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 立即咨询
作家杂志

杂志介绍

作家杂志是由吉林省作家协会主管,吉林省作家协会主办的一本北大期刊。

作家杂志创刊于1956,发行周期为月刊,杂志类别为文学类。

作家杂志

北大期刊

  • 主管单位:吉林省作家协会

  • 主办单位:吉林省作家协会

  • 国际刊号:1006-4044

  • 国内刊号:22-1028/I

  • 发行周期:月刊

  • 全年订价:¥340.00

  • 爱是永恒——评奥德丽·尼芬格《时间旅行者的妻子》

    《时间旅行者的妻子》是美国女作家奥德丽.尼芬格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在2005年出版后不久就迅速打入《纽约时报》畅销书榜单,并于2007年被英国《卫报》评为生命中不可缺少的100本书之一。2009年,由著名导演罗伯特.斯文克执导的根据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上映,票房斐然。

  • 都市知识女性的生存焦虑——从苏青的《结婚十年》到张抗抗的《作女》

    关键词: 都市知识女性  生存焦虑  

    都市知识女性作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她们常常因几千年的男权社会文化积淀所造成的"他者"地位而深感焦虑。本文以20世纪40年代苏青《结婚十年》中的苏怀青和21世纪初张抗抗《作女》中的卓尔、陶桃们为例,探讨在这60多年来都市知识女性所共同遭遇的婚姻中欲望与情感的焦灼、事业上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以及为了生存和消费而不得不面对的物质...

  • 男权、族权下的怨女——张爱玲《怨女》中柴银娣形象

    关键词: 男权  族权  怨女  节妇  

    麻油西施柴银娣是张爱玲小说《怨女》中的主人公,她一心幻想通过婚姻摆脱穷困,侥幸地抱着对异性的幻想嫁入姚二爷家。银娣自己要进入这个外表闪着金光的塔,从此,她的青春、人生都将被活埋了。一个女人的一生,只有寂寞与恐惧缠着她,直到把她的心缠得酷毒、变态、发狂,直到把她缠死。银娣,一个在男权、族权罗网中挣扎的怨女、怨妇、节妇、恶妇,她...

  • 复杂的都市表达——论新感觉派的审美姿态

    关键词: 新感觉派  现代审美体验  传统审美意识  

    新感觉派作家在都市表达时,不仅在形式和技巧方面渗透着他们在都市生活中积淀的现代审美体验,而且在他们的都市生活观照中,又流露出明显的"都市恶"意识,并且还传达出回归大自然、回归乡土的传统审美情结,从而表现出一种与都市生活同构的复合审美姿态,即现代审美体验与传统审美意识相叠合的都市文学书写姿态。

  • 中国男人的典型形象——结合董仲舒“人性论”看周朴园的感情世界

    关键词: 性格特点  男人典型  

    本文通过对董仲舒"人性论"的探索,发现人性不属于阶级的范畴,对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分析不应该只以阶级的立场和社会功用角度为出发点。同样,《雷雨》中周朴园性格特点的实质并不是阶级的必然产物,他在对鲁侍萍的情感变化上的种种表现,实属人性的正常体现,也是中国男性性格的典型。

  • 论《四世同堂》的民俗学价值

    关键词: 民俗学  北平  民俗  

    在《四世同堂》中,老舍以厚重而生动的北平语言,描绘出了如祁老人、瑞宣、大赤包、冠晓荷等一系列老北平人物,展现了风味浓郁的北平生活画卷,也保留了极其丰富的老北平民俗。

  • 梁实秋文学思想浅论

    关键词: 梁实秋  文学思想  人性论  

    梁实秋作为上世纪中国文坛的重要人物,其文学创作是对社会生活的感受和体验的升华,这些影响深远的文学思想有其独特的文学人性论和自给自足的文学评论体系。其中,人性观融合了中西方文化,成为梁实秋文学思想体系的核心。本文将对梁实秋的文学思想体系作一探讨,以期给文人的思想一个合适的文学定位。

  • 语言学痛楚的印记——《巴别塔之犬》的另一种解读

    关键词: 巴别塔  语言  沟通  

    本文从《巴别塔之犬》男女主人公保罗和露西的悲剧展开,说明造成悲剧的根本原因是双方沟通的不力。探讨了男主人公为何无法突破作为语言学教授所形成的思维框架,从而忽视了沟通的本质,进而分析了此故事带给人们的深层寓意。

  • 向谁说再见——解析约翰·麦加恩作品《告别》

    关键词: 离别  

    约翰·麦加恩是爱尔兰文坛上最富盛名的小说家之一。《告别》是他的第三部长篇小说,发表于1974年,是作家历经数年的心血。本文将探讨作者以《告别》为小说命名的原因,解析小说中离别的场景,从而深入发掘小说的主题——爱情、社会和死亡。

  • 米兰·昆德拉《雅克和他的主人》中的小说观分析

    关键词: 戏剧  自由  嘲讽  变奏  

    米兰·昆德拉的戏剧《雅克和他的主人》表现出他对当时极权社会的极度嘲讽和对现实世界的无情否定,同时也渗透着昆拉德对现实世界自由的热烈追求。正是通过对艺术本质的探索和思考,昆德拉选择以戏剧这种夸张的形式来表现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 《第二十二条军规》中爱的伦理

    关键词: 爱  异化  践行  

    《第二十二条军规》反映了现代社会中人性的异化,海勒试图通过这本小说探索人的出路问题。本文结合弗洛姆的伦理思想,解读该小说中海勒对爱的思考和对人类生存处境的人性关怀。

  • 真实到嗦的感情——通过《洛丽塔》阐述色彩与阴暗美学的关系哨罗

    关键词: 洛丽塔  色彩  阴暗美学  审美  道德  

    《洛丽塔》是纳博科夫流传最广的作品,故事描述了一个中年男子和未成年少女的爱情故事,由于涉及题材敏感,作品1958年才得以出版。作者纳博科夫在上世纪70年代被誉为"当代小说之王",其作品多样丰富,涵盖诗歌、剧本、小说、翻译、昆虫等领域。而《洛丽塔》的魅力在于,一个移民到美国的作家比很多美国本土作家更了解并创造了真实的美国社会和文化背...

  • 评短篇小说《犹太鸟》的犹太幽默风格

    关键词: 犹太鸟  犹太幽默  

    二战后的美国犹太作家有着共同的创作风格,就是犹太幽默。伯纳德.马拉默德是其中的一位佼佼者。本文将从犹太幽默的文化内涵和文学上的表征以及犹太幽默在作品中的全方位的功能展示,来评论马拉默德短篇小说集《魔桶》中《犹太鸟》的犹太幽默风格。

  • 死亡之美——论福克纳《喧哗与骚动》中的死亡意识

    关键词: 死亡美学  死亡意识  

    威廉·福克纳是20世纪最为杰出的作家之一,他的作品具有一种独特的个人风格。《喧哗与骚动》是其最为重要的作品之一,也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品。在这部作品中,福克纳使用了意识流的创作手法,复兴了古希腊文学以及基督教文学中的死亡美学,从而让整部作品充满了一种史诗般的悲壮。

  • 试析福克纳小说的叙事艺术特点

    关键词: 福克纳小说  叙事模式  嵌入  审美  

    美国作家威廉·福克纳以其独特的繁复叙事方式表述了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与理解,并在情节不断裂开的叙事模式中着力展开故事情节。本文通过分析研究福克纳小说,概括了其叙事方式是"嵌入",它使得过去、现在与将来一起出现,更加贴近真实,辅助了小说主题的表达,具有很高的审美意义。

  • 论拉康语境下《永别了,武器》中的主体分裂

    关键词: 主体  能指链  他者  分裂  阉割  

    拉康认为人生就是主体不断被他者阉割的过程,自我在本质上是虚幻和分裂的;拉康式哲学构成了海明威小说《永别了,武器》的结构框架。主人公亨利接受作为具有象征意义的能指链而建构主体,在意识到能指链的断裂时,主体分裂。亨利的成长过程就是接受他者的过程,也是被阉割的过程。作家海明威的参战经历是其独特的人生体验:战争阉割了海明威,造就了他...

  • 个人主义的社会回归——《老人与海》中海明威的创作思想探析

    关键词: 经济个人主义  集体个人主义  回归  

    在《老人与海》中,海明威沿袭了前期的创作风格,成功塑造了桑迪亚哥这一深入人心的"硬汉"形象,但同时又为其注入新的思想,即对美国达尔文式经济个人主义的重新思考。老人的出海、搏斗、迷惘以及归航诠释了个人主义回归社会的主题思想。海明威提倡更为理性的集体个人主义,这种观点体现了海明威作为一个伟大作家的时代责任感。

  • 《大地》的流行密码

    关键词: 情感密码  非主流文学  美国精神  自然主义  重农主义  主题  

    美国作家赛珍珠一直是一个有争议的小说家,其代表作《大地》虽以异国情调获得了大众的青睐,但却始终不被主流作家所重视。然而,该小说于1931年在美国刚一出版便获得了巨大的轰动,赛珍珠也因此书而获得了普利策奖、学院奖和诺贝尔文学奖。本文试从美国30年代的历史、文化语境中,来探究这部由美国女作家创作的中国农村题材小说被美国民众接受的情...

  • 从生态女性主义视角解读赛珍珠《大地》

    关键词: 生态女性主义  阿兰  联系  

    赛珍珠在《大地》中塑造的阿兰是生活在封建社会旧中国的典型农村妇女形象。阿兰的悲欢离合与大地密不可分,她在家庭中担当着大地般繁衍生息、养育众生的角色,也像大地一样遭受着男权社会的压迫,被置于社会的边缘。然而,阿兰的聪慧勇敢坚韧又给予了她成为社会主体的能力。阿兰才应为大地的主宰。

  • 《林中之死及其它》中艺术家和女性到女性艺术家的嬗变

    关键词: 艺术家  女性  女性艺术家  

    艺术家是舍伍德·安德森作品永恒的主题和不朽的主人公之一,而艺术家的成长总是与女性有着不解之缘。短篇小说集《林中之死及其它》使这一主题得到了进一步的演绎。女性由被美化神话了的所有苦难的承受者、男性世界的"喂养者"演变为具有魅力、充满智慧的独立女性,作品在主题上也完成了从艺术家和女性到女性艺术家的跨越。

  • 《天使望故乡》的存在主义解析

    关键词: 存在主义  荒谬  自由选择  

    《天使望故乡》是美国作家托马斯·沃尔夫的一部自传性长篇小说,讲述了主人公尤金从出生到大学期间的人生经历及内心成长历程。尤金对生命意义的探寻与其家人在生活中的沉沦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这正与关注人类生存、自由和选择的存在主义者不谋而合。

  • 试论《红色英勇勋章》蕴涵的战争观念与社会价值

    关键词: 社会意识形态  价值观  19世纪末美国工业化社会  隐喻  

    《红色英勇勋章》是美国作家斯蒂芬·克莱恩的代表作。小说因对战争现实的忠实客观反映、对战争主体意识和心理活动的深刻探讨,而被看作是一部伟大的现代战争小说。但是作家克莱恩只是想写一部足以轰动的战争小说吗?本文将从作品的符号表征入手,探索战争主题的社会认知意义及其所蕴涵的价值观转变,进而揭示出小说中所叙述的战争实际上是当时美国...

  • 试论《看不见的人》的自我寻求与抗争

    关键词: 自我寻求  理想幻灭  

    《看不见的人》被认为是自二战以来最优秀的划时代小说,又被称为美国黑人生活的史诗。作者通过描述美国黑人从南方到北方、从地方到城市、从天真到醒悟这一过程,来叙述主人公的自我寻求与社会抗争。小说的主人公最后宁愿呆在地下室里做个地下人。通过安排这样的结局,作者试图揭示黑人的悲惨命运和对种族歧视的控诉,并以此传达出建立更加合理的社...

  • 浅析韦尔蒂《金苹果》独特的叙事模式

    关键词: 叙事模式  小镇闲话  夸张  

    尤多拉·韦尔蒂的《金苹果》自发表以来,就以其独特的小镇闲聊的叙事方法赢得了广泛赞誉,并受到了评论的广泛关注。本文试透过小说《金苹果》一书,来分析韦尔蒂独特的叙事模式及其所起的作用。

  • 试析《觉醒》中埃德娜实现自我的艰难历程

    关键词: 实现自我  女性意识  自由  解脱  

    本文主要从《觉醒》的女主人公埃德娜心理的三个发展阶段,来分析她从压抑到觉醒到最后的抗争直至彻底解脱重获新生的心路历程,及其所表现出来的女性自我意识和女性性意识的觉醒。埃德娜的觉醒在那样一个男权主义的时代是不被人理解和接受的,社会习俗和婚姻道德使她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最终只能投入大海的怀抱以求重获新生和自由。

  • 孩子的眼睛 现实的世界——评析《汤姆·索亚历险记》中马克·吐温对儿童心理的描写

    关键词: 汤姆  儿童  心理世界  

    《汤姆·索亚历险记》是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的代表作之一。本文主要通过对这部小说中缤纷多彩的儿童心理世界的描写,求证了马克.吐温是深谙儿童心理描写的大师,同时也剖析了马克.吐温是如何通过孩子的眼睛来批判现实社会的。

  • 盖茨比和思嘉“美国梦”之比较研究

    关键词: 美国梦  盖茨比  思嘉  

    "美国梦"是一个极富弹性的概念,有其丰富的内涵。美国人精神和物质的企求、企望都在其中得到不同程度的折射。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历史的沉淀,它逐渐演变成美国的民族意识,并在推动历史前进、促进社会进步和经济文化的繁荣上起过不可估量的作用。"一切为了发财"已成为"美国梦"的主要载体,而这一载体在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和《飘》的主人身上均得...

  • 美好童话中的阴暗面——浅析《纳尼亚传奇》中的偏见主题

    关键词: 偏见  歧视  宗教  

    《纳尼亚传奇》是英国著名作家和基督教神学家C·S·刘易斯的代表作,作品主要讲述了七个相关却又相互独立的童话故事,在这些故事里,主人公即四个孩子在神秘世界纳尼亚王国共同经历了离奇和梦幻的生命历程。《纳尼亚传奇》是英美家喻户晓的儿童读物,故事的主题宣扬的是真、善、美。但是在这种主题之下,作品中还流露出女性歧视、宗教偏见等阴暗的一...

  • 在自然美中获得新生——从《马贩子的女儿》看劳伦斯作品的主题

    关键词: 新生  

    劳伦斯的作品有两个基本主题:对工业文明的憎恶和对人本质的探索。本文通过分析《马贩子的女儿》中马贩子的女儿梅贝尔获得新生的两条途径,全面诠释了劳伦斯作品的两大主题。

  • 解读艾米莉·勃朗特《呼啸山庄》的悲剧意识

    关键词: 悲剧意识  冲突  运用  

    《呼啸山庄》是艾米莉·勃朗特创作的惟一一部小说,本文通过重点分析《呼啸山庄》中男女主人公的悲剧性格与命运,从悲剧冲突之动因、实质与和解探讨了《呼啸山庄》的悲剧意识。作家在小说中运用了很多悲剧元素烘托出了悲剧氛围、以达到悲剧效果,尤其是其象征手法的运用,令人对故事中的人物悲剧命运产生更加深刻的理解。

  • 转型期俄罗斯文学的多元化结构探析

    关键词: 转型期  俄罗斯文学  多元化结构  

    20世纪八九十年代,俄罗斯文学在社会动荡、政党更迭、经济萧条的历史背景下呈现出多元化的结构特点,现实主义文学、批判主义文学、后现代主义文学和反思文学等不同风格的文学作品一方面彰显着各自独特的文学特点,另一方面互相渗透、彼此砥砺,构成了转型时期的俄罗斯文学特有的风格。

  • 从深层结构解读《破戒》的主题——以身份认同与国民国家为中心

    关键词: 深层结构  身份认同  国民国家  近代自我  

    长篇小说《破戒》(1906)以明治时代残留的部落民歧视问题为主题,深入探讨了边缘化的身份问题,被誉为日本近代文学史上的纪念碑式的杰作。通过深入解读"戒"与"破戒"的二元对立可以知道,导致主人公濑川丑松产生"内面的苦恼"的深层原因是边缘化的部落民身份与立身出世主义等国民国家意识形态不可调和的矛盾。最后,丑松的身份告白象征着自我同一性的...

  • 浅析宫泽贤治作品中的和谐意识

    关键词: 宫泽贤治  佛教  和谐意识  影响  

    宫泽贤治的作品在全世界受到普遍关注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的作品充分展现了和谐意识,即在充满不和谐因素的现实世界中,建立一个平等的,人与人、人与动物、人与自然都能和谐相处的人间天堂。宫泽贤治所生活的时代是一个充满着不和谐因素的时代,但他始终坚持追求和谐的道路,这与他的宗教信仰——佛教有着密切的联系。

  • 《源氏物语》中六条院女主人性格与命运分析

    关键词: 六条院  女性  性格  命运  

    《源氏物语》被誉为日本古典文学的巅峰之作,其男主人公源氏风流倜傥,一生拥有很多女人。在他政治生涯达到顶峰之时,他修建了六条院寓所,用于安排昔日的情人。那些风情万种的女人生活在物质极度奢华的六条院,却各有各的凄楚和不幸。本文拟从六条院的几个女主人的性格与命运分析其不幸根源,揭示男尊女卑、一夫多妻的平安时代女性命运的坎坷和多劫...

  • 影射的力量——《奥赛罗》中伊阿古的话语策略

    关键词: 影射  伊阿古  奥赛罗  合作原则  听话人态度  

    影射是一种语用含义,具有煽动性。通过解析《奥赛罗》中伊阿古对奥赛罗的话语,本文论证了影射策略的运用必须要以听话人对命题的态度为基础,从而进一步说明了影射作为一种会话策略在文本中所起的作用。

  • 原型理论视角下的《拉米亚》

    关键词: 原型理论  拉米亚  蛇女  

    《拉米亚》作为文学作品,我们在解读它时并不能把其孤立起来,而要将它置于整个文学领域中。用原型理论研究这部作品,这样不但能对作品提供一种不同的诠释,还可以探究人们内心深处的思想感情,从而启发新一代作家的文学创作,为我国文学创作的发展做出贡献。

  • 试论雪莱诗中的英雄主义特质

    关键词: 雪莱诗  英雄主义  特质  

    诗人雪莱在自己的诗歌中,时时以英雄主义的精神面貌示人,他用绚丽的语言和惊人的想象力营造出一幅有别现实社会的美好图景,在其浪漫主义的表象下,深含着诗人的忧患意识和对社会弊端的洞察,还有其高亢的英雄主义特质。因此,在他的如《麦布女王》、《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伊斯兰的反叛》、《西风颂》等诗歌中,都表现出对人类未来世界的追求,表...

  • 华兹华斯与弗罗斯特自然观之比较

    关键词: 自然观  比较  

    英国湖畔诗人华兹华斯是19世纪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的主要奠基者;弗罗斯特是20世纪美国最负盛名的绿色田园诗人。这两位诗人的自然观有很多相似之处,但存在差异和不同的侧重点:华兹华斯认为自然是整体的"天人合一"的,弗罗斯特则认为自然与人是分离的。本文认为,形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在于:两位诗人不同的时代背景、思想渊源、人生经历等因素。论文拟对...

  • 解读谭恩美小说中跨文化语境的女性身份

    关键词: 谭恩美  跨文化  情结  

    谭恩美是著名美籍华裔女作家,她的作品传达了不同的文化信息,对女性自我的关注和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丰富的意义蕴涵。本文探讨了其作品中所展现的女性自我主体性、中国情结及中国想象,阐述了身处跨文化语境中的美籍华裔女作家对女性自我的纺织。

  • 浅谈美籍华人女作家谭恩美的民族情结

    关键词: 华人女作家  主题  民族情结  

    美国华人女性文学是西方现代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相互冲撞的交叉点,而谭恩美是美国华人女作家的代表。本文以华人女性文学与中国传统文化关系为基础,围绕华人女性作家的民族情结从文化主题、作品内在品质中的中国传统文化来探讨华人女性文学。

免责声明

若用户需要出版服务,请联系出版商,地址:吉林省长春市人民大街6255号,邮编:13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