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 立即咨询
中国文化研究杂志

杂志介绍

中国文化研究杂志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北京语言大学主办的一本CSSCI南大期刊。

中国文化研究杂志创刊于1993,发行周期为季刊,杂志类别为文化类。

  • 欧洲化中国:过去和未来

    关键词: 欧洲化  中国  莱布尼茨  尼采  多元文化  

    我用“Euro-Sinica”这个词来描述欧洲对中国文化的建构(重建)。从历史的角度来说,现在的任务包括对过去研究的理清和为将来的研究打下基础。在此基础上。本文分为四个部分:前三个部分是定位于17到20世纪(宽泛的)这个历史阶段,最后一部分是在对过去研究的基础上,致力于对未来可能出现的发展进行前瞻性研究;同时,作为现在的学者,应该如何...

  • 明清徽州生存伦理下的多元文化

    关键词: 徽州  生存伦理  明朝  清朝  多元文化  礼教  节俭意识  职业价值观  

    在徽州生存伦理的影响下,明清时期的徽州社会文化中有着奢侈和节俭的双重体现,有着多样化的婚姻形态,有着对赋役的抗争和主流职业价值观的重新诠释。徽州社会文化的表层呈现出了多元性的生存意识强烈的一面。

  • 《不平鸣稿》所见明末徽州的民间纠纷及其解决

    关键词: 徽州  民间纠纷  解纷机制  明朝  法律文化  法律信息  

    中国传统法律的“文本意义”与“实践价值”历来相去甚远,而传统法律文化研究中的“大一统”色彩,遮蔽了不同地理历史条件下生成的独特的地域文化。明清时期的徽州地域环境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徽州地域法律文化对解构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具有标本价值。本文以记载明末天启、崇祯年间潘余两姓的一桩官司文书——《不平鸣稿》为中心。辑录了该稿所收...

  • 明代徽州的民间诗人

    关键词: 明代  徽州  民间诗人  地域文化  创作风格  个体化  群体化  创作特点  

    本文从《率滨吟社录》《新安名族志》等资料入手,对明代徽州的民间诗歌创作进行了探讨,认为在明代徽州民间社会有着一个活跃的诗歌创作群体,除了个体化的创作外,他们还因为宗族血缘关系以群体化的方式活动;他们的作品虽然没有士大夫文人的作品视野阔大,但对地域文化的表现却很丰富。徽州民间诗人的活跃反映了文学史发展越来越多层面、多线...

  • 秦汉时期的女工商业主

    关键词: 清朝  商业主  妇女  工商业  考古资料  

    秦汉时期多有女子从事工商业经营的实例,其中有的还获得极显著的成功。这一现象,文献记载和考古资料都有所反映。通过对秦汉时期女工商业主社会地位的分析,可以从新的角度认识当时的经济生活场景和社会文化风貌。而当时妇女的地位以及社会性别关系的若干情状,也可以得到新的说明。

  • 求实与尊古——晁说之学术思想及其意义

    关键词: 晁说  学术思想  宋代  学术史  学术观  

    晁说之在宋代学术史上地位较为重要,他是宋代疑经思潮的代表人物之一,怀疑《诗》与《诗序》作者不同,并以求实的态度恢复《古周易》,又以尊古的态度崇孔非孟,其学术试图超越汉学、宋学,直面儒家经典。

  • “兴”之原始

    关键词: 兴  诗歌  形态体能  会意  

    兴是华夏诗学中歧义“最为缠夹,可也最受人尊重”(《朱自清古典文学论文集》(上)第260页)的命题,引起了千年聚讼而涟漪不息。解放以来学界涌动的“形象思维”、“民族文化”等阵阵热浪,推动了兴义探索的层层波澜。可惜诸多努力都是以诗歌艺术发展之一定

  • 从春秋赋《诗》的多种解释看《诗》的实用化轨迹——兼论赋《诗》的历史实质

    关键词: 春秋赋  礼乐文明  实用化  

    春秋赋《诗》的形式,历来有歌《诗》以赋、诵《诗》以赋、歌《诗》即诵《诗》等多种看法。透过多种赋《诗》定义,我们发现后人歧出的赋《诗》解释并不互相抵牾,而是昭示了典礼上程式化和多具象征意味的歌诗奏乐向具体生活和实际政治延伸的日常化过程,以及诗去器乐因素、表演因素过程:即,赋《诗》言志始于奏乐歌《诗》言志而亡于言语称《诗...

  • “诗言志”补辩

    关键词: 标志  诗歌  私志  礼仪制度  

    关于“诗言志”问题,已有众多论述,本文补析,主要从礼仪制度的层面来立论,内容涉及三点,一是志有“标识”之义,即是说,所谓“以诗言志”,就是将“诗三百”当成一种标志来看待,是将其作为一种礼仪制度中区分等级的标记徽帜用以规范人们的礼仪行为。二是“志”作“情志、怀抱”解时,应用在各诸侯国及大夫间的交往中要区分所表达的是群志...

  • 桑·桑中·桑女——《诗经》与上古文化研究

    关键词: 桑中  桑女  生殖崇拜  观桑  上古文化  文学评论  

    早期人类生存形态中生命逻辑与生育观念的形成,关系到农桑文化背景下生产与生活的历史方式。桑树的至尊至大的文化命运,在一开始就与女性生殖崇拜的历史主题结合在了一起。这种文化逻辑上的联系,决定了桑女形象独特的人文内容和审美确认。而桑林作为采桑、社祭活动及桑中之会的自然场所,为这种美感的合理生成与充分展示,提供了融合着全部自...

  • 出土文献二题

    关键词: 自保利博物馆  青铜器  古文字  历史考证  何仪琳  

  • 《礼记·乐记》非《王禹记》考

    关键词: 刘向  河间  献王  文艺理论  

    《札记·乐记》非公孙尼子所作,几为目前学术界所共识,但有些学者认为《礼记·乐记》是河间献王等所作《乐记》的一部分,而河间献王的内史丞王定传授给王禹、王禹于成帝时献上的“二十四卷记”,也即是献王等所作《乐记》。笔者通过对《汉书·艺文志、礼乐志》等有关资料的考辩,认为《礼记·乐记》,为献王等所作《乐记》的一部分是有道理的,但...

  • 英国循道公会澳门档案中的早期传教士活动

    关键词: 英国  俾士  循道公会  澳门  传教士  牧师身份  休养制度  

    本文根据英国循道公会在澳门的信函档案,分析条理了英国循道公会传教士们,尤其是俾士牧师早期在澳门期间的传教情况、教会内部事务以及当时的传教环境等问题,补充了在香港开埠后澳门基督新教活动的新材料,同时指出了澳门在循道公会早期对华传播中的重要地位。

  • 论梁实秋对中西文化的沟通

    关键词: 梁实秋  中国文化  西方文化  文化沟通  道家文化  儒家文化  

    梁实秋在现代中国不同于鲁迅、梁漱溟等将中西文化看成是异质性的文化.而是与胡适、郭沫若等人一样,认为中西文化可以相互认同。他以西方的古典的与浪漫的概念,来沟通中国的儒家与道家的文化与文学,并且认为应该以古典的与儒家的文化来抵制浪漫的与道家的文化。尽管梁实秋在许多方面以西方的观念为价值准绳,但他终究是穿着西装的孔夫子。

  • 葡萄牙进驻澳门时中葡两国的形势与澳门的中西文化交流

    关键词: 葡萄牙  澳门  中国  外交关系  中国文化  西方文化  文化交流  

    澳门是中国最早进行中西文化交流的桥头堡,也是西方了解和进驻中国大陆的首选,葡萄牙最早进驻澳门时,中国和西方世界处于不同的形式当中,两个世界有完全不同的文化观念,两国的政治形势以及当时世界的趋势,对葡萄牙进驻澳门的影响很大,而且也影响了中西文化交流的形式和特点。

  • 发展辩证逻辑和建构文艺美学——读周来祥的《文艺美学》

    关键词: 周来祥  辩证思维  美学理论  

    周来祥的《文艺美学》独具特色,这在方法论层面上就已经形成。他的方法论是以辩证思维为基础,融入和借鉴了现代科学和哲学、美学的思维方法,致力于创造性地发展辩证思维模式,形成一个双向逆反纵横交错的网络式圆圈构架。

  • 历史视角的散文流派专论——评熊礼汇《明清散文流派论》

    关键词: 散文流派  熊礼汇  明朝  清朝  文学史  文学评论  

    明清时期是中国文学史上散文流派的繁荣时期,不同流派之间的更迭替代构成了散文发展的主要风景。对这些流派进行细致梳理,不仅是研究明清文学的重要课题,也是研究中国古代散文的必要工作。虽然目前分别研究明清时期一些主要散文流派的著作

  • 尊敬传统才能诠释传统——《经典与传统:先秦两汉诗赋考论》的学术价值

    关键词: 学术价值  文学评论  方铭  诗歌  

    方铭教授的专著《经典与传统:先秦两汉诗赋考论》,涉及到先秦两汉时期一些重要的学术问题;更为重要的是,作者对这些问题进行了仔细的辨析,提出了很多新见,同时在学风上也给我们有益的启示。

免责声明

若用户需要出版服务,请联系出版商,地址:中国北京海淀区学院路15号,邮编:10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