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文化与文论杂志是由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四川大学国家级重点学科 比较文学研究基地主管,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四川大学国家级重点学科 比较文学研究基地主办的一本CSSCI南大期刊。
中外文化与文论杂志创刊于1996,发行周期为季刊,杂志类别为文学类。
杂志介绍
中外文化与文论杂志是由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四川大学国家级重点学科 比较文学研究基地主管,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四川大学国家级重点学科 比较文学研究基地主办的一本CSSCI南大期刊。
中外文化与文论杂志创刊于1996,发行周期为季刊,杂志类别为文学类。
关键词: 中国学界 东欧马克思主义美学 文献整理 学术研究
本文主要梳理近半个世纪以来中国哲学界和文艺美学界对东欧马克思主义美学进行文献整理的重要进展,突出中国学界在此领域所取得的标志性成果。论文认为,中国学界形成了有关东欧马克思主义美学的较为翔实的资料文献,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一些成果已经融汇到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美学的建构之中,这些成果为进一步系统全面整理与研究东欧马克...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美学 卷首语 社会主义国家 现代性批判 赫勒 现代性思想 阶段性成果 审美现代性 课题组研究 实践派
关键词: 布达佩斯学派 文化 多元性 微观性
布达佩斯学派的文化理论揭示了文化在共时性上的多元性特征及历时性上的微观性特征,多元性与微观性是布达佩斯学派文化理论的范式特征。多元性是20世纪文化理解的共识,在此基础上布达佩斯学派进一步指出现代文化的多元性已经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成为一种微观的力量影响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对文化多元性与微观性的阐释使布达佩斯学派的文化...
关键词: 卢卡奇 政治民主 共同体 伦理审美 多元立场
对民主问题的关注,贯穿于格奥尔格·卢卡奇一生的思想活动。当前,学术界对卢卡奇政治思想的伦理意蕴与民主追求关注较少。卢卡奇的《审美特性》《关于社会存在的本体论》和《民主化的进程》构成了相互补充的三部曲,它们共同目的就是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复兴。而且,在马克思主义如何复兴的关键问题上,卢卡奇毫不犹豫地认为民主是解决方案。本文通过对...
关键词: 东欧新马克思主义 乌托邦 激进 哲学 生活
赫勒是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中最负盛名的哲学家之一,她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哲学事业,对哲学有着独到的理解。首先,哲学是一种合理性的乌托邦,饱含着应然的价值观念,对现实构成一种批判性的张力;其次,哲学是一种生活方式,是哲学家对人类的深切承诺;再次,哲学是一种价值选择,内含一种道德责任;最后,哲学是一种批判的社会理论,指向一种激进的乌...
关键词: 南斯拉夫实践派 文化批判 人道主义
南斯拉夫实践派将"文化"理解为一种通过人对更加人道的生活的设计而转变为一个新世界的过程和结果。在社会主义社会中,文化应发挥其桥梁功能、人道化功能与革命功能,但是在南斯拉夫社会自治的共同体中,政治支配着文化,抑制了文化的"乌托邦"维度。实践派反对将市场原则移植到文化领域,反对文化成为社会秩序的"卫道士",反对享乐主义和功利主义文化...
关键词: 宗教 命运 理性 存在
宗教"暂存"是马克思主义对宗教命运的认识,然而宗教如今仍在包括社会主义国家中的一切现存社会体制中有着一席之地,其并未出现消亡的征兆。南斯拉夫"实践派"学者布兰科·波什尼雅克的就注意到了经典马克思主义观点所忽视的宗教对于作为必死之人的"存在"的意义。在《社会主义宗教的消亡》一文中,其指出宗教之命运在于人对待存在的方式:只要人们以...
关键词: 文化悲剧 齐美尔 法兰克福学派
卢卡奇、本雅明、霍克海姆和阿多诺等法兰克福学派学者将齐美尔的文化一社会美学进行发挥与学术继承。法兰克福学派对资本主义异化的批判只是一种书斋中的批判,最终也没有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从齐美尔到法兰克福学派的现代文化批判思想呈现出浪漫主义的审美乌托邦情结。
关键词: 匈牙利共产党 卢卡奇 社会主义政权 政治理想 文学传统 拉科西 文化景观 先锋派 人民自由报 文化政策
关键词: 批发贸易 国民阵线 工厂委员会 直面现实 极度紧张 克莱门特 现任总统 哥特 伏契克 文化生活
关键词: 施陶尔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直面现实》是施陶尔于1948年4月在捷克斯洛伐克"民族文化代表大会"上所作的长篇报告,是其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美学观点的集中表达。首先,施陶尔从马克思的"劳动过程"理论出发认为艺术与劳动统一,两者都是实现全面人性的途径。其次,在社会主义社会,梦想与现实的矛盾消失,艺术家进行"梦想"的生产,引导人民为实现梦想而奋斗。最后,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关键词: 沃伊纳尔 美育 自我认知 自我实现 价值
伊琳娜·沃伊纳尔终身致力于美育理论的研究,倡导"借助艺术进行教育"的审美教育路线。她认为,波兰艺术教育理论的发展跟其社会历史背景的变化有关。审美教育或审美文化的教育是文化革命的一个重要同盟者。她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也吸收了她那个时代重要的成果,形成了独特的美育理论。
关键词: 卢卡奇 现代主义 现实主义 美学理据 根本诉求
韦勒克虽然并不认同卢卡奇全面否定现代主义文学的倾向,也准确地概括了其基于总体反映论的文学观,但并未找到其美学方面的"反应迟钝"与此种文学观之间的内在关联,更未洞悉到此种文学观作为其美学理据的深层诉求。实际上,卢卡奇的总体反映论所蕴含的主体中心主义和人类中心主义思想,是导致其美学评价显得单一、狭隘的主要原因,而这一情形则缘于该...
关键词: 科西克 艺术 实践 双重性
科西克的现实主义文艺思想建立在其具体总体的哲学思想基础之上,他认为艺术创作始终是一种区别于机械劳动的实践活动,艺术的实践过程就是本体建构的过程。每一件艺术品都有不可分割的二重性:它表现实在,同时也建构实在。艺术作品之所以能比它诞生的那个环境更有生命力,是因为艺术作品见证并超越了那个时代。艺术作品需要解释,需要产生新的意义来...
关键词: 莫拉夫斯基 马克思主义 价值论美学 后现代主义
莫拉夫斯基是波兰著名美学史家塔塔尔凯维奇的高足,他自觉地采纳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研究方法。总体而言,莫拉夫斯基并非正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可以用广义的"新马克思主义"一词命名之。他著作等身、兴趣多样,涉及范围广泛,在马克思主义学者和非马克思主义学者之间引起了极大的争论。他不仅致力于美学理论的阐释和反思,还非常关注艺术的最新...
关键词: 赫勒 现代性理论 美学理论 艺术作品 当代美学 克尔凯郭尔 卢卡奇 动态性 情感问题 形式美
关键词: 现代性 文化 赫勒 悖论 超越
作为现代性的重要维度,文化一直是赫勒重点关注的问题域。赫勒详尽地揭示了高级的、人类学的两组文化概念在现代性场域下的悖论表现及其深层原因;尤其是针对高级文化如何实现现代困境的转向,赫勒重申了阐释学的必要性和必然性。在上述基础上,赫勒提出了文化话语概念,试图以此来解决前两种文化概念的悖论问题。赫勒承认文化话语并非完美,为了避免...
关键词: 赫勒 社会政治危机 现代性
东欧新马克思主义布达佩斯学派主要代表阿格尼丝·赫勒站在现代性的门槛对启蒙运动以来的政治和社会进行了回望和反思,提出了后现代主义并不是现代性的断裂和终结,而是现代性自身的延续,是现代性理论引导下政治实践危机的表征,这种政治危机不但危及资本主义的社会的安全,同样波及东欧社会主义的生存和命运。由于现代性的理想并未完全实现,因此后...
关键词: 瓦伊达 小资产阶级 意识形态 文化
瓦伊达是布达佩斯学派的重要代表,他的法西斯主义批判理论充分运用并发展了马克思的阶级分析方法。瓦伊达小资产阶级批判理论最突出的理论意义在于,他虽然承认经济地位是对阶级划分的主要依据,但是他意识到,只从生产关系的角度来界定社会阶级是不够充分的。他综合了意识形态、性格机制、生存氛围等文化角度,对小资产阶级的特性展开了全面的批判...
关键词: 东欧马克思主义 音乐 符号学
卓菲娅·丽莎是东欧马克思主义符号学派的重要成员,是杰出的音乐美学理论家,她的音乐美学思想深刻地影响了中国音乐的发展。本文从她的几个重要观点:音乐意义的多解性,音乐的阶级性与民族性,以及被忽略的文献《静默与休止的美学功能》着手,仔细辨析并总结卓菲娅·丽莎是如何将马克思主义与符号学相结合从而拓宽了音乐学理论的广度和深度的,以及其...
关键词: 赫勒 康德 交谈文化
现代性问题一直是困扰思想家和学者们的核心问题。就如何指引人们走出现代性困境,改变人的生存状态,人们提出了众多的建设性方案。东欧新马克思主义代表阿格妮丝·赫勒引入康德的文化哲学,在康德那里找到了人性改变的前提和条件,即通过审美共通感和交往话语的统一,从而实现自由、和谐的人类关系。赫勒认为"午餐文化"是康德交谈文化的象征,其作为"...
关键词: 马尔库什 语言范式 文化现代性批判
马尔库什用"范式"集中概括了20世纪哲学思潮总体研究策略,并基于马克思理论、文化现代性研究立场,对以波普尔、维特根斯坦、列维—斯特劳斯、伽达默尔为代表的当代哲学语言范武、理论困境进行了深刻批判,融入了实践、文化、历史、生活等大量马克思理论批判元素,体现了其文化现代性、多元主义的观念和意识特征。他对语言范式的理论批判,是他在哲...
关键词: 沙夫 结构观 阿尔都塞 批判
波兰马克思主义哲学家沙夫在回应结构主义思潮的过程中,对结构观念进行了有益的批判和探讨,提出了适合其自身理论建构的观点独到的结构观念。同时,他对阿尔都塞结构观的批判,也对"结构马克思主义"的特征审视以及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超现代 野蛮人 大城市 巴尔干化 米尔 兴趣缺失 布兰科 国际形式 中国语言文学 利夫
关键词: 巅峰主义 野蛮天才 创造性能量 抽象艺术
柳博米尔·米西奇在20世纪20年代依托《巅峰》杂志引领了南斯拉夫第一次独立的先锋派艺术运动——巅峰主义。米西奇的巅峰主义艺术理论具有强烈的革命性,他在巴尔干本土文化中挖掘出野蛮天才形象,将其理想化为未受当代文明侵染的精神英雄和人类发展的范型,并使之承担起创造新文化的任务,主张依靠野蛮天才和巴尔干文化革新欧洲文化,实现"欧洲的巴...
关键词: 科西克 艺术美学 艺术真理 实践存在论
在《具体的辩证法》中,科西克对艺术问题的研究可从三个方面来看:第一,艺术真理是由实在之真理和人的存在之真理相互作用形成的,人类审美官能的发展在其中发挥中介作用。第二,艺术的永恒性和暂时性之间的辩证转化是人类超越暂时性,创造永恒性的实践能力的体现。永恒性的缺失是现代性的时间危机,也是人的实存状态的危机。第三,艺术创造是一种真正...
关键词: 齐泽克 物 物自体 崇高美 崇高对象
物(Thing,或Das Ding),也称为不可能之物,是齐泽克哲学和美学理论的核心概念。齐泽克认为,拉康的实在界之物类似于康德的物自体,是不可知的、本体性的空无,但又是符号界缺席的核心,是现象世界的支撑点。康德的崇高就是无形式的感性对象呈现不可能的物自体而导致的失败体验。齐泽克则据此定义了崇高美:普通的感性对象占据了不可能之物的位置,崇高...
关键词: 巴拉兹 电影美学 马克思主义 视觉文化
匈牙利电影理论家贝拉·巴拉兹经历了流亡欧洲的漫长生涯。他在此过程中写作剧本,评论影片,建构电影美学。巴拉兹电影美学最突出的思想在于首次提出"视觉文化"的观念,探讨特写镜头、蒙太奇、影像安排等多种电影技法,呼吁电影应该成为人民大众的艺术,并由此彰显其群众立场。巴拉兹电影美学体现出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其美学的现代意义在于理论的原生...
关键词: kitsch 媚俗 刻奇
Kitsch作为源自德国的美学概念在20世纪下半叶迅速国际化并进入中国。本文试图对承载这一概念的历史现象进行梳理,并对德语的词源及目前两种出于完全不同翻译策略选择的中文译词的词源进行分析。本文认为针对附着不同社会历史文化发展因素的美学概念Kitsch进行翻译也存在多种可能,但在尚属意义杂糅的时期采取纯音译的方法不失为一种选择。
关键词: 接受美学 交流
冯克的论著以翔实的原始资料为依据,运用话语史方法,对东西德理论话语之间的相似处和分歧点进行了认真的梳理,阐明了西德接受美学和东德接受理论双向交流的全过程:这两种关于文学接受的理论话语各自独立地发生,通过相互批评、相互启发、相互影响和平等对话,最终走向学术合作。
关键词: 哲学的戏剧 艺术与政治 变易的辩证法
作为传统戏剧的革命者和现代戏剧的奠基人,布莱希特的艺术家身份总是与德国、欧洲、东亚的历史进程与政治情境紧密勾连,呈现出异常复杂的面相。布莱希特的戏剧一般被称为叙事剧或史诗剧,而他自己直到晚年,仍在强调一种"哲学的戏剧",并直接命名为辩证剧。阿尔都塞认为,布莱希特的哲学在于用戏剧占据一个政治位置,这个说法的表面性在于:没有厘清布...
关键词: 德国汉学 仁
本文通过梳理近年来德国汉学界研究《论语》核心概念"仁"的大量文献,选取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学者及其观点,总结出德国汉学界研究《论语》核心概念的研究方法、创新点,并发现时代背景、研究者背景会对研究结论产生一定的影响。
关键词: 宗教因素 乡村诗人 变异学 文学他国化
"弗朗西斯·雅姆在中国"是个极为有趣的现象:大多数中国读者对雅姆可能并不熟悉,中国学者编著的法国文学史给予雅姆的篇幅也很少,但他的诗歌却经常出现在中国文人编选的"世界经典诗歌"之中;同时,雅姆也是中国现当代诗人喜爱的诗人,在部分诗人看来,雅姆甚至是最伟大的诗人。雅姆在中国的译介与接受状况,恰是比较文学变异学研究范畴之一的文学他国...
关键词: 贡布里希 艺术理论 研究视角 变异
贡布里希在艺术史研究的盛名使他的艺术理论从来都没有淡出中西方学界的视线。他的艺术理论的传入与当时国内艺术学界对新的理论知识的迫切渴望密切相关。由于社会文化传统、民族心理等各方面的区别,使得异质文明之间的交流与对话必然发生文化的变异。通过比较可以发现中西方贡布里希艺术理论在研究视角方面有着显著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若用户需要出版服务,请联系出版商,地址:成都市一环路南一段24号,邮编:610065。本站仅做历史信息展示,不提供任何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