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研究杂志是由湖南师范大学主管,湖南师范大学主办的一本CSSCI南大期刊。
中国文学研究杂志创刊于1985,发行周期为季刊,杂志类别为文学类。
杂志介绍
中国文学研究杂志是由湖南师范大学主管,湖南师范大学主办的一本CSSCI南大期刊。
中国文学研究杂志创刊于1985,发行周期为季刊,杂志类别为文学类。
主管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主办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国际刊号:1003-7535
国内刊号:43-1084/I
发行周期:季刊
全年订价:¥200.00
关键词: 王阳明 心学美学 禅学 融摄 启示
王阳明心学美学思想主要包括生命主体之美、直观体验之美、现实行动之美三个方面,这是对禅学的融摄的结果,即两者在本体观、思维观、境界观三个方面存在接受和突破的关系。王阳明心学美学对当前文艺学研究仍具有深刻的启发意义。
关键词: 经典散文特征 形散神聚 弘扬真善美 灵动宽容 文情并茂
经典散文积淀了丰厚的文化,是中西经典文学中较为宝贵的文化遗产,是作家的内情与万物、心声与天籁的谐和,呈现出形神俱丰、主客体交相辉映的风采神韵。经典散文的"形散神聚"的独特品格、"弘扬真善美"的神圣使命、"灵动宽容"的艺术风范、"文情并茂"的审美效应等几个方面的论述,基本上体现了经典散文的美学特征。这就要求欣赏者务必注意它...
关键词: 身体观 肉体 精神 儒家 道家 柏拉图 笛卡儿
从身体的层面讲,整个世界历史就是身体的"摇摆"。在中国,儒道两家的身体观都是矛盾的;在西方,从柏拉图经中世纪到笛卡儿,强调的是身体的精神和理性维度。但中西方尤其是民间又充满肉体的冲动。于是,在历史上,身体之肉体和精神的两面,处于不断的对立又不断的混杂当中,从而出现了一幅幅富有张力的文化地图。
关键词: 麦克卢汉 陈词 原型 逆转
在文学批评史上,弗雷泽、荣格、弗莱等人的"原型"思想产生过极大的影响,但也存在一定的不足,这制约了它的进一步发展。二十世纪70年代,麦克卢汉提出了他对于原型的理解:原型乃是旧陈词的"逆转"。麦克卢汉认为,一个时代普通的技术与活动构成一个时代环境的基本特征,人们对它的感知往往是日常的、无意识的,并通过语言表现出来。而一旦新的技...
关键词: 20世纪90年代 传媒语境 转移
20世纪90年代,文学在传媒参与消费主义意识形态对当下中国文化的"改造"过程中,失却了建构历史本质的"改造"力量,文学开始了由宏大叙事向具体文化目标以及新的叙事理想进行"改造"转移,其显要特征表现为文学对当代传媒的修辞"改造"以及对审美观念的世俗化"改造"。文学对传媒的修辞"改造"是以其对新闻叙事和广告叙事的审美建构来实现的...
关键词: 郭璞 山海经 奇物 真 道 美
《山海经》中的奇物、奇人是郭璞极其感兴趣的意象。通过分析、总结相关的郭璞注词及《山海经图赞》,深入了解《山海经》和发现郭璞对《山海经》的超越所在。研究表明:《山海经》中的奇物分表面之奇和内质之奇两种。郭璞从"真、美、道"三个方面对它们进行重新解读。他用"气"的理论和"道"的思想反复证明《山海经》奇特名物的"真",以朴素...
关键词: 地志 荆湘地记 六朝文学
本文在考察六朝荆湘地记之存佚的文献基础上,对荆湘地记与文学之关系进行了详尽的探讨,认为以荆湘地记为代表的六朝地志既有美丽的山水风光,又有动人的小说故事,氤氲着浓厚的人文气息,从文学的角度来看,无疑是值得称道的,也理应获得文学研究者的关注和重视。
关键词: 六朝 送别诗 结构模式
六朝送别诗的篇章结构符合三部式结构惯例,多数按照时间顺序以线性方式结构诗篇,一类从送别时刻展开,按离别之际的难舍难分———与送别相关联的人事或者当下环境背景———对别离之后的展望三部分谋篇;一类从宏观时间入手,按送别之前的生活或者与朋友的交游———送别时主客双方的感想———离别后各自境况展望或者设问何时再会三部分布局。六...
关键词: 唐诗 咏史 观政 宫廷史 艺术性
唐人以咏史诗体现"观往知来"的鉴戒作用,历史上汉、唐并称,唐诗人也多以汉言唐,表观政之旨,同时又不避反思本朝历史而直言者,安史之乱是唐由盛转衰的关键,中唐以后写玄宗朝的咏史诗尤多,唐诗中有的于诗人为观世,于后人具观史、观政价值者,如果说杜甫的"诗史"所写是社会史,唐季诗人所作则进而涉及宫廷史,晚唐时期,以李商隐为代表的咏史诗达到...
关键词: 苏轼 文学价值 应世 应已
苏轼诗文光耀千古,其价值追求体现在:对社会,要求"应世",即"有为而作",不为空言;对个人,要求"应己",即排解个人忧愤,以便达观处世;对文学自身,要求它如"金玉珠贝",有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
关键词: 李龏 梅花衲 集句诗 全唐诗 校戡 辨重 文献价值
南宋陈起编《江湖小集》中的李龏《梅花衲》集句诗历来少受古代文学研究者的关注,虽然《全唐诗补编》、《全宋诗》从中辑出了部分诗人的佚句,但对其文献价值尚无人研究,本文拟就其对《全唐诗》的校戡、辨别重出作品作一些探讨,挖掘《梅花衲》集句诗被学人忽视的文献学价值。
关键词: 马致远 壁画 作者 流传
新近出土的元至大二年墓壁画中有无名氏《西江月》一首,其内容与存世各本《天净沙·秋思》大致相同,这为我们重新研究《天净沙·秋思》的作者、成型和流传等问题提供了一则新材料。关于此曲作者问题,前人做过有益的探讨,现据此壁画和相关存世文献,认为此曲作者仍为"无名氏"为宜,其成曲年代大致在白朴活动年代至1309年之间,当时主要在北方流行。
关键词: 红楼梦 李白 杜甫 接受
《红楼梦》对李白、杜甫诗的引用频次均较高,且方式多样,或直引全句,或借用诗句中的词语典故,或化用诗句的意境,或套用句法,或将其与他人之诗句捏合,可谓出神入化,灵动自然。但后40回中的诗词数量大减,引用李、杜诗的频次很低,且粗俗不堪,艺术水准远不及前80回。这或可从一个侧面证明,后40回与前80回非出一人之手。
关键词: 胡怀琛 新文学 教育
"南社"诗人胡怀琛被五四新文化派斥为"旧派文人",但实际上其对新文学教育做出了不小的贡献。民初之时,他在上海等地多所大中专院校讲授白话诗文,课程讲义10余部大多付梓出版。这些著述既注重文学本位,又强调文体意识;既有浓厚的历史观念,又有强烈的文化选择意识;讲课内容还提出了"新文学建设的根本计划"。因此,其新文学课堂不仅为新文化运...
关键词: 乡土想像 启蒙 现代性
现代性肇始于启蒙。在20世纪中国文学的乡土想像中,启蒙思想一方面促发了知识分子对于现代性的强烈诉求,另一方面,同样在启蒙的引导下,知识分子瞥见了现代性的种种负面效应,从而开始了对现代性的反思,这种悖论,正表现了中国知识分子对现代性的追求与犹疑的双重态度。
关键词: 中国现代作家 自传 身份
身份(identity)是当代西方自传研究的一个常用主题。个体与身份不可分离,身份叙事是研究作家自传的一个理想切入点。身份是自传发生机制当中的决定性因素,作家意识到自己作为个体的身份和作为有公众性的作家的身份,因而试图用自传这种文体确立自己的身份,试图找到自己的来龙去脉。同时,个人身份定位又决定了作者如何写作自传,即身份定位直接决...
关键词: 中国基督教文学 神性与诗性
中国基督教文学存在的价值意义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对"基督"与"中国"、"宗教"与"文学"的两种关系处理所体现出来的文化策略、文学观念以及精神向度。中国基督教文学勇敢地直面挑战,并试图通过自身的文学创作实践作出积极的应答,即"基督"与"中国"并不是绝然相对的,而是流荡其中的两种精神脉动;神性是诗意的骨髓,超越生活平面的神圣维...
关键词: 道家自然精神 精神家园 自然人性
随着道家自然精神在新时期文学的复归,中国当代作家积极构建自然的精神家园、追求理想的自然人性、保持无为超然的生活态度,从而使中国当代文学充溢着轻盈的气韵、飞扬的思绪和空灵的气息。然而道家自然精神本身固有的缺陷和弱点使中国当代文学整体上呈现出虚妄、无奈的荒凉诗意。
关键词: 周立波 方言创作 语言文化习得 审美情趣
周立波小说创作具有自觉的方言意识和系统的方言写作主张。在他的创作中总是有意识地从方言宝藏中提炼、采撷生动鲜活的词汇进入作品,善于用乡音方言描绘自然风光、勾勒人物形象,反映地域风俗民情,这使其作品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浓烈的地方色彩。而这一创作特征源于其潜意识层面语言文化习得的作用,源于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和其独特的审美追求和...
关键词: 当代文学批评 专业精神 旨趣 胡良桂
中国当代文学批评正日益陷入到庸俗、陈旧、物欲、空洞、意识形态的瓶颈,疏离了文学批评所应具有的专业精神和旨趣。胡良桂的文学批评具有鲜明的特点,他坚持文学批评的超越性视野和世界思维,洋溢着批判精神,并以其前瞻意识和激情书写赢得了评论界和读者的好评。
关键词: 跨文化 文学 异质性 层次
当今我们处于一个全球化的时代,在此时代中,文学研究的方法、范式都带有了国际通行的律则,对各种不同文学的研讨都不可避免地要纳入到当今这种全球化的文化背景中进行参照,那么,在这样的研究语境中,有必要确立和加强跨文化视野中的文化交流意识,明确不同文化语境中文学的异质性。本篇文章把这种异质性归纳了三个方面:差异层次、梯级层次和对话...
关键词: 抒情传统 文化认同 比较 连续性 兼容性
本文提出,对于海外华人学者提出的中国抒情传统的建构,必须置于中西比较的语境,以海外华人学者文化认同的视角来理解。抒情传统的建构是以中西文学美学类型的比较展开,抒情传统的文化认同乃是建立在文化自身的连续性和兼容性基础上的文化比较。其意义在于,从当代的学术和艺术实践来看,抒情传统仍有着强大生命力,能够为我们提供美学的双重借鉴,成...
关键词: 吴康 五四新文学 鲁迅
从1986年算起的吴康25年的学术之路可以分成"精英化"、"去精英化"、"再精英化"三个阶段。吴康的学术思考有三个突出的特征:捍卫历史-现实的不可消解性;执着于宏大性、整体性的立场;着迷于同一性思维与话语。《书写沉默》集中书写了鲁迅在"荒寒寂寞"中的忧愤,也凸显了吴康自己欲招"浩歌狂热之魂"的情绪。
关键词: 吴康 书写沉默 鲁迅存在意义 情绪和话语
《书写沉默:鲁迅存在的意义》发现:言说者的本己生存情绪,可以不断挣脱历史理性定性,寻求并生成自己独特的话语表达;鲁迅欲以各个时期不同的生存情绪的言说,唤醒"沉默"国人魂灵,使"无声中国"发出声音;书写沉默,打破沉默,呈现自身,是鲁迅存在的意义。
关键词: 杜诗学 杜诗评点 文学批评
本文从杜诗学视阈审视杜诗评点的历史定位,突破了传统杜诗研究不将杜诗评点纳入杜诗学著作范畴的偏颇,指出杜诗评点是杜诗学的有机组成部分,而那些未经整理刻印的杜诗评点本还具有与稿本同等重要的文献价值,进而阐释了杜诗未刊评点所具备的杜诗学意义和承担的文学批评功能。
关键词: 王钟麒 现状 未来
王钟麒是研究界所熟知,同时又被严重略视的清末民初文坛代表性人物。在当前的认识中,王钟麒不过是在近代小说戏曲批评领域有一定建树的人物,略有几部作品存世。实际的情形是,王钟麒大量参与小说、戏剧、诗词文创作及批评,深入文学史、学术史研究,在各个领域都有相当不凡的成就,是当之无愧的"文学界巨子"。
关键词: 历史建构 中国新诗 穆旦 博士论文 成书过程 治学态度 成一
在沉积数年之后,易彬出版了他的博士论文《穆旦与中国新诗的历史建构》。毫无疑问,无论从几经修改、进一步拓展的成书过程,还是就作者本人严谨的治学态度、对研究对象多次进行深入的思索与探究〔1〕,都使《穆旦与中国新诗的历史建构》成为了一本内容扎实、材料丰厚的力作。而事实上,从易彬多次将其部分章节发表于核心刊物之上,不断在大型研讨会...
若用户需要出版服务,请联系出版商,地址:湖南长沙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邮编:41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