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 立即咨询
中外文化与文论杂志

杂志介绍

中外文化与文论杂志是由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四川大学国家级重点学科 比较文学研究基地主管,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四川大学国家级重点学科 比较文学研究基地主办的一本CSSCI南大期刊。

中外文化与文论杂志创刊于1996,发行周期为季刊,杂志类别为文学类。

中外文化与文论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 主管单位: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四川大学国家级重点学科 比较文学研究基地

  • 主办单位: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四川大学国家级重点学科 比较文学研究基地

  • 国际刊号:暂无

  • 国内刊号:暂无

  • 发行周期:季刊

  • 20世纪俄国文艺学与中小学语文教学

    关键词: 俄国文学  中小学语文教学  俄罗斯文学  文学化  文学走向  果戈理  白银时代  哲学化  俄罗斯文化  

    <正> 俄罗斯文化是一种精神文化,俄罗斯文学是一种最富于精神性的文学。哲学文学化和文学哲学化,是俄国文学最显著的特征之一。19世纪俄国文学和俄国解放运动紧密联系、息息相关、相互呼应,这是俄国19世纪文学走向辉煌的最根本的原因。正因为如此,整个19世纪以普希金的名字为标志的俄国文学,成为世界

  • 汉语“文化诗学”:在俄罗斯传统与美国学派之间——关于“文化诗学”术语及其多样化形态的思考

    关键词: 文化诗学  文学理论界  新历史主义  诗学传统  维谢洛夫斯基  赫金  诗学研究  洛特曼  童庆炳先生  文艺理论  

    <正> "文化诗学"术语和学派的廓清文学理论界频繁地使用的"文化诗学"这个术语在汉语语境中,大致呈三个不同的意义取向:美国新历史主义学派、以巴赫金为代表的俄国诗学和汉语诗学语境下的使用。美国新历史主义学派。在20世纪80年代美国新历史主义学者斯蒂芬·格仁布莱特(Stephen Greenblatt)的界定。1987年,美国"文化诗学"的首席代表格仁布...

  • 文学理论的迁徙:俄国文论与中国建构的俄苏文论

    关键词: 俄国文学  文学理论  俄苏  苏联文学  现代中国  启蒙主义  车尔尼雪夫斯基  无产阶级文学  审美活动  唯物主义美学  

    <正> 毫无疑问,现代中国对文学甚至整个审美活动的认识、理解和判断,深受俄国文学理论的影响: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追求文学的启蒙主义功能和写实主义创作的潮流、20世纪20年代后期以来关于无产阶级文学的论争、20世纪30年代以来对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强烈认同、20世纪50年代以来直接搬用苏联文学理论教科书等,这些现象促成了一种奇特的景观,...

  • 文化研究:跨越“语言的囚笼”——巴赫金的文化批评理论实践对文学研究的启示

    关键词: 赫金  文化批评  形式主义批评  理论实践  庸俗社会学  俄国形式主义  理论发展史  文艺理论  阿克梅派  

    <正> 纵观20世纪文学理论发展史,可以看到两种迥然不同的景象:在西方占主导地位的一直是形式主义批评。由于无力摆脱"语言的囚笼"的桎梏,文学研究的路子陷于越走越窄的困境;而在苏联和中国等国,则是社会学批评占上风。在庸俗社会学盛行时,文学研究几近陷于死胡同。文学研究何去何从?如何摆脱困境?巴赫金的文化批评理论实践给人以极大的启...

  • 文学文本的心理语言学研究

    关键词: 文本类型  心理语言学研究  美学功能  文体学  语言分析  语言学领域  人类精神活动  交际意图  性格特征  语言学角度  

    <正> 1.引论文学创作与鉴赏是人类精神活动的一种高级形式,其复杂的机制和过程至今尚未被完全揭示。作为文学创作的产品,文学文本历来是文学研究者与文学批评家所必须关注的对象,同时也是语言学领域文体学或功能修辞学的研究对象之一。但是,语言学家在分析文学文本的语言时,一般将文本视作言语交际的基本单位,对言语片段之间的语言联系方...

  • 维果茨基《艺术心理学》的主要观点

    关键词: 维果茨基  文化历史心理学  艺术心理学  著作出版  语言意识  文艺心理学  内部言语  心理语言学  阅读过程  心理机制  

    <正> 1.引言维果茨基(1896年-1934年)作为20世纪最有影响的心理学家之一,他创立了俄罗斯文化历史心理学理论,早在20世纪20年代初创作了《艺术心理学》(1925年),尽管由于各种原因该著作出版延误了40年之久,但直到今天,学术界仍然认为维果茨基的著作至今仍保持着科学上的现实意义。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他

  • 论屠格涅夫《散文诗》的文体特征

    关键词: 猎人笔记  对话录  诗眼  象征主义  文学体裁  俄罗斯文学  罗亭  莱蒙托夫  少女形象  

    <正> 屠格涅夫创作《散文诗》时,散文诗这一文学形式还未流行,或者说,作为一种文学体裁,它还未完全成熟和定型。从这个意义上说,屠格涅夫算得上散文诗的先驱之一。散文诗首先是诗,诗是散文的灵魂。它有诗的情思、诗的意境、诗的手法,但又可以不受诗的格律的限制,换言之它有散文的自由。散文诗虽是用散文的形式写成的,但它又因诗意的统领而...

  • 生命不能承受之重——试析《大雷雨》中卡捷琳娜的爱与死

    关键词: 奥斯特洛夫斯基  奥斯特罗夫斯基  爱情故事  性格特征  鲍里斯  社会环境  洛夫  妇女心理学  人神  人民文学  

    <正> "从前有一个名叫卡捷琳娜的姑娘。她从小过着无忧无虑、天真无邪的生活,她善良、天真、充满幻想,她经常去教堂祈祷、喜欢听香客讲故事和在大自然中散步。可是出嫁以后她受尽了婆家的压制,她所爱的人又不能够给她带来幸福,绝望之中她跳进了伏尔加河……。"这就是奥斯特洛夫斯基在《大雷雨》中讲述的一个普通而又平凡的爱情故事。谈到...

  • 掀开《穷人》的“外套”

    关键词: 陀思妥耶夫斯基  小说文体  小说结构  贝科夫  生活素材  复调小说  创作激情  结构形态  组织构造  俄国文学  

    <正> 小说结构过程是一种"由表及里、由现象而实质、由客体到主体的深化过程"。因此洋葱理论也可用于说明小说的结构形态。"小说文体的结构,是指作品内部的组织构造和总体安排",是作家依靠独特的语言组合与语言秩序、怀着强烈的创作激情对丰富的生活素材进行的编排剪裁。小说文体结构应该是多层次的,象

  • 由辞象到抒情主人公——浅析普希金诗作《Послание вСибири》

    关键词: 抒情主人公  十二月党人  多耶  米哈伊洛夫  残酷镇压  维诺格拉多夫  文学理论家  作品思想  社会影响  拉维  

    <正> 1825年10月,在彼得堡爆发了十二月党人起义,当时普希金被软禁在米哈伊洛夫斯克村,起义遭到沙皇的残酷镇压。普希金于1827年写了《寄语西伯利亚》,支持和鼓舞着流放中的革命者。普希金请十二月党人的妻子穆拉维约娃将这首诗带往西伯利亚。过了不久,十二月党人奥多耶夫斯基以流放西伯利亚的囚徒的名义,和诗一首,表明他们虽然深陷囹圄,...

  • 从三种传记作品看苏俄高尔基研究

    关键词: 传记作品  俄罗斯文学  苏联文学  巴本  青年近卫军  韦建国  潘菲洛夫  波格丹诺夫  索莫夫  叙述语言  

    <正> 联结了俄罗斯文学两个时代的大文豪高尔基,因种种原因,以不同的甚至是截然相反的形象出现在众多的传记和研究著述中。以历史事实为基准,比较苏俄出版的不同版本的高尔基传记,分析其得失,有利于对高尔基客观科学的再认识。(一)在众多的苏俄出版的高尔基传记中,除了那些为阶段性政治需要服务而严重歪曲历史事实的作品外,苏联青年近卫军...

  • 梅列日科夫斯基面对屠格涅夫的两副面孔

    关键词: 梅列日科夫斯基  俄国文学  象征派  俄罗斯文学  陀思妥耶夫斯基  陌生女郎  勃洛克  俄罗斯精神  苏联文学  

    <正> 梅列日科夫斯基对屠格涅夫的评论几乎伴随着这位批评家文学活动的全过程,同时也伴随着俄国象征派的始(19世纪90年代初)与终(1908年~1911年),其开始是以《论现代俄国文学衰落的原因及其新流派》(1893年)这一著作的问世为标志的。在这部文论中,梅列日科夫斯基将对屠格涅夫的研读置于19世纪60年代以来俄国文学及其批评的大背景之上。梅...

  • 颠覆传统文学的另类文本——索罗金作品解读

    关键词: 索罗金  作品解读  文本意义  小说写作  玛丽娜  艺术价值  作品介绍  布罗  青年组织  奥列格  

    <正> 2002年6月27日,莫斯科激进青年组织"同行者"成员和部分市民举行了声势浩大的"维护文学道德性"活动。他们在大剧院门口广场上集会,当众撕毁并焚烧索罗金的作品。之后有人指控索罗金利用《蓝油脂》传播色情,败坏社会道德,继而掀起了一场声讨索罗金的风波。那么索罗金的作品到底如何?有无艺术价值?若有,艺术价值何在?为何在国内外畅销而...

  • 巧妙的形式 丰富的内涵——析《太阳的印象在心里渐渐淡去》

    关键词: 阿赫玛托娃  诗歌创作  原诗  结构安排  语言特色  诗段  诗行  围炉诗话  女性形象塑造  俄罗斯民族  

    <正> 阿赫玛托娃的诗善于通过巧妙的结构安排,使极为普通的词语和物象在极其短小的篇幅中表达出丰富的情感和内涵。《太阳的印象在心里渐渐淡去》是其代表作之一,被广泛收入各种文集,本文拟通过对该文本的解读,分析阿赫玛托娃的诗歌创作艺术和语言特色。先录原诗于下:

  • 俄国后现代主义小说中的互文性特征

    关键词: 后现代主义小说  互文性理论  托尔斯泰娅  后结构主义  文本意义  陀斯妥耶夫斯基  朱丽娅  多耶  果戈理  

    <正> 一互文性这个概念最早是由法国学者朱丽娅·克里斯蒂娃(JuliaKristeva)提出的,按克里斯蒂娃的理解,互文性实际上是指"一文本与其他文本之间的相互关系"。她在《符号学》一书中指出:"任何作品的文本都是像许多行文的镶嵌品那样构成的,任何文本都是其他文本的吸收和转化。"互文性理论是后结构主义对结构主义文本观的超越。从结构

  • 论俄罗斯女作家娜塔利娅·托尔斯泰卡娅的创作特点

    关键词: 塔利娅  创作特点  俄罗斯文学  道德观念  女性命运  米哈依洛夫  女性写作  人物形象  俄苏  蜚声文坛  

    <正> 娜塔利娅·托尔斯泰卡娅(Hataлия Toлctaя)是当代俄罗斯'新浪潮流派'(Hobaя BoлHa)的一员,她以女性特有的敏锐观察力和缜密的思维表现了20世纪90年代至今俄罗斯大变革、大转型时期社会生活和道德观念所发生的巨大变化,以及这一变化给人们的精神和生活带来的冲击;同时她的作品中也饱含着俄罗斯女作家对生活的本能热爱和对善良的执著追...

  • 科幻小说?抑或预警小说?——布尔加科夫的《不祥之蛋》和《狗心》两小说解析

    关键词: 布尔加科夫  狗心  出版审查  米哈伊尔  不知道  水陆两栖人  赫尔岑  毛瑟手枪  威尔斯  革命进程  

    <正> 1925年5月8日,高尔基给文学家米哈伊尔·斯洛尼姆斯基的信中写道:"我很喜欢布尔加科夫,很喜欢,但他没有把小说写完。他没有使用爬行动物向莫斯科进军的情节。想想看,这该是一幅多么有趣的画面啊!"这是高尔基对布尔加科夫在同年2月面世的中篇小说《不祥之蛋》的评价,看来他意犹未尽,但当时远在西欧的高尔基根本不知道国内出版审查的严...

  • 当代俄罗斯女性小说创作的风格特征

    关键词: 文学奖项  男性作家  托尔斯泰娅  感伤主义  谢尔巴  俄罗斯文学  科娃  反乌托邦  八九十  女性小说  

    <正> 20世纪八九十年代,女性文学在俄罗斯的大规模出现,早已经成为了一个引人注目的文化和文学现象。俄罗斯的文学也和世界上很多国家的文学一样,呈现出一种"女性化"的趋势。女性作家的作品无论就数量还是就影响而言都已经不亚于男性作家,她们也不断地成为各种文学奖项的获得者,所有这些都表明,当

  • 普罗汉诺夫创作中的车臣战争与东正教信仰

    关键词: 当代著名作家  布鲁斯  车臣人  页页  俄军  科夫  俄罗斯人民  格罗兹尼  俄罗斯民族  俄罗斯历史  

    <正> 亚历山大·普罗汉诺夫是俄罗斯当代著名作家,他的创作一般都贴近现实,反映现实社会的重大事件。在长篇小说《车臣布鲁斯》(1997—1998年)和《夜行者》(2000年)中,作家描绘了车臣战争的画面。作家把《车臣布鲁斯》和《夜行者》称做是'献给历经阿富汗战争和车臣战争洗礼的俄罗斯军人的教堂。他像描绘教堂壁画一样写下一页页文字,在壁画...

  • 对叶赛宁和艾青诗歌创作的几点比较

    关键词: 叶赛宁  艾青  诗歌创作  意象派  田园生活  顾蕴璞  上海文艺出版社  无赖汉  大堰河  

    <正> 1931年在巴黎,对诗歌发生兴趣的艾青,买了一些法文版的俄罗斯诗集,其中包括叶赛宁的《无赖汉的忏悔》。通过阅读叶赛宁的诗,艾青逐渐喜欢上了叶赛宁。叶赛宁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对乡村的描写,对革命的歌颂,尤其是叶赛宁诗歌中特有的温柔的忧郁气质,逐渐感染了艾青,影响了艾青的诗歌创作。'叶赛

  • 高尔基与安德列耶夫的通信交往

    关键词: 安德列耶夫  创作思想  小说写作  俄罗斯文学  俄国文学  信使报  巴尔  就这样  瓦西里  

    <正> 1898年4月5日,《信使报》总第94期刊登了一篇作者署名为列·安德列耶夫的短篇小说《巴尔加莫特和加拉西卡》,描写一位警察在复活节那天善待了一位流浪汉的故事。这部短篇小说引起了高尔基的极大兴趣,他立即写信给《信使报》的一位友人索要安德列耶夫的通信地址,友人很快把高尔基的来信转给了安德列耶夫,安德列耶夫收到信后很快就给高...

  • 什梅廖夫小说题目的意义

    关键词: 俄罗斯人  俄罗斯文学  社会矛盾  人类社会  俄罗斯历史  莫斯科河  米哈依  祖国母亲  邻居们  

    <正> 伊·谢·什梅廖夫(1873—1950年)是俄罗斯第一代侨民浪潮中杰出的作家之一,他的创作充满了对人民的命运和俄罗斯未来的忧虑,试图探索找到一条化解社会矛盾、消除精神道德冲突的可能途径,概括了作家半个世纪以来对人类社会的思考,是作家关于俄罗斯、俄罗斯人及其在尘世的意义及作用的观察与沉思的结晶。什梅廖夫的小说题目起着有机的、...

  • 落寞的行者——试论布尔加科夫小说的自传性

    关键词: 布尔加科夫  自传性  兰德  玛格丽特  俄罗斯文学  谢尔盖耶维奇  索尔仁尼琴  阿赫玛托娃  彼拉多  上尉的女儿  

    <正> '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杜甫评说李白的这两句诗,恰如其分地概括了俄罗斯作家 M.A.布尔加科夫的命运。布尔加科夫现象是俄罗斯20世纪文坛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尽管这种关注是作家生前所期盼的,但它却来得太晚。作家生前落寞、潦倒,作品处处受到批判。而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起,作家去世20多年后,却迎来了一个其作品的出版热潮。那...

  • 纳博科夫手下的“牌局”——论《贵人、女人、小人》叙事话语特征

    关键词: 纳博科夫  叙事话语  叙述人  艺术作品  迷惑性  第三人称叙述  叙述方式  生活真实  艺术技巧  家集  

    <正> 纳博科夫的创作是20世纪一个异常复杂的文学现象。在创作观点、手法、风格方面,他迥异于传统作家,他反对文学是社会生活真实反映的说法,而只承认文学和现实之间有着一种创造性的联系。他认为,"伟大的艺术作品‘是一个新的世界’,作家是魔法师——"伟大的作家集叙述人、导师和魔法师为一身,但魔法师的角色在他身上占主导地位并使他成...

  • 普拉东诺夫研究近况(2000—2004)

    关键词: 拉东  俄罗斯文学  反乌托邦小说  普拉  爱情主题  文学传统  陀思妥耶夫斯基  科娃  特瓦尔多夫斯基  纪念活动  

    <正> 自从20世纪80年代后半期开始回归以来,全世界的读者和研究者都为普拉东诺夫这座文学"高塔"宏伟、神秘而凄凉的英姿所倾倒,短短的十来年间,不仅作家的作品以各种语言和版本越出越多,而且研究作家及其作品的学术成果也大有汗牛充栋之势。特别是在1999年隆重庆祝作家百年诞辰纪念活动开展以后,5年来无论是在俄国国内还是在全球范围内都...

  • 拉斯普京小说《木房》的主人公形象分析

    关键词: 拉斯普京  主人公形象  小说写作  俄罗斯人民  活下去  俄罗斯民族  告别马焦拉  俄罗斯精神  庄严宣告  达丽  

    <正> 苏联解体之后面对全俄罗斯的衰败和全民的意志消沉,整个世界都在问:"俄罗斯人究竟怎么了?"拉斯普京也为自己的民族深深地痛苦,在《住院》里,他就借主人公之口庄严宣告:"现在最重要的是——堂堂正正地活下去。"在《葬人同一片土地》里他把母亲的死与女儿精神上的新生联系在一起。他把"人民"与"居民"区分开来,并用通行于贝加尔湖的规则...

  • 幽细凄清 声情双绝——谈阿赫玛托娃早期创作的艺术特色

    关键词: 阿赫玛托娃  阿克梅主义  艺术特色  白银时代  女诗人  生命感悟  抒情主人公  古米廖夫  瓦西列夫  逆喻  

    <正> 俄罗斯"白银时代"阿克梅主义女诗人阿赫玛托娃的早期创作从1900年末至1922年,这期间共有5部诗集问世:《黄昏》(1912年)、《念珠》(1914年)、《白色的鸟群》(1917年)、《车前草》(1921年)和《Anno Domini》(1922年)。这5本诗集收录了250多首抒情诗,除个别的几首之外,其余的都是爱情抒情诗。阿赫玛托娃早期的抒情诗语言明快,浅近清新,...

  • 《卑劣的小鬼》中萨沙与柳德米拉原型浅析

    关键词: 柳德米拉  萨沙  索洛古勃  古希腊文明  阿多尼斯  勃洛克  基督教思想  科夫  深层意识  摩西  

    <正> 对古希腊多神教将爱视为情欲的放纵之批判体现于索洛古勃的不少作品中。很多学者以索洛古勃热衷于古希腊文明就一口咬定他对古希腊文明的成果是全盘吸收。的确,这一观点在索洛古勃的作品中可以找到许多佐证,如索洛古勃对人体美、和谐、大自然的向往和钟爱等。但是,如果将其理解为作者对古希腊文明的全盘吸收则明显带有片面性。他的有...

  • 《日瓦戈医生》经典性初探

    关键词: 日瓦戈医生  帕斯捷尔纳克  张秉衡  沃兹涅先斯基  批判意识  尤里  普鲁斯特  埃斯库罗斯  经典化  

    <正> 当帕斯捷尔纳克《日瓦戈医生》回归前苏联时,读者惊诧于作品所浸透的悖世之论,又为帕斯捷尔纳克的不幸遭遇而掬一把同情之泪。几十年过去了,这部作品依旧是魅力不减当年,那只能是它经典的缘故了。何谓"文学经典",罗曼·罗兰说过:"像歌德、雨果、莎士比

  • 《切文古尔》阅读札记

    关键词: 小说情节  爱情主题  古尔  人物形象  苏联作家  作品研究  普拉  性常  拉东  讽刺意味  

    <正> 前苏联作家普拉东诺夫及其作品自20世纪80年代回归以来,就成为俄罗斯国内外研究者关注的热点。近年来对其长篇小说《切文古尔》的研究,在复活主题与爱情主题,基督、同貌人、领袖等人物形象,扭曲而陌生化的文学语言等方面取得了卓著的研究成果;而在小说中体现的存在主义时间哲学以及'草原'作为空间性常数对小说情节发展的价值也有非常...

  • 拥抱死亡,为了圣灵之国的降临——由《如果玫瑰花悄然地凋落》中的死亡意象看梅列日科夫斯基的第三圣约基督教思想

    关键词: 梅列日科夫斯基  基督教思想  象征主义  给你  丘特切夫  灵与肉  文学评论集  陀思妥耶夫斯基  俄罗斯文学  三圣  

    <正> 在发表于1892年的《如果玫瑰花悄然地凋落》一诗中,俄罗斯象征主义文学的开创者和理论奠基者之一——德·谢·梅列日科夫斯基这样吟咏道:'如果玫瑰花悄然地凋落,/如果星星在高天里暗淡,/如果浪击峭壁碎成飞沫,/如果落日余晖熄灭在云端。/这就是死,了无挣扎的痕迹;/这就是死,动用美征服心怀,/许给你令人陶醉的安息。/幸福无边的大自然的...

  • 悖论与悲剧反乌托邦小说《我们》研究

    关键词: 反乌托邦小说  扎米亚京  白银时代  俄罗斯语言  恩主  叙事技巧  大洋国  梅列日科夫斯基  帕斯捷尔纳克  左琴科  

    <正> 俄罗斯白银时代的灿烂光环在20世纪末发出更加绚目的光彩。每每读到这些大师的著作,不免惊叹其高超的叙事技巧,精妙的文笔,深邃的思想。被高尔基称为'俄罗斯语言的优秀行家'的扎米亚京,就是其中的佼佼者。虽然他一生中只留下了一部长篇小说——《我们》,但仅这部《我们》就足以使他名垂青史,受后世万人敬仰。它是20世纪著名的反乌托...

  • 索洛维约夫的长诗《三次约会》中的永恒女性即索菲亚崇拜哲学

    关键词: 索菲亚  索洛维约夫  俄罗斯文学  文学创作方面  利斯基  勃洛克  特鲁别茨科伊  白银时代  陀思妥耶夫斯基  布尔加科夫  

    <正> 无论从理论研究还是文学创作方面而言,永恒女性崇拜都不是一个新课题,但却是一个有长久生命力的重要课题。自18世纪末起,经19世纪直至20世纪初期,俄国的哲学家、神学家和作家、诗人及艺术家们对永恒女性和与之密切相关的索菲亚学说一直怀有浓厚的兴趣,以不同的方式关注着俄国文化、文学和艺术

  • 脱离“土壤”的“群魔”——陀思妥耶夫斯基《群魔》中的斯拉夫派立场

    关键词: 陀思妥耶夫斯基  群魔  斯拉夫派  俄罗斯人民  别林斯基  维奇  资产阶级社会  俄国革命  巴扎罗夫  俄国文学史  

    <正> 在我国和俄罗斯以往关于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的批评中,《群魔》得到的评价似乎最低:'在《恶魔》(即《群魔》——引者按)里,作者完全站在为贵族资产阶级社会辩护的立场上。''《恶魔》是一部充满阴暗仇恨和造谣诬蔑的作品。''在小说(指《群魔》——引者按)中他对20世纪60年代和20世纪70年代初的俄国革命运动进行污蔑和攻击,明显暴露了他...

  • 宗教文化札记两则

    关键词: 俄国文学史  文学研究界  俄罗斯文学  我自己  宗教文化  科娃  安德列耶夫  罗扎  圣像画  达利  

    <正> 一在20世纪,普希金被文学研究界塑造成了无神论者、同教会斗争的英雄。我自己在20世纪80年代出版的《19世纪俄国文学史纲》中就受到这样的观点影响,通过分析《加百列颂》来证明普希金的无神论观点。近10多年来,俄罗斯文学研究界生发了宗教阐释的浓厚兴趣,开始深入挖掘俄罗斯古典文学和20世纪文学中

  • 鲜明的时代气息 浓郁的民族特色——俄罗斯吟唱诗歌的社会文化解读

    关键词: 俄罗斯文学史  维索茨基  文艺创作  加利奇  苏联社会  政治变革  俄罗斯民族  俄国文学史  陀斯妥耶夫斯基  俄罗斯精神  

    <正> 在20世纪俄罗斯文学史中,有一种被称为"吟唱诗歌"或"行吟诗歌"(aBTopckaя nechя)的引人注目的文艺创作。它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苏联社会政治变革中短暂的"解冻"时期,以家喻户晓的普及性和非同一般的顽强生命力挺过了半个世纪的时代变迁,其影响也没有因为"城头变换大王旗"而销声匿迹。相反,其代表人物奥库贾瓦、维索茨基、加利奇等人的...

  • 中俄传统文化交流在历史新语境下的延续——评上海出版的《星耀涅瓦河》和圣彼得堡出版的《上海人》

    关键词: 涅瓦河  上海市作家协会  俄罗斯历史  文化交流  俄国文学  王安忆  当代文学作品  维诺格拉多夫  中国当代文学  俄罗斯文学  

    <正> 为庆祝俄罗斯历史文化名城圣彼得堡建城300周年,中国上海市作家协会与俄罗斯圣彼得堡作家协会相约在2003年各自出版一本对方作家的文集,这样,就有了摆在我们面前的两本新书——《星耀涅瓦河》(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年1月出版)和《上海人》(圣彼得堡作家"思想"出版社,2003年12月出版)。这实在是中俄文化交流史上值得纪念的一桩盛事。

  • 关于茨维塔耶娃的宗教意识

    关键词: 茨维塔耶娃  宗教意识  诗歌作品  婚床  帕斯捷尔纳克  勃洛克  科娃  二句诗  就这样  听钟  

    <正> 1.多神意识正统的东正教教徒指责茨维塔耶娃是一个心中无神的异教徒。而她自己也向世人坦言:"从来不是无神论者,永远是多神教信徒"。(茨维塔耶娃;5—363)其实她心中有神,并且始终坚持不懈地在诗歌之途上寻找着自己的神。"最好是我们的基督上帝加入到他的(诗人的)诸神行列中"(茨维塔耶娃:5—363),这是茨维塔耶娃在《良心光照下的艺术...

  • 略论俄罗斯文学中的怜悯主题

    关键词: 俄罗斯文学  内在心理  陀思妥耶夫斯基  俄罗斯文化  安德列耶夫  民族心理  赫克  科夫  彼得洛维奇  基督教精神  

    <正> 如一些思想家所指出的,感伤品质是俄罗斯民族心理和性格的一个本质特征。富于同情心、对不幸的人乃至罪犯充满怜悯和爱也正是他们接受基督教的心理基础,因此可以说怜悯是形成以东正教精神为核心的俄罗斯文化的一个内在始因,是它的一种内在心理机制。赫克认为:"怜悯是俄国人虔敬的真正表现"。关于

  • 从俄国的“安娜”到美国的“安娜”——对俄国电影的一点思考

    关键词: 改编者  叙事视角  名著改编  经典名著  大众读者  外国观众  红色经典  文学名著  演员阵容  人物命运  

    <正> 改编名著经典一直是电影业值得关注的文艺事件。理由很明显,名著经典在大众读者中有较高的认同度。改编者的审美取向和叙事视角有别,社会效应自然不同。前苏联文艺界在改编和拍摄本国经典名著电影方面曾经作出过重要贡献,对世界尤其是意识形态与之非常相似的中国人影响极大,成为一代人的重要回忆

免责声明

若用户需要出版服务,请联系出版商,地址:成都市一环路南一段24号,邮编:610065。本站仅做历史信息展示,不提供任何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