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杂志是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管,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国中医科学院主办的一本北大期刊。
中医杂志创刊于1955,发行周期为半月刊,杂志类别为医学类。
杂志介绍
中医杂志是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管,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国中医科学院主办的一本北大期刊。
中医杂志创刊于1955,发行周期为半月刊,杂志类别为医学类。
主管单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单位: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国中医科学院
国际刊号:1001-1668
国内刊号:11-2166/R
发行周期:半月刊
全年订价:¥1060.00
关键词: 咽痛 张仲景 伤寒论 少阴病 辨证论治 病机 太阳病 猪肤汤 治疗方药 咽喉
《伤寒论》是我国最早的临床医学著作,首开辨证论治之先河,对后世影响深远。咽痛一证,在临床上,作为一种常见症状,可以见于多种疾病的主症或者是兼症。张仲景在其《伤寒论》一书中有咽痛、咽必痛、咽中痛等不同描述,都指的是"咽痛"。咽痛一证,阳经、阴经均可见到,而以阴经为多。《伤寒论》中探讨咽痛的条文共有9条。分别是第140条、第198条、第2...
关键词: 小柴胡汤加味 脱发 治疗 法半夏 头发脱落 生姜 党参 甘草 大枣 调和肝脾
小柴胡汤由柴胡、黄芩、党参、甘草、生姜、大枣、法半夏七味药组成,具和解少阳、补中扶正、和胃降逆之功。是东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之名方。柯韵伯喻为"少阳机枢之剂,和解表里之总方。"该方临床使用范围已相当广泛。笔者临证多年,常用治脱发患者每每获效。下面举数例谈点临证体会。例1:陈某,女,17岁,学生。初诊日期:2009年9月8日。主诉:脱发...
关键词: 名方 临床应用 中医学 度量衡制 民国时期 隋唐时期 宋元时期 天人合一 东汉时期 阴阳五行
中医学中经典学说理论和名方至今被我们临床应用。古方、名方上的剂量也不同,所以现代我们临床上如何应用这些古方、名方,剂量成了我们的研究课题。先了解历朝历代在度量衡制的变化时很有必要的。对我们在临床上应用古方经方,名方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笔者参考《汉语大词典附录·索引》中国历代度量衡制演变测示简表例举有代表性的朝代度量衡制以供...
关键词: 桂枝汤 调和营卫 桂枝加葛根汤 汗出 营卫不和 炙甘草 伤寒论 低钾血症 生姜 类方
桂枝汤出自《伤寒论》,由桂枝、芍药、炙甘草、生姜、大枣组成,具有解肌发表,调和营卫的功用,主治外感风寒表虚证。桂枝汤及其类方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多种病症。现收集部分案例,分析探讨如下。1桂枝汤治疗低钾血症患者肖某某,女,26岁,2000年8月7日初诊。曾因恶风、汗出、头昏、心慌、肢软乏力、气息微弱以"癔病"住院多次,最后确诊为"低钾血症",...
关键词: 半夏白术天麻汤 眩晕症 抗血栓形成 燥湿化痰 抑制血小板聚集 功能恢复 活血 补益气血 前庭系统 治疗
眩晕是一种自身或外界物体的运动性幻觉,是对自身的平衡和空间位象觉的体会错误,患者主观感觉自身或外界物体呈旋转或升降、直线运动、倾斜、头重脚轻等,多于头位变动和睁眼时加重,可伴或不伴恶心,呕吐等症状,以及眼球震和定向倾倒等体征。笔者数年来在临床实践中用传统中医经方半夏白术天麻汤化裁治疗眩晕症39例,收效理想。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 麻桂各半汤 风寒束表证 荨麻疹 调和营卫 治疗 冲任失调 玉屏风散 疏风散寒 大便秘结 桂枝汤
荨麻疹是一种常见、多发性而由多种因素引起的皮肤病,属中医"隐疹"范畴。临床上运用西药治疗其效不佳或无效者,根据中医辨证常分为:风寒束表型、风热郁表型、肠胃湿热型、气血两虚型、冲任失调(肝肾不足)等型论治。我们采用麻桂各半汤化裁,疏风散寒,调和营卫为主治疗风寒束表型荨麻疹,追踪观察记录总结120例,总有效率达100%,结果证明麻桂各半汤...
关键词: 小柴胡汤 灵活应用 疾病 临床 大枣 人参 法半夏 外感发热 炙甘草 气机
小柴胡汤首载于《伤寒论》,为张仲景所创,由柴胡、黄芩、人参、半夏(洗)、炙甘草、生姜、大枣7味药物组成,其功效在于和解少阳,为和解之剂,笔者从医20余年,在工作之余温读经典,学习经方的过程中,认为根据本方有寒热并用,功补兼施,有疏利三焦,调达上下,宣通内外,
关键词: 伤寒论 小柴胡汤 经方 度量衡 汉代 药量 药物 东汉 方剂 衡重
关于经方药物的度量衡折算问题,需要先确定《伤寒杂病论》的成书年代。钱超尘从《伤寒杂病论》原序推论:"《伤寒》应在建安七、八年,即西元202~203年写成,但亦有认为可在建安十年到十五年(西元210年),甚至建安二十年后,而且尚有考证,认为"建安"乃"建宁"之误,则《伤寒论》成书应在建宁十年,即西元178年之后"。纵使准确的成书年份尚未肯定,《伤寒...
关键词: 慢性肾炎蛋白尿 尿蛋白 治疗方法 五苓散加味 感冒 水肿 合并 病程 食物 阳性
笔者采用五苓散加味治疗慢性肾炎蛋白尿,取得满意疗效。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42例,参照《肾脏病诊断与治疗及疗效标准专题讨论纪要》的诊断标准拟定,其中男21例,女21例,年龄10岁以下9例,11~20岁11例,20~45岁16例,46岁以上6例,病程1年以内17例,1~3年20例,4~6年5例,病情除全部有不同程度蛋白尿外应诊时有明显水肿16例,合并感冒者10例,无症...
关键词: 乌梅丸 双下肢 高血压病 型糖尿病 太子参 治疗 头晕 症状 寒热错杂 焦三仙
患者毛某,女性,76岁,主诉头晕反复发作5年余加重20余天入院。患者5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无头痛,无恶心、呕吐,无视物旋转,曾于本市多家医院就诊,诊为高血压病,血压最高达200/110mmHg,服用降压0
关键词: 炙甘草汤 大剂量 病毒性心肌炎 运用心得 生地黄 心脏早搏 金银花 临床 静脉滴注 丹参
炙甘草汤出自张仲景《伤寒论》第177条原文为:"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由炙甘草4两、生姜、桂枝各3两,生地黄1斤、人参阿胶(烊化)各2两,麦门冬麻仁各半斤,大枣30枚,共9味药组成。笔者多年来应用大剂量"炙甘草汤"加味治疗心脏早搏、眩晕;加丹参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炙甘草汤"加金银花、连翘,治疗冠心病、胸闷、心慌、呕吐、失眠等都取...
关键词: 桂枝麻黄各半汤 加味 慢性荨麻疹 治疗方法 白鲜皮 地肤子 夜交藤 瘾疹 皮肤病 诊断标准
荨麻疹是一种暂时性的皮肤血管性水肿。皮疹常突然发生出没迅速,往往表现为皮肤先发瘙痒,随即出现大小不同的皮疹或风团,肤色苍白,淡红或鲜红,常因搔抓而融合成片,时起时消,发作时间不定的一种常见疾病。笔者从2006年2月~2008年12月采用加味桂枝麻黄各半汤治疗慢性荨麻疹100例。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00例荨麻疹均为本院门诊患者,其中男性37例...
关键词: 桂枝附子汤 乌头桂枝汤 炮附子 辨证论治 甘草附子汤 乌头赤石脂丸 肾气丸 通脉四逆汤 配伍 大黄附子汤
1应用乌头、附子,首重辨证论治1.1乌头、附子选用,体现辨证论治附子为毛莨科植物,其主根称为乌头,旁根称为附子,附子变形无幼稚根者称为天雄。附子、乌头、天雄虽皆乃补火扶阳之要药,然而细味其功效却亦有所侧重。《金匮要略》使用乌头、附子正是以辨证为出发点,各选所需。①亡阳欲脱,急用生附子回阳救逆。《金匮要略》中使用生附子有方2首。《...
关键词: 桂枝加桂汤 伤寒论 张仲景 桂枝汤 调和营卫 芍药 心阳虚 温通心阳 桂枝甘草汤 应用
桂枝在《伤寒论》中,应用十分广泛,于所载112方中,达41方之多,并在《伤寒论》条文中反复出现了60多次,其所治之证,遍及三阴三阳六经。张仲景在太阳病篇中桂枝的应用最多,其中有29方应用了桂枝。桂枝辛、甘、温,为辛温解表药,其主要功效为"发汗解表,温经通阳"。桂枝的发汗力较弱,长于温经通脉,既可解表,又能温里。但张仲景应用桂枝主要不在发汗,...
关键词: 金匮肾气丸 胸腔积液 脾肾阳虚 高血压病 肾阳虚衰 牡丹皮 水湿 生地黄 温补肾阳 应用举隅
金匮肾气丸出自《金匮要略》,方由附子、桂枝、生地黄、山茱萸、山药、茯苓、牡丹皮、泽泻组成。具有滋阴温阳、阴中求阳、阴阳双补功效。用于治疗肾气不足,阴阳俱虚证。笔者常以此方治疗肾阳虚衰病证,疗效甚佳,举例如下。1胸水沈某,女,75岁,2006年1月20日初诊。患者患糖
关键词: 生附子 经方 运用 回阳救逆 用量 张仲景 药物 神农本草经 明代医家 中药
中医有"不传之秘在药量"的说法,即中药的用量关系到疗效的好坏。随着中医药的发展,中药药量一疗效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笔者从历代医家对附子的认识和运用经验来进一步展开讨论经方的药量问题。1历代医家对附子的认识附子是毛茛科植物乌头的侧根(子根),始载于《神农本草经》,被列于下品:"味辛温。主风寒咳逆邪气,温中,金创,破癥...
关键词: 多形性红斑 免疫球蛋白 实验室检查 关节疼痛 治疗 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 抗体滴度 淋巴细胞 白细胞减少 寒冷刺激
寒冷性多形性红斑发病的原因至今尚未完全明了,多认为是由寒冷刺激引起的变态反应性红斑类皮肤病,皮疹好发于面颊部及四肢远端等血液循环较差的部位,由于小动脉血管收缩,久之小血管发生麻痹扩张,同时静脉回流受阻,造成瘀血现象,从而产生皮肤血液循环障碍,故出现红斑、水疱甚至糜烂等皮肤损害,有时口腔、眼等黏膜也可被累及。常对称分布于全身各...
关键词: 肉桂 痛泻要方 白芍 里急后重 腹痛 临床 加减 白术 量效关系 白头翁
辨证论治,如果仅有正确的辨证和对症的治则,有时难以取得理想的疗效。关键在于药的"剂量"轻重没能调理恰当。是临床中医者,必当掌握药物的性味和功用、毒性、炮制、配伍,药物的剂量轻重方面,往往会忽略。大致有两种倾向,一种是只注意到各种药物的常用量,而忽视了在配伍上各药剂量的比例。另一种是认为只要剂量大了,效果一定就比较好,其实并不是...
关键词: 慢性萎缩性胃炎 四逆散 六君子汤 肠上皮化生 治疗 异型增生 慢性胃炎 中西医结合诊治 不典型增生 保护剂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疾患,属中医学"胃脘痛"、"痞满"等范畴。其主要病理特征为胃黏膜变薄,固有腺体萎缩或伴有不同程度的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等。现代医学公认其为癌前状态,因此,阻断、逆转其癌变在目前临床上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意义。西医仅能针对一般消化不良症状,采用抗酸剂、解痉剂、黏膜保护剂等治疗,而中医在本病的治疗...
关键词: 经方 辨证论治 内治 重用 四诊合参 君药 肺主皮毛 中草药 西洋参 治病求本
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理论核心。经方是中医学经典著作中历代医家的经验方。君药是指方剂中起主要治疗的作用的药物。笔者在30多年的临床工作中,一贯坚持看书学习,
关键词: 旋覆代赭汤 量效关系 旋覆花 病例 针灸 中药汤剂 经方 中医 中西医结合治疗 生姜
病例1:患者胡某某,男,57岁,2010年5月4日入院。患丘脑梗塞,在外院治疗7天,打嗝不止6天。经用常规中西医结合治疗外,遍用中药、蒙药、西药解痉、镇静、胃动力药,药物封闭,针灸,皆不效,后来我院治疗。证见:口角向右歪斜,左侧半身不遂,喉中呃逆不止,打嗝时腹部抽动,舌体胖有齿痕,苔白腻,脉沉缓。诊为:中风病,呃逆。用旋覆代赭汤原方,再加丁香8g,柿...
关键词: 不寐 学说体系 阴阳说 生命活动 中医学 现代中医 胃不和 人体 经典理论 内在联系
不寐,在《黄帝内径》称之为"不得眠"、"不得睡"、"目不瞑"、"卧不安"等,其名首见于《难经》,是指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种病证,其证情轻重不一,轻者入寐困难,或寐而易醒,或醒后不能再寐,亦或时寐时醒等,重者则彻夜不眠。中医学关于不寐的理论学说代有所述、论著颇多,其主流不外乎"阴阳说"、"神主说"、"营卫说"、"气血说"及"胃不和则卧...
关键词: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甲减 甲状腺疾病 中医 病因病机 心肾阳虚 阴阳两虚 肝郁气滞 病机分析 脾肾阳虚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减)在古代中医学中无专属对应病名,根据其临床表现相当于中医的"五迟"、"虚劳"、"水肿""瘿病"等范畴。其病因主要归于先天、后天及医源性三个方面,先天因素主要由于地域或遗传性造成母体缺碘及父母精气不足而致;后天由于营养不足、劳伤胃气、瘿病病久及肾而致;医源性因用药不当及手术损伤而致。本病不仅发病率高,而且病机复...
关键词: 咳嗽 少阳病 小柴胡汤 鸡胆汁 小便不利 三焦 从肺论治 伤寒论 足少阳胆经 顿咳
咳嗽,是指肺气上逆,冲喉而出,喉中发声,咯吐痰涎的症状。肺主气而司呼吸,其气以清肃为顺,故咳嗽与肺脏的关系最为密切。临床上有久咳、夜嗽、五更嗽、干咳、呷嗽、哑嗽、顿咳,诸多咳嗽按宣肺化痰、止咳平喘往往有效,然而顿咳一症尤其在痉咳期从肺论治难以奏效,有的患者咳出胆汁、咯血、衄血、烦躁易怒。带着问题拜读许叔微《伤寒百证歌》发现有"...
关键词: 带状疤疹 少阳经 论治 皮损 棉花灸 斑丘疹 带状疱疹 小柴胡汤 和解少阳 金银花
1带状疱疹的病因为外邪所致带状疱诊在中医称缠腰火丹、蛇串疮、蜘蛛疮,历代医家以肝经论治者较多。我们通过多年的临床观察,认为六淫之邪中,风火侵袭是带状疱疹的主要病因,应从少阳论治。《素问·风论》曰:"风者,善行而数变",风邪致病易袭阳位,如人体上部、阳经和肌表;有着变化无常和发病迅速的特点。带状疱疹好发于腰胁、胸腹及头面,尤以发于眼...
关键词: 胃食管反流病 反流性食管炎 辨证论治 食管腺癌 现代医学 中医学 吐酸 蒲公英 吞酸 述要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 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是指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烧心等症状,可引起反流性食管炎(reflux esophagitis,RE),以及咽喉、气管等食管邻近的组织损害的疾病,是临床上常见的消化道动力障碍性疾病,发病率逐年上升,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日益受到重视。本文就中医学对胃食管反流病的认识及辨证论治述要如下...
关键词: 量效关系 方剂学 教材 伤寒杂病论 中医 用量 方药 参考量 现代 历代医家
药物剂量是取得临床良好疗效的关键,药物的用量直接决定药力的大小,某些方剂中药物应用比例的变化还会改变方剂的配伍关系,从而可能改变该方功用和主治证候的主要方面。历代医家都很重视药物剂量,故有"中医不传之秘在于量",在医圣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中,药物组成相同,但某些药物用量的改变,则所治病证就不同。"十五"方剂学教材的编写具有划时...
关键词: 痔病 发作期 病态 炎性外痔 血栓 手术治疗 中医药诊疗 疼痛 排便 直肠癌
痔病是一种慢性的、反复发作的常见病、多发病,痔病发作主要指内痔出血、内痔嵌顿、血栓痔、炎性外痔及炎性混合痔等。可见于各年龄段,其病程中时愈时发,反复迁延,发作时常会影响人的生活和工作,缓解后又可恢复正常。近年来,中西医形成比较统一和明确的治疗原则:痔的治疗目的是消除痔的症状,而不是消除痔核本身。无症痔不需要治疗。只有痔核发展...
关键词: 中医药治疗 儿童性早熟 阴虚火旺证 肝郁化火证 脾胃湿热证 中药 文献计量分析 随机对照试验 名老中医经验 知柏地黄丸
性早熟是儿科最常见的内分泌疾病之一,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其中以中枢性性早熟占较大比例,多伴有骨龄提前,若不及时治疗,可导致骨骺早闭,成年终身
关键词: 节气 气象要素 变化趋势 水汽压 平均降水量 年平均值 年代 平均风速 气候特点 气温距平
1引言根据太阳的黄道上的位置,把一年划分24个彼此相等的段落。也就是把黄道分成24个等份,每个等份占黄经15°。太阳每年通过春分点,黄经为0°,以后每运行15°,即为一个节气。"24节气"综合了天文学、古中医学、物侯学和农作物生长特点等多方面知识,它比较准确地反映了一年中的自然规律,古中医学的运气学说和九宫八风等理论,就是以"24节气"的时间来...
关键词: 中医理论 黄帝内经 刘完素 温热学派 理论体系 伤寒论 温热病 伤寒杂病论 病机十九条 张仲景
1四大经典著作1.1《黄帝内经》中医学起源于先秦,理论体系形成于战国,《黄帝内经》一书问世,标志着中医理论体系的形成。二千多年前的《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医学文献中最早的一部典籍。包括《素问》和《灵枢》两部份,每部各八十一篇,共合一百六十二篇,系统地阐述了人体的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法、治疗、预防等。全书从阴阳、五行、藏象、经络...
关键词: 乳液 乳房胀痛 功能活动 脏腑经络 气血 本草纲目 密切相关 妇女 哺乳期 胃化生
1乳液概论由乳房泌排、以哺婴幼、性味甘咸、色白润泽之汁为乳液。传统称"乳汁"、"奶汁",《说文解字》云:"汁,液也",故同。又有"方家隐其名,谓之仙人酒、生人血、白朱砂"者(《本草纲目》)。乳液主要见于妇女产后哺乳期。乳液与精液均为人体精微物质,当属"圣液"。它由气血精液所化生,是人类繁衍后代的基本物质保障。2乳液的生成与排泄乳者,液也,...
关键词: 甲型 流感病毒 天道 穿心莲 阴阳 大青叶 浊气 太极 扶正祛邪 地球
天道南行,指地球向太阳靠近。地球向太阳靠近的道理,来之于《易经》,取之于黄帝,岐伯说卦演太极。太极即地球。太极为地球的道理,来之于后天乾坤运。在后天乾坤运中,乾居西北为天空,坤居西南为地虚,谓之后天天地空虚。后天天地空虚,八卦离太极,太极离八卦。八卦离太极,合日而运,在太极之上而为天;太极离八卦,合月而运,在八卦之下而为地。太极为...
关键词: 治未病 疾病 亚健康状态 养生保健 发展方向 人类健康 辨证论治 中医 临床 冠心病
"治未病"是中医药治病保健的一大特色,越来越受到医学界的高度重视,代表着人类医学保持健康的发展方向。"治未病"一词最早见于《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1"治未病"是人类健康、疾病学的发展方向世界卫生组织(WHO)一项全球性调查表明,健康的人仅占5%,患有疾病的人占20%,而75%的人处于亚健康状...
关键词: 癫痛 发作性 气血两虚 分开 疾病基因 中医学 神经元 治疗 情志 自主神经
癫痫是西医病名,涵盖了中医的癫、痫二证。西医认为,癫痫在病理上是指包括一组疾病和综合征,以有反复发作的神经元异常放电所致的暂时性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常为特征。由于有关神经元的部位和放电扩散的范围不同,功能失常可有运动、感觉、意识、自主神经等不同障碍,每次发作称为痫性发作。中医认为,癫痫二者在病理上明显存在着精神与神经的实质性...
关键词: 中西医学 中医学 饮食宜忌 食物 思维方法 逻辑思维 理论基础 认识论 思维方式 形象思维
饮食在人们的生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饮食结构影响着人们的健康状况。对患病人群而言,饮食和其病情发展也密切相关,采取适当的饮食忌宜有利于病情的好转。然而中西医学对饮食禁忌的认识有许多不同点,在某些情况下甚至意见完全相左,因此如何选择饮食忌宜成为医生和患者关注的焦点。以下就中西医学饮食忌宜不同的原因、机理和内容进行阐述。1中...
关键词: 感冒发热 外感病 滥用 外在表现 寒凉 中药 凉血解毒 清热泻火 发热恶寒 黄帝内经
发热一证,临床颇为常见,尤其是外感六淫之邪,发热则是临床的必然见证。中医学对发热的论述不外内伤与外感两类,且由外感引起者十居七八,由内伤所致者,不过二三。今时医一见感冒发热,往往不加辨证,起手便是大剂清热泻火、凉血解毒,如板蓝根、清开灵或鱼腥草之类,或口服或静脉滴注,以致轻者多缠绵难愈,重者则变证百出。笔者曾去过多家医院,发现滥...
关键词: 养胃阴 湿困脾阳 脾胃病 胃阴不足 叶天士 脾阳虚 理论基础 温补脾阳 补中益气汤 治疗大法
1升脾阳与养胃阴的理论基础1.1生理理论基础脾主升、升属阳,胃主降、降属阴;脾主运、运属阳,胃主纳,纳属阴;脾喜燥、燥属阳,胃喜润、润属阴。《难经·四十二难》中亦说:"脾主裹血,温五脏。"所谓"温五脏",就是说明脾在生理上属阳,有温煦其他五脏的功能。此外,李杲在《脾胃论》中又指出:"人察天之湿化而生胃也,
关键词: 治病必求于本 中医治则 病因病机 治病求本 疾病 阴阳 正气 治疗原则 标本缓急 辨证论治
"治病必求于本"是中医的治疗原则,是指在治疗疾病时必须寻求疾病的根本原因,并有针对性的进行治疗。本文不揣浅陋,仅就中医治则中"治病必求于本"一词的概念及运用问题,谈谈管窥之见。1"治病必求于本"是中医治则的纲领1.1阴阳为本《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此处之...
关键词: 阴阳二气 变化规律 规律性 发展趋势 变化过程 六经病欲解时 阴阳变化 十二时辰 阴阳平衡 状态
1十二时辰与六经概念的联系每日的昼夜更替可以理解为天地间阴阳二气的规律性消长循环,这种阴阳变化过程亦反映在人体中。通过观察全天不同时段的外界阴阳变化特征,进而总结规律,可以建立区分时间段的计时制度,如十二时辰制,二十四小时制等。而六经之气的盛衰时间与六经病欲解时间的总结与认知,是通过临床观察人体内阴阳在生理与病理状态下的变...
若用户需要出版服务,请联系出版商,地址:北京市东直门内南小街16号,邮编:100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