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 立即咨询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杂志

杂志介绍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杂志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陕西师范大学主办的一本部级期刊。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杂志创刊于1972,发行周期为旬刊,杂志类别为教育类。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杂志

部级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 国际刊号:1002-2155

  • 国内刊号:61-1031/G4

  • 发行周期:旬刊

  • 全年订价:¥280.00

  • 消除职业倦怠 永葆教育激情

    关键词: 职业倦怠  激情  教育  内心  桃李  

    从教时间渐长,难免生出倦怠之感。昔日弟子如雏鸟,羽翼渐丰,高空展翅;自己则岁岁守望,年年放飞,以至于苍颜白发,空留浩叹。虽则世人艳羡桃李芬芳,然吾内心失落之感,亦自频频涌现。岁岁年年,不慕繁华,守住了内心清静,却也意气消沉。子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 基于问题解决的写作微课程开发——初中作文教学研究新思路

    关键词: 写作教学  课程开发  教学研究  初中作文  题解  写作实践  教学序列  对症下药  

    一直以来,有不少语文人致力于构建全面、系统的写作教学序列,渴望毕其功于一役,一劳永逸地解决写作教学无效低效的老大难问题,但成效往往不彰。本专题作者则提出,应将写作教学研究的重心转向学生的写作实践,把解决具体班级学生写作实践中的具体问题作为出发点和归宿,来开发对症下药的写作微课程。那么,如何开发写作微课程呢?本期专题中...

  • 写好一件事——初中写作微课程开发案例

    关键词: 初中阶段  写作技巧  课程开发  学生作文  案例  作文教学  叙事线索  细节描写  

    写好一件事是初中作文教学的重点。然而,笔者进行的多次调查表明,即使到了中考,还是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能顺顺当当地写好一篇记事作文。那么,如何在七年级解决好这一问题,为学生在初中阶段写作水平的提高奠定基础呢?通过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写一件事的作文之具体分析,可以发现,写不好一件事的学生作文往往存在一些突出的毛病,如开头兜圈子...

  • 基于真实生活进行真实写作——八年级“采访与写作”微课程案例

    关键词: 真实写作  真实生活  八年级  案例  课程  采访  作文题目  作文课  

    某次作文课上,我刚布置完作文题目,一名学生立马跟了一句:“没题材!”我调侃他:“你没有嘴吗?”他说:“有啊。”我说:“既然有嘴,你想写谁,就去问问他有什么值得写的事呗。”学生回家真的问了问他爸,并把爸爸讲的智斗坏人的故事写成一篇记叙文,写得实在又生动。

  • 让个性之花在语文课堂盛开

    关键词: 语文课堂  个性  教学片段  老师  执教  

    请看王君老师执教《纪念白求恩》一课的教学片段——师1转过头去,谢谢听课老师陪伴大家一个上午。向老师们再见吧!用自己的语言来说。不要说整齐的话。生1:老师,我们表现得非常好,请为我们鼓掌。生2:谢谢老师陪伴了我们一个上午,也请老师感谢我们陪伴了你们一个上午。

  • 那些被淹死的石头——也谈中小学语文衔接教育

    关键词: 中小学语文  石头  衔接教育  江南春  捕鱼  丝网  女儿  

    四月的江南春光明媚,鸟语花香。两个高大的男人在用丝网捕鱼,他们先是把丝网均匀地撒在湖中,然后把路边的一块块石头往湖里扔,大概是把鱼往渔网中赶。可刚满四岁的女儿不解,面对湖中溅起的一个个水花,一脸疑惑地问我:“爸爸,叔叔为什么要把石头往湖里扔呢?”我说:“捕鱼呀!”女儿接着担心地问:“那些石头会不会被淹死呢?”我一时语...

  • 千回百折的《父母之心》

    关键词: 父母  情感体验  川端康成  自读课文  小说情节  主题班会  小小说  小说家  

    日本小说家川端康成的小小说《父母之心》讲述了一对有四个孩子的贫穷父母,在去北海道的船上偶遇财主夫人向他们要一个孩子“继承财产”,从一开始的犹豫不决,到先后三次送大儿子、二儿子、小女儿给财主夫人,又三次要回的故事。因其在教材中属于“自读课文”,长期被忽略甚至误读——有人认为这篇小说情节简单、情感单纯,更有老师把它当成“...

  • 让广告芬芳作文教学

    关键词: 作文教学  广告  学生作文  学生习作  教师  师生  高分  上课  

    平常作文教学中,师生存在很多问题:一是学生作文难点多,认为自己的生活两点一线,单调狭窄的圈子实在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可写。因而,写起来总是千人一面,与高分难以结缘。二是教师上课难度大。教师往往从学生习作中选出几篇优秀的读一读,评一评。教师倒是“津津乐道”,可学生却一头雾水——“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会写的继...

  • 略读课文教学策略初探

    关键词: 略读课文  教学策略  初中语文教材  学生自主学习  精读课  课文重点  迁移运用  叶圣陶  

    现行初中语文教材中,课文分精读与略读两类,且二者的比重已大致相同。面对一篇篇文质兼美的略读课文,我们该如何引领学生理解、掌握并运用呢?叶圣陶先生曾说:“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是补充;但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是应用。”略读课文的教学一般应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以了解课文重点信息为宗旨,以迁移运用精读课中获得的...

  • 审美的语文课堂应这样建构——以孙艳老师执教《呼兰河传》为例

    关键词: 语文课堂教学  审美  执教  老师  语文特级教师  现代语文教学  传统语文教学  

    建构诗意的、审美的语文课堂,一直是语文教师努力追求的一种课堂教学境界。长期以来,不少语文教师在这方面做出了可贵的探索和实践。在这方面,著名语文特级教师孙艳可谓是一个代表人物。她顺应课改的需要,致力于语文课堂教学的改革,在建构诗意的、审美的语文课堂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探索。她运用现代语文教学的先进理念,吸纳传统语文教...

  • 设计求精粹语言讲规范——《“发挥联想与想象”课堂实录》再点评

    关键词: 教学语言  教学设计  课堂实录  想象  联想  求精  目标明确  教学环节  

    我观摩过很多课,也点评过许多课,在反复比较与思考中越来越坚信:一节好课,总是开合自如、目标明确、内容得当、方法合适。而这些好的指标,又都是通过教学语言、教学环节展现出来的。在一节课里,做到容量较大而又教学有效,需要依靠精粹的教学设计。设计精粹、语言规范是我们教师追求的教学目标,也是课例评析的重要标准之一。

  • 2015年7-9期“参异构"“观设计”栏目征稿

    关键词: 栏目  征稿  设计  同课异构  个体差异  尊重学生  文本价值  教学个性  

    说明及要求:所谓异构,即同课异构。本栏目的开设目的,在于促进教师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彰显教师的教学个性和文本价值的丰富性,引发参与者思维的碰撞与智慧的交融,促进教师之间的优势互补与智慧共享,进而在“异化”与“同化”中造就百花齐放的灵动课堂。

  • 也说“文绉绉”——同李亚娟老师商榷

    关键词: 老师  教学参考  中学语文  多音字  文章  注音  读音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中旬》2014年第10期发表了李亚娟老师的一篇文章《“文绉绉”的“绉”是多音字吗?》。文章说:“在字典和词典上查‘绉’字,都只能查到‘zhou’的注音;只有在《现代汉语词典》上查‘文绉绉’一词时,才查到‘绉’的读音为‘zhou’。”

  • 语文老师要认真写“真案”

    关键词: 语文老师  语文教案  教学参考  中学语文  公开课  常态课  文章  

    2014年第6期的《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中旬》上有一篇题为《语文教案“三写”“三不写”》的文章。该文作者同老师认为:语文教案写不写,要因人而异,生手要写,熟手可不写;要因课而异,公开课要写,常态课不写;要因目的而异,不为检查写,要为“研”“评”写。笔者认为,语文新手要写详案、规范案,语文熟手可以写简案,但更要写创新案、活案。

  • 语文海里泛轻舟活动课上显身手——《古诗苑漫步》教学设计之一

    关键词: 教学设计  活动课  古诗  自主性  学生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应突出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积极参与的精神,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为此,本节活动课主要从以下几点予以突破:1.采用真正的活动方式,完成对古诗的“诵-背-品-辑”活动。

  • 入云深处亦沾衣——《古诗苑漫步》教学设计之二

    关键词: 教学设计  古诗  师生  

    从《诗经》开始,无数动人的诗篇就被人们所传唱,这些诗歌或质朴沉郁或绚丽浪漫,如春花灼灼,亦如春雨绵绵。师生共同漫步于古诗苑,也许只是惊鸿一瞥,却能感受到彼时的绝代风华,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 换个角度挑战出新意——《窗》创新教学设计

    关键词: 教学设计  新意  创新  自读课文  微型小说  八年级下册  文章构思  

    《窗》是苏教版八年级下册小说单元的一篇课文,作为一篇自读课文,一篇构思、立意非常精美、深刻的微型小说,如果我们的课堂囿于传统而又程式化、照本宣科式地解读,很容易把这犹如“美人”一般的“美文”上成基于文章构思、写法、人物思想与性格等分析理解为主的“尸体解剖”课。因此,笔者决定尝试带领学生更换阅读文本的视角,看能否让他们...

  • 拜读《都江堰》问道余秋雨——《都江堰》课堂实录、反思与点评

    关键词: 课堂实录  余秋雨  反思  青城山  老师  板书  

    师:最近,老师读了《文化苦旅》,颇有感触。(屏显该书封面)现在想和同学们分享其中的一篇文章——《都江堰》(竖向板书课题)。师:读了这篇散文,你记得作者写的那副对子吗?(学生回答后屏显:拜水都江堰,问道青城山。)

  • 一堂理趣品读课给我的启发

    关键词: 理趣  创造性思维能力  品读  课堂实录  语文教学  课堂教学  张建设  

    我之所以主张建设理趣课堂,灵感来源于宁鸿彬老师的《皇帝的新装》课堂实录。教学中,宁老师遵循语文教学的理趣传统,注重课堂教学的理趣挖掘,主张通过课堂理趣问题的讨论来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使其课堂教学充满着迷人的理趣色彩。

  • 导读引写,开掘作品课外阅读的“半亩方塘”——以《呼兰河传》课外阅读指导为例

    关键词: 课外阅读指导  经典作品  导读  课外阅读教学  初中语文  实践探索  思维导向  

    如何才能有效地开展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教学呢?笔者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体悟到教师对学生阅读过程中的思维导向、阅读体验以及感悟表达的引领是决定学生课外阅读品质的关键因素。而“导读引写”,能够帮助学生最大限度地开掘经典作品的阅读价值,产生较好的课外阅读效果。

  • 例谈毕业年级语文教材的优化使用策略

    关键词: 语文教材  使用策略  毕业年级  优化  应试水平  考试成绩  行政长官  现实语境  

    孙绍振先生在一篇博文中感慨道:“说老实话,一般领导,甚至区里的行政长官,最看中的还是考试成绩。只要你把成绩搞上去,其他一切都是次要的。这当然可能有片面性,但是,在当前的中国,这是最根本的准则。”在这种现实语境下,应试语文就自然而然地成为很多语文老师的最终选择。尤其是到了毕业班,提高学生应试水平更是跃升为核心目标,甚至...

  • 选点导学以少胜多

    关键词: 导学  选点  听说读写能力  语文教学  阅读基础  阅读教学  初中生  

    课文这个“例子”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凭借它可以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但是,初中生的阅读基础决定了教师有必要选取并抓住“例子”中的“眼睛”来进行疏密相宜的导读,以减少阅读教学中的无用功,把“教什么”和“怎样教”落实到位。

  • 解开《再别康桥》的真情密码

    关键词: 语文出版社  密码  真情  新闻发言人  开幕式  教育部  徐志摩  

    2015年4月2日,在“全国真语文系列活动厦门站”开幕式上,教育部前新闻发言人、现任语文出版社社长王旭明正面炮轰“假语文”,并表明《再别康桥》“是诗人徐志摩对友人和情人的怀念”的观点。

  • 左手诗 右手思

    关键词: 诗性  左手  右手  散文语言  文体特征  议论文  下意识  

    学生写议论文,最大的问题就是下意识地使用散文语言(或叙述或抒情),而不会使用观点句,这就造成其文章文体特征不鲜明,成了“四不像”。好的议论文,必须是哲理与诗性兼而有之的。于是从某天开始,我们开展了每周两个特别日的活动——“左手诗,右手思”:星期二,观点日,言必思,好好“二”一把;星期四,诗歌日,言必诗,过把瘾就“四”...

  • 写作训练的三种有效方式

    关键词: 写作训练  课堂作文  表达能力  学生  作文课  教学  教师  

    在教学中经常出现这样的状况:打开学生的空间或博客,常常会发现一些少言寡语的学生能写出很精彩的文字,然而,他们的课堂作文却并不怎么出色。由此可见,或许不是学生没有写作与表达能力,而是教师在作文课上是否选用了更好的方法对其进行有效的写作训练。

  • 形式有意味 品读《夏》之美

    关键词: 有意味的形式  内容与形式  品读  艺术作品  不可分割性  文艺批评家  辩证统一  

    文本的内容与形式是辩证统一的,在某种程度上,形式就是完成了的内容。国外的理论家早已认识到内容与形式的不可分割性,故而有所谓的“有意味的形式”之说。“有意味的形式”理论认为,艺术作品的基本性质就在于它是“有意味的形式”。英国文艺批评家克莱夫·贝尔指出:作品的各部分、各素质之间的独特方式的排列、组合起来的“形式”是“有意...

  • 课了情未了——语文课堂结束语摭谈

    关键词: 课堂结束语  语文  画龙点睛  社会现实  教学效果  教学实践  成功经验  学生  

    好的结束语应精当明旨,令人回味。教师在结课时可以画龙点睛、一语中的,使学生豁然开朗;可以创设高潮、激情抒发,引发共鸣以净化学生心灵;可以拓展延伸、引来活水,让学生的思维触角由文本延伸至社会现实,从而收到“余韵悠长”的教学效果。下面,笔者结合他人的成功经验和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具体的做法。

  • 巧解互文精彩迭生——以《木兰诗》为例谈互文句式阅读教学的课堂生成性

    关键词: 互文见义  阅读教学  生成性  课堂  巧解  修辞手法  

    互文见义是《木兰诗》(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极为重要的也是极具特色的修辞手法。“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就是本诗中典型的互文见义句。这四个互文句处在文章内容和结构的重要关节上,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木兰诗》的主...

  •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之感叹艺术

    关键词: 语文教学  教学方法  阅读教学  中学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全文一共五个感叹号,通过梳理并品读这些句子,笔者认为它是一支完美的乐曲,五曲连环,疏密有致,跌宕起伏,意义不断深化,情感不断升华。

  • 《湖心亭看雪》中“痴”字解读

    关键词: 解读  文化意味  小品文  山水文化  教材  课文  

    课文《湖心亭看雪》是一篇景美、情美的优美小品文。然而读者往往只注重文中关于雪景的描绘和分析,而对于文中文化意味深长的“痴”字,却分析甚少。如果不能解读出文中“痴”字的文化意味,这篇山水文化小品就会黯然失色,也抹杀掉了教材编者选编这篇小品文进教材的意图。

  • 一场考试,一次文化之旅——评厦门市2014年中考语文卷

    关键词: 文化气息  厦门市  语文卷  中考  语文试卷  考试  材料设计  文化品味  

    翻开厦门市2014年的中考语文试卷,一股文化气息扑面而来。试卷从选材、设题、背景材料设计、试卷答案等各方面,无不充盈着文化品味。试卷整体文学性强,时代感十足,将语文与生活结合得巧妙,能力点也分布密集,对厦门市的语文教学起到了积极的导向作用。

  • 寻汉字之根 强华夏之魂

    关键词: 汉字教学  华夏文化  拼音文字  中考语文  教育工作者  综合性学习  中小学生  创新思维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生命力最强盛的文字,然而,在拼音文字席卷全球的今天,它正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冲击。不同阶层、不同年龄的人往往提笔忘字或患上“电脑失写症”,更可怕的是,不少中小学生书写随意,以致让人“难以忍受”。好在不少语文教育工作者自觉肩负起振兴汉字教学这一历史使命,2014年中考语文在“综合性学习”命题中,创新思维,科...

  • 走出综合性学习测试的五大误区

    关键词: 学习测试  误区  综合性学习活动  教材组织  语文教师  中考  学生  

    每年中考之后,总有不少语文教师觉得“憋屈”:一是觉得平时按照教材组织了大量的综合性学习活动,结果中考考得都毫不相干;二是觉得学生在综合性学习上下了不少功夫,却没有收到令人满意的效果。孰不知,这是由于我们在综合性学习测试中走进了一些误区。

  • “钩心斗角”应为“勾心斗角”

    关键词: 语义演变  贬义色彩  异形词  语料库  对比  

    《现代汉语词典》中“钩心斗角”被解释为宫室结构精巧,后喻各用心机、互相排挤,也作“勾心斗角”,两词互为异形词。教学中,部分学生将两者混为一谈。对此,本文从语料库视野下两词对比、语义演变和存废探讨三个层面展开论述,提出两词应各司其职,打破异形词共存局面,在表达贬义色彩时应使用“勾心斗角”这一观点。

  • “存在的”和“缺失的”同等重要——语文教学内容的选择研究反思

    关键词: 语文教学内容  反思  语文教学研究  语文教师  专家学者  研究成果  选择依据  学识能力  

    语文教学内容的选择研究是近年来语文教学研究的热点,也是对课程论研究的进一步细化。多家刊物都曾以此为专题组织专家学者、一线语文教师撰写研究稿件,一时间此类研究文章满天飞。笔者归纳近几年这方面的研究成果,语文教学内容的选择依据方面,以王荣生为代表的一些研究者认为,有文本体式、学情、教材编者、教师的学识能力几种。但是南开大...

  • 也说“咸来问讯”之“问讯”

    关键词: 双音节词  陶渊明  消息  释义  

    《桃花源记》中有这样一句话:“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对于其中的“问讯”二字,目前学界倾向于将其释为“打听消息”。如《陶渊明集全译》将“咸来问讯”释义为“都来打听外界的消息”。又如《陶渊明集笺注》将“咸来问讯”释义为“都来询问外界消息”。但事实上,“咸来问讯”中的“问讯”是一个双音节词,为“问候”之义。

  • 《木兰诗》,光音的故事

    关键词: 故事  电影作品  南北朝时期  乐府民歌  影响力  票房  

    如果说当今的电影力求在情节、画面、音响等方面出新出奇求票房的话,那么南北朝时期的乐府民歌《木兰诗》可算得上一部有影响力、有票房的优秀电影作品。

  • 留一缕“真性情”长寄文中

    关键词: 真性情  山水田园  王夫之  文章  历史  

    清代王夫之有言:“意犹帅也。”“意”即文章的主旨,是作者寄寓在文章中的“真性情”。文人的“意”大多借助于山水田园的游历与体味来释放,然后提笔“述以文”,经过千百年的历史积淀,留给我们的是彼时彼世的一缕“真性情”,愁也罢,乐也罢,几番沉浮,幽香不绝。

  • 本期重点作者简介

    关键词: 作者简介  课程教学设计  语文教研员  初中作文  教学研究  教学案例  广东教育  课程开发  

    冯善亮(《基于问题解决的写作微课程开发——初中作文教学研究新思路》):广东教育研究院中学语文教研员,广东省中语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全国中语会常务理事。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学语文课程、教学、教材、评价研究。主编《初中新课程语文优秀教学设计与案例》《初中作文实验教程》《初中作文教学案例集》《初中语文新课程教学设计》《星光闪耀...

  • 让文化引领学校可持续发展——走进河南罗山县第一初级中学

    关键词: 罗山县  可持续发展  初级中学  文化引领  河南  学校  历史典故  红二十五军  

    罗山县历史悠久,底蕴厚重。孔子周游列国时曾经过这里,留下了“子路问津”的历史典故。这片土地先后哺育过三国名相费祎、治水名臣黎世序与历史学家尚钺等。这里是著名的革命老区,是红二十五军长征出发地,李先念、、刘华清和吴焕先等老一辈无产阶段革命家都曾在这里留下光辉足迹。

免责声明

若用户需要出版服务,请联系出版商,地址:西安市长安南路199号陕西师范大学校内,邮编:71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