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 立即咨询
中学语文杂志

杂志介绍

中学语文杂志是由湖北省教育厅主管,湖北大学主办的一本省级期刊。

中学语文杂志创刊于1958,发行周期为旬刊,杂志类别为教育类。

中学语文杂志

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湖北省教育厅

  • 主办单位:湖北大学

  • 国际刊号:1000-419X

  • 国内刊号:42-1021/G4

  • 发行周期:旬刊

  • 全年订价:¥676.00

  • 识别区和平衡术——摭谈语文学科中的“人文性”

    关键词: 语文学科  平衡  识别  工具性  强调  游戏  

    语文界似乎陷于一种顾此失彼的游戏:在某一阶段,趋向于语言,过分强调工具性;在另一阶段,又容易趋向于人文内容,过分强调人文性。

  • 人文性与语文的关系之哲学阐释

    关键词: 中学语文教学  人文性  哲学阐释  课程内容  生命的意义  教学内容  语文教育  工具性  

    近几年,中学语文教学中出现一种极端的现象,抛开语文,把"人文性"当作一把标尺,用这一标尺来确定教学内容。工具性曾经成为建立课程内容主要的甚至是唯一的尺度,给语文教育带来了不小的伤害。人文性对工具性的反拨具有为课程灌注生命的意义,但是,如果走上了另一个极端,其后果是可以预见到的。

  • 基于文本解读逻辑性的文言教学内容深化——以《项脊轩志》为例

    关键词: 文言文教学  文本解读  教学内容  逻辑性  能力的培养  单一化  学习  

    当前文言文本解读中存在着流于浅层、缺乏内在逻辑性的现象,这导致文言教学内容单一化、浅层化,既不利于学生的文言学习,也不利于其思维能力的培养。我们认为,文言文本解读也需要讲究逻辑性,需要往文本深处挖掘。解决好文言文本解读逻辑性的问题,有助于解决文言文教学中"文"不够深刻、"言"太琐碎、

  • 李镇西阅读教学人文情怀的认知与表现

    关键词: 人文情怀  阅读教学  李镇西  认知  人文精神  人文情感  人的精神  心理状态  

    "人文情怀"包括两个层面:人文和情怀。"人文"指人文精神,是一种理解人、尊重人、关爱人的精神;"情怀"是指一个人以某种情感为核心对待事物的稳定而持久的心理状态。人文情怀就是人类在追求真善美过程中,所能够达到的那种"洋溢着人文情感的胸怀",是人文精神与人的情感体验、情感世界的最佳契合点。

  • 从五彩缤纷到返璞归真(上)——由八节探索课看教学理念的演变

    关键词: 返璞归真  探索课  教学理念  演变  语文教学  教育理念  三十年  

    从教三十年,各种类型的探索课都上过,印象最深、且对我的生活和教育理念产生重要影响的,有八节课。这八节课,见证着我在语文教学道路上摸爬滚打的经历,代表着不同时期的我对语文的不同理解。概括而言,可归结为从五彩缤纷到返璞归真。

  • 课堂诸元素交融的哲学思考——以肖培东《孔乙己》课例为例

    关键词: 语文课堂  课例  学思  元素  教学内容  辩证艺术  语言文字  

    研读肖培东的《孔乙己》课例1,我们发现:善于运用教学辩证艺术实现"浅浅地教语文",是他语文课堂的最主要特征。所谓"浅浅地教语文",就是为了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而老老实实地把学生引领到读、写、听、说的实践中去。下面我们就以《孔乙己》这堂课为例,从教学内容、

  • 用《怀念红狐》练审美眼光——苏教版之《现代散文选读》教学审美(二)

    关键词: 现代散文  教学参考书  苏教版  审美眼光  选读  怀念  狐  教育出版社  

    《怀念红狐》是苏教版《现代散文选读》第二专题"难以忘怀的故事"中的一篇打星号的课文。按照《现代散文选读教学参考书》(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2007年第2版)的描述,这篇散文是"当代青年散文家刘志成的散文名篇",是"血水"的写作。"作品一经面世即被数十家报刊争相转载,一时洛阳纸贵","评论界更是好评如潮",

  • 诗歌教育与精神培植

    关键词: 诗歌教育  培植  精神  人的成长  课程理念  重新认识  

    新课程理念的提出,是基于对人的重新认识与发现,即历来为繁芜丛杂的纷争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是自己长大的,任何外围的因素只能作为人成长的环境而存在,是人成长的外因,永远不能代替人的成长,教育也不例外。

  • 依体而教,教出文本的特点来——以《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学为例

    关键词: 罗布泊  2001年  文本  教学  报告文学  语言描绘  优质课评选  文学性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是作家吴刚写于2001年的一篇报告文学,收录在《2001年度中国最佳报告文学》一书里。本县一次优质课评选中多人执教《罗布泊,消逝的仙湖》,大都把本文混同于一篇一般的散文来上,仅仅关注了其文学性的语言,重点将课文中用文学语言描绘罗布泊今夕现状的部分对比着进行了品读学习,

  • 为适切的语文“教点”服务的文本挖掘和取舍

    关键词: 语文学科  文本挖掘  取舍  服务  语文教学  生活关系  极简主义  老师  

    吴非老师曾说过"一所学校最怕有一群愚蠢的老师在兢兢业业",这句话用在语文学科尤其适合。没有谁喜欢繁复,生活如此,教学如此,与生活关系密切的语文学科尤其如此。因而,语文教学必须设计得简练,教得智慧!语文教学也要推崇"极简主义"。

  • 这可以预约的“雪”,为什么没有见到?

    关键词: 预约  林清玄  朋友  寓理  文章  纯洁  

    林清玄的《可以预约的雪》,是一篇寓理于事的散文。文章开篇叙述有朋友约他去看菅芒花,并说:"就像住在北国的人预约雪景一样,秋天的菅芒花是可以预约的雪呀!"他愉快地答应了朋友的邀约。写到这里,按常理作者本该接着写与友人一起去看菅芒花的情景,并表达友情纯洁如雪的情感的。

  • 湖北省高考作文命题的研究与反思

    关键词: 作文命题  高考  湖北省  写作教学  反思  客观事物  语言文字  思想感情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来反映客观事物,从而表达思想感情,传递笔者的价值观的一种重要途径,是对输入知识的一种总结加工创造的思维运动过程。对于社会个体来说,写作也是人类思想文明伟大的创作基石。而高考作文命题更是直接影响到语文写作教学的实践活动和理论研究。研究高考作文命题不仅可以对写作教学起到明显的指导作用,还能促进语文这一学科的...

  • 议论文思维缺失的反思及其矫正——以《享受孤独》为话题的作文为例

    关键词: 高考作文  思维  孤独  享受  矫正  议论文  话题  反思  

    正如冯渊老师在评析2015年上海高考语文试题时指出的那样,"高考作文欠缺的是思维",学生的习作在思维的三个方面的缺失比较普遍。我们分析诊断我校学生作文《享受孤独》,从微观和宏观两个维度剖析其病理特征并给出矫正建议。

  • 接地气 有底气 注真气——江苏省现场作文点评及写作素养解读

    关键词: 现场作文  写作素养  江苏省  作文点评  接地  解读  真气  六朝古都  

    2013年12月7日至8日,"七彩语文杯"江苏省第十二届"中学生与社会"现场作文大赛在六朝古都南京顺利举办。来自全省13个地市的489位初高中写作高手齐聚金陵。与往年一样,决赛采取"当天命题、现场作文、当晚评阅、次日颁奖"的形式,经过紧张角逐,笔者辅导的两名同学双双获得一等奖,其中张依琳同学以绝对优势斩获头筹。

  • 议论文的“结构”教学模式探析

    关键词: 议论文教学  教学模式  结构  初中教材  作文教学  心智技能  高中教材  教学需要  

    议论文是作者对某个问题或事件进行分析、评论,表明自己的观点、立场、态度、看法和主张的一种文体。议论文教学自初中起,是作文教学的重点所在。根据学生言语心智技能的发展需要,议论文在初中教材开始出现,到高中教材中议论文成了占比重较大的文体。探索议论文的教学模式,对于适应教学需要,

  • “兴味盎然”语文课堂探微

    关键词: 语文课堂  教学名师  湖北省  特级教师  教师代表  教学风格  教学经验  候选人  

    朱莉萍,湖北名师、省特级教师,2015年作为湖北省唯一初中教师代表入围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候选人,湖北省首批名师工作室主持人。长期在一线任教,有着极其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独特的教学风格,近年来,致力于构建"兴味盎然"的语文课堂。

  • 意味的生发 时间的隐喻——《别了,“不列颠尼亚”》新闻叙事艺术赏析

    关键词: 新闻叙事  不列颠  艺术赏析  意味  隐喻  时间  历史意义  中国新闻奖  

    一 众所周知,《别了,"不列颠尼亚"》是获得第八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的新闻佳作。人教版将它编列在高一语文必修教材"新闻和报告文学"单元。其之所以入选,不仅是因为其所报道的"香港回归"事件本身具有非凡的历史意义与现实意义,还因为报道对于事件的历史含蕴的深入挖掘所酿就的意味深醇。

  • 庄严的颂歌 赞美的诗篇——《大堰河——我的保姆》中的人称转换赏析

    关键词: 人称转换  颂歌  庄严  赏析  保姆  诗篇  赞美  第一人称  

    一般来说,一篇文章中,如果只运用一种人称,要么就是第一人称,要么就是第三人称。但事实上,在叙事类文章和文学作品中,作者往往运用多种人称相互转换的叙述方法,因而,形象生动鲜明,意境清新优美,意蕴丰富深邃,主题更加深化。正如艾青所说:"诗人应该为了内容而变换形式,像我们为了气候而变换服装一样。"

  • 道德审问背后的逆向审问——《礼拜二午睡时刻》解读

    关键词: 解读  午睡  礼拜  逆向  道德  高中语文教材  短篇小说  马尔克斯  

    马尔克斯的短篇小说《礼拜二午睡时刻》以其丰富的意蕴、丰赡的细节呈现出恒久的魅力,其作为高中语文教材的文本,也呈现出特别的教学价值。对其主旨与意蕴的解读,不应是"非此即彼",而应是"亦此亦彼"。唯其如此,经典作品才会历久弥新。

  • 略谈批判性思维之度——以“完璧归赵”为例

    关键词: 批判性思维  蔺相如  情节曲折  戏剧性  王世贞  合理性  

    《史记》所载蔺相如"完璧归赵"的故事,情节曲折,充满戏剧性,古往今来许多学者文人都对其表达了自己的困惑和异议,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明人王世贞写的《蔺相如完璧归赵论》,不过王氏在文章中只是质疑了故事的合理性,认为蔺相如的成功不足为训,实乃"天曲全之"的结果,对蔺本人并未骤下惊人断语。

  • 并不完美的《六国论》议论结构

    关键词: 议论文写作  结构  高中教材  写作范式  一线教师  名篇  苏洵  

    《六国论》为苏洵名篇,也一直是高中教材入选篇章,其文被认为论证谨严,脉络清楚,甚至有一线教师将《六国论》议论结构当成写作范式讲授给学生,将之奉为议论文写作圭臬。

  • “风情”当何解——兼谈《长恨歌》的讽喻主题

    关键词: 风情  中国古代诗歌  讽喻  教学过程  散文欣赏  文章主旨  白居易  

    白居易辑《白氏长庆集》成,曾附诗一首:"一篇长恨有风情,十首秦吟近正声。"在《长恨歌》(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一个疑问,就是前句的"风情"究竟该当何解?是男女相爱之情,还是美刺教化的国风精神?这关乎文章主旨,值得讨论。

  • 初中语文导读微课设计初探

    关键词: 语文导读法  初中语文  20世纪80年代初  设计  法的概念  训练为主  操作模式  整体框架  

    20世纪80年代初,钱梦龙先生提出了语文导读法的概念,其基本理念可概括为"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简称"三主";其操作模式可分为"自读式""教读式""复读式"等,简称"三式"。"三主三式"共同构成了语文导读法的整体框架。

  •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语文教材

    关键词: 语文教材  中小学教育  课程  教学  教师  学生  学科  

    一 在中小学教育中,无论是哪门学科,教材的地位是不言而喻的。在课程、教材、教学这样的链条中,教材无疑是上承课程下接教学的重要环节;在教师、教材、学生这样的关系中,教材无疑又是左勾教师,右联学生的重要结点。

  • 渗透情感,让语文课堂“有滋有味”

    关键词: 情感渗透  语文课堂  教学进程  学习习惯  学习态度  高中语文  语文老师  情感体验  

    情感在学生的成长进程里是极其重要的,有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学习态度以及学习习惯。所以,在高中语文的教学进程中需要对学生进行恰当的情感渗透,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变得"有滋有味"。语文老师应该抓住一切可以利用的情感要素对学生加以渗透,使学生受到情感要素的影响,不断地形成并发展自身的情感体验,实现净化心灵、

  • 鲁迅笔下的人物称谓与教学浅思——以《记念刘和珍君》一文为例

    关键词: 人物称谓  鲁迅  教学  中国人  文本  人性  解读  

    鲁迅先生乃文坛巨擘,其文尤其是杂文常常被谓之匕首投枪,是可以用来解剖中国人的人性的。在鲁迅先生诸多的作品中,人物称谓常常有所不同,而其所代表的含义便有所不同。考虑到先生的文本常常给其中的人物提供一种存在的背景,因此基于文本的解读来了解人物称谓,不仅可以对文本加深理解,也可以对人性进行进一步的解读。

  • 高中文言文教学应剖情析理

    关键词: 文言文教学  析理  高中  文言文写作  语文教学  同行交流  学习习惯  接受水平  

    文言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更是其中的难点。与不少同行交流,都有这样的一些思考:我们在文言文教学中,究竟能教给学生什么?应该教给学生什么?确实,在文言文教学中,受限于考试指挥棒,以及学生的学习习惯、接受水平,我们似乎更多地是在文言字词句上下功夫,或者是简单地就文言文写作的背景进行交待,来阐述作者要传递的情感。

  • 向“探究”更深处探究——以江苏卷为例谈散文“句子意蕴”探究题的解答技巧

    关键词: 江苏卷  解答技巧  探究题  句子  散文  高考试卷  文本阅读  答题情况  

    近年来,高考试卷中频频出现"探究"题的身影,江苏卷对其更是青睐有加。多年来,一直以文学类文本阅读最后一题出现,赋分为6分。然而,在历次的模考中,学生答题情况均不理想,甚至在最近的一次全市统考中,该题目市均分仅为1.0分,得分率为16.7%。学生对此类题型有了"恐惧症",在考场上对此题往往束手无策、乱写一通。

  • 有思辨色彩才会给人以深刻感和新颖感

    关键词: 思辨色彩  逻辑关系  艺术效果  基础等级  阅读者  议论性  作文  文意  

    一篇优秀的作文,在文意上应该呈现出层层深入的逻辑关系,这样才能使阅读者产生咀嚼、回味、震撼的艺术效果。而我们平时写议论性文章时常常喜欢平行的、并列的逻辑关系,因为这样的逻辑关系容易把握,但它只是作文的基础等级。因为容易也就显得平庸,因为容易也就难有耳目一新的感觉。

  • “更定”不是指凌晨

    关键词: 文章  老师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中旬)第4期刊发李如燕老师的文章,认为《湖心亭看雪》中的"更定"是指凌晨。对此,笔者有些不同看法。

  • 苏教版高一语文教材文言文注释指瑕

    关键词: 高中语文教材  文言文注释  苏教版  高一  指瑕  人文修养  教学方式  学习方式  

    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注重以人文话题为统领、以探究内容为核心,引导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的改变,突出整体,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修养和自学能力。但根据我们的考察,部分注释似仍存在可商榷之处,下面以高一语文教材中的一些释义和注音为例进行分析。

  • “语文课应该教什么?”专题研讨综述

    关键词: 专题研讨  语文课  综述  研讨活动  人气指数  研讨内容  读者群  

    《中学语文》读者群于2015年12月18日晚8:00—9:00以"语文课应该教什么?"为题举行第10次在线专题研讨活动。研讨活动由魏为秋、卓立子主持,特邀嘉宾为董健、崔新苗、翟晓舟、孙涛。研讨人气指数超高,嘉宾们只是引出话题,群友讨论异常积极。研讨嘉宾与广大的在线群友精彩碰撞,亮点纷呈,研讨热烈,真正践行了话题互动的群研讨宗旨。现将本次专...

  • 乐为“农夫”勤耕耘

    关键词: 语文特级教师  中青年专家  教学研究  学科教学  教学技法  江苏省  扬州市  高中  

    刘祥,江苏省高中语文特级教师,扬州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从教以来,始终以"教育农夫"自居,乐于终日厮守着三尺讲台,耕耘知识之园,培育生命之苗。他的教学研究,涵盖语文学科教学的方方面面。他不但专注于打磨自己的教学技法,还梦想凭借自己的思考与实践,

免责声明

若用户需要出版服务,请联系出版商,地址:湖北武昌湖北大学文学院,邮编:43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