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 立即咨询
郑州大学学报·理学版杂志

杂志介绍

郑州大学学报·理学版杂志是由河南省教育厅主管,郑州大学主办的一本北大期刊。

郑州大学学报·理学版杂志创刊于1962,发行周期为季刊,杂志类别为科学类。

  • 将灾难转化为民族振兴的精神资源(笔谈)——震灾、国家认同与爱国主义教育

    关键词: 震灾  爱国主义  以人为本  自强不息  感恩  人道主义  

    2008年5月12日发生在中国四川汶川的特大地震牵动了全国人民的心,也牵动着全世界所有善良人的心。巨大的灾难激发了中华民族的勇气和斗志,激活了人性中最美好的东西。恩格斯说:“一个聪明的民族,从灾难和错误中学到的东西会比平时多得多。”我们没有办法去阻止灾难的发生,但我们可以选择面对灾难的态度。生活不会因地震而停止,中国社会也...

  • 生命至尊:以人为本的首要价值

    关键词: 尊重生命  以人为本  价值理念  最广大人民群众  马克思恩格斯  人类历史  生命安全  抗震救灾  

    一、尊重生命:以人为本的切实体现 马克思恩格斯明确指出:“任何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体的存在。”(P24)在《唯心历史观的破产》一文也曾经指出:“世间一切事物中,人是第一个可宝贵的。”(P1512)这些年来,我们强调以人为本,其最基本的含义之一就是要尊重、保护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坚持人民的生命高于一切。以人...

  • 自强不息精神的新展现与新内涵

    关键词: 自强不息精神  自然灾害  科学技术  突发性  人类  自然界  后控制  灾难  

    对于汶川8级特大地震这样的突发性自然灾害,人类的科学技术目前尚无法准确预测和有效控制,在灾难突然降临的瞬间人类还只能被动地听命于自然界盲目力量的支配和制约。然而,尽管人类无法控制自然灾害的发生,但却可以在灾害发生后控制好自己的心态和选择自己的行为,通过自强不息最终战胜灾难,把握自己的命运。

  • 震灾彰显感恩的意义与价值

    关键词: 感恩  价值  震灾  绵阳市  灾区  解放军  小学生  

    汶川大地震后,人们谈论最多的两个字恐怕就是“感恩”了。就灾区来讲,许多人从废墟中被营救出来,获得了第二次生命,灾民的房子被震塌了,财产受到极大的损失,有的还失去了亲人,在危难时,他们得到社会各界无私的援助,祖国各地和世界各地的人们向他们伸出了援助的手……于是,我们看到通往灾区的路旁竖立了一个又一个写满了“谢谢”、“辛...

  • 大爱无疆:人道主义精神的传播与弘扬

    关键词: 人道主义精神  传播  地震灾害  大爱  救援队  民俗传统  俄罗斯  

    四川汶川大地震以后,中国各族人民迅速行动起来,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开展了史无前例的大救援。世界各国也伸出援助之手,对中国灾区进行了力所能及的援助。地震灾难使人道主义精神得到了传播与弘扬。5月23日在接见俄罗斯救援队的代表时称赞俄罗斯救援队发扬了人道主义的伟大精神。2008年5月20日《环球时报》发表了一篇文章,题...

  • 和谐:一种提倡宽容的哲学思维

    关键词: 和谐  宽容  哲学思维  

    和谐不仅是一种社会状态,也是一种提倡宽容的哲学思维。和谐作为提倡宽容的哲学思维,首先源于客观事物的矛盾运动,从某种意义上说和谐是客观事物矛盾运动的一种状态,宽容则是客观事物矛盾解决的一种方式。其次还源于人类社会自身的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说和谐是人类社会发展尤其是全球化运动的一种客观需要,宽容则是人们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交往...

  • 试论影响构建和谐社会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关键词: 和谐社会  科学发展观  矛盾  

    追求社会的平等、安定、和谐是古今中外人们的共同追求。中外古代思想家有很多关于和谐思想的资源。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发展理论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来源。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影响构建和谐社会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是:城乡差距、地区差距仍在扩大,分配不公矛盾凸显;一些社会群体为改革发展作出的贡献...

  • 和谐社会的法哲学思考

    关键词: 和谐社会  法哲学  法治  

    我们所要建立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和谐社会具有对社会主体、社会客体和自然客体等的三大功能。在我国当代社会历史条件下,和谐社会不是脱离法治的和谐,而是依靠法治的和谐,法治是和谐社会最优化的调节机制。构建和谐社会是一个不断运用法治手段进行社会调...

  • 宗教与和谐社会构建

    关键词: 宗教  和谐社会  稳定  

    我国是一个多种宗教并存的国家,在国际局势发生深刻变化和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新形势下,为促进社会和谐,实现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必须全面认识宗教在社会主义社会将长期存在的客观现实,全面认识宗教因素对和谐社会建设的特殊影响和作用,全面认识宗教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努力探索和把握宗教自身规律,采取...

  • 基督教精神与西方文化传统

    关键词: 基督教精神  秩序  约  博爱  西方文化传统  

    可以把基督教精神归纳为:秩序;约;博爱。基督教精神为西方文化传统中的科学和法制精神提供了信念上的支撑,“自由、平等、博爱”等现代价值观是基督教“爱”的精神在文化发展中的必然表现。基督教精神是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在中西方文明的冲突与碰撞中融合出的一种世界性文化精神,它不仅属于西方,更属于世界。

  • 基督教语言哲学简析

    关键词: 基督教  语言哲学  观念  用途  启示  

    现代西方语言哲学十分关注言语行为、指称、语用等语言问题,增加了语言研究的深度,为揭示语用规律提供了可靠的理论支撑,成为语言界的显学。但我们发现,这些语言哲学的核心观念都是以基督教的语言哲学为源头的。本文试从工具性、承载性等语言观念,传达、命名、指代等语言用途,布道、崇拜、导引等语言策略,诠释、聆听等言语行为等几个角度...

  • 论能源法律制度结构的形成与形态

    关键词: 能源法  体系化  法律制度结构  

    能源法律“体系化”是能源法律结构实现逻辑形成的路径依赖。《能源法》的制度设计正是能源法律“体系化”的政治过程,《能源法》因而成为能源法律制度内部结构与外部结构借以实现逻辑演绎与协调链接的契机。

  • 论我国公务员处分救济模式的制度选择——以公正委员会为中心

    关键词: 公务员处分  救济模式  制度选择  公正委员会  

    随着《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的颁布,公务员处分有了专门性规范。但囿于传统公务员处分救济模式的历史惯性,现行制度仍不能充分回应修宪后保障人权的现实要求。在考量国情因素的基础上,认真审视现行公务员处分的救济模式,通过借鉴有关国家和地区的制度经验,选择建立以独立的人事公正委员会为中心的制度设计,不失为完善我国公务员权利保...

  • 美国关税法337条款探析——以对中国企业及知识产权保护影响为视角

    关键词: 337条款  知识产权  企业  

    337条款主要规范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对进口贸易中的不公平贸易做法(实践中主要与侵犯知识产权相关)进行调查的行为。它提供了快速有效的调查程序和威力较大的救济措施,从而会使被诉企业甚至是非涉案相关企业被迫失去美国市场。加入WTO以来,美国对中国企业进行337调查呈激增态势。新的贸易形势、中国出口企业本身存在的缺陷以及337调...

  • 以人权保障为核心构建我国未决羁押的基本理论体系

    关键词: 未决羁押  人权保障  刑事诉讼制度  

    未决羁押是依法对因涉嫌犯罪而受到刑事追诉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取的限制其人身自由的一种最严厉的强制措施。未决羁押是一项重要的刑事诉讼制度,也属于例外性的程序性保障措施。未决羁押具有双重目的:其一,提供程序保障,保障刑事诉讼的顺利进行。其二,预防犯罪嫌疑人再次实施新的危害社会行为,保障人权。应该合理地设定与运用未决羁押...

  • 社会关系与资本主义竞争——基于马克思经济学研究视角的理论解析

    关键词: 马克思经济学  社会关系  资本主义竞争  新古典理论  

    与居于现代主流经济学地位、以强调技术分析为核心的新古典理论不同,以特定社会关系为分析线索的马克思经济学基于市场经济或现实资本主义竞争博弈规则,认为资本主义生产目的在于获取按货币价值计算的利润或货币增殖而非使用价值,由此决定了资本主义的激烈竞争及其特殊的资本积累。在此基础上,将竞争与积累联系到资本主义经济的本质特征即资...

  • 中西古代财富思想的分异与启示

    关键词: 伦理财富思想  学理财富思想  思维方式  人性意识  现代转换  

    中国古代伦理财富思想是建立在封建皇权统治的政治基础与儒学伦理思想的思想基础上的,西方古代学理财富思想是建立在法制与神权的政治基础和民主理念与宗教文化的思想基础上的。通过中西方古代伦理财富思想与学理财富思想的比较,我们可以发现中西方古代在思维方式上,特别是在理论思维、逻辑思维、创造性思维以及人性意识方面有着明显的分异,...

  • 儒家仁学经济思想的蕴涵与价值

    关键词: 仁学经济思想  义利关系  以礼为准  以民为本  

    仁义道德是儒家经济思想的灵魂,社会经济生活各环节均贯穿封建伦理道德的基本精神原则。儒家仁学经济思想的形成根植于儒家对义利关系、道德和经济关系的认识,以义取利是其核心思想,以礼为准是其实质要害,为公利民是其精华所在。经剔除其中封建糟粕,将展现其对于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建立和谐小康社会所具有的当代价值。

  • 制约我国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三大因素及对策

    关键词: 文化旅游产业  产业观念  管理体制  立法缺失  

    我国文化旅游产业化发展面临的巨大制约来自产业观念、管理体制和立法缺失。产业观念的概念泛化误区模糊了文化旅游产业特性和主体,管理体制的冲突和障碍耽误了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和产业体系的建立,旅游业非独立产业地位和行业综合立法的缺失,直接制约了文化旅游产业的市场统领作用,阻碍了我国文化旅游产业化发展。要实现文化旅游产业化发展...

  • “廉吏”汤斌理学思想略议

    关键词: 汤斌  廉吏  躬身实践  理学思想  

    汤斌是清初理学名臣,曾向大儒孙奇逢肄习理学,形成兼采陆王与程朱的理学思想。汤斌论学不主学术论辩,兼综程朱、陆王,主张挖掘理学中的经世致用因素,强调“躬身实践”、“力行”精神,并且能够身体力行,终成清朝官场上的著名“廉吏”。汤斌是清代政界、学坛众多人物中的出类拔萃者,在政绩与学业两个方面都取得突出成就,因而受到朝廷与社...

  • 从风说书看日本德川幕府对清朝情势的关注

    关键词: 风说书  德川幕府  清朝情势  

    日本德川幕府在确立长崎一港对外贸易的有限锁国体制后,为获取清朝情报,利用唐通事对渡日贸易的清朝商人进行咨问和调查,内容涉及清朝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和民间习俗等诸方面,问取的情报称为风说书,表明德川幕府对邻国清朝情势的深切关注。传往日本的消息除了临近出港地江、浙、闽等地的信息外,涉及社会震荡的北方消息也会通过清商...

  • 正常化以来中越关系的全面发展及其展望

    关键词: 中越关系  正常化  全面合作  

    20世纪后期对抗和对峙十余年后,在世界和地区形势变动的影响和各自国家利益需要的推动下,中越关系于1991年11月实现正常化。正常化以来,中越关系逐步发展,不断提升,从传统睦邻友好,到全面合作战略伙伴,总体上沿着登高望远、全面合作、互利共赢的方向演变。在“长期稳定、面向未来、睦邻友好、全面合作”16字方针和“好邻居、好朋友、好同...

  • 政治思想的基本理论架构

    关键词: 政治思想  基本理论  架构  

    政治思想基本理论架构萌芽于反清革命年代,奠基于国民革命时期,形成于反蒋运动之中。它既承袭了孙中山三民主义的不少内容,也吸取了近代西方政治理论的某些因素,但更多的是适应反蒋、反共需要的个人理念。它主要包括政治目标、必经阶段和理论内核三个层面。其政治目标是建立三民主义的现代国家,主张必须经历国民革命阶段,而国民革命只能由...

  • 学术对话:中国近代思想史学科盘点之四——关于近代思想史的发展动力

    关键词: 中国近代思想史  学术对话  中国近代社会  盘点  学科  中国传统思想  中国传统社会  近代意义  

    郑大华:在中国近代社会和近代思想的发展动力或说生成机制的问题上,学术界存在着两种不同的甚至是针锋相对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中国传统思想在进入明清以后,尤其是清乾嘉以后已停滞不前,如果没有西方的挑战,中国传统社会和思想就不会产生任何新的具有近代意义的变化。早在20世纪50年代,美国的邓嗣禹和费正清就提出了“冲击一反应”模式,...

  • 美育的哲学基础与价值选择(笔谈)——美育哲学基础的重建

    关键词: 美育  哲学基础  价值选择  

    经过20世纪80年代的美学热,90年代以来,这一学科进入了漫长的沉寂期。沉寂的主因在于它无法对社会重大问题做出有力的回答,失去了启人心智的力量。对于社会而言,美学体现其价值的主要方式在美育,当前美育理论的狭隘、僵化和匮乏已成为制约这一学科为社会广泛肯定的最主要原因。基于这种情况,本刊特约请有关专家撰写一组文章,探讨美育理论...

  • 技术时代的审美教育

    关键词: 审美教育  技术时代  学校教育  生活世界  家庭教育  社会教育  专业教育  通识教育  

    教育自古到今在人的生活世界中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人们一般把教育分成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其中学校教育是教育主要实施的场所,而它自身又包括了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在现代教育的理念、制度和实践中,教育越来越演变为一种技术训练和职业培训,也就是一种适应现代技术体系的人力资源的开发。

  • 美育与社会改造

    关键词: 社会改造  美育  艺术欣赏能力  审美教育  健全的人  广义  狭义  

    美育常常被人们作两种不同的理解,一种是广义的,一种是狭义的。广义的美育指对人的性格的全面培养,造就健全的人,从而造就健全的社会。狭义的美育指对艺术和自然的审美教育,主要指对艺术欣赏能力的教育。

  • 美育在全球化时代的任务

    关键词: 全球化时代  美育  18世纪  启蒙教育  人类中心  以人为中心  跨文化教育  学科  

    随着时代的变化,不仅一个学科的内容会发生变化,而且它的角色、作用或者任务也会发生变化。就美育来说,它所扮演的角色或者要承担的任务,在今天这个全球化时代,跟在18世纪它刚确立的时候,就非常不同。如果说在18世纪的时候,美育是以人为中心的启蒙教育的核心的话,那么在21世纪,美育将成为摆脱人类中心的跨文化教育或者跨人类教育的核心...

  • 以艺术重构存在——谢林《艺术哲学》的定位和功能

    关键词: 存在  艺术哲学  绝对同一性  谢林  

    “存在”是西方哲学史上的重要概念,18世纪德国古典哲学美学的一大主题就是如何消解思维与存在、主观与客观相对立的问题。谢林的《艺术哲学》围绕这一时代主题,通过确立艺术的合法地位为“存在”问题提供答案。在谢林看来,艺术直观和理智直观分别位于其体系的两个顶端,因此艺术和哲学是抵达“绝对同一性”(本原性存在)的两把钥匙。而在二...

  • 后现代思潮与公共艺术

    关键词: 后现代思潮  公共艺术  创作主题  价值取向  美学倾向  

    后现代思潮与公共艺术同兴起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前者影响着文化创作领域的价值观,后者是在特定观念指导下出现的一种艺术创作行为。从公共艺术的创作主题、价值取向和美学倾向等方面可以发现两者的相同和相异之处。

  • 中国古代神话死亡读解

    关键词: 神话死亡  死生转化  生命意识  精神品格  价值认同  

    在中国古代神话典籍里,有大量死亡现象的记载。其死亡表现出的不是一种对生命简单的单纯的否定,而是一种对生命再生的肯定。这种生死转化中隐含着对立统一的哲理,包含着先民们对死亡的忧患意识和对生命不懈追求的生死观念,从中昭示了中华民族牺牲奉献、坚强不屈、追求和谐的文化心理与民族精神,这是中华民族得以成长的源泉和前进的动力。

  • 《金瓶梅》婚恋描写面面观

    关键词: 婚恋描写  文化透视  

    封建时代的婚恋模式,或者是人性对封建礼法的妥协,或者是被弃掷女性的自怨自艾,或者是女子对负心者施以种种果报,或将男女双方和谐的婚恋理想委之于梦幻、幽冥,大多表现的是封建礼教对人性的压抑与扼杀,体现着僵死的、顽固的思想专制下的封建社会文化特质。《金瓶梅》中的婚恋描写,却完全呈现出一种迥异于封建传统文化的情状,显示出与封...

  • 试论《红楼梦》的自我叙述及其思想局限

    关键词: 曹雪芹  虚构  自我叙述  

    《红楼梦》的创作,是中国文化史乃至人类文化史上的一件盛举。作为18世纪中国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恢宏画卷,是封建意识形态的总结。《红楼梦》的虚构性质与自我叙述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通过对宝玉性格的描述,体现了曹雪芹对程朱理学的反抗和对自由个性的追求,鲜明地体现着对李贽“童心说”的接受。以塑造现实生活中存在的个性解放的人物为手...

  • 洛学传承与世界华文小说创作

    关键词: 传承文化  华文小说  创作倾向  

    洛学传承,主要指以宋代程颐、程颢所开创的洛学体系及其后学对这一学术价格体系的继承、发扬、改造、修正和叛逆。世界华文小说创作对洛学文化中载“理”倾向、伦理纲常、世俗化、复兴寻根尚劝解等倾向的继承与体现,显示了母体文化的强大凝聚力,其创作主体始终定格于民族传统文化的“本元”,并与大陆本土文学沟通一起,在客观上形成了一个共...

  • 从《榆树下的欲望》到《榆树孤宅》——谈河南曲剧对奥尼尔戏剧的改编

    关键词: 榆树下的欲望  奥尼尔  中国戏曲化  

    河南曲剧《榆树孤宅》对奥尼尔名作《榆树下的欲望》的“中国戏曲化”改造,使得中国普通观众能够更容易接近西方名剧,是一次有益的尝试。由于种种原因,改编本与原著之间在风格侧重及观念形态等方面出现了一些偏差,这将导致观众在了解原作者、把握原著思想主旨时出现偏离,而这种偏离又与改编者的改编初衷相矛盾。从比较文学角度对这种矛盾进...

  • 回到原初世界——T.S.艾略特《四个四重奏》宗教人物意象解读

    关键词: 四个四重奏  拯救  宗教人物意象  

    艾略特在其后期代表作《四个四重奏》中展开深刻的宗教冥想和沉思,用悖论语言展示了他对20世纪的残酷现实进行宗教拯救的决心和信心。

  • 汉语方所和比较范畴的认知及表达策略

    关键词: 认知策略  句法  信息结构  

    汉语在表达方所和比较范畴时的认知策略是目标先于参照点,而不是参照点先于目标,依据是主谓句和话题句的基本语序以及句子结构是否符合“已知信息先于新信息”的普遍原则。以往的研究多基于偏正结构,所以有误区。

  • 奴隶名称的文化语言阐释

    关键词: 奴隶名称  命名理据  主奴意识  文化蕴涵  

    古代汉语里表示奴隶名称的词很多,男女老幼,分工不同,受处罚的方式不同,其名称也各不相同。本文从字形分析入手概括出不同奴隶名称背后的命名理据,从一些动植物命名揭示了古代先民根深蒂固的主奴意识以及由此产生的奴化人格,并进而对一些奴隶名称在后世的词义演变及其文化蕴涵进行了阐释。

  • 合成理论视角下的意义建构

    关键词: 意义建构  概念  空间  合成  

    意义建构是语言使用的本质所在。虽然有关意义的研究在语言学诸多领域中一直占有重要地位,但意义这一问题长期以来颇具争议。从合成理论的视角来看,意义建构系人类心智作用与客观世界而生成的概念表征,这一概念表征承载了特定的意义。

  • 英汉翻译中的“理解”问题

    关键词: 翻译实践  误译现象  词句误解  专业知识  

    翻译重在实践。翻译实践中发生的误译现象多与译者对词法和句法的误解有关,亦与其背景知识和专业知识的缺失有关。

免责声明

若用户需要出版服务,请联系出版商,地址:郑州市科学大道100号,邮编:45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