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 立即咨询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杂志

杂志介绍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杂志是由中国作家协会主管,中国现代文学馆主办的一本CSSCI南大期刊。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杂志创刊于1979,发行周期为月刊,杂志类别为文学类。

  • 从《檀香刑》看莫言小说的贡献

    关键词: 莫言小说  诺贝尔文学奖  中国作家  德国军队  中国籍  长篇小说  

    2012年10月11日对中国文学家来说无疑是个好日子,这一天,瑞典学院对首位中国籍作家敞开了诺贝尔文学奖的大门。这不仅是莫言个人的无尚光荣,也使许多中国作家分享了一份难得的喜悦。《檀香刑》是莫言艺术成熟时期精心结撰的一部颇具独创性的长篇小说,前后写了五年。它与莫言许多作品一样,也以高密东北乡作为地域背景,而故事的年代则大不相...

  • 莫言的“‘铸剑’笔意”

    关键词: 莫言  笔意  中国作家  当代作家  文学想象力  现代作家  

    本刊和莫言曾有过一点关系,这是可以查实的。经过这条线索,我们可以或明或暗地推知他与现代文学的某种瓜葛。当然不必夸大这种关系,因为大家都知道莫言的文学想象力植根于他家乡的那块土地,又是被南美洲文学拍一猛掌惊醒过来,极其诡谲、多元、色彩斑斓的。如果我们来讲他和中国作家的相承相斥,就要有些分寸,毕竟有创造性的作家不是蹩脚的...

  • “里比多”释放的悲歌和欢歌——细读莫言《丰乳肥臀》有所思

    关键词: 里比多  莫言  20世纪90年代  细读  悲歌  审美感受  

    在现代启蒙思潮的激荡下,五四新文学曾出现郁达夫小说创作大胆暴露,因“里比多”(即性欲)遭受压抑而发生的性苦闷和性变态的主题,丁玲的《莎菲女士的日记》又从女性视角深化了这一主题;遂后在左翼文学或工农兵文学中这一主题被遮蔽或被禁忌,周作人提出的塑造灵肉一致的完全人的美学理想也被批得体无完肤。即使郁达夫、丁玲笔下五四时期所...

  • 莫言历史叙事的“野史化”与“重口味”——兼说莫言获诺奖的七大原因

    关键词: 莫言  原因  历史叙事  口味  野史  诺贝尔文学奖  中国文坛  文学世界  

    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无论如何也是中国文坛的大事,是现当代文学的一个突破。我在莫言获奖的消息刚时,写过一篇博客,猜想莫言获奖的七大原因,其中提到,莫言获奖起码由这几方面原因促成:一是题材独特。莫言的小说有很深的生活根基,他执着地描写中国北方农村底层,如同福克纳对于美国南方小镇的痴迷的刻画。莫言多部以高密乡为背景的小说...

  • 新书架

    关键词: 陕西人民出版社  民国元年  历史叙事  书架  现代文学  学术视角  日常生活  系列丛书  

    《民国元年:历史与文学中的日常生活》,颜浩著,陕西人民出版社2012年8月版。这本书不是为赶“民国热”而写,因为它是“可以触摸的”(系《可以触摸的民国》系列丛书之一种),由触摸而进入历史,并使历史有了活性,是急就章所无法做到的。毫无疑问,“民国”已成为近年来颇热的研究现代文学的一个学术视角,许多由此视角而产生的学术成果,...

  • 建国前夕对《论主观》的批判和胡风的反应

    关键词: 批判运动  胡风  建国前夕  反应  生活态度  战斗力量  

    本文讨论的是1948年香港《大众文艺丛刊》对《论主观》的批判。这次批判,最引人注目,也最让人费解的,是发动批判运动的,竟然是舒芜、胡风当年声援的党内才子乔冠华、胡绳,以及不同程度上赞同胡风观点的邵荃麟。乔冠华在《论文艺创作与主观》里大批“到处有生活”,其实就是他自己在《群众》上以“于潮”的笔名发表的《论生活态度与现实主义...

  • 亡国人·采珠者·有情的共同体:民初上海遗民诗社研究

    关键词: 超社  晨风庐唱和集团  有情的共同体  文学现代性  

    本文简要论述民国初年在沪的两个主要遗民团体——超社与晨风庐唱和集团的雅集情况。通过还原历史的图像,探讨民初士人创伤性的历史经验是如何在断裂或封闭的时空的主轴上展开的,同时雅集的文化语境又是如何构成了遗民与文化遗物之间崭新的暗喻关系的意义场所。遗民结社酬唱,抒发其共同的世变沧桑之慨、黍离麦秀的悲情,形成了所谓的“有情的...

  • 《讲话》发表问题探询

    关键词: 鲁迅逝世纪念日  

    《讲话》做出后,时隔一年半在鲁迅逝世7周年纪念日公开发表,表面看是纪念鲁迅,实则是在消解“五四”新文学传统影响的基础上构建文艺体系的组成部分。《讲话》发表时机的选择在显在的表象下有着隐性的诉求,诸多研究者已对胡乔木所言推迟发表的时间原因做了探讨,但机会的选择更值得关注。

  • “历史的精神”与中国的现代——抗战时期历史剧再讨论

    关键词: 历史剧  抗战  历史精神  

    本文从抗战与整个中国现代文化道路选择的视野中,重新讨论抗战时期的历史剧热潮,试图揭示历史剧所呈现的中国现代文化思想在抗战中所发生的一次重要转折:从晚清以降的民族失败主义,转向从民族自己的历史和文化中寻找国家获得独立并走向现代的内驱力,通过对民族历史文化传统的重新发掘和阐释来重构现代国族认同。这种反思和调整同时也产生了...

  • 论“新感觉派”的物态化叙事

    关键词: 新感觉派  物态化叙事  审美  

    20世纪30年代处于世界大工业背景下的上海,是一个技术文明和资本经济打造的“物质”世界。特有的物质文化和商品逻辑深深影响到海派文学,形成了“新感觉派”以都市物态风景为审美对象,注重物质环境生存体验的“物态化”叙事,其创作题材、艺术手法和审美方式都表现出“人与物”的纠结缠绕。本文从文学表征、审美特征和审美现代性三个层面展开...

  • “以情释儒”——从《陶渊明》看朱光潜抗战时期情感论美学的构建

    关键词: 朱光潜  陶渊明  儒家  美学  情感  

    《陶渊明》作为朱光潜作品中少有的一篇作家论,极受朱光潜本人的重视。历来论者往往关注《陶渊明》一文中直接提到的朱光潜与陈寅恪的“儒道之辨”,却忽略了另外两位没有直接提及的人物:梁启超和鲁迅。前者作为朱光潜跨越时空的盟友,旁证了朱光潜对“情”的解释并非是从个性与时代之关系入手,而是与其文艺心理学思路有着莫大关联;后者作为...

  • 在“人民的批评家”和“党的知识分子”之间——重读丁玲《我在霞村的日子》与《在医院中》

    关键词: 丁玲  

    本文运用历史/政治阐释学的方法对丁玲的《我在霞村的日子》与《在医院中》进行重读。文章认为,作为一名革命知识分子,丁玲写作两文时已树立了“为人民写作”,成为“人民批评家”的信念,但她和她笔下的知识分子主人公此时尚无法理解新的、已经有自主意识的“大众”,这在某种程度上缘于一种历史的结构性矛盾:其时据称是历史新主体的“无产...

  • 从“非个人化”到“感觉”——卞之琳对古典诗传统中“感觉”的再发现

    关键词: 卞之琳  非个人化  感觉  古典诗传统  

    卞之琳深受艾略特“非个人化”理论的影响,而艾略特的“非个人化”其实是一种使“感情”化炼成“感觉”的方式和手段,目的在于表现与传达“感觉”而非“感情”。卞之琳在诗歌实践中用“非个人化”的诗歌策略以传达诗的“感觉”,因而当他回望古典诗传统时,他以“感觉”重新阐释了“意境”、“境界”等古典诗学概念,是他对古典诗传统中“感觉...

  • 简论《多余的话》在建国后的出版与传播

    关键词: 瞿秋白  出版  传播  

    在瞿秋白的著作出版历史中,《多余的话》具有特殊的位置。1949年后,从最初刻意回避这一著作的存在,到成为瞿秋白背叛革命的直接罪证;从直面这一著作及努力为之辩护,再到大众消费的对象,《多余的话》在不同的历史语境中生成了差异鲜明的价值意义,并成为1949年以后文化价值观念演变的一个缩影。

  • 张恨水小说中的南京书写

    关键词: 张恨水  小说  南京书写  

    张恨水笔下塑造过很多城市,其中南京是颇为独特的一个。风土人情的描摹,市井生活的关注构筑了南京的城市性格。但是,张恨水的南京想象不仅是一种空间地域性存在,更带有着浓厚的文化乡土的象征性意义。张恨水用他的文字构筑了一个有别于其他现代大都市,具有城市之形,却饱含乡村景象与情感的都市乌托邦。

  • 试论冰心与新运妇指会的关系

    关键词: 冰心  新运妇指会  

    抗战时期,冰心曾短暂加入新运妇指会,并在1940年冬至1941年夏主持文化事业组的工作。其后仍有相当时间挂衔组长一职。冰心辞职上歌乐山,既是为摆脱复杂的政治环境,也是健康不良所致,但最主要的原因,还是为躲避日机的大轰炸。冰心在《妇女新运》曾发表多篇文章,其中《送迎曲》可作佚文观。通过妇指会的征文评阅与演讲,冰心首次向战时中国...

  • 冰心任教日本事迹考

    关键词: 日本  冰心  事迹  东京大学  1951年  文化交流史  赴美留学  女教师  

    冰心在1923年8月赴美留学途中,初次访问日本,以此为起点,开启了她一生中长长短短共8次①的访日之行。冰心曾在日本居住了近五年(1946年11-1951年8月),这期间她先在日本的最高学府东京大学讲演,后成为历史上首位在东京大学任教的女教师。这不仅在东京大学,甚至在中日文化交流史上也都留下了具有深远纪念意义的一页。

  • 关于冰心加入文学研究会的时间问题

    关键词: 文学研究会  时间问题  冰心  机关刊物  1921年  商务印书馆  

    文学研究会是后在北京成立的第一个全国性文学社团,1921年1月4日正式成立,不到两个月,就有48名会员①;1928年后,不再招收新会员。1932年“一·二八”事变时,因编印代用机关刊物《小说月报》之商务印书馆编泽所及印刷厂同毁于日军炮火,《小说月报》因而停刊,由于没有机关刊物作为会员发表作品的阵地,文学研究会也就无形消散了。文学研究...

  • 新书架

    关键词: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中国现代文学  新马华文文学  书架  学术成果  中国内地  日本研究  文学论  

    《文心的异同一一新马华文文学与中国现代文学论集》,张松建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年1月版。本书是作者2002——2012十年间的一部学术结集,分上下两编,上编为“新马华文文学初探”,下编为“中国现代文学论衡”。前者的六篇长文,是作者在他自认“一个充满魅力的研究领域”里结出的丰硕而扎实的学术成果,对于国内在此领域的研究,堪称...

  • 文学革命的序曲——论胡适的《如何可使吾国文言易于教授》

    关键词: 胡适  文学革命  白话文运动  史料研究  

    胡适在多篇论及他的文学革命思想形成过程的文章中,都曾谈到~-,1915年8月所写的一篇英文论文《如何可使吾国文言易于教授》。但在迄今为止所有公开出版的胡适著作文集中,都未收录这篇文章。笔者从当年的《中国留美学生月报》中检得此文,现将其译成中文,并就这篇文章对于胡适文学革命思想的意义作一初步探讨。

  • 西南联大校园文学的鸟瞰与细说——李光荣、宣淑君著《季节燃起的花朵》读后

    关键词: 西南联大  校园文学  李光荣  花朵  人民文学出版社  文学社团  中华书局  

    近年有两部关于西南联大的书先后问世:一本是2011年10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西南联大文学作品选》,李光荣编选;一本是同年12月中华书局出版的《季节燃起的花朵——西南联大文学社团研究》(以下简称《季节》),李光荣、宣淑君合著。2012年是西南联大建校75周年,我赶上了联大的最后三年,从大一到大三,读外文系,我以为这两本书可以说是...

  • 评赵学勇、王贵禄著《守望·追寻·创生——中国西部小说的历史形态与精神重构》

    关键词: 西部小说  精神结构  中国当代  历史形态  地域文学研究  北京大学出版社  旁征博引  宏观视野  

    赵学勇与王贵禄合著的《守望·追寻·创生——中国西部小说的历史形态与精神重构》(以下简称《守望·追寻·创生》,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6月版),计48万字,容量庞大,资料翔实,旁征博引,论证充分深刻,宏观视野开阔,微观分析人微,精神结构、冲突模式、生态问题等鲜明的问题意识,使得该书不仅具有地域文学研究的性质——整合、深化了西部小...

  • 编后记

    关键词: 编后记  胡风事件  诺贝尔文学奖  中国当代文学  新文学传统  

    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文坛震动且鼓舞。本刊组织了一辑笔谈,“现代文学学者眼中的莫言”,意在整个新文学传统中考量莫言的承传与独异。其中既有对莫言单部作品的品鉴,如严家炎、发的文章,也有对莫言写作的风格、贡献的整体把握,如吴福辉、温儒敏和朱栋霖的文章。“胡风事件”是中国当代文学挥之不去的梦魇,相关的回忆、记传、研究汗牛充栋...

免责声明

若用户需要出版服务,请联系出版商,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文学馆路45号,邮编:100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