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 立即咨询
中国文学研究杂志

杂志介绍

中国文学研究杂志是由湖南师范大学主管,湖南师范大学主办的一本CSSCI南大期刊。

中国文学研究杂志创刊于1985,发行周期为季刊,杂志类别为文学类。

中国文学研究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 主管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 主办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 国际刊号:1003-7535

  • 国内刊号:43-1084/I

  • 发行周期:季刊

  • 全年订价:¥200.00

  • 笔谈:“文学感受”的当今意义:我们在什么意义上讨论“文学感受”——主持人语

    关键词: 文艺理论  中国  文学思想  生命感受  

    现代中国的文艺理论家常常将中国古代的文学批评称作“鉴赏”式的,以示其缺乏理性思辩的严密与知识概念的完备,这不能不说是一个事实。然而问题在于,让我们产生如此强烈的理性思辩与知识概念崇拜的却是近现代以后的事情,是引人中国的西方文学理论的形态给了我们直接的启发,而就在这样的启发过程当中,作为人类智慧的理性思辩与知识概念本身...

  • 文学研究中的感受:从“惑”开始

    关键词: 文学理论  社会关系  思想意识  文化精神  

  • 布以尺度,米用斗量——文学感受与文学体验的意义

    关键词: 中国  文学批评  创作体验  

    文学体验的失缺是当代文学批评的普遍问题.究其原因,除了人们广为指责的学风浮躁之外,更为深层的原因是创作者与评论者身份的分离.鲁迅、茅盾、朱自清等人是中国现代批评的开创者,他们的身份实际上是双重的,既是作家,也是评论家,他们的文学批评来自于自己的创作体验以及身同感受的文学体验,既到位又深刻.比较起来,当今论家都是一些"职业评论家"....

  • 文学感受中的情性与智性

    关键词: 情性  智性  文学理论  社会关系  思维模式  审美活动  

    如果我们在"文学史"的研究中不仅重视"史"而且同样重视"文学","文学感受"作为一种浸透了人文意趣的研究方法,就不仅可行而且是必要的."感受"的意义,在于它不是一种可以量化的实证科学方法,因而在文学史的科学理性力量之外,调动了另一种整体和抽象的生命力量,出入于作者、读者、研究者的不同时空之中,感悟到生命的生生不息的跃动,构成了包容悬隔...

  • 文学感受视野中的理性问题

    关键词: 文学理论  理性活动  文学规律  思维模式  

    在二元对立思维范型中,感性/理性被视作认识活动的两极,二者尖锐对峙,不可兼容.这一思维定势反映在现当代文学研究领域,便划分出了或独重体验感受、或独重理性建构这样两种壁垒分明、相互对立的学术立场.在这一背景下,提出文学感受价值意义的理论命题,对当下盛行的'移植西方文论'的研究模式予以质疑,势必将同时引发来自上述两种学术立场的一系列...

  • 艺术家与批评家的心灵契同——中国现代诗论的一种取向

    关键词: 心灵契同  中国  现代诗论  批评方式  文学评论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究竟给我们留下了什么样值得珍视的批评方式,这在今天已经成了一个极有必要加以总结的问题,而这个总结的背景便是:我们当下的文学批评已经相当清楚地显示出了一种脱离自身生命感受的遗憾.回首我们曾经有过的批评传统,我们能否重新定义文学感受的独特意义,并为今天寻找一些有益的启示呢?

  • 历史的时空存在与文学史叙述

    关键词: 历史存在  文学史叙述  时间性  空间性  

    历史叙述大多以时间为轴心建立历史叙述的逻辑性,这种对历史空间性存在的不平等,使历史的时间性遮蔽了历史的空间性,阻滞了人们在更高层次上对历史叙述的多元选择.本文认为历史叙述的真实性并不是叙述与'本来的历史'之间的关系,而是叙述者和另一叙述者的话语关系.提出历史和文学史的时间性叙述应该把时间的体验性和历史认识的逻辑性结合起来,同...

  • 西方象征主义:象征的诗学勃兴

    关键词: 象征主义  象征  应和  暗示  音乐性  

    19世纪的象征主义时代是西方象征美学在诗学方面的勃兴时期."象征主义"的基本美学原则是"象征",它是非理性的,也是神秘主义的.象征的非理性和神秘主义特点在象征主义的具体诗学主张--应和、暗示、音乐性等方面也可以看出来;这三者其实是象征美学原则在诗学和创作领域的具体化.

  • 论互文解构与互文建构

    关键词: 互文性  解构  建构  话语霸权  

    互文性概念是解构主义批评话语的重要词汇,包括语篇互文性、内互文性、文本间互文性以及文本与文化语境的互文性.互文解构主要指两个方面的含义:首先,互文关系代表的是与"影响"相对立的平等、互动意识,直接消解了中心的存在;其次,当互文观念被引申为"寄生"、"嫁接"、"延异"、"播撒"时,任何文本就都失去了确定的中心意义.但是,虽然是一个解构主义...

  • 复调视野中的胡风文学理论

    关键词: 复调理论  主观战斗精神  

    胡风是20世纪中国著名的文艺理论家.他与巴赫金生活在同一个时代,且都处于相似的社会文化环境中.在对他们的理论的研读中,发现胡风的"主观战斗精神"理论和他对文学表现对象(人)的有关观点与巴赫金的复调理论有着某种程度的相通.由复调这个新的视野,我们可以发现胡风文学理论未尽的现代蕴涵.

  • 从贫困非病到不以病为病——先秦道家文学中的疾病事象

    关键词: 先秦道家  文学作品  疾病  审美风尚  

    先秦道家的文学作品严格区分贫与病,而把关注点集中在富贵者身上,指出社会强势阶层的病态.作品主要涉及的是人的心理疾病,把心理障碍视为疾病的主要来源.作为正面角色出现的患者,在他们身上见不到疾病带来的痛苦.许多有生理缺陷的残疾人形象,体现的是以怪为美、以丑为美的风尚.疾病患者不是拒绝死亡,而是愉快地接受死亡,使他们兼有悲剧主角的崇...

  • 从游戏到颂赞——“汉赋源于隐语”说之文体考察

    关键词: 隐语  汉赋  俳优  游戏  颂赞  

    本文从文体功能和作者构成角度继续考察"汉赋源于隐语"说的合理性.汉赋与其母体--先秦隐语之间在文体功能上表现出极大的承继性,特别是以文为戏的游戏精神和娱人品格方面,二者几乎一脉相承;另外,从先秦俳优,到"小臣"身份的官廷文人,再到汉赋家的"有类俳优",也显示出职业性的承传.

  • 玄学与禅宗生态审美观

    关键词: 玄学  中国文学  禅宗  生态审美观  

    玄学对中国文学的影响,大概表现在自然人格的塑造、山水诗派的崛起、适意怡情境界的追求、美学范畴的确立等四个方面.玄学与禅宗在生态审美观上,既有许多相通之处,又存在一定差距.由此可见,玄学美学是道家美学向禅宗美学转向的审美中介.

  • 清代词学中的破体、辨体与推尊词体

    关键词: 破体  辨体  尊体  词学  清代  

    清代前期,在词体教化、言志功能的支撑下,破体论试图通过让词向诗教回归的方式来提升其地位,但面临着使词沦为"句读不葺之诗"的危险.由词体娱乐功能支撑下的辨体论则想通过对词这种音乐文艺样式自身特质的强调来推尊词体,却得不到主流社会的认可,无法真正实现尊体目的.嘉、道以后,词体娱乐功能褪失,常州词派在使词体诗化的同时保留了词体特有的...

  • 魏源山水诗与佛教美学

    关键词: 错彩镂金  寓理予景  摇曳变幻  佛教美学  

    魏源耽山溺佛好诗,自称"十诗九山水","溺仙溺佛溺山水".他的山水诗别创新声,在审美追求上与佛教美学多有会通之处,具体征象是:一、错彩镂金,穷妍极丽的视象;二、富于理趣,寓"理"于景的智思;三、摇曳多"变",似真似"幻"的情境.禅风佛雨与其经世思想、浪漫精神熔于一炉,使魏源的山水诗在中国诗歌史上堪称独树一帜.

  • 明清时期商业资本流向的文学解读

    关键词: 明清文学  商业资本  沆向  

    明清时期商业资本的流向在文学作品中有较全面而深入的反映.经商致富的商人受"土地为本"观念的影响而广置田产,将商业资本转化为土地资本;商人在"官本位"思想重压下,花费大量钱财以期改变身份、转换门庭,商业资本向官场倾斜;商人在"行善积德"、"富贵无常"的心态支配下,付出实现自我价值的代价或进行无度的奢华消费,商业资本被商人自动肢解;商人...

  • 李白理想图式管窥

    关键词: 李白  理想图式  儒家  道家  

    李白青少年时代就胸怀鸿鹄之志,明确制定了自己的理想图式.这诗化色彩甚浓的理想图式反映了诗人一生立身行事的思想轨迹.其中确定了求仕目标、求仕方式和仕后归宿,并体现了儒、道、纵横三家思想的深刻影响.

  • 从“反抗的身体”到“享乐的身体”——百年中国文学的“身体话语”实践

    关键词: 身体  伦理  享乐主义  

    身体是自我实现之所,也是文化实践的核心领域.用生命对抗伦理的身体书写是中国新文学实践的重要内容.它对传统伦理道德观念、革命正义观念,和男权霸权观念的拆解是富有成效的.但是挣脱理念束缚的身体在消费主义鼓动下,从个性主义思想的实践领域蜕变为享乐主义的跑马场,身体正日益成为身体自身的约束.

  • 对个体生存哲学的两种解读——以鲁迅和梁启超为中心

    关键词: 鲁迅  梁启超  个体生存哲学  

    是尼采、克尔凯郭尔等人的个体生存哲学激活了早期鲁迅个人的自觉并逐渐确立了其现代"个人主义"主张.在20世纪中国知识者中,鲁迅是最早敏锐地把握到了现代西方哲学根底的人.在那里,他发现了西方富强的深层秘密,正是这一发现使他正式告别近代思想并完成了向现代思想的跨越.通过鲁迅与梁启超对"个人主义"不同态度的比较研究可以从一个侧面彰显鲁迅...

  • 鲁迅、闻一多新诗理论与创作之比较

    关键词: 鲁迅  闻一多  新诗  比较  

    在新诗理论及创作实践上,鲁迅与闻一多既有相同、相似之处,也有不同的地方.对这些相同或相异之处的比较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蠡测到中国新诗发展历程中存在的症结和弊病,为当前新诗创作提供有益启迪,也能够使他们各自在文化人格上的差异与特点得到彰显和说明.

  • 回家之路——郁达夫小说的文化归属

    关键词: 郁达夫  小说  自叙传  文化归属  

    对郁达夫小说'自叙传'的理解,不能仅限于从他的小说中看他的生活经历,而应该把它看作作者精神寻求的过程,是作者从20年代追求爱情、个性自由等资产阶级的文化性质到30年代回归道禅等中国传统文化的过程.

  • 论穆时英创作的“南北极”倾向

    关键词: 二重人格  自卑心理  女性形泉  男性音调  

  • 论城市散文的现状及其走向

    关键词: 反城市观  城市中心  城市哲学  

    在反城市观的背景条件改变后,中国的城市散文终于在90年代开始有了令人振奋的发动.但是,把它和城市中心这一现代生活大潮相比,不尽人意的近视浅见平面印象就十分明显.关键在于,我们有过太深重的重农抑商,却缺少悠久城市文化的历史背景.所以,城市散文的发达必须依赖我们去建设属于自己的东方城市观和城市哲学,这是中国城市散文发达繁荣的必在方向...

  • 无根的漂泊——论穆时英新感觉派小说中家的缺失

    关键词: 家  家的缺失  生存  速度  留恋  

    二三十年代出现的穆时英的新感觉派小说中家的缺失成了一种普遍现象,这种现象出现的复杂原因既有外在生存的压力,又有都市环境的影响和内在的对都市生活的欲求.

  • 水积深者其流远——读丁帆主编《中国西部现代文学史》

    关键词: 丁帆  文学研究  审美观念  创作方式  文化格局  

  • 易竹贤先生的“鲁迅研究”与“胡适研究”

    关键词: 易竹贤  中国  文艺思想  鲁迅  胡适  文学风格  审美理念  

  • 诗性的烛照与栖居——评黄曼君先生的《新文学传统与经典阐释》

    关键词: 黄曼君  运行模式  理性精神  主体性意识  审美模式  中国  

  • 《阅微草堂笔记研究》序

    关键词: 序  纪昀  文言小说  中国  学术价值  

免责声明

若用户需要出版服务,请联系出版商,地址:湖南长沙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邮编:41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