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主办的一本统计源期刊。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创刊于1987,发行周期为双月刊,杂志类别为医学类。
杂志介绍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主办的一本统计源期刊。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创刊于1987,发行周期为双月刊,杂志类别为医学类。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国际刊号:1007-2659
国内刊号:42-1421/R
发行周期:双月刊
全年订价:¥220.00
关键词: 电生理学 室性心动过速 室性早搏 主动脉窦 导管消融 射频电流
探讨起源于主动脉窦内的反复单形室性心动过速(简称室速)和/或频发室性早搏(简称室早)的心电图特点和射频消融治疗.分析35例该类患者的室速和频发室早的心电图、心内电生理检查和射频消融治疗情况.结果:室性心律失常起源于左冠状动脉窦(简称左冠窦)的30例、无冠状动脉窦3例和主动脉根部左冠窦下2例.左冠窦的心电图特点:Ⅰ和aVL导联为rs、rS或QS...
关键词: 电生理学 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导管消融 射频电流
总结不同起源部位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IVT)经导管射频消融(RFCA)治疗的成功经验.103例IVT行RFCA治疗,左室特发性VT(ILVT)起自间隔部者以最早的P电位处为靶点,右室特发性VT(IRVT)和其他部位的IVT均以起搏与VT发作时12导联心电图 QRS波形态完全相同处或最早心室激动处为靶点.结果:RFCA治疗IVT的成功率为96.12%,ILVT为92.9%,IRVT为98.4%,复发率为2....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心血管介入 血栓 预防
探讨介入术后D-二聚体(DD)变化及其起对血栓性疾病的预测意义.892例行心血管介入诊疗的患者在术前、术后第1,2,3天定量测定DD,对DD高于正常值上限2倍以上(≥1 000 μg/L)者则在第7,14天再监测DD.结果:①患者术后3天DD较术前明显升高(496.32±28.15 μg/L vs 310.28±26.87 μg/L,P<0.01); ②各组患者术后1,2,3天DD均较术前显著升高(P<0.01),术后1天...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起搏器置入术 囊袋血肿 并发症
1992~2004年共置入起搏器342例,术后出现囊袋血肿3例.其中2例与服用抗凝剂有关,1例服用华法令,术前2天才停药,1例服用阿斯匹林,术前、术中一直未停药.另1例为更换起搏器患者,出血可能与囊袋松弛牵拉有关.结论:术前停用抗凝剂,待凝血机制恢复正常以及加压包扎处理囊袋松弛是防止囊袋血肿的措施之一.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心房颤动 阵发性 胺碘酮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探讨口服胺碘酮治疗非瓣膜病阵发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的疗性和安全性, 选取64例非瓣膜病阵发性房颤为随访观察对象.给药方法:负荷量,第一周每天0.6g,第二周每天0.4g,维持量每天0.1~0.2 g.结果:随访1.7±1.6年.有效52例(81.3%),复发7例(13.5%).22例出现不良反应(34.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房颤发作时间和诱因、以及是否应用血管紧张素...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射频消融 导管电流 心房颤动 心室颤动电复律
患者男性,18岁,因"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入院,在行腔内电生理检查和导管射频消融术中,发生心房颤动.用10 J能量,心内同步直流电复律诱发心室颤动,立即拔出体内电极,以200 J能量体外同步电击,恢复窦性心律.继续射频消融术成功,无并发症.提示心房颤动心内直流电复律有可能诱发心室颤动.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非瓣膜性持续心房颤动 血栓栓塞 华法令 阿斯匹林
对我院从1997年1月至2002年12月住院的535例非瓣膜性持续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患者病历资料进行逐项调查,分析房颤病因、抗血栓治疗及并发血栓栓塞性疾病情况.结果:病因以高血压最常见(38.5%),其次为冠心病(34.6%).使用华法令52例(9.7%),维持INR在2.0~3.0范围,无1例出现血栓栓塞性疾病及严重出血.使用阿斯匹林331例(61.9%),用量为平均75 mg/d出现...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病窦综合征 心房颤动 随访
比较VVI与 DDD起搏方式对病窦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疗效.研究病窦综合征患者212例,按不同起搏方式分为两组:VVI组105例、DDD组107例.研究终点:①在每次预定的随访中,以标准12导联ECG、Holter及心电监护诊断心房颤动(简称房颤);②卒中:当患者有大于24 h脑缺血事件而产生神经系统症状或24 h内死于脑血管事件,可确诊为卒中;③死亡:心血管事件死亡.患者...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心脏起搏 阈值
患者女性,60岁.因Ⅲ度房室阻滞、心源性晕厥置入VVI起搏器.术中顺利、起搏参数理想,术后10天出院,起搏电压4.8 V,频率70次/分.术后1个月术前症状复发,心电图示Ⅲ度房室阻滞,心室率40~50次/分,起搏信号不能夺获心室,遂将起搏电压程控至6.0 V,起搏功能恢复,4天后又出现上述情况,将起搏电压升高至9.6 V,仍未见起搏功能恢复.后经静脉点滴地塞米松治...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心脏骤停 紧急心脏起搏 钢丝电极
观察两种钢丝钩状电极在紧急心脏起搏中的临床应用情况,初步总结多孔表面钢丝钩状电极的特点.32例住院期间发生心脏骤停的患者,在心肺复苏时,随机使用普通钢丝钩状电极和多孔表面钢丝钩状电极进行紧急心脏起搏治疗.依所用电极种类,归入相应组.比较两组建立有效起搏的时间、起搏参数和起搏并发症.结果:两组紧急起搏的成功率均为100%,建立有效起搏...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起搏器 激素洗脱电极 起搏参数
关键词: 电生理学 房室旁道 心动过速 儿茶酚胺 导管消融 射频电流
患者男,45岁.发作性心悸3年,多发于紧张、活动或"感冒"时.心电图:窦性心律时正常;发作时呈宽QRS波心动过速(完全性左束支阻滞图形).右室S1S1刺激600 ms即出现室房分离,右房S1S1、S1S2刺激无异常发现.静脉滴注异丙肾上腺素后右房S1S1刺激诱发窄QRS波心动过速,此时冠状静脉窦电极远端逆A波最早.左室起搏下于靶点放电成功阻断旁道逆传.随访1个月无...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qrs终末变形 st段测量 溶栓治疗 梗死面积
利用Selvester QRS计分系统,比较ST段测量与QRS终末变形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简称心梗)患者最后梗死面积和溶栓治疗效果的影响.选择644例第一次急性前壁心梗患者,其中398例接受溶栓治疗,246例未接受溶栓治疗.从入院时首次稳定心电图上估计ST段抬高的导联数目、ST段抬高的幅度(∑ST)及QRS终末形态.根据QRS终末变形存在与否将患者分为两组:QRS终末...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急性心肌梗死 心电图 超急性期 完全性右束支阻滞
患者男性,43岁,因阵发性活动后胸闷1年入院,心电图示完全性右束支阻滞,Ⅱ、Ⅲ、aVF和V1导联ST段轻度压低,Ⅱ、Ⅲ、aVF和V2~V6导联T波呈负正双向.急性胸痛发作5 min,双向的T波变为直立;且Ⅱ、Ⅲ、aVF 导联s波消失,J点上抬;V2~V4导联s波加深.
关键词: 心电描记术 心血管病学t波倒置 电张调整性t波 急性肺梗塞 brugada综合征 brugada心电图征 妊娠晚期
关键词: 电生理学 动作电位 复极 后收缩 心室肌细胞
探讨生理状态下Na+/ Ca2+交换(NCX)双向模式的离子转换对复极的影响,以及在转换失调时是否为潜在的触发心律失常的机制. 应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研究单个心室肌细胞在不同频率刺激下动作电位时程(APD)的变化、药物干预改变NCX活性的条件下APD的变化以及与细胞舒张的关系.结果:固定频率(1.0 Hz)刺激APD的变化范围和频率改变(0.6~1.0 Hz)时APD的变...
关键词: 电生理学 长qt综合征 恢复性质 跨壁复极离散度 维拉帕米
为探讨心室跨壁复极离散度(TDR)和动作电位时程(APD)恢复性质的变化在LQT2室性心律失常发生中的作用,笔者采用冠状动脉灌注的兔左室肌楔形组织块制备LQT2模型.标本随机分四组:对照组(标准台氏液灌注);LQT2模型(简称模型)组(100 μmol/L d,l-sotalol灌流);模型+低钾(3 mmol/L)组和模型+低钾+维拉帕米(2 μmol/L)组.观察不同基础周长(BCL)刺激(500,1...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缺血预适应 单相动作电位 有效不应期
关键词: 电生理学 去甲肾上腺素 心室肌 单向动作电位 兔
探讨长期高血浆去甲肾上腺素(NE)对兔心室肌电生理的影响.取成年新西兰大耳白兔30只,雌雄不拘,随机等分为3组,分别给予腹腔注射NE 1.0 mg/kg、0.5 mg/kg和生理盐水1 ml, 一日两次,连续15天,分别作为NE高、低剂量组和对照组.利用自制复合电极同步记录电刺激前后左室内、中、外3层心肌单向动作电位(MAP)及心电图,观察比较3组MAP复极90%的时程(MAPD...
关键词: 电生理学 四氢巴马汀 跨室壁复极离散度 单向动作电位 心律失常 室性
从跨室壁复极离散度(TDR)的角度研究左旋四氢巴马汀(L-THP)的电生理作用.采用自制电极同步记录在体犬左室三层心肌细胞的单向动作电位(MAP),观察静脉注射L-THP前后动作电位时程(APD)、振幅(APA)、TDR及各层心肌有效不应期(ERP)的变化. 结果:应用L-THP后三层心肌的动作电位复极90%的时程均延长(内、中、外层心肌分别为189.67±23.29 ms vs 182.83±...
关键词: ras抑制剂 降压 辩论 心血管危险 高血压 降血压
今年5月在旧金山召开了美国高血压学会2005年年会.5月17日组织了一场争辩,主题为肾素-血管紧张素(RAS)抑制剂是否有降血压以外的降心血管危险的效应?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心房颤动 缝隙连接蛋白重构 坎地沙坦 钙超载
关键词: 心血管学 上腔静脉 心肌细胞 动作电位 兔
关键词: 电生理学 窦房结 增龄 动作电位
观察不同年龄组兔窦房结组织不同部位的动作电位形态及主要参数的变化并寻找其规律.日本大耳白兔按月龄分为幼龄组、成龄组、老龄组,采用玻璃微电极技术记录窦房结组织中央区、交界区和外周区的动作电位,并比较分析搏动频率(rate)、舒张除极速率(DDR)、0期最大上升速率(Vmax)、动作电位复极90%的时间(APD90)及动作电位复极10%的时间(APD10)、最...
关键词: 抗高血压药物 心脏保护作用 脑卒中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中和 特异 降低血压 ccbs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心肌梗死 综述 交感神经重构 室性心律失常
心肌梗死(简称心梗)早期发生的室性心律失常可能与交感神经失支配有关,而心梗慢性期发生的室性心律失常则与交感神经过度支配和分布异常有关,交感神经重构在室性心律失常和猝死的发生中占有重要地位,β受体阻滞剂可能有改善交感神经重构的作用,从而减少致命性心律失常和猝死的发生.
关键词: 基因多态性 科学 感受 基因变异 受体活性 血管表型 核苷酸 基因组
临床常观察到,不同病人服用同一种药物而反应不同.其原因之一是受基因多态性的影响,一个小小核苷酸的多态性,或缺失、或插入、或重排列,都可能改变基因组的内部序列、结构、基本功能.例如,研究反映,携带不同的β受体基因变异者,心血管表型不同.其β受体活性在功能上异于"野型"受体携带者.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感染性心内膜炎 综述 心脏起搏器 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
除具有一般感染性心内膜炎(IE)的特点外,起搏器或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置入术后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主要特点是右心系统的心内膜感染和持续菌血症,容易发生肺部栓、脓肿.除正规抗感染治疗外,绝大多数患者治疗应该早期取出已经感染的起搏器系统以提高患者治愈率.
关键词: 生物医学研究 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 细胞因子网络 动脉粥样硬化 代谢因子 炎症因子 炎性疾病 动脉内膜 炎性细胞
自从动脉粥样硬化是炎性疾病的论点提出后,个体的危险决定于脂质与种种代谢因子、氧化因子和炎症因子之间的相互关系.受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在动脉内膜水解,产生促炎、趋化性因子,后者吸引及活化炎性细胞…….从此,发现参与炎症级联反应的各种细胞因子和细胞因子网络,评估其功能已成为研究的热点.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起搏模式 综述 单 起搏 双腔起搏 心房起搏 心室起搏
临床试验研究表明双腔起搏较心室起搏改善了生活质量,降低了心房颤动及起搏综合征的发生率,但卒中、心力衰竭及生存率无改善;而在病窦综合征患者心房起搏优于双腔起搏.不同起搏模式的效益受自主心率水平及起搏比例的影响.基于循证医学结果,临床实践中对于Ⅲ度房室阻滞的患者,首选双腔起搏器;对于窦房结功能障碍而房室结功能正常且无束支阻滞的患...
关键词: 电生理学 房室旁道 慢旁道 导管消融 射频电流
患者男性,32岁,因阵发性心动过速10余年,发作时心电图提示右侧隐匿性预激综合征,心内标测定位旁道在三尖瓣环11点处,靶点VA间期为22 ms,第一次放电后8 s出现室房分离,10 min后用400 ms心室起搏诱发心动过速,并难以终止,或终止后数秒内又复发,标测原靶点部位VA间期100 ms,但A波仍最提前,再次放电3 s心动过速终止,室房分离,逆传A波呈中心性分布,提...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缝隙连接蛋白43 综述 心律失常 心力衰竭
心室肌细胞间缝隙连接(gap junction, GJ)主要是由缝隙连接蛋白43(connexin 43,CX43)构成,心力衰竭时心室肌CX43发生了规律性的变化.早期CX43增加,有利于协调电冲动的扩布;晚期CX43减少并呈异质性分布,且参与心肌细胞与成纤维细胞间的异常电耦联,易于引起传导阻滞和折返性心律失常;同时,CX43的改变导致心肌非同步收缩及收缩功能下降,促进心肌泵...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钙预适应 缺血再灌注 细胞内钙
钙预适应作为心脏内源性的保护机制之一涉及细胞内多种复杂的变化.预适应过程中升高的钙离子作为第二信使,激活蛋白激酶C,活化的蛋白激酶C使心肌细胞膜ATP敏感性钾通道和线粒体ATP敏感性钾通道开放,产生对缺血再灌注心肌的保护作用.
关键词: 电生理学 心脏起搏 人工 经气管 危重病房
在已开放气道患者中运用经气管途径快速起搏心脏,选择ICU病房已开放气道住院患者32例,成功起搏30例,其中经口、经鼻气管插管及气管造口各10例,经口、经鼻、经气管切口导管进入深度分别是28.7±1.5,37.8±1.4,18.3±1.7 cm;起搏阈值为11.9±2.4 V,起搏电压14.7±2.4 V,起搏对机械通气无影响.结论:经气管能良好起搏心房.
若用户需要出版服务,请联系出版商,地址:武汉市武昌区张之洞路9号,邮编:4300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