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 立即咨询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杂志介绍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的一本统计源期刊。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创刊于1997,发行周期为双月刊,杂志类别为医学类。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007-6638

  • 国内刊号:11-3859/R

  • 发行周期:双月刊

  • 全年订价:¥280.00

  • 心脏直视手术下行仿改良迷宫Ⅲ术射频消融治疗心房颤动

    关键词: 射频消融  迷宫术  心房颤动  

    目的评价心脏直视下行盐水冲洗射频消融仿改良迷宫Ⅲ手术(IRFMM)治疗心脏瓣膜病合并心房颤动(房颤)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分析63例心脏瓣膜病合并持续性房颤病例,其中31例行瓣膜置换同期行IRFMM手术治疗房颤(治疗组),32例行瓣膜置换而未同期行IRFMM术(对照组)的治疗结果和早期随访资料。结果治疗组18例术后立即恢复窦性心律,3例...

  • 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不适当治疗的原因分析及处理

    关键词: 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  室上性心律失常  不适当治疗  

    目的分析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误诊断和误放电治疗的原因,寻找解决方法。方法34例住院病人,男性24例,女性10例,平均年龄(62.54±11.17)岁。植入单腔ICD(VVI)21例,双腔ICD(DDDR)3例,三腔ICD(CRT—D)10例,平均随访(20.72±16.98)个月。结果(1)ICD的误诊断和误放电治疗6例(占17.6%),其中单腔ICD3例,三腔ICD3例。...

  •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第三届编辑委员会委员名单

  • 心率变异性测定对心力衰竭患儿预后的意义

    关键词: 心率变异性  心力衰竭  预后  

    目的观察心力衰竭患儿心力衰竭程度与心率变异性(HRV)的关系,探讨HRV对心力衰竭患儿预后的意义。方法对46例心力衰竭患儿[心功能Ⅰ~Ⅱ级(NYHA分级)21例,Ⅲ-Ⅳ级25例]和30例健康儿童进行24h动态心电图HRV测定。结果(1)心力衰竭组HRV各参数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心功能Ⅲ-Ⅳ级HRV各参数较Ⅰ~Ⅱ级明显降低(P〈0.05)。(2)所有心力衰竭...

  • 峡部依赖性心房扑动不典型心电图分析

    关键词: 心房扑动  不典型心电图  电生理  

    目的分析峡部依赖性心房扑动(AFL)不典型心电图的特点及其形成机制。方法分析峡部依赖性AFL患者体表心电图扑动波(FL波)形态,并通过心内电生理检查观察冠状静脉窦(CS)传导顺序及传导时间等。结果根据下壁导联FL波形态,逆钟向传导AFL分为4组,组1负向FL波,组2负向FL波为主,终末端为正向,CS传导顺序均为近端至远端,传导时间分别为(33...

  • 欢迎订阅《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 不同旋体氨氯地平对大鼠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和L-型钙离子流的影响

    关键词: 动作电位  氨氯地平  膜片钳  动作电位时限  

    目的探讨不同旋体氨氯地平(amlodipine,Aml)对大鼠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和L-型钙离子流(ICa-L)的影响。方法采用酶消化法获得大鼠耐钙心室肌细胞,以全细胞膜片钳技术分别观察并记录加入0.1、0.5、1、5和10μmol/L左旋、右旋和混旋Aml后大鼠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ICa-L及通道动力学参数的变化。结果(1)加入0.1、0.5、1、5和10μmoL/L左...

  • 2008第四届海河之滨心脏病学会议通知

  • 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3蛋白表达在心房颤动结构重构中作用的临床研究

    关键词: 心房颤动  炎症  结构重构  

    目的研究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3(TIMP-3)蛋白在心房颤动(房颤)病人中的表达,探讨TIMP-3蛋自在房颤结构重构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32例接受瓣膜病外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窦性心律组17例和永久性房颤组15例。采用超声心动图检测心脏结构和功能,免疫印迹法定量检测右心房TIMP-3蛋白表达,缺口末端标记(TUNEL)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

  • 家族性电紊乱性心脏病未植入心律转复除颤器患者的长期随访研究

    关键词: 长qt综合征  brugada综合征  心脏骤停  随访  

    目的研究家族性电紊乱性心脏病高危患者,未植入心律转复除颤器(ICD)的长期预后。方法13例患者中11例长QT综合征(LQTS)、2例Brugada综合征,均有心脏性晕厥。男性4例,女性9例,平均年龄(44±19)岁。6例(46%)因心跳骤停住院治疗。4例LQTS植入起搏器,平均随访(7±4)年。结果11例(85%)患者仍然发作晕厥,1例心脏骤停首次入院,5例(3...

  • 美托洛尔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心肌神经生长因子表达和神经重构的影响

    关键词: 心肌梗死  美托洛尔  神经生长因子  神经再生  

    目的探讨β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对大鼠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心肌神经生长因子(NGF)表达和交感神经再生的影响。方法结扎大鼠左前降支,建立AMI模型,存活者随机分为美托洛尔治疗组(MI-B组,n=10)和梗死对照组(MI—C组,n=10),另设假手术组(S组,n=8)。MI—B组给予4周美托洛尔治疗,MI-C组和S组给予同体积生理盐水静脉注射和灌胃,4周后...

  • 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第八次全国学术年会通知

  • 犬Marshall韧带的电生理特征实验研究

    关键词: marshall韧带  marshall束  解剖连接  心房颤动  左心耳刺激  

    目的评估不同电生理刺激方案对犬Marshall电位的影响。方法成年杂种犬15只暴露Marshall韧带,Lasso电极导管置于韧带上方记录Marshall电位。分别于左心耳、右心耳处予以电生理刺激。记录Marshall电位及心房-Marshall电位间期(AM间期)。随机选择10只犬组织学检查明确Marshall韧带肌束(Marshall束)与心房间解剖连接(组1为无连接,组2为有连接...

  • 心脏再同步治疗未使窄QRS心力衰竭患者获益——Rethin Q临床试验介绍

    关键词: 心脏再同步治疗  心力衰竭患者  窄qrs  临床试验  治疗试验  英格兰  

    2007年12月新英格兰杂志发表了由Beshai教授领导的窄QRS心力衰竭患者再同步治疗试验(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heart failure and narrow QRS,Rethin Q)结果。试验结果显示心脏再同步治疗(CRT)未使窄QRS心力衰竭患者获益。

  • 交感神经刺激对大鼠缺血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及其机制的探讨

    关键词: 交感神经  缝隙连接蛋白43  室性心律失常  心肌缺血  

    目的探讨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时交感神经刺激对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及其潜在的机制。方法结扎大鼠冠状动脉前降支制备急性心肌缺血模型后随机分组作为心肌缺血组(MI组,n=25)、缺血+交感神经刺激组(MI—SS组,n=25)、交感神经刺激+酚妥拉明+缺血组(MI—SS—Phen组,n=15)、交感神经刺激+普萘洛尔+缺血组(MI—SS—Prop组,n=15)和假手术...

  • 《充血性心力衰竭的非药物治疗》出版

  • 心律失常与个性因素的关系

    关键词: 心律失常  个性因素  不良预后  自主神经功能  心血管病  保护性因素  异常自律性  个性特质  

    近年来研究表明,个性因素在心血管病的发生、发展及预后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某些个性特质可能是保护性因素,而有些则能加速其发展、引起不良预后。心律失常作为心血管病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临床表现和机制复杂。冲动的发生、传导异常,包括折返、异常自律性和后除极等是目前被广泛接受的心律失常发生和维持机制,但启动这些机制的原因则是多种多...

  • 婴儿猝死综合征

    关键词: 婴儿猝死综合征  离子通道疾病  qt间期延长  室性心律失常  长qt综合征  临床特点  反复发作性  心肌细胞  

    心肌细胞的复极延长,可表现出QT间期延长,引发反复发作性的室性心律失常,临床上称为长QT综合征(LQTS)。在因这一综合征猝死的人群中,除了成人,还有未足1岁的婴儿称“婴儿猝死综合征”。目前研究认为,婴儿猝死综合征有5%-10%的病因是源于心脏离子通道疾病,尤其是导致复极延长的心脏离子通道疾病,本文对复极延长相关婴儿猝死综合征的...

  • 肺静脉隔离与个体化消融术对心房颤动的疗效比较

    关键词: 射频导管消融术  肺静脉隔离术  心房颤动  疗效比较  个体化  射频消融治疗  维持机制  有效治疗  

    心房颤动(房颤)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国内外许多临床研究证明应用射频导管消融术(RFCA)电隔离肺静脉可以有效治疗房颤。但射频消融治疗房颤的方法学还处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已经发现房颤的发生和维持机制多样,对于不同机制的房颤按照某种统一的术式进行消融显然缺乏针对性和合理性。因此,本院采用心内非接触式标测技术观察房颤的发生和维...

  • 心房自动阈值管理起搏器的临床观察

    关键词: 自动阈值管理  临床观察  起搏器  心房  自动阈值夺获功能  体表心电图  美敦力公司  极化电位  

    心房自动阈值夺获功能迟迟未应用到临床,主要困难与障碍是心房的刺激波振幅低,极化电位相对高,临床在体表心电图上有时根本无法识别是否心房夺获。美敦力公司最新推出的EnPulse起搏器,具有心房自动阈值夺获功能,成为全球率先具有心房自动阈值管理(ACM)的起搏器。本文对EnPulse起搏器ACM功能的准确性及安全性进行初步观察。

  • 封堵器治疗室间隔缺损并发心律失常的分析和处理

    关键词: 并发心律失常  室间隔缺损  封堵器治疗  介入封堵治疗  国产封堵器  vsd  临床应用  介入技术  

    自2002年室间隔缺损(ventrieular septal defect,VSD)封堵器开始被临床应用以来,随着介入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国产封堵器的诞生,经导管VSD封堵术已成为部分VSD外科手术替代疗法。由于VSD为传导束经过之处,因此其介入治疗中可能出现一些心律失常方面的并发症。本院自2003年1月至2006年9月开展VSD的介入封堵治疗以来共完成75例,出现心律失常24...

  • 血管紧张素Ⅱ对心肌细胞肥大和缝隙连接蛋白43表达的影响

    关键词: 缝隙连接蛋白43  心肌细胞肥大  缝隙连接蛋白重构  心肌细胞缝隙连接  心肌电生理特性  基因和蛋白表达  心肌肥大  

    人们已经发现心肌肥大时心肌细胞间的缝隙连接重构参与心肌电生理特性的失稳态变化,而缝隙连接蛋白43(connexin43,Cx43)是心肌细胞缝隙连接的主要蛋白成分,目前人们尚不清楚心肌肥大时Cx43变化的机制和规律,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 Ⅱ,AngⅡ)作为最强大的促心肌肥大因子对缝隙连接蛋白重构的影响至今也还鲜见报道,本组观察了AngⅡ对...

  • 心脏永久起搏器术后上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和处理对策

    关键词: 上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心脏永久起搏器  永久起搏器术后  预防  永久性起搏器  植入术后  静脉植入  静脉狭窄  

    经穿刺静脉植入心脏永久起搏器是非常有效的、安全的治疗技术,随着其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医生随访发现患者在起搏器植入术后有入路深静脉血栓形成,静脉狭窄、闭塞,以及血栓栓塞的并发症,甚至发生肺栓塞导致患者死亡。本文总结和分析心脏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术后发生上肢深静脉血栓形成(upper extremity deep venous thrombosis,UEDVT)的诊...

  • CT三维重建心房颤动患者左心耳解剖学形态

    关键词: 心房颤动患者  ct三维重建  左心耳  解剖学形态  邻近结构  导管消融术  超声心动图  解剖学特征  

    心房颤动(房颤)的主要危害是左心房(LA)内血栓脱落导致的脑卒中,有研究证实在非瓣膜性房颤患者中,90%~100%的血栓来源于左心耳(LAA)。近年来房颤导管消融术和封堵术是房颤治疗方面的重要进展,术中涉及LAA及其邻近结构,应用超声心动图及术中造影的方法,无法立体再现其解剖结构并实时参考。本文试图应用CT三维重建LAA及邻近结构,测...

  • 心外膜左心室电极导线植入心脏再同步除颤器一例

    关键词: 左心室电极导线植入  心脏再同步治疗  心律转复除颤器  心外膜  心力衰竭患者  电极植入  心脏性猝死  crt  

    CARE—HF研究已证明心脏再同步治疗(CRT)可以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并降低患者的死亡率。预防心脏性猝死最有效的方法是植人心律转复除颤器(ICD),因此同时具有心脏再同步功能和除颤功能的三腔ICD(CRT—D)已成功运用于临床。而CRT—D治疗关键的环节之一是左心室电极导线的成功植入,但由于心力衰竭患者心脏静脉系统的畸形、变异等原因...

  • 主动固定式电极导线导致心脏穿孔三例

    关键词: 固定电极导线  心脏穿孔  固定式  生理性起搏  临床工作者  起搏部位  临床应用  并发症  

    因生理性起搏的需要以及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理想起搏部位等优点,主动固定式电极导线在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但是许多临床工作者对于主动固定式电极导线可能带来的并发症特别是心脏穿孔认识不足。虽然国外有不少的文献报道,但国内相关报道罕见。本文现报道3例因主动固定电极导线导致心脏穿孔。

  • 特殊的心室安全起搏两例

    关键词: 心室安全起搏  交叉感知  心房感知不良  保障机制  心室停搏  心房起搏  心室起搏  av间期  

    心室安全起搏是起搏器厂家为防止交叉感知可能引起的心室停搏而设置的一种安全保障机制,即在心房起搏的绝对空白期后设置安全起搏窗口(交叉感知期),在此期间任何感知事件都会触发一个较短AV间期(80~120ms)后的心室起搏,该机制又被称为“非生理性AV延迟”或“110ms现象”。心房感知不良、室性早搏等原因都可以引发安全起搏。以下报告两例...

  • 右心室不同部位起搏显示左侧隐匿性房室旁路一例

    关键词: 左侧隐匿性房室旁路  不同部位起搏  右心室  阵发性心悸  超声心动图  x线胸片  心电图  

    患者男性,41岁。阵发性心悸16年,1年来发作1—27欠/月,呈突发突止。心电图V,导联逆性P波直立,RP间期〉70ms(图1),超声心动图、X线胸片无异常。

  • 微创胸腔镜外科同步化技术治疗心肌病心力衰竭

    关键词: 心脏再同步治疗  胸腔镜外科  心力衰竭  微创  心肌病  同步化  左心室收缩  左心室射血分数  

    2007年4月至8月有3例患者接受微创胸腔镜心脏再同步治疗(cardiac synchronization therapy,CRT)。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显示左心室舒张末内径为51~77(61.3±13.8)mm,左心室射血分数0.35~0.38(0.37±0.02),3例患者均有心力衰竭急性发作史。组织多普勒检测心室壁4个切面12节段收缩峰值时间显示最大延迟时间(374.7±25.1)ms(正常...

  • 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植入心律转复除颤器治疗一例

    关键词: 心律转复除颤器  右心室心肌病  致心律失常性  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  活动后心悸  治疗  植入  窦性心律  

    患者女性,30岁,以“心悸6年,加重伴间断晕厥半月”入院。近6年活动后心悸,近2年双下肢和颜面间断水肿,半月来症状加重,并出现晕厥,在当地医院血压未测出,心电图证实为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室速),静脉推注胺碘酮150mg后转为窦性心律,意识恢复,转入我院。体检心率56次/min,血压90/70mmHg(1mm Hg=0.133kPa),双肺呼吸音清,心界...

  • 心房颤动的机制

    关键词: 心房颤动  经导管射频消融  维持机制  实验结果  心房重构  动物实验  心血管  假说  

    对心房颤动(房颤)发生和维持机制的研究在很长的时间里都是心血管领域的热点,根据不同的实验结果,提出了多种假说,但迄今为止,房颤的机制仍未得到阐明。近年来对心房重构的研究使房颤机制的研究走向微观,深入到分子的层面;经导管射频消融的快速进展,使人们对房颤机制的认识部分摆脱了动物实验的局限,这两方面的进展使房颤机制的研究不...

  • 冠状动脉介入技术在心脏再同步治疗中的应用

    关键词: 冠状动脉介入技术  心脏再同步治疗  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双导丝技术  血管腔内成形术  冠状静脉窦  指引导管  心脏静脉  

    心脏再同步治疗(CRT)植入技术是集起搏、电生理及冠状动脉介入技术的复杂操作过程。随着植入器材的进展(包括导线、导丝和指引导管),有经验的术者成功率已达90%以上,但其中约20%的病例需应用特殊的技术。尤其是针对冠状静脉窦口畸形、存在瓣膜、心脏静脉扭曲和/或靶静脉成角及有狭窄等,这些解剖异常发生率为20%-25%,此时更需在术中...

  • 2007年欧洲心脏病学会心脏再同步治疗指南解读

    关键词: 心脏再同步治疗  欧洲心脏病学会  治疗指南  companion  慢性心力衰竭  miracle  解读  insync  

    慢性心力衰竭是心内科治疗上的难题。在药物治疗基础上,器械治疗,尤其是心脏再同步治疗(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CRT)以其卓越的疗效已成为心力衰竭的有效治疗手段。CRT通过在传统右心房、右心室双心腔起搏基础上增加左心室起搏,遵照一定的房室间期和室间间期顺序发放刺激,能够恢复心脏运动同步性,从而改善心脏功能。其疗效...

  • 常规起搏适应证的患者何时需要升级为双心室起搏——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心脏再同步治疗工作组会议纪要

    关键词: 心脏再同步治疗  双心室起搏  中华医学会  心电生理  工作组  适应证  会议  植入起搏器  

    2008年2月23日在广东省东莞市召开了心脏再同步治疗(CRT)工作组扩大会议。参加会议的有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CSPE)主任委员王方正教授、候任主任委员张澍教授、副主任委员兼CRT工作组组长黄德嘉教授以及CRT工作组成员及国内起搏领域的专家共50多人。会议主要议题为因心动过缓而植入起搏器的患者(常规起搏器适应证)出现或合并心力...

免责声明

若用户需要出版服务,请联系出版商,地址:北京市门头沟区永定镇冯村西里临15号,邮编:102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