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历史教学参考杂志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陕西师范大学主办的一本部级期刊。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杂志创刊于1972,发行周期为半月刊,杂志类别为教育类。
关键词: 历史教学 教育主张 历史教育观 教学指导
卢:您讲座的第三个话题是“新历史教育观对历史教学的指导”,我的理解是,前面谈的理论落脚点就是“教学指导”,是这样吗?
关键词: 教育思考 历史 教学风格 教学方式
教学,或风风火火,或平平淡淡,或山峰突兀、怪石嶙峋,或大江平流、潭静水清,虽各有千秋,但都以自己的条件为前提,以便形成自己的风格。我认为,最好的教学风格,就是最适合自己的教学方式、表现形式。
关键词: 教学设计 教学实例 中学历史 课堂 教学实录 心路历程 教学目标 新名词
新课程催生了一些新名词,“教学设计”是其中之一。既然是新名词,自然也就有新道理,需认真琢磨。例如,有人便如此理解教学设计:从导入到小结,教师说什么,学生说什么,一一记录在案;虽翔实细致,但意图混沌,更像是“预设的教学实录”,看不出设计者的心路历程;既是设计,则需反复推敲与雕琢,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有达成目标的途径与策略...
关键词: 政治制度 教学实录 高中历史 人教版 演变 地方行政制度 古代中国 决策制度
人教版历史必修1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一课的特点是:跨度大内容多,长达上千年,囊括中枢决策制度、地方行政制度和选官用官制度;学科术语、政治制度名词多,一线教师感觉比较难驾驭。北京四中赵利剑老师精选素材,勾勒脉络,突出重点,提升认识,举重若轻,为我们处理这节课的教学提供了很好的思路...
关键词: 政治制度 教学评析 演变 执教 老师
赵老师执教的《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一课,我认为有几个突出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关键词: 物质生活 教学实录 高中历史 人教版 变迁 习俗 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 社会生活史
人教版历史必修2第五单元“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第14课《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讲述的是社会生活史,是新课程增加的新内容。本课内容琐碎、头绪繁多,怎样才能处理好丰富内容与有限课时之间的矛盾,是老师们经常遇到的难题。与此同时,本课涉及近现代人们的衣、食、住和风俗,学生比较感兴趣,但如何引导学生深刻认识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
关键词: 物质生活 教学评析 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 变迁 习俗 执教 老师
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纪连海老师执教的《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一课有以下几个突出特点。
关键词: 耕作方式 古代农业 古代中国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中国农业经济 内容标准 中国经济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必修Ⅱ中,关于“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的“内容标准”之一是:“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为了弄清“耕作方式”一词,笔者查阅了《辞海》等工具书,并运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进行检索,通过对相关论述的学习与比较,发现对“耕作方式”的论述主要是围绕“刀...
关键词: 岳麓版 教学实录 政治文明 历史教科书 中国历史 岳麓书社
岳麓传统,尤尚“博学多思”“知行互发”“实事求是”“明体达用”.今岳麓人承其志,组编历史教科书,参与中国历史新课改.可谓激扬文字、励精图新。岳麓书社与本刊合办“岳麓谈新”专栏,邀中学师生赐稿参与。以岳麓版历史教科书内容为主要依托,探讨课改的新理念、新思想、新内容、新方法、新实践。一切皆求力行新课程之“新”。岳麓谈新....
关键词: 教学随笔 历史教师 政治发展 教学行为 编写目的 教科研 西安市
这节课是应西安市历史教科研室闫老师的要求而准备的。对历史教师来说,要将新课程、新理念、新教法落实到具体教学行为中,把握“新”是非常重要的。政治文明史的编写目的,不只是让学生们了解中西政治发展过程的差异,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们通过了解这种差异而明白民主才是符合历史发展的主流,同时,也该让学生们了解民主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契合点 学说 服务 学生学习 教学实录 教学风格
2008年第5期《中学历史教学参考》刊登了李树全老师的《〈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教学实录》(以下简称《实录》),学习之后,颇有收获。李老师以贴切的史料引发学生进行理性思考,以平易近人的教学风格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引导学生探讨马克思主义的现实意义,全课可圈可点之处多多。欣赏之余,也引发了笔者思考:
关键词: 课堂教学 教与学 有效性 社会化过程 双边活动 教学活动 相互制约 长期效应
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教与学是两个独立的实体,教不能代替学,教必须促进学,教与学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统一整体。我认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是一堂课就能够实现的,它应是一个长期效应过程,而优质的、高效的课堂是教(外部条件)与学(内部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从一定意义上说,学习所包含的方式是一个巨大的社会化过程,
关键词: 高考历史试题 评价维度 一线教师 教育 博客 主干知识 考查范围 全国卷
2008年全国卷I历史试题体现了稳中求变的原则。形式、内容稳定,分值安排,题量大小与往年基本保持一致,明显的变化之一是选择题不再以专题形式出现,考查范围更广,主要考查教材主干知识和重点知识,
关键词: 文综卷 试卷 阅卷工作 文科综合 抽样统计 平均分 历史科 河北省
笔者有幸参加了2008年河北省高考文科综合历史科的阅卷工作,我们评阅的是文综37题,该题4个小问题共计32分。评阅工作尚未结束时,笔者随机抽样统计了63名考生37题的成绩,平均分为10.87分,得分率37%。其中最高分为21分,最低分为2分,及格人数为8人,及格率为12.7%。评阅工作即将结束时,我们得知37题的平均分约为10.06分。
关键词: 历史试题 文综卷 新课程改革 老师 高考
2008年全国文综历史试题中,仍然存在“超纲”现象。怎么看待试题的“超纲”现象?为什么几乎每年高考后都会有老师尖锐地指出这一问题,而来年依然会出现命题“超纲”?面对这一现象,我们应该如何应对?笔者认为,我们应该结合新课程改革进行深入、冷静的思考。
关键词: 第37题 文综卷 进士科 参考答案 设问 唐代 考试 辞章
该题选材较平实,问题出在设问部分以及所提供的“参考答案”方面。 如第(1)小题:在唐代明经、进士两科考试中,为何进士科“其得人亦最为盛焉”?设问的中心是“其得人亦最为盛焉”,这句话出自《新唐书·选举志》。相关原文如下:“大抵众科之目,进士尤为贵,其得人亦最为盛焉。方其取以辞章,类若浮文而少实;及其临事设施,奋其事业,隐...
关键词: 问题性教学 初中历史 学生 设计 教学论研究 提出问题 问题意识 学习
现代教学论研究表明,感知不是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是问题。问题是生长新思想、新方法、新知识的种子,问题既能诱发和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又能产生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就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具有敏锐的问题意识,善于发现问题,并能孜孜以求的探索解决问题...
关键词: 创新设计 选择题 产生方式 姓氏 出生地 居住地 国名 分封
1.中国姓氏产生方式很多,有以时令为姓的,有以出生地、居住地为姓的,有以古分封的国名为姓的,有以封邑为姓的,有以担任的官职为姓的,有以神话中的传说为姓的,有以赏赐的爵号为姓的,有以避讳或某种原因改姓的,有以谥号为姓的,等等。就产生方式言,下列四个姓氏中区别于其他三个姓氏的是
若用户需要出版服务,请联系出版商,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南路199号陕西师范大学校内,邮编:71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