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 立即咨询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杂志

杂志介绍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杂志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陕西师范大学主办的一本部级期刊。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杂志创刊于1972,发行周期为旬刊,杂志类别为教育类。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杂志

部级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 国际刊号:1002-2155

  • 国内刊号:61-1031/G4

  • 发行周期:旬刊

  • 全年订价:¥280.00

  • “语文”无需着色

    关键词: 绿色语文  着色  急功近利  青春  高考  

    赵谦翔先生给“语文”看上了绿色,称之为“绿色语文”;王君女士给语文着上“青春”色,称之为“青春语文”;因为中、高考“语文”的急功近利、惟考是图,于是有人又给语文着上了“灰”色.称之为“灰色语文”……而我主张:语文就是语文。无需着色!

  • 本期封面人物简介

    关键词: 人物简介  封面  教育硕士学位  中学语文  优秀班集体  九江师专  教学工作  东莞市  

    刘恩明 广东省东莞市黄江中学语文高级老师:1988年毕业于九江师专,2004年获江西师大教育硕士学位。从事中学语文教学工作二十二年,担任班主任二十二年。所带班级多次被评为“优秀班集体”。

  • 从哲学的角度看语文学科的本质——兼与李旭山先生商榷

    关键词: 语文学科  本质问题  李旭  哲学  矫枉过正  感性经验  工具性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中旬)2011年第2期登载的李旭山先生的《声讨“工具性”的矫枉过正》一文,是对当今语文教学的发展有着纠偏和指向双重意义的好文章。不过。笔者读后仍觉此文过分倚重感性经验,停留在激情抒发的层面,故试图另辟蹊径,从哲学的角度来论述一下语文学科的本质问题。

  • 我们的初中语文教材缺失了什么——海峡两岸教材对比有感

    关键词: 教材对比  初中语文教材  海峡两岸  作者介绍  学习重点  课文导读  师带徒  七年级  

    笔者有幸在一次特级教师带徒活动中得到了一份台湾教材一《那默默的一群》。这是七年级上册的第六课,一篇写人的散文。A4大小的纸张,从左到右竖着排列的文字,给人一种莫名的亲切感。第一页是课序、课题、作者以及“学习重点”;第二页是“课文导读”和“作者介绍”;

  • 语文教学到底该倡导怎样的“读者意识”——由《背影》的同课异构比较说起

    关键词: 同课异构  语文教学  读者意识  想象作文训练  实验学校  教学比较  浙江省  

    2011年3月23日至25日,浙江省“语文同课异构教学比较研究”活动在杭州江南实验学校举行。几位执教教师分年级段相继呈现了《约客》《背影》及想象作文训练专题课。力图用这种同课异构的形式,

  • 语文教师素质谈:名师成长管窥

    关键词: 教师素质  名师  大学出版社  成长  语文  2010年  文人  国语  

    近读《中国语文人》(张蕾、林雨风主编,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6月出版),在敬佩“中国语文人”的同时,总会情不自禁地思考:名师是怎样炼成的?

  • 语文教师最重要的素质是“唤醒”

    关键词: 语文教师  唤醒  素质  语文教学  教学能力  涉及面  仁者  智者  

    语文教师最重要的素质是什么。这是一个涉及面非常广的话题,它渗透到语文教学的方方面面,可以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每个语文教师可能都会有不同于他人的答案。但是,若刨去一个语文教师基本的学科教学能力,笔者认为一名语文教师最重要的素质是唤醒,是在接纳和等待中唤醒学生心中的那颗渴望雨露滋润的生命的种子,

  • 高素质的教师要正确处理好两种关系

    关键词: 教师素质  语文教学  语文教师  课堂教学  高低  

    教师素质的高低,决定了语文教学的高效与否。关于高素质语文教师的标准,当然不是一两句话能够完全概括的。但笔者认为,在语文教学中,高素质的教师至少要处理好课堂教学的两种关系

  • 语文教师素质三问

    关键词: 教师素质  语文教师  专家  杂家  

    关于教师素质这一话题的探讨,我有以下三点疑问。 首先.语文教师到底需要多高的素质?或者可以套用流行的一句问话:语文教师是杂家还是专家?有人说,最好既是杂家又是专家。但是,这是怎样的一个奢望啊?

  • 不读书是个大问题

    关键词: 读书  苏霍姆林斯基  语文教师  鲁迅作品  文史知识  人格形成  精神思想  李镇西  

    笔者曾在一篇关于如何解读鲁迅作品的文章中谈到:“理想中的语文教师,除了具有广博的文史知识,还应该能说会道会写……是一个能够在学生人格形成、精神思想上产生重要影响的人。”现在被人们称为“中国的苏霍姆林斯基”的李镇西老师,当有人问及他怎样取得这样的成就时,他回答说:“可能是比别人早读了一些书,多读了一些书。”

  • 做一个思想着的教师

    关键词: 教师  师德修养  专业修养  学识修养  

    一个教师在追求自身师德修养、学识修养和专业修养的同时,还应该追求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成为一个思想着的教师!

  • 征稿预约

    关键词: 预约  征稿  综合性学习  专题策划  活动课  投稿  栏目  选题  

    栏目一:专题策划(投稿邮箱zycztch@163.com) 选题预告:1.当生成和预设矛盾时该如何应对?2.综合性学习活动课,该如何有效体现“综合性”?

  • 《芦花荡》文本解读与教学设计之一——战争的残酷造就了英雄的传奇

    关键词: 教学设计  传奇色彩  抗日英雄  文本解读  战争  诗体小说  弦  

    【我解读】孙犁的《芦花荡》是一篇诗体小说,虽没有扣人心弦的情节,但依然引人入胜。一般情况下,教学这篇小说,设计的关注点都会集中在小说中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及环境上。如文中抗日英雄的传奇色彩主要体现在这几个方面:第一,他的工作比较特别。一个将近六十岁的老人,不在家休息,而是在抗日阵线上护送人员和物资。第二,他的本领相当高...

  • 《芦花荡》文本解读与教学设计之二 读战争小说 品诗意人生

    关键词: 战争小说  文本解读  教学设计  诗意人生  抗日战争  非常态  孙犁  

    【我解读】孙犁的《芦花荡》是一篇描写抗日战争的小说。战争是要流血牺牲的,但在孙犁的战争小说中,更多展现的是非常态下的人性。

  • 《阿长与(山海经)》文本解读与教学设计之一阿长不就是一部《山海经》吗

    关键词: 文本解读  教学设计  识字  品读  

    【我解读】《阿长与〈山海经〉》中的阿长是一个不识字的乡下妇女。她绝少能和书沾上关系,也许一辈子就只进过一次书店,只买过一次书(为鲁迅的缘故)。可是,反复品读阿长,你会发现,她就像一部书,一部木刻的《山海经》。

  • 《阿长与(山海经)》文本解读与教学设计之二 重温那份逝去的爱

    关键词: 文本解读  教学设计  美好生活  童年  鲁迅  

    【我解读】《朝花夕拾》中的散文大多是鲁迅对童年美好生活的温馨回忆,是对滋养过他生命的人和物的深情怀念。是作者难得的一段无忧无虑的时光的再现,也是最纯美,最令人回味的情感的记录。《阿长与〈山海经〉》是其中笔调最为温情的一篇。淳朴的爱、真实的情、温馨的文字汇成了一股涓涓溪流,流淌到每一位读者的心田,让读者情不自禁地追随鲁...

  • 《沁园春·雪》文本解读与教学设计 意象美·意境美·意蕴美

    关键词: 文本解读  沁园春  教学设计  意蕴美  意境美  意象美  时代色彩  意象组合  

    【我解读】《沁园春·雪》作为现代诗词经典,是师生都十分熟悉和喜爱的名篇。本词是按照“沁园春”的词牌格式填写的一首时代色彩浓烈的词。全词分为上下阕(片)。上阕侧重写“北国风光”,借助长城、大河、山、原等意象组合,通过动静结合、虚实结合以及时空结合等手法,

  • 在理性和诗意间寻找和谐——余映潮《感悟深刻——中考作文层级训练》教学片段欣赏

    关键词: 中考作文  理性思维  余映潮  教学片段  训练  层级  感悟  诗意  

    作文教学很难,难在无教材凭借,专家教授或能自成体系,而普通教师就难为无米之炊了。余映潮老师的《感悟深刻——中考作文层级训练》给了我们具体的操作平台和广阔的思考空间,更为重要的是余老师将谨严的理性思维用诗意的方式在课堂上表达出来了。

  • 《芦花荡》中的三个“不怕”

    关键词: 白洋淀  八年级  人教版  主人公  小说  孙犁  

    《芦花荡》是孙犁的一篇小说——“白洋淀纪事之二”,被编入人教版八年级(上)语文第一单元。其中主人公老头子的对话,有三处都出现“不怕”一词,很多老师对此都会分析一番,以便学生感知老头子的形象。

  • 《岳阳楼记》是直抒胸臆吗——《岳阳楼记》第二课时教学实录及评点(续)

    关键词: 教学实录  直抒胸臆  评点  课时  情感  字词  

    师:前面老师说过:语言饱含情,字词最知心。文中还有一个字值得仔细品味,那就是“噫”宇。“噫”表示叹息之意,再加上一个感叹号,更寄寓了作者丰富的情感。你从这个字中读出了哪些情感?从其情感看,他的境界究竟有多高?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读者问卷调查表

  • 玩好“跷跷板” 写出好文章——“欲扬先抑”作文指导课堂实录及评点

    关键词: 跷跷板  课堂实录  作文指导  评点  文章  幼儿园  游戏  同学  

    (屏显视频“跷跷板”的游戏,定格于一头高一头低的状态) 师:屏幕上的游戏,在座的哪些同学玩过?怎么玩的? 生1:我小时候在幼儿园玩过。一边一人,一上一下。跷得可高啦!

  • 李镇西:巧用幽默,强化教学效果

    关键词: 课堂教学效果  课堂幽默  李镇西  巧用  语文教师  教学成就  教学语言  语言艺术  

    在语文教育界,李镇西颇有名望,他的名声,是以其极为显著的教学成就作为支撑的。他取得成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其中之一就是,运用幽默的教学语言来强化课堂教学效果。为了帮助广大的一线语文教师从李镇西的身上学到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幽默本领,本期特意编发王芳老师的《李镇西:巧用幽默,强化教学效果》一文。我们衷心希望广大一线...

  • 在“比较”中走进文本深处——《济南的冬天》阅读教学例谈

    关键词: 阅读教学  文本  阅读欣赏  教学创意  活动方案  研读  学生  

    教学创意:在研读文本的过程中,为了避免对美文的肢解性欣赏,避免鸡零狗碎式的东剁西砍,需要对这篇经典散文的“美的要素”进行解构,然后建构重组,形成阅读欣赏的活动方案,即通过不同层次的比较分析。引领学生逐步走进文本深处。

  • 这“阴影”绝非仅指哲尔赛岛

    关键词: 阴影  结尾部分  短篇小说  莫泊桑  意味  

    莫泊桑的短篇小说《我的叔叔于勒》结尾部分有几句话:“在我们面前,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那就是哲尔赛岛了。”明明白白地写着。那“阴影”是“紫色的”,“那就是哲尔赛岛”,所以,很多人就很自然地滑读过去,不去关注这个“阴影”有什么特殊意味了。其实,这“阴影”是别有意味的,我们不妨品味一番。

  • 《我的叔叔于勒》的“意义创构”及其他

    关键词: 社会意识形态  创构  意义  人物形象  硕士论文  外国文学  专制主义  

    不久前,读到一篇教育硕士论文——《〈我的叔叔于勒〉主题及人物形象解读的嬗变》,该文对《我的叔叔于勒》的“解读史”做了较为详细的陈述,认为它突出反映了在我国现阶段的社会意识形态下,人们对待外国文学的态度变化轨迹,表明了语文教学在结束了“精神专制主义”之后,已经“逐渐淡化了学科的政治功能”,开始了“超越了社会意识形态、民...

  • 给情感寻找一个载体——作文提升技巧例说

    关键词: 技巧  作文  载体  情感  学生写作  观察生活  感情真挚  

    《语文课程标准》对7~9年级学生写作的要求是: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

  • 作文语言提升四部曲

    关键词: 作文语言  部曲  阅读积累  中考试卷  流行歌词  网络语言  学生  老师  

    作文语言的丰富生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平时的阅读积累。倘若老师再授予学生一定的技巧,势必可以促成其由积累到运用的质的飞升。从而达到“下笔如有神”的效果。笔者在教学中。结合学生的实际。从中考试卷、流行歌词、网络语言中撷取了些许有效资源,以期能为学生作文语言的提升作一点贡献。

  • 从《〈论语〉十则》看文化视野观照下的文言文教学

    关键词: 文言文教学  文化视野  观照  教学案例  工具性  人文性  

    对于《〈论语)十则》中第八则“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的教学案例,笔者看过不少,大都停留在释译的工具性层面,几无触及内蕴情感的人文性层面。特别是对其中的“仁”字,

  • 该怎样朗读更合适——《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朗读例谈

    关键词: 朗读能力  英法联军  巴特勒  个别学生  中国  语文课堂  语文学习  语文教师  

    朗读是语文学习最基本的方法。多数初中语文教师虽都承认朗读的重要。但却往往在平时的实际教学中重视不够,简单处理。要么用名家录音代替,让学生慨叹名家天赋好嗓,要么找个别学生草草一读,让学生感觉虚晃一枪,只为下面分析做铺垫。这样,朗读便成了课堂的摆设和点缀,在很多老师的课堂上甚至成了难得一见的“稀世珍品”。长此以往,学生的...

  • 对反思的反思

    关键词: 课堂教学实践  反思性思维  认识对象  教学反思  教学状态  哲学  静思  

    一、反思的意义 “反思”一词源于哲学,即指反思性思维。教学反思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而进行的全面而深入的冷静思考和总结,从而达到进入更优化的教学状态。使学生得到更充分的发展之目的。

  • 站在学生的角度教语文就是要从生活开始

    关键词: 生活经验  语文  学生  重新确认  教学起点  教学情景  教学过程  教学角色  

    站在学生的角度教语文,实际上就是对学习生命体主体地位的重新确认,就是对语文与生活的本源关系的重新确认。语文原本就是从生活中形成、提炼和分离出来的,其源头在生活那里,离开了生活就不是语文。站在学生的角度教语文,就是要以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为教学起点。以生活的情景为教学情景,以生活的过程为教学过程,以生活的角色去理解和安排...

  •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质疑

    关键词: 教学实践  中学语文教材  人民教育出版社  质疑  教育专家  教材编写者  语文课改  

    以人教版为主多元本并存的现行中学语文教材,可以说基本体现了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在语文课改中发挥了无以替代的重要作用,但在教学实践中也发现了许多新的问题,需要我们认真加以研究和完善。本刊开设“教材三方会”旨在为广大的一线语文教师、语文教育专家、教材编写者以及社会各界有识之士提供一个讨论的平台、争鸣的园地和对话的场所,并...

  • 回应《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几个问题

    关键词: 中国现代文学史  鲁迅作品  中学语文教材  教学研讨会  特级教师  纪念馆  中语会  

    邓老师:您好!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大家,也是作品收入中学语文教材最多的一位作家。几年前,全国中语会曾与绍兴鲁迅纪念馆合作,召开过一次鲁迅作品教学研讨会,我们还特意邀请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李卫东老师在百草园上《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观摩课。

  • 运用“五同一放”解答仿例造句

    关键词: 仿例造句  解答  同一  知识与能力  语言表达  考试导向  选拔功能  有益尝试  

    句子的仿造是语言表达的一个重要方面,它体现了知识与能力并重的考试导向,具有较强的选拔功能。它更是语文教学向素质教育转轨的—种有益尝试,故而备受中考、高考命题者青睐。那么,该如何解答这类题目呢?我认为总的思路应该是:先阅读题干。明确要求;再研读例句,把握已知;最后仿造审读,

  • 探微溯源 知人论诗——例谈古典诗歌作者思想感情的体悟方略

    关键词: 古典诗歌鉴赏  思想感情  作者  当代中学生  体悟  人论  文学鉴赏力  古代文化  

    古典诗歌不仅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瑰宝,更是提高当代中学生文学鉴赏力,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基石。近年来,各地中考已将考评学生的古典诗歌鉴赏能力作为检测学生语文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古典诗歌赏析题考查的重点主要是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思想内容四个方面,其中对作者思想感情的考查比例最大。

  • 成语新解(下)

    关键词: 成语  熟语  新解  见风使舵  

    见风使舵 只因他顺着风向的改变而改变了航行的方向,你就指斥他立场不稳、游三滑四吗?殊不知。这正是他的智慧所在啊!诚然,没有目标、毫无主见、轻易改道转向的人,并不值得称道。我们赞赏的是面对海上的瞬息万变,能审时度势、权衡利弊,不盲目莽撞、不固执己见的有识之士。

  • 亦真亦幻 情何以堪——《长恨歌》品读

    关键词: 品读  历史事实  艺术形象  讽喻诗  艺术作品  历史人物  杨玉环  

    看《长恨歌》这首诗,最主要的是要把它作为艺术作品来读,而不要把它当作历史事实来看。尤其是诗中“汉皇”与杨玉环两个形象,应当作活生生的艺术形象来看,当作一段悲剧爱情的主人公来看,而不能当作荒淫腐化的历史人物来看。自居易本人没有把这首诗编入讽喻诗,而是列入感伤诗,也说明诗人本来就是借助于历史事实的基础,吸收民间美丽的传说...

  • 第六届“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教育反思”大赛启事

    关键词: 中国语文报刊协会  新课程背景  教育反思  大赛  启事  

    本刊与中国语文报刊协会(“国家一级学会)共同举办第六届“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教育反思”论文大赛。

  • 第三届“好作文杯”全国中小学生作文大赛启事

    关键词: 作文大赛  中小学生  启事  语文老师  参赛者  

    在全国语文老师的大力支持和全国中小学生的热情参与下,第二届大赛取得圆满成功。应广大参赛者的强烈要求,我们继续举办第三届。具体事宜通知如下:

免责声明

若用户需要出版服务,请联系出版商,地址:西安市长安南路199号陕西师范大学校内,邮编:71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