到极致。即使是在现实中,他也一直在修建他的万里长城,创作中更是如此。长城似乎到处是缺口,不堪一击,狂人一般的修建者却想将它弄成通天塔。那修建者心中的满足感和幸福感是一般人体会得到的吗?卡夫卡对帝国的信念并不像那些宗教信仰者,他的...

  • 传统史学、新史学和公共史学的“三国鼎立”——以武则天研究为例

    关键词: 传统史学  武则天  三国鼎立  新史学  中国历史  内部纷争  史学领域  女皇帝  

    作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的历史个案研究无疑蕴藏着丰富的政治与文化的解释空间。然而,梳理武则天的研究史我们会发现,这个聚讼不休的话题,在相当大程度上透视出我们史学的一种基本状况,即:对武则天的评价,专业史学内部纷争不止,而在“公共史学”领域内几乎一面倒。如果现在让所有愿意发表意见的中国人举手,倾向于认为武则天...

  • 武则天传记之传统版

    关键词: 传统  传记  否定态度  开元盛世  贞观之治  政治功绩  史家  

    时至今日,史家们对武则天的看法,概括起来可以分为三派:一派对其持全然否定态度,说她是个暴君昏君,任用酷吏且毫无政绩可言;另一派从其在历史长河中的作用和贡献出发,认为她是一代明君,架起了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之间的桥梁;还有中间一派虽认为武则天野心勃勃,为人残忍,但对她的政治功绩进行了高度评价。雷家骥先生的这本《武则天传》...

  • 武则天传记之翻案版

    关键词: 武则天  翻案  传记  中国历史  历史人物  

    作为中国历史上影响巨大、争议最多的历史人物之一,武则天始终是人们谈论的焦点。从唐代当朝开始,就出现了许多对武则天的记载和评论。其中,以《新唐书》、《旧唐书》以及《资治通鉴》的记载和评论最有代表性。但是这些传统史学家以儒家正统思想为纲,对武则天称帝颇有反感,因此对武则天的记载与评论具有强烈的主观意识,这对后代史家对武则...

  • 武则天传记之“百家讲坛”版

    关键词: 武则天  讲坛  传记  历史学  受众群体  社会价值  社会大众  社会人  

    作为一个社会人尤其是生活在五千年文明国度的中国人,对于国家和民族的历史有着了解和探寻的强烈需求。但长期以来,历史学局限在一个特定的范围内,受众群体也基本上局限在这样一个范围内。在史学与社会相当脱节和隔离的背景下,一方面史学无法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另一方面社会大众对历史的需求却无法满足。

  • 武则天传记之网络版

    关键词: 网络版  武则天  传记  历史研究  人物研究  社会大众  近代以来  生活世界  

    人物研究始终是历史研究的中心,梁启超先生曾经说过,中国旧史学不过是帝王将相的家谱。近代以来,尽管学界的视野由精英人物的陈列馆转向普通人物的生活世界,但社会大众瞩目的焦点,仍是推动历史波澜的精英分子。于是这类历史人物的研究,便呈现出异彩纷呈的局面,以传统史料见长的旧史学,以求真求实为目的的科学史学,以及面向民间的通俗的...

  • 詹姆逊:后现代再现(下)

    关键词: 后现代主义  詹姆逊  晚期马克思主义  中国学生  操心  

    自1981年至今,詹姆逊笔耕不辍,先后发表《晚期马克思主义》、《布莱希特与方法》、《文化转折》等著作。不知不觉中,这位中国学生熟悉的詹老师,变得头发花自了。回顾这20年风雨,老詹最操心什么?还是后现代主义。

  • 看西方“民科”怎样做学问——罗伯特·坦普尔的几种著作及其他

    关键词: 学问  罗伯特  科学共同体  著作  普尔  西方  江晓原  

    江晓原:“民科”这个词,如今已经渐渐被大家接受了,用来指称那些对科学(以及他们心目中认为属于科学的学问)有兴趣,却又不愿意遵照当下主流科学共同体所奉行的规范来进行研究的人士。通常我们说“民科”时都是指国内的人士,其实“民科”在国外也同样有之,而且其“兴旺”甚至远过于中国,只是我们接触的机会不多而已。

  • 对理性的后现代思考——读盖尔纳的《理性与文化》

    关键词: 后现代  西方现代文明  文化  西方社会  启蒙运动  理性主义  逻辑推理  

    有人认为,西方社会的现代性在本质上可以用“理性”一词来概括,西方现代文明就始于以理性主义为核心的启蒙运动。“理性”一词就其直接本义而言,通常指以逻辑推理为主要特征的抽象思考。推广到社会层面时,即是指审视某种社会存在是否合理、合法、有效的规定性。基于理性,西方社会得以摆脱绝对神权的压抑,得以形成以民主、科学和高效率的市...

  • 脆弱的究竟是什么?

    关键词: 翻译出版  脆弱性  读者  书名  作者  

    《善的脆弱性》不愧为玛莎·纳斯鲍姆的成名作,20余年后,本书一经翻译出版又赢得了诸多读者的仰慕,有时甚至单凭书名就能博得一些读者的好感。作者气盛词断,大胆断言人的生活中有些层面遭到古代哲人的误解或忽视。

  • 布鲁门贝格:现代正当性之奠基者

    关键词: 西方现代性  正当性基础  理论著作  前现代  

    综观西方现代性理论著作,真正试图从根本上澄清现代与中世纪乃至整个前现代之关系,进而为现代奠定正当性基础之作,应当首推汉斯·布鲁门贝格(Hans Blumenberg,1920--1996)的成名作《现代正当性》一书。

  • 原来民意是可以选择的——《法律是一种地方性知识》随想

    关键词: 地方性知识  法律知识  民意  随想  地域特征  法律作用  经济背景  法制意识  

    法律知识的地方性是因为产生法律的土壤具有典型的地域特征。当法律作用于具体的行为人时,不同地域的人群,由于政治、文化、经济背景不同,会产生不同的反应。如果没有这样的法制意识,或者我们在学术研究过程中,随意地取舍民众的意见,那么,就可能会将法律研究引入到政治的论争或者技术的争论之中。我们需要民意,但我们必须了解民意原来是...

  • 用“情感”诠释法律——现实法治语境下的几点思考

    关键词: 现实法治  诠释法律  语境  约束权力  15世纪  法学界  英格兰  

    法学界有一个朗朗上口的格言:法律是关于善和公正的艺术。但什么是善,什么是公正?在今天流行的法治语境下,它们的内涵应在于适当地约束权力,保护权利。说起来简单,它们的生命从哪里来?近日阅读15世纪英格兰贵族福蒂斯丘爵士的《论英国的法律和政治》,遂有了以下有关我们现实法治语境的思考。

  • 思想史视野里的中国当代艺术流变——由高名潞的“整一现代性”说开去

    关键词: 艺术流变  中国当代  现代性  思想史  19世纪  文化状态  记载  拉斯金  

    英国19世纪著名艺术批评家拉斯金有一名言:“伟大民族以三部书合成其自传:记载行为之书,记载言论之书,记载艺术之书,欲理解其中一部必以其他两部为基础,但尤以艺术之书最值得信赖。”这句话稍作引申即可言明:艺术之书以其特有的鲜活和敏锐,体贴并映射着一个时代和民族的思想文化状态。

  • 柏拉图的政治史学与政治哲学

    关键词: 柏拉图  政治哲学  写作意图  史学  修昔底德  政治状况  生活时代  

    本书是对柏拉图《法篇》与修昔底德《战争志》(旧译《伯罗奔尼撒战争史》)的“对勘”研究。著者认为,对柏拉图写作意图的探求,要放置在修昔底德(以及其他史家)对雅典帝国命运兴衰的认识当中。在引入柏拉图“帝国问题”意识的时候,他就希望大家“注意到柏拉图写作的时代背景和古典作家写作的原则和方式”,也要“充分注意柏拉图生活时代的...

  • 新时期理论创新成果研究的新收获——评《百年理论难题的破解与完善》

    关键词: 理论创新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  成果  改革开放  现代化建设  中国共产党  

    《百年理论难题的破解与完善》(以下简称《百年》),不仅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的纵向维度,而且从改革开放伟大实践的横向维度,较为全面、系统地梳理和探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形成、发展及其在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发展史上的地位,是近年来研究中国共产党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不断以理论创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 自由历史的回望——评《自由之声:19世纪法国公共知识界大观》

    关键词: 自由  法国  19世纪  历史  知识界  18世纪  孟德斯鸠  

    在人类追寻自由的历史上,法国的政治家和思想家有着特别的贡献。在产生了伏尔泰、卢梭、孟德斯鸠的18世纪的法国,启蒙运动给他们灌输了理性、科学和自由的思想,并最终将先贤们的思想转化为一个宣言,这就是1789年颁布的《人权宣言》。

  • 尼尔·波斯曼的“技术垄断”批判

    关键词: 技术垄断  波斯  批判  代表人物  一以贯之  社会特征  传播学  

    尼尔·波斯曼作为北美传播学界的重要代表人物,他的《童年的消逝》、《娱乐至死》以及《技术垄断——文化向技术投降》,是媒介环境学的重要著作。这三本书都一以贯之地呈现出波斯曼对技术的谨慎、担忧和批判的态度。在《技术垄断——文化向技术投降》一书中,他对技术垄断所形成的社会特征,以及由此带来的诸多问题进行了透彻分析。

  • 评林英《唐代拂菻丛说》

    关键词: 敦煌吐鲁番文书  文物出版社  中华书局  中外交流  文化交流史  中外关系史  50年代  

    林英先生的《唐代拂棘丛说》一书,作为蔡鸿生先生主编的《中外交流历史文丛》的一种,2006年由中华书局出版。中山大学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由陈寅恪和岑仲勉两位先生开创的研究中外文化交流史的传统,由此相沿不辍。姜伯勤先生的《敦煌吐鲁番文书与丝绸之路》(文物出版社,1994)、蔡鸿生先生的《唐代九姓胡与突厥文化》(中华书局,1998)、林...

  • 中国美育学建构的新起点——评《走向现代形态美育学的建构》

    关键词: 新中国成立  美育理论  现代形态  学术思想体系  中国现代  学术气度  理论工作者  中国当代  

    由中国学人在20世纪上半叶开创的中国现代美育理论在经历了新中国成立以来近30年的学术萧条和思想真空之后,终于在新时期逐渐复苏并呈现出蓬勃发展之势。新时期美育理论在初创之期就自觉立足于中国当代本土问题语境。中国美育理论工作者在思想文化百废待兴之际,面对“”十年对人性的凌迟和摧残,本着人性启蒙和塑造健康完整人格的文化使命,以...

  • 《中国图书评论》2008年总目

免责声明

若用户需要出版服务,请联系出版商,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街11区37号楼一层南侧,邮编:100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