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参对系统性硬化病高胶原合成成纤维细胞克隆Ⅰ型前胶原基因转录的调控

朱鹭冰 高地 李明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皮肤科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皮肤病与性病学系 上海200032

关键词:硬皮病 系统性 成纤维细胞 克隆细胞 丹参 

摘要:目的探讨丹参对系统性硬化病患者皮损高胶原合成成纤维细胞克隆Ⅰ型前胶原基因转录的调控。方法采用系统性硬化病患者皮损和正常人皮肤胶原合成异质性成纤维细胞克隆,通过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检测1g/L丹参注射液及其主要水溶性单体(20mg/L丹参素钠、5mg/L丹酚酸B、5mg/L原儿茶醛)和脂溶性单体(5mg/L丹参酮ⅡA)对系统性硬化病和正常人高、低胶原合成克隆增殖活性(A490)的影响。利用瞬时转染、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技术,检测上述药物对克隆Ⅰ型前胶原仅1链(COL1A1)基因近端启动区活性的调控。结果在早期(≤3d),丹参注射液及单体对成纤维细胞克隆增殖的抑制不显著(P〉0.05)。但随作用时间延长,它们对克隆增殖的抑制作用多逐渐增强,第5天,丹参注射液组与水溶性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3.22,P〈0.01);第7天,丹参注射液组、丹酚酸B组和原儿茶醛组与水溶性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q’分别为4.74、3.03、2.56,P值均〈0.05)。第5天和第7天,丹参酮ⅡA组与脂溶性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22和2.15,P值均〈0.05)。丹参注射液、丹参酮ⅡA和原儿茶醛抑制系统性硬化病和正常人成纤维细胞克隆中COL1A1近端启动区的活性(P〈0.01),前两种药优先下调系统性硬化病高胶原合成克隆中COL1A1近端启动区的活性,COL1A1近端启动区在系统性硬化病高、低胶原合成克隆中的活性水溶性阴性对照组为12.019±0.830和5.388±0.480,丹参注射液组为4.445±1.061和2.856±0.597,F=31.78,P〈0.01;脂溶性阴性对照组为14.155±0.672和4.299±0.252,丹参酮ⅡA组为9.638±0.854和3.192±0.450,F=24.10,P〈0.01。结论丹参可抑制系统性硬化病高胶原合成成纤�

中华皮肤科杂志要求:

{1}插图的序号、标题及注释居中置于图的下方,表格的序号及标题置于表格上方,表注置于表格的下方。全文只有一个表或一个图时,只标注“表”或“图”,不标序号。

{2}来稿请勿一稿多投,如三个月内未得到修改或刊用回复即可自行处理。纸质稿件恕不退还,请自留底稿。

{3}稿件正文内各级标题按“一”“(一)”“1.”“(1)”的层次设置,其中“1.”以下(不包括“1.”)层次标题不单占行,与正文连排。

{4}参考文献:论文中直接或间接引用他人研究成果的,均需标注参考文献。

{5}摘要内容应包括研究工作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摘要应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即不阅读全文,就能获得必要的信息。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中华皮肤科

北大期刊
1-3个月下单

关注 13人评论|1人关注
服务与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