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研究杂志

杂志介绍

中国文化研究杂志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北京语言大学主办的一本CSSCI南大期刊。

中国文化研究杂志创刊于1993,发行周期为季刊,杂志类别为文化类。

  • 简牍学研究70年

    关键词: 简牍学  书籍  文书  

    简牍学研究可分为简牍书籍和简牍文书两个方向。1949年以来,简牍新材料层出不穷。尤其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简牍学研究得到长足发展。进入21世纪,更是迎来高潮。除了基础整理与研究,简牍学研究还与文史哲各领域密切相关。简牍学70年来的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亦有尚待继续努力之处。

  • 儒佛关系研究70年

    关键词: 建国70年  儒佛关系  思想观念  儒士佛教观  高僧儒学观  

    建国70年的儒佛关系研究,约分三个向度:其一为以思想观念之向度,即主要通过对概念、命题的比较以考察儒佛关系;其二为儒士佛教观向度,即主要借助儒家学者对佛教的认知、理解和评价以考察儒佛关系;其三为高僧儒学观向度,即借助高僧对儒学的认知、理解和评价考察儒佛关系。此三个向度的研究,不仅有利于全面、深刻、准确地认识儒佛关系,且对推动新...

  • 主持人语

    关键词: 主持人  国家社科基金  文化软实力  人口统计特征  对外传播  重大项目  调查问卷  中华文化  

    下面的4篇文章是北京大学课题组承担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增强中国对外传播文化软实力深度研究”(14ZDA053)的部分研究成果。该项目是前一个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我国对外传播文化软实力研究”(08&ZD057)的延续和深化:课题组修订了《中华文化印象调查》调查问卷,问卷包括50多个问题,150多个测量点,内容除问及受访者人口统计特征外,就中华...

  • 中华价值观在沙特民众中的共享性

    关键词: 中华文化  伊斯兰文化  沙特  共享价值观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沙中两国民众对作者列出的11项中华核心价值观(仁、恕、孝、礼、义、和而不同、天人合一、共同富裕、和谐世界、以民为本、集体主义)的赞同率分别为77.6%和92.7%;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赞同率分别为82.8%和93.0%;对中国梦核心价值理念的赞同率分别为84.2%和93.8%。简言之,这些价值观在沙中两国民众间具有广泛的共享性。作者分...

  • 中华价值观在俄罗斯

    关键词: 中国  俄罗斯  价值观  文化传播  

    本文研究了中华价值观在俄罗斯的认同问题。调查数据显示,俄罗斯民众对11项中华传统核心价值观(仁、恕、孝、礼、义、和而不同、天人合一、共同富裕、和谐世界、以民为本、集体主义)、对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对"中国梦"的核心价值理念(民族振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

  • 日本人眼中的中国文化

    关键词: 中国文化  软实力  对日传播  

    通过对1007位日本民众的问卷调查,本文分析了中国文化在日本民众中的传播和影响,为提升中国文化在日本的吸引力、进而改善日本民众眼中的中国形象提供了策略建议。调查发现,大熊猫、茶和中国烹饪是在日本知名度和喜爱度双高的中国文化符号;日本民众对中国文化产品的喜爱度、接触度和购买意愿都不高;有半数日本民众都赞成仁、义、礼、恕、信等中...

  • 中华文化在印度的影响力

    关键词: 中华文化  印度  影响力  软实力  

    根据"中华文化印象调查",在世界12种主要文化中,印度民众最喜欢中华文化。他们认为中华文化有价值、创新性、有活力,灿烂、具吸引力,但2011年后,受美国文化的挑战,印度民众喜爱中华文化的程度已有明显的衰退。印度民众虽然认同中国古代圣人及其提倡的传统价值观,以及当代政治人物与社会主义价值观,但他们笃信印度本土宗教,难以利用价值观提升中...

  • 《穆天子传》中礼品类名物选释

    关键词: 穆天子传  礼品  名物  考释  

    《穆天子传》记载的穄,指的是具有粘性的谷类作物,对它的误解来自南北语言的隔阂。牥牛指形体状态横向发达的牛,它的这种含义源自文字构形从方。枝斯之石指旁逸斜出形态的怪石,枝斯二字均有离析之义。周穆王向西行沿线部落首领所赠送的礼品,把中土的纺织品、服饰、工艺品、颜料、调料传入西部边远地区,其中纺织品包括宽丝带,服饰有皮革制成的衣...

  • 运河与西湖小说兴起的四重空间

    关键词: 西湖小说  运河  流寓  传播接受  叙事空间  

    西湖小说以浓郁的地域空间色彩独树一帜,是运河孕育的硕果。运河新建或重塑了西湖小说兴起的地理空间、小说作者的流寓空间、小说文本的叙事空间与小说作品的传播接受空间。杭州是一座运河之城,奠定了西湖小说兴起的地理基础;因为运河交通便利,南宋初年大量的说话艺人和明清时期的许多小说家寓居杭州,成为西湖小说兴起的关键因素;运河参与建构了...

  • “风会”视域下《四库总目》宋代文学分期论

    关键词: 宋代  文学史分期  风会之变  通变  

    《四库全书总目》以"风会"之变为依据,将宋代文学史划分为宋初、盛宋、南渡、宋末四个时期,并对每一个时期的文坛风貌都进行了宏观的勾勒。从以变开运、振衰起弊的宋初复古文学到波澜壮阔、朴雅畅达的盛宋元祐文学,从理学渐染、平易啴缓的中宋南渡文学到学为门户、诗变江湖的宋末衰弊文学,《总目》从作家群体、作品风格、文学流派、文体衍变等多...

  • “唐宋诗之争”的文化溯源

    关键词: 唐宋诗之争  文化溯源  帜别则辩  

    唐宋诗之争的论争性有滋其生的文化因缘。首先,擎受轴心作用的《易》之变易意识乃是促成唐宋诗之争发生的观念根源,而宋代《易》学与《孟子》汇通形成的义理内蕴及新铸的理性精神则如两翼一般更加强化了宋诗内涵与唐诗之别。此二者导致了唐宋诗之争的"必有争"。其次,"经""文"理念的转型是促成唐宋诗之争发生的重要因素。宋人潜心以新的"经""文"...

  • 遥对故人思故国--读梁漱溟、唐君毅两先生五封往来书信并纪念唐君毅先生逝世四十周年

    关键词: 梁漱溟  唐君毅  新儒家  

    梁漱溟和唐君毅是中国现代思想文化峰林中两座令人瞩目的学术高峰。现存梁、唐两先生往来书信一共五封,虽然数量十分有限,但为解读梁、唐二位先生间跨越半个多世纪的学术交谊,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材料。本文利用新近出版的《梁漱溟往来书信集》《唐君毅全集》,重点结合梁、唐二位先生书信、日记等资料,对这五封书信的写作背景、所涉人物关系,以及相...

  • 古字画衍生品的市场发展与加值应用探析

    关键词: 古字画  高仿真复制品  衍生商品  加值  应用创新  

    古字画复制技术是一种针对字画作品的高模拟技艺,本研究欲探究该技术不只局限在复制领域的其他应用可能性,此外,针对古字画衍生品市场进行了分析并提出未来发展的可能性。本文以文献探讨、深度访谈及案例分析为研究方法。首先,针对古字画与艺术衍生品查找文献资料,并进一步选取3家古字画高仿真与衍生品开发企业进行调研并与管理阶层深度访谈,辅...

  • 《论语》之“亲亲相为隐”正义

    关键词: 正义  直在其中  现代汉语  亲亲相隐  孔子  儿子  

    《论语·子路》(十八章),叶公语孔子曰:“吾党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证之。”孔子曰:“吾党之直者异于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①前人多把孔子所言之“隐”理解为“隐瞒”,于是孔子之言的现代汉语版就成了“……父亲为儿子隐瞒(罪错),儿子(也)为父亲隐瞒(罪错)……”这就是所谓的“亲亲相隐”。然而,这解读是完全错误的,曲解了圣人...

  • 中国文化从“走出去”到“走进去”--海外汉学家文树德《黄帝内经》英译研究

    关键词: 文树德  传神达意  丰厚翻译  敦煌写本  

    本文简要综述了中国文化"走出去"背景下,海外汉学家、医史学家文树德先生《黄帝内经》的英译历程及相关国内外研究评述,并进一步探讨了汪榕培先生"传神达意"翻译思想与"丰厚翻译"理论之间的体系建构与融合,以此为研究视角,分析和评价文树德《黄帝内经》英译本的翻译策略、特色与译文质量,旨在为中医典籍英译的探索及中医典籍的海外汉学研究路径...

  • 论语境批评派对《易经》译文境遇的重塑

    关键词: 翻译  语境批评  

    在二十世纪古史辨派"疑古辨伪"思想的烛照之下,以韦利、孔理霭、茹特、闵福德等西方汉学家为代表的语境批评派基于现代科学精神和现代学术意识,打破传统易学的藩篱,把《易经》放入中国特定的历史时期来进行重新审视和分析,在《易经》的诠释和翻译上作了去德教化和去经典化的处理,从社会经济、祭祀活动、部落战争、奴隶与俘虏以及肉刑等方面再现...

  • 从“宗宋”到“尊唐”--江户前期诗学观念的嬗变

    关键词: 江户  尊唐  宗宋  唐宋并尊  首倡唐诗  

    长期以来学术界认为日本江户前期诗学沿袭五山诗学之余绪,宗尚宋诗。通过检视这一时期各种原始文献,可得出结论,江户前期诗学可分三派:以藤原惺窝为代表的"宗宋派",以林罗山、林鹅峰、松永尺五、那波活所等为代表的"唐宋并尊派",还有有"日东李杜"之称的石川丈山"首倡唐诗"。三派相互交集、错综蛇行,表现了江户诗坛逐渐由"宗宋"转向"尊唐"的发展...

免责声明

本站合法持有《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仅销售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的合法期刊,不是任何杂志官网,不涉及出版事务。本站仅提供有限咨询服务,需要用户自己向出版商投稿且没有绿色通道,是否录用一切以出版商通知为准。提及的第三方名称或商标,其知识产权均属于相应的出版商或期刊,本站与上述机构无从属关系,所有引用均出于解释服务内容的考量,符合商标法规范。本页信息均由法务团队进行把关,若期刊信息有任何问题,请联系在线客服,我们会认真核实处理。 若用户需要出版服务,请联系出版商,地址:中国北京海淀区学院路15号,邮编:100083。

学术顾问

发表咨询 文秘咨询 加急见刊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