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密螺旋体 苍白 疫苗 dna 白细胞介素2
摘要:目的探讨白介素2(IL-2)基因与梅毒螺旋体(Treponema pallidum,Tp)Gpd抗原编码基因融合构建双价核酸疫苗免疫新西兰兔后的免疫应答效果及感染Tp后的保护作用。方法定向克隆构建真核表达重组体pcDNA3.1(+)/Gpd—IL-2,与先期构建的pcDNA3.1(+)/Gpd真核表达重组体分别设为两个疫苗实验组,同时设pcDNA3.1(+)空质粒对照组及PBS对照组,共4组,每组18只雄性新西兰兔,肌肉多点注射初次免疫,于初次免疫后第10周各实验组兔皮下接种Tp标准株进行感染实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不同时间点免疫兔特异性抗体产生水平和脾细胞IL-2及干扰素γ(IFN-γ)诱导水平,噻唑蓝法检测兔脾淋巴细胞增殖水平。结果用pcDNA3.1(+)/Gpd—IL-2融合双价疫苗和pcDNA3.1(+),Gpd单基因疫苗在免疫期间和感染期间均能检测到高滴度的IgG特异性抗体,最高滴度分别可达1:4096和1:1024(P值均〈0.01);两疫苗组之间在免疫及感染期间不同时间点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免疫后第8周双价融合核酸疫苗组及单基因核酸疫苗组兔脾细胞培养上清中IFN-γ分别为(447±22.4)μg/L、(225±17.6)μg/L,IL-2分别为(167±15.7)μg/L、(110±12.6)μg/L,均高于空质粒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P值均〈0.01);感染期间不同时间点兔脾细胞受相应蛋白刺激均有明显增殖反应,检测指标均显著高于空质粒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P值均〈0.01)。早期感染皮损观察显示双价融合核酸疫苗组较之单基因疫苗组有着更低的皮损Tp检测阳性率(17.5%)、溃疡病灶发生率(15%)以及更短的皮损愈合时间。结论用pcDNA3.1(+)/Gpd—IL-2双基因融合疫苗在兔体内能更有效地诱导保护性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应答。
中华皮肤科杂志要求:
{1}插图的序号、标题及注释居中置于图的下方,表格的序号及标题置于表格上方,表注置于表格的下方。全文只有一个表或一个图时,只标注“表”或“图”,不标序号。
{2}来稿请勿一稿多投,如三个月内未得到修改或刊用回复即可自行处理。纸质稿件恕不退还,请自留底稿。
{3}稿件正文内各级标题按“一”“(一)”“1.”“(1)”的层次设置,其中“1.”以下(不包括“1.”)层次标题不单占行,与正文连排。
{4}参考文献:论文中直接或间接引用他人研究成果的,均需标注参考文献。
{5}摘要内容应包括研究工作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摘要应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即不阅读全文,就能获得必要的信息。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