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 立即咨询
中国土族杂志

杂志介绍

中国土族杂志是由青海土族研究会主管,青海土族研究会;青海日报社主办的一本省级期刊。

中国土族杂志创刊于2001,发行周期为季刊,杂志类别为历史类。

中国土族杂志

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青海土族研究会

  • 主办单位:青海土族研究会;青海日报社

  • 国际刊号:1009-8674

  • 国内刊号:63-1056/D

  • 发行周期:季刊

  • 全年订价:¥140.00

  • 石蕴玉而山辉 水怀珠而川媚

    关键词: 大通县  文化内涵  历史渊源  多民族文化  自治县  翠翠  回族  土族  共生  北川河  

    "朝阳涌翠翠北川,夕照流金金大通"。从这诗句中足以见得大通的美丽和富足。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独特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大通在这两个方面有什么特点呢?今天的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在久远的过去,它也应该是多民族文化交融共生的地方。

  • 彰显大通特色 促进跨越发展——写在青海省第九届土族安召纳顿节召开之际

    关键词: 跨越发展  大通  青海省  土族  招商引资  加快推进  现代农业  维护社会稳定  大力发展  彩陶盆  

    八月的高原气候宜人,八月的高原花团锦簇。在舞蹈纹饰彩陶盆的故乡,在西王母曾经大展风采的神境,在巍然屹立的北武当——老爷山脚下,纳顿的鼓声激荡着大通儿女奋进的豪情。土族是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世居的少数民族,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灿烂绚丽的民俗风情。

  • 北川:在春潮中扬帆——西部大开发十年大通经济社会发展纪实

    关键词: 西部大开发战略  经济社会发展  大通县  基础设施建设  综合实力  第三产业  工业经济  健康发展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工业企业  

    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以下简称大通县)位于青海省东部,总面积3090平方公里,辖9镇11乡,289个村委会、20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44.96万人。大通是全国500个产粮大县之一,农业人口35.4万人,占总人口的78.7%,耕地面积69.65万亩。

  • 察汗河——达坂山麓迷人的“张家界”

    关键词: 张家界  宝库  大通县  自治县  青藏高原  回族  青海省  土族  西宁市  翡翠  

    从青海省西宁市驱车出发,沿国道227线向西北方向行进,当行车穿过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新庄镇峡门桥时,笔直的公路折向北去。从这里开始,人们将眼前这个狭长的沟谷称为宝库峡。宝库峡,像一块翡翠,以她特有的风姿,镶嵌在壁立千仞的达坂山南麓,坐落在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西北部。她幅员辽阔,草场丰茂,森林密布。

  • 鹞子沟 闪烁在东峡的璀璨明珠

    关键词: 大通县  闪烁  宁张公路  水泥公路  绿色屏障  映入眼帘  林区  东北方  境界  沙棘  

    从西宁驱车沿宁张公路北行三十五公里,在巍峨的老爷山下,穿过大通县城一号桥,顺着一条笔直的水泥公路向东北方向行走十五公里,映入眼帘的是一道云蒸霞蔚、隽秀婀娜、碧绿如翡翠的天然绿色屏障。那沁人心脾的翠色,使人仿佛置身于神话般的梦幻境界。逶迤的山峦,在前拥后簇、高矮参差的绿浪中时隐时现,形成高原盛夏季节中最撩人的夺目风景线,不由得...

  • 舒展吧,柳条

    关键词: 柳条  柳树  枝条  存在  绿色  色彩  田园  比赛  柔软  演绎  

  • 回族宴席曲 渐行渐远的背影

    关键词: 宴席曲  回族先民  汉文化  背影  文化格局  孤独  文学作品  人与人  老人  油灯  

    一每每想起回族宴席曲,我就想到消失已久的清油灯。在记忆的地平线上,它们一度摇曳在乡村的黄泥小屋里,温暖了人心,照亮了贫苦,驱走了回族先民们与生俱来的千年孤独。想宴席曲诞生时,回族先民们刚刚问居中华。那时,汉文化在世界文化格局中处鼎盛之势。

  • 实施工业强县战略 促进大通县域经济发展

    关键词: 县域经济发展  强县战略  产业集群  特色工业园区  招商引资  优惠政策  工业经济发展  大通  全面建设小康  重要思想  

    "十一五"以来,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十七大精神,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全面建设小康、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经济发展和社会事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

  • 大通:闪耀在夏都的璀璨明珠

    关键词: 大通国家森林公园  大通县  古丝绸之路  历史文化  自然风光  夏都  野生动物  彩陶盆  自治县  民俗风情  

    据《大通县志》记载:"大通自清乾隆二十六年由卫改县,垂二百哉。"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位于青海省东部,距省会西宁35公里,地处湟水上游,祁连山南麓。这里生活着汉、回、土、藏、蒙古等23个民族的近45万人口。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优美的自然风光,是舞蹈纹饰彩陶盆的故乡,是古丝绸之路的重镇南道。

  • 瑰丽的舞蹈纹彩陶盆

    关键词: 舞蹈纹彩陶盆  马家窑文化  原始舞蹈  新石器时代  青海省  图案  手拉手  原始社会  卡约文化  辛店文化  

    1973年,为配合青海省储物仓库的修建,青海省文物处考古队在大通县上孙家寨村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发现有马家窑文化、辛店文化、卡约文化和汉、晋等不同时期的墓葬,约有一千多座,其中有一座新石器时代马家窑文化(距今5100年~4700年)马家窑型墓葬出土的彩陶残片纹饰颇为奇特。

  • 朝山会:一座山的记忆

    关键词: 朝山  青海  记忆  非物质文化遗产  大通  民族文化  崇拜  民俗  民风  道教  

    2007年7月,青海省政府公布了第二批69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中大通老爷山朝山会名列其中。老爷山朝山会——一个独特的民俗现象,不仅承载了一座山的沧桑记忆,更是一朵璀璨的民族文化之花!——题记一在青海,几乎各地都有朝山会,于是就有了青海十八会的说法。尤其每年农历六月初六,大通老爷山的朝山会以人数众多、规模宏大、时代久远、尤为...

  • 精彩纷呈的大通皮影戏

    关键词: 皮影戏  大通县  戏曲  人物造型  雕刻艺术  相结合  艺术魅力  历史渊源  演出  唱腔  

    大通皮影戏历史渊源皮影戏是我国出现最早的戏曲剧种之一,它的演出装备轻便,唱腔丰富优美,表演精彩动人。千百年来,其独具的艺术魅力深受广大民众的喜爱。它的起源,民间流传很多,据宋代高承《事物纪原》记载,"故老相传,言影戏之源,出于汉武帝李夫人之亡,齐人少翁言能致其魂,上念夫人无已,以使致之。

  • 唱响民族团结之歌——大通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纪实

    关键词: 民族团结进步事业  各民族共同繁荣  大通  始终坚持  民族自治县  基础设施  少数民族干部  西部大开发战略  回族  土族  

    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是1986年7月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的少数民族自治县,辖9镇11乡,其中民族乡2个,现有汉、回、土、藏、蒙古等23个民族。全县总人口44.96万人,其中少数民族21.6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48%。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强民族团结进步,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方针.

  • 彩袖舞安召旋 激情纳顿庆丰收

    关键词: 土族  舞蹈  丰收  富民政策  传统节日  人民生活水平  大通县  歌舞  木匠  光闪闪  

    近年来,通过落实党的惠农、富民政策,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土乡人民以更加喜庆、更加热烈、更加隆重的方式欢庆自己的传统节日——安召纳顿节。"安召"是土族人民独有的一种舞蹈,是土族人民歌颂人畜两旺、五谷丰登,祝愿吉祥如意的无伴奏圆圈歌舞.

  • 设施农业为大通插上腾飞的翅膀

    关键词: 设施农业  日光节能温室  冬暖式日光温室  大通县  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  无公害蔬菜  公路沿线  农业建设  设施蔬菜  产业带  

    在青海高原缺地、缺温、多灾的自然条件下,现代农业的出路就在于发展设施农业。设施农业可以显著减少耕地使用面积,降低水资源、化学药剂的使用量和单位产出的能源消耗量,具有较高的市场竞争力和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是种植业和养殖业中效益最高的产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的支柱产业。设施农业产业不仅是市民的"菜篮子",也是农民的"摇钱树"。

  • “花儿”回荡在老爷山

    关键词: 花儿会  青海  大通县  朝山  河湟  民风民俗  藏族  回族  研究者  半个世纪  

    半个世纪前花儿研究者张亚雄先生在《花儿集》中称":青海是花儿的家乡!"的确,在青海有山的地方就有花儿,有水的地方就有花儿,有田的地方就有花儿,正如花儿所唱":一把儿芝麻撒上天,脚夫哥,会唱的花儿有几千?从青海唱到天地边,唱不完,回来了还唱它三年"。

  • 回族习俗

    关键词: 回族习俗  伊斯兰教  生活习俗  老年人  大通  古兰经  阿訇  相互影响  宗教色彩  新娘  

    大通的回族由于信仰伊斯兰教,在生活习俗上带有一定的宗教色彩。同时,由于长期同汉族和其他民族共同交流、相互影响,有些生活习俗与兄弟民族有相似或相同之处。饮食大通回族以面食为主,一般有面条、拉面、面片、蒸馍、花卷、锟锅馍等。

  • 土族生活习俗

    关键词: 土族  加工方法  藏族  民族传统  牛肋巴  图案  油煎饼  饮食  新娘  仪式  

    一土族饮食基本与藏族相似,但也有本民族的特色。饮料以茶为主,有清茶、奶茶、麦茶和糖茶之分。面食加工方法有烙、蒸、煮、焖、烤、炸等。本民族传统饮食有"海流烧麦"(油包子)、"哈力亥"(背口袋)"、哈流"(油炒面)"、沓乎儿"(一种面里酿了油,在灶火里烧熟的馍)、"薄什左"(油炸馍,俗称牛肋巴)"、砖包城"(用白面一层、杂面一层做成的馍)等。

  • 藏族习俗

    关键词: 藏族  马铃薯  汉族  习俗  哈达  节日  妇女  大通  寺院  饮食  

    饮食大通藏族的饮食基本与汉族相似,平常以八罗、拌汤、旗花、寸寸饭、干粮、油花馍馍及马铃薯为主食。逢节日或招待客人时,夏秋两季主要有凉面凉粉、麦素儿、蒸馒头、煮豆儿;冬春两季有搓鱼儿、热温儿、搅团、锟锅、荨麻等饭食。宽裕人家备有酩馏酒、糌粑、酥油和奶茶。

  • 宝剑锋从磨砺出——记我省著名运动员吴彦俭

    关键词: 残疾人就业  运动员  残奥会  运动会  残疾人体育  体育工作  全运会  体育事业  残疾人工作  训练基地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吴彦俭出生在朔山脚下,在他如梦的季节里,命运却跟他开了个不小的玩笑,由于一次意外,吴彦俭失去了一只手。他曾迷茫过,也曾失望过,但朔山给了他坚强的意志,朔山给了他宽广的胸怀,不少在逆境中奋起的人鼓励着吴彦俭,他在困境中锤炼着自己,多次登上全运会、残奥会的领奖台,成为大通的骄傲,青海的骄傲。

  • 努力开创大通教育发展新局面

    关键词: 教育发展  大通县  中小学校  战略地位  教育经费  优先发展  教育教学质量  以县为主  合理配置教育资源  教育管理体制  

    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始终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县"方针,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落实以县为主的教育管理体制,严格以教育规划为指导,优化教育结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调整政府教育投入比例,确保教育经费"三个增长",实施了一大批重点教育项目,薄弱学校改造进程加快.

  • 美丽的土乡逊让

    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  土族  劳务输出  特色旅游  以人为本  就地转移  群众  农民增收  发展思路  种植业  

    逊让,风景优美,景色宜人,这里生活着土、汉、藏等民族,其中土族人口就占全乡总人口的67%,是名副其实的土族之乡。逊让,地处大通县西北部,距县城26公里,南屏娘娘山,东与城关镇接壤,北与多林镇连接,南靠极乐乡,黑林河和逊让河流过。

  • 朔北 谱写发展新篇章

    关键词: 大发展  耕种方式  蔬菜基地  家乡  谱写  无公害蔬菜  招商引资  新篇章  种植基地  马铃薯  

    年少时背着书包离开家乡踏上求学的路途,20年后,每每回到家乡,双脚踩在这块热土上,我心潮澎湃,这翻天覆地的变化,无不展现出家乡人的勤劳与汗水。昔日的朔北,人们住在土墙矮房中,在崎岖不平的土路上,衣着单调、脸色蜡黄的人们驾着车,赶着驴。用传统的耕种方式,广种薄收,祈求能够风调雨顺,人们过着举步维艰的生活。

  • 走进青林

    关键词: 大通县  阳山  农村发展  生态环境  村村通  公路  温室大棚  乡政府  房屋  地方  

    你想领略一下大通北川的美丽风光吗?想了解大通农村发展的新貌吗?那么,就让我带你走进这样一个地方——大通县青林乡。当车子沿着通海路渐渐远离喧闹的大通县城时,展现在眼前的是平展的土地和茂密的树林,还有远处连绵的大山。

  • 改革开放30年 喜看农民新变化——记多林镇农民生活之巨变

    关键词: 改革开放  农民生活  生活条件  生活质量  人均纯收入  政治地位  生活状况  巨变  自来水  恩格尔系数  

    农民,这个特殊的称谓,从它的诞生之日起就注定与土地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历史的年轮驶入改革开放的今天,农民的政治地位和生活状况已经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和提高。现今的农民,走平坦路,喝自来水,上卫生厕,住整洁房,读免费书,报医药费……改革开放30年来,多林镇农民年人均纯收入从126元增加到4272.8余元,生活条件和生活质量有了大幅改善和提高。农民...

  • 四片瓦:传承千年的蜡祭舞

    关键词: 蜡祭  青蛙  昆虫  祭祀仪礼  民间舞蹈  社火  祭祀活动  活动形式  古代  文化事项  

    黄家寨,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一个普普通通的村庄,却因两个文化事件而蜚声省内外,使村民们在谈及自己的村庄时,掩不住那份自豪:一是考古人员在村子里发掘出了多座汉代古墓,研究表明,这是赵充国将军当年屯兵青海时留下的遗迹。只是在老人们那里已听不到有关这些汉墓的一星半点的口头传说了。与静静躺在那里的汉墓相比,另一个古老的文化事项却依旧在...

  • 大通农村青苗会的演变

    关键词: 青苗会  民国时期  大通  农村经济  民间传统  清水沟  文化活动  交流活动  晚清  渊源  

    大通农村的青苗会渊源无史料可考。据传,自清初就有星星点点的青苗会,至清朝中叶,开始微增,从晚清到民国时期,由先前单纯的"求雨保平安"逐渐演化成"保青苗"的民间传统文化活动和物资交流活动。最初,大通地区只有清水沟(今清平乡)、长宁堡(今长宁镇)、衙门庄(今东峡镇)3处青苗会。都是在每年农历3月中旬至5月中旬进行,一般3至5日。

  • 手工作坊里的锦绣天地——大通农村的传统擀毡工艺

    关键词: 羊毛纤维  手工作坊  毛毡  大通县  农村  家族传承  手艺人  生活用品  农牧户  铺毡  

    毛毡是农牧地区最常见的一种生活用品,它防潮保暖,经久耐用,材料来源广泛,几乎每个农牧户人家都有几条毛毡。毛毡加工,就大通县而言,石山乡、良教乡、城关镇等地也有毛毡加工,制作毛毡的手艺人叫"毡匠",城关地区的毡匠有西门村的马有录、马有才(二人都已去世),西关村的赵维屏、赵维礼兄弟,毡匠手艺从父辈手里继承下来,所以具有家族传承的特点。

  • 大通境内的明长城

    关键词: 大通境内  长城  青海湖地区  西宁卫  烽火台  墙体  明代  蒙古部落  资源调查  孟姜女  

    儿时听了"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工程浩大的万里长城就已深深地印入脑海,特别是"不到长城非好汉"的一句豪言壮语,更加激发了对长城的好奇和浓厚兴趣,到长城一游是许多人向往的。曾以为雄伟的万里长城距离我们非常遥远,殊不知自己就生活在长城脚下,人们熟悉的大通境内的明边墙,据专家考证就是明代修筑在青海的一段长城。

  • 明末清初大通的几件轶事

    关键词: 大通县  明末清初  西宁卫  少数民族政权  西夏  甘肃  蒙古族  大草滩  清政府  祁连山  

    明清时期大通的行政区域演变大通,在历史的漫漫长河中,随着各个时期政权的更替,归属迭变,自两汉、魏、晋、南北朝,经隋、唐、宋、元诸朝的一千五百余年中,时而内附,时而被羌、吐谷浑、吐蕃、金、西夏、蒙古等少数民族政权占领或割据。

  • 大通文庙史话

    关键词: 大通县  民国年间  棂星门  城关镇  小学  都司  乾隆年间  建筑布局  大成殿  中国古代  

    文庙是中国古代城市布局中不可或缺的祭祀性建筑。大通文庙坐落在旧县城所在地——城关镇,这里分布着众多的名胜古迹,文庙是其中的一处胜景。清乾隆年间创建的文庙据史料记载,大通早期的文庙与现存于城关小学院内的文庙地址并不在一处。

  • 广惠寺的沧桑历史

    关键词: 藏传佛教  国家森林公园  百鸟朝凤  大通  历史沧桑  寺院  青海蒙古  内蒙古  文化发展  民族宗教政策  

    在风景如画的鹞子沟国家森林公园西侧,百鸟朝凤之地黄柏垭山脚下,坐落着藏传佛教古刹———广惠寺。梵音佛号,暮鼓晨钟,见证着大通地区民族宗教文化发展盛衰的历史沧桑,诉说着凄美动人的历史故事。大通是藏传佛教兴盛之地。

  • 独具风格的大通清真寺建筑

    关键词: 清真寺  伊斯兰教历  伊斯兰文化  穆斯林  建筑年代  建筑风格  中国传统  大殿  大通县  阿拉伯文  

    清真寺在伊斯兰文化中占有特殊地位,是伊斯兰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伊斯兰教历史的见证,它承载着穆斯林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伊斯兰教步入华夏大地已有千余年之久,它在这里生根、开花、结果,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伊斯兰教,中国伊斯兰教早已不再是异质的外域文化,而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 依山傍水祁家寺

    关键词: 大通县  风格独特  活佛转世  佛教寺院  物资交流  起居室  桥头镇  乾隆年间  史料记载  中华人民共和国  

    坐落在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青山乡贺家庄村的祁家寺,南距县城桥头镇30公里。由于祁家寺依山傍水,风景秀丽,风格独特,创建较早,规模较大,在大通众多的佛教寺院中,声名仅次于广惠寺。据史料记载和传说,祁家寺由隆务活佛创建于大通祁家堡祁家庄而得名,初建于清乾隆年间,距今有200多年的历史。

  • 少数民族地区对外宣传工作的探讨——以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为例

    关键词: 少数民族地区  对外宣传工作  大通  对外宣传报道  外宣工作  新闻媒体  总体思路  通讯员  自治县  沟通交流  

    近年来,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紧紧围绕"服务西宁、做强大通"的总体思路,对"农业、工业、旅游、民生、生态、城镇建设"等工作积极开展对外宣传,提高大通知名度,加强大通与外界的沟通交流,赢得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支持。组织县内新闻采编人员和通讯员向中央和省、市以及其他媒体积极投稿、报送节目。

  • 张雪沁诗二首

    关键词: 萤火虫  导火索  语言  韵脚  麻雀  消防  橄榄绿  抑郁  窗口  声音  

  • 高原之子(组诗)

    关键词: 大通河  高原  母亲  归来  雪花  眩晕  婴儿  刺玫  少年  花儿  

  • 写意大通

    关键词: 大通  察尔汗  白桦林  荒原  大罐  打翻  夏至  峡谷  宝库  经幡  

  • 城里城外

    关键词: 大通县  城关  亲家  门洞  民间  舌头  地区  韭菜  小曲  青海  

    有一首青海民间小曲《转亲家》,歌词挺有意思:乡里的亲家母城里永不来,见了个城门洞舌头吐出来,这么大的炕洞门,能煨掉多少粪,这么大的炕上能睡多少人。城里的亲家母乡里永不来,见了个麦子地舌头吐出来,这么大的韭菜地,一块连一块,为啥不吃给个韭合儿……

  • 我的村庄

    关键词: 大熊猫  自然保护区  村庄  青藏高原  冬暖夏凉  外出打工  原始森林  柳树  马铃薯  沙棘  

    一四川有一个地方叫卧龙,那里到处生长着大片的竹林,是中国著名的大熊猫自然保护区,而我的家乡叫龙卧,是青藏高原极其普通的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小山村,这里长满了耐旱的柳树、沙棘、灌木。这里的人们勤劳善良,淳朴友善。这里没有南方的炎热,有着冬暖夏凉的宜人气候;这里没有诱人的蔬果,却有着养人的土豆和白菜;这里也没有可爱的大熊猫,却有着机灵...

免责声明

若用户需要出版服务,请联系出版商,地址:青海省西宁市长江路5号,邮编:8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