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 立即咨询
中国图书评论杂志

杂志介绍

中国图书评论杂志是由中国图书评论学会主管,中国图书评论杂志社主办的一本CSSCI南大期刊。

中国图书评论杂志创刊于1987,发行周期为月刊,杂志类别为新闻类。

中国图书评论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 主管单位:中国图书评论学会

  • 主办单位:中国图书评论杂志社

  • 国际刊号:1002-235X

  • 国内刊号:21-1035/G2

  • 发行周期:月刊

  • 全年订价:¥280.00

  • 中国图书评论学会2014年12月“大众好书榜”

    关键词: 图书评论  中国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大众  学会  语言力量  平易近人  新兴大国  

    《平易近人:的语言力量》,陈锡喜主编,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4年11月 【推荐理由】的语言,平实中蕴含着大智慧,更有一种透彻、直指人心的力量,充满了感染力、吸引力和号召力,生动反映了一个大国领导人和中国这样的新兴大国对文明观、世界观、价值观和外交观的独特思考。

  • 看见历史的颜色

    关键词: 中国历史  颜色  中国传统文化  摄影技术  技术发明  文字记录  观察方式  文物摄影  

    在1826年摄影技术发明之前,人类的历史更像是一条流淌于黑夜中的河流,人们必须借助主观性的文字记录和非凡的想象力才能依稀还原出一个个远去的瞬间。然而当摄影技术出现后,人们获得了一种与众不同的观察方式。特别是对于厚重的中国历史来说,人们可以通过文物摄影,跨入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殿堂,进入一个流光溢彩的世界。

  • 这也是生活

    关键词: 书刊  文学评论  出版工作  发行工作  

    当我们为着生活奔波,地铁上拥挤的人群,似乎都长着同一副面孔,有着同样的表情,每一天过着同样的86400秒,又有什么能证明我们在世间的唯一性?是什么构成了你我的独特意义?《中国人的一天》记录国人不为人知的或甜蜜或辛酸的专属24小时。

  • 宇宙展览馆

    关键词: 展览馆  科幻小说  宇宙  科幻文学  刘慈欣  中国  长篇  空灵  

    中国的科幻迷没有不知道刘慈欣的,刘慈欣是中国科幻小说界最高荣誉银河奖的九届得主,实至名归的中国科幻文学之王。中国科幻小说近年来在世界科幻文学的舞台上崭露头角,主要是得益于刘慈欣的《三体》系列科幻长篇的出版、畅销、外译、改编。他的作品宏伟而绚丽,空灵又不失厚重,受到中外渎苻的热烈追捧,产生了巨大影响。

  • 笛安,与另一种贞节观

    关键词: 书刊  文学评论  出版工作  发行工作  

    “唐王氏。休宁人,十六适同里唐简,早寡,生遗腹女。有他讽者,断一臂以绝之,终生守志坐卧小楼,卒年三十二。”如果明朝真的有过一个叫作令秧的少女,我想,她的一生应该也只能缩略成《列女传》中几句这样的话而已。

  • 一只盛满现世光华的漂流瓶

    关键词: 书画收藏  漂流  中国历史  中古时期  形成时期  古玩市场  清末民国  清代中期  

    盛世收藏热是任何一个经济繁荣时期不可避免的现象,曾有人把中国历史上的收藏热划分为六个时间段。一足中古时期以士大夫为主体的观赏石收藏热。二是两宋以皇族为先锋的书画收藏热,三是明代末期收藏主体逐渐向民间转移的文玩杂项收藏热,四是清代中期皇族和民间共同介入的收藏热.五是清末民国古玩市场形成时期以投资买卖为核心的收藏热。

  • 最佳父子

    关键词: 书刊  文学评论  出版工作  发行工作  

    如果你以为《流放的老国王》是一本童话,那你就错了。但是当你读完了这本家庭纪实,你会像刚读完一本童话一样,感觉到一股暖意,发现了’一些要相信的东西,一种希望的力量将从此伴随着你。

  • 2014年中国政治学研究趋势与热点盘点

    关键词: 政治学研究  社会改革  盘点  中国  三中全会  推进方式  时间表  路线图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制定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布局了改革的战略重点和时间表、路线图。2014年是三中全会召开后的开局之年,本年度政治学研究近乎空前地受到执政党这一重大改革文件的影响,《决定》凝聚着广泛的社会改革共识,但围绕核心概念的理解,以及采取何种改革机制与推进方式,学界展开了热烈讨论。

  • 常与变——2014年长篇小说盘点

    关键词: 长篇小说  盘点  文学杂志  文学领域  出版社  写作者  读者  

    2014年的长篇小说,一如往年一样花团锦簇般繁荣着——在中国文学杂志上,在大大小小旨趣各异的出版社里,长篇小说像流水一样被生产着。然而,这繁华里,却有几分荒凉。也许很难统计长篇小说(我指的是纯文学领域)的读者究竟有多少,但是,写作者本人的那份疲惫却是真真切切游荡于字里行间。

  • 文化研究:众声喧哗中的冷静坚守——2014年度中国内地文化研究类著译盘点

    关键词: 文化研究  中国内地  众声喧哗  盘点  冷静  青年亚文化  研究成果  基础理论  

    作为一个在争议声中逐渐壮大的前沿学术,文化研究的发展动态总是备受瞩目。从2014年的文化研究成果来看,其在继承既有传统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的转型。一方面,文化研究基础理论、“大众文化”“青年亚文化”“媒介文化”等依旧是关注度极高的话题;另一方面,相较于往年,本年度专门研究某种现象或事件的个案分析类著述明显增多。

  • 2014年法学研究与法律图书出版中的“有法必依”倾向

    关键词: 有法必依  图书出版  法学研究  法律  司法机关  检察机关  有法可依  执法必严  

    在一次著名的讲话中,邓小平先生于1978年提出,“应该集中力量制定刑法、民法、诉讼法和其他各种必要的法律……并加强检察机关和司法机关,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 2014年度马克思主义出版物集评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出版物  年度总结  

    对于已经过去的2014年来说,一个年度总结似乎是个不错的谢幕,这样当被问起“你的时间都去哪儿啦”的时候,我们也都可以列出一份长长的清单,以此证明我们“没有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亦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

  • 2014:中国科幻文化产业链元年?

    关键词: 文化产业链  中国  2010年  产业化发展  文学类型  分水岭  发行量  

    2010年年末《三体3:死神永生》的出版已然成为中国科幻历史上一个重要分水岭。在此之前,无论《科幻世界》发行量有多高(巅峰期曾达到40万份),科幻依然是一个小众化的通俗文学类型,它也依然徘徊在受众有限的“杂志时代”。而进入“后三体时代”,似乎“科幻”一下子进入了大众视野,整个科幻呈现出一种多元产业化发展的态势。

  • 谈《明代文学思想史》的建构

    关键词: 明代  魏晋南北朝  罗宗强  

    一、论从史出,下笔矜慎继 《隋唐五代文学思想史》与《魏晋南北朝文学思想史》相继问世,罗宗强教授又穷12年之功,完成《明代文学思想史》,从而在他的中国文学思想通史的建构中矗立了一座坚实的大厦。

  • 平民目光 洞幽悉微——评鲍辛格《日常生活的启蒙者》

    关键词: 启蒙者  平民  辛格  社会变迁  民主化进程  资本主义  思维方法  

    随着资本主义历史发展带来的社会变迁,现代和后现代哲学理论和思维方法带给思想界的多次淘洗,“日常生活”成为思想文化领域里备受关注的话题。无论是作为被批判的乌合之众,还是作为推进社会民主化进程和社会变革的潜在力量,大众及其日常生活都是思想领域中极具生产力的土壤。在德语国家,

  • 城市与乡村

    关键词: 城市劳动力市场  乡村  工业化过程  资产阶级  社会资源  政治权利  财富积累  工业化时代  

    “城市与乡村”的问题始于工业化过程中。工业化意味着集中化和标准化,这同时意味着各种社会资源从每村向城市的转移。英国工业化过程见证的是英国城市资产阶级的财富积累以及政治权利的逐步获得。而且新兴的资产阶级试图以财富来重组社会,这就危及了前工业化时代的社会结构以及地理景观,并在渐渐失去政治和经济特权的贵族土地所有者和渐渐沦...

  • 道路通往城市——英国19世纪的城市化进程及其启示

    关键词: 19世纪40年代  城市化进程  英国  道路  工业革命  法国大革命  50年代  60年代  

    就英国而言,由宫廷发起,贵族组织的世博会意图借“节日”的形式与全英国人民“分享”工业革命的成果,让参观的民众在形式上获得“参与感”。这当然是一种麻痹,同时也是一种调和。就效果而言,这一世博会成功了:“19世纪40年代那种紧张不安、爆炸性的气氛正在让位于50年代比较平静的气氛,到60年代,这种平静又变为绝对的自信。”为什么在英...

  • 乡村与城市:被遮蔽的历史叙述

    关键词: 历史叙述  城市  乡村  遮蔽  文学叙述  二元对立  文学修辞  历史关系  

    在乡村与城市的文学叙述传统中,对乡村和城市二元对立的判断有着简单化的倾向——乡村仅仅保留了纯真美好的一面,城市则成为贪婪邪恶的化身。威廉斯很反感这种看法,他斥责这种由文学修辞塑造出来的对比为“抽象对比”,遮蔽了更为复杂真实的历史关系。而且“乡村”和“城市”这种二元对立的叙述被一组循环往复的逻辑内在地串联起来:文学家们...

  • 借镜威廉斯:现代性叙事与中国城乡问题

    关键词: 威廉斯  现代性叙事  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  城乡  意识形态功能  中国  情感结构  意识结构  

    与一般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不同,威廉斯提出了“情感结构”这一新的分析范畴。作为一种具有连续性和实践性的意识结构,情感结构既能以其对感性经验的容纳能力,将文学的虚构性层面纳入其中,同时又以其对社会历史因素的直接关涉,成为意识形态理论脉络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因而威廉斯虽以18世纪以来的英国文学为对象,却并不以文学审美为旨归,甚...

  • “跨界”与“连接”

    关键词: 文化研究  学术出版  上海大学  中国当代  2001年  课程建设  国际合作  

    2004年7月,上海大学成立了国内第一个文化研究系(与之相关,上海大学的中国当代文化研究中心、当代文化研究网分别于2001年11月和2003年3月成立)。除了开展一系列的研究计划、课程建设、国际合作,学术出版也成为日常工作的重要组成。主持策划的一批出版项目,既有海外理论资源的系统引介,又有本土实践活动的具体探索,并且总其名称为“热风...

  • “侨易”的内涵与外延

    关键词: 内涵  外延  三维  二元  大道  易学  精神  

    叶隽在《变创与渐常:侨易学的观念》一书中,依据“侨学”与《易经》的基本理念,提出了一个新的理论——“侨易”理论。其大致内涵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二元三维,大道侨易”“观侨取象,察变寻异”与“物质位移导致精神质变”。其中,最重要的当属“二元三维,大道侨易”。

  • 侨易学在全球化研究中可能发挥的作用

    关键词: 全球化研究  易学  全球治理  涉及面  

    就我现在的理解来看,侨易学是一门极其宏大的学科,涉及面广阔,内部机理复杂,需要深入地挖掘和整理。这里,我想先谈一谈对侨易学的一些粗浅认识,再结合我对全球化和全球治理的研究,谈一谈它可能在其中发挥的作用。

  • 侨易观念在20世纪70年代法国的一次旅行:三元辩证与实践感

    关键词: 20世纪70年代  旅行  实践  辩证  三元  法国  world  the  

    “旅行中的理论”(Traveling Theory)是爱德华·萨义德1982年在Raritan Quarterly杂志上发表的一篇论文的题目,该文后来收入1983年出版的The World,the Text,and the Critic(中译本为《世界·文本·批评家》)。这篇著名的论文讨论的主要问题是理论或观念的意义与其情境间复杂的互动机制。

  • 透过艺术人生的阅读

    关键词: 艺术人生  艺术评论家  阅读  现代艺术  价值体系  艺术博物馆  

    现代艺术以来,当代艺术价值体系的理论争议与冲突从未消停过。《碰巧的杰作:论人生的艺术和艺术的人生》一书从一个艺术评论家的视角,以10种不同样式杰作产生的途径来勾画出现代艺术的价值体系。作者迈克尔·基默尔曼是《纽约时报》的首席艺术评论家,他的《写照:在大都会、现代艺术博物馆、罗浮宫及其他地点与艺术家交谈》曾被《纽约时报》...

  • 阐扬平民化的马克思——评宫敬才新作《马克思经济哲学研究》

    关键词: 经济哲学研究  马克思  平民化  人生格言  恢复高考  20世纪  大学毕业  教授  

    古人云:“士别三日,便当刮目相看。”不知何故,阅读宫敬才教授的新作《马克思经济哲学研究》,眼前一再浮现这句人生格言。我与宫敬才是20世纪恢复高考后的1997级同学,算来大学毕业迄今已有32年。虽然在后来的岁月中时有交往,但见面的时候却多是把酒言欢。

  • 媒介文化研究与批评范本之一种

    关键词: 文化研究  批评  媒介  范本  艺术与技术  循序渐进  学术视野  自选集  

    蒋原伦先生的自选集《观念的艺术与技术的艺术》,集结了作者近年来在媒介文化研究与批评方面的力作,其入题之娓娓道来,深思之循序渐进,论证之开阖有度,以及“入精微而致广大”的学术视野都在其文章中鲜明地体现出来,读来颇有兴味,或可做媒介文化研究与批评范本之一种。

  • 社会治理的价值追问——读张国清教授的《社会治理研究》

    关键词: 社会治理  价值追问  教授  政治学  浙江大学  政治哲学  哲学语境  政治科学  

    当谈论社会治理时,我们谈论什么?我们如何谈论?浙江大学政治学求是特聘学者张国清教授的新著《社会治理研究》将为谈论这个话题提供一个新角度,一个来自政治哲学的角度。不同于传统的政治学或社会学路径,张国清教授将社会治理置于政治哲学语境下,使“从属于公权力的社会治理增添温和的、充满人性的色彩”(前言第3页)。作者回归政治科学...

  • 2014年度《中国图书评论》杂志最佳书评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  杂志  文化政策  社会经济  科学发展  重新思考  顶层设计  

    潘毅:《为什么要谈社会经济?——新乌托邦从理论到实践的跨越》,2014年07期 朱国华:《何谓讽喻》,2014年09期 熊培云:《南非“和解三部曲”》,2014年11期 陈承明:《科学发展和创新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与刘福垣教授商榷》,2014年12期 何道宽:《文化政策需要顶层设计——关于〈重新思考文化政策〉的再思考》,2014年07期

  • 周志强

    关键词: 周志强  文化艺术  想象力  评价  暴力  

    一位先生在评价《天注定》的时候,毫不客气地说,这是一部血腥暴力的电影!这令我大吃一惊:看到鲜血就骂暴力,岂不是看到拥抱就说色情,看到吃饭就说醉生梦死?我们面对文化艺术,不能用孩子一。样的“直感”来评价,而应该发挥一点“批评的想象力”,而不能只从画面和文字的直接意思来讲述意义。

免责声明

若用户需要出版服务,请联系出版商,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街11区37号楼一层南侧,邮编:100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