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 立即咨询
郑州大学学报·理学版杂志

杂志介绍

郑州大学学报·理学版杂志是由河南省教育厅主管,郑州大学主办的一本北大期刊。

郑州大学学报·理学版杂志创刊于1962,发行周期为季刊,杂志类别为科学类。

  • 陶铜审美之变与中国早期国家的形成

    关键词: 史前文明  陶器  青铜共同体  美学  早期国家  

    20世纪以来,中国新石器时代器物考古的进展,打破了传统国史“民族出于一元”“地域向来一统”的观念,为认识中国早期文明提供了更趋多元的向度。但是,这种早期文明的多元性,并不能掩盖其文化、政治逐渐走向一体的事实。目前,学术界对中国史前文明多元性的判定,主要依据当时陶器器型所显现的地区差异。与此相较,青铜铸造技术的出现,一方...

  • 一种诗话的环境美学——以孟浩然山水诗为例

    关键词: 孟浩然  山水诗  人居理想  环境叙事美学  

    对山水诗所涉自然美的性质与意义,美学界一直存在分歧,显示了哲学与艺术学的冲突。但是,以孟浩然为代表,山水诗表现为哲学与艺术合为一体的独特话语方式,兼具理论品质和人居理想。首先,在叙事观念上,根据“言-象-意”结构系统理论,山水诗就是一种哲理的表达方式,我们不能用现代学科分工眼光把山水诗当作哲学之外的单纯的文艺作品,再借...

  • 环境法学研究的方法论问题(笔谈)比较视野下的环境法

    关键词: 环境法学  方法论  比较环境法  激励理论  规范法学  社科法学  

    近年来,环境法在我国日趋独立,成为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设中的重要一环及组成部分,法律规范形式日趋多样、自成体系。而有关环境法学的学术研究也目趋繁荣、丰富与多元。随着环境危机在中国当下的日趋凸显以及环境公共安全事件或群体性事件的频发,环境法的法律适用也频繁步入司法的视野,受到国人与社会的高度关注。我刊曾于2010年第4期...

  • 激励理论与环境法研究的实践转向

    关键词: 环境法  实践转向  激励  法治进程  环境质量  立法数量  生态系统  

    立法数量的快速增长与环境质量的每况愈下是我国环境法治进程中的一个突出现象。王明远教授曾喻之为:法制“疯长”、法治“不长”、生态系统“崩溃”,可谓一针见血。推动环境法的良好实施,实现从“法制”向“法治”的升华,实为当前环境法学研究的头等任务。而要实现此点,“激励”理论至关重要、不可或缺。

  • 环境法学研究的整体主义立场

    关键词: 环境法  整体主义  法学研究  学科目标  拉德布鲁赫  方法论  法学家  现状  

    德国著名法学家拉德布鲁赫曾经指出,某一学科如果过分沉溺于方法论,那么这个学科就可能是“有病的科学”。这里的“有病”可能包含某一学科的不成熟现状、学科目标不明确、发展误入歧途等状况。反过来,我们也可以说,某一学科如果存在“不成熟、目标不明、路径模糊”等病状,则应当重视和加强自身方法论的研究。这一判断基本上与环境法学科的...

  • 环境法学方法论——游走于规范法学与社科法学之间

    关键词: 法学方法论  规范法学  环境法学  社科  教义学  概念  立法  

    当下,法学方法论已成为学界不容忽视的学术焦点。在这样的背景下,出现了诸如立法法学、对策法学、诠释法学、法教义学、规范法学、政法法学、社科法学等纷繁多样的概念。在这些概念或方法论视域下,环境法学应如何自处?是迷失于这些概念的泥沼中还是走出沼泽?笔者以为,目前有关法学方法论的最大争议在于规范法学与社科法学之争。

  • 人民调解的现代转型:必要、可能与前景

    关键词: 人民调解  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  调解行政化  调解司法化  调解多元化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民调解的发展经历了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过程,它在社会转型中经历了低谷,又迅速成为人们重视的纠纷解决途径。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的回归也使人民调解深受国际社会的推崇,被誉为“东方经验”。然而,伴随当前社会日益明显的多元化趋势,人们的民主法制意识不断增强,维护自身权益的要求日益强烈,社会管理的创新迫切需要现...

  • 大调解、维稳与社会治理:功能解释及限度——南通大调解再认识

    关键词: 南通  大调解  维稳  社会治理  纠纷解决  

    当前的大调解,是维稳逻辑下的产物。通过纠纷解决维护社会稳定是大调解最根本的功能和取向。党政主导的运作模式、维护稳定的动力(压力)机制、解纷机制的可接近性、纠纷类型的适合性、纠纷当事人的需求等保证了大调解的有效运作和功能实现。但是维稳思路下的大调解也存在难以避免的局限。大调解的进一步发展,应当从“政府全能型”转向政府一...

  • 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基于流动性理论的分析

    关键词: 新货币主义  金融发展  金融改革  流动性理论  

    基于流动性理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主要方式是为实体经济提供流动性,使得本来因缺乏相互信任而无法达成的交易最终达成。提高金融部门效率的方法是提高金融部门履行承诺的程度。建议在流动性理论基础上的构建全社会流动性统计。内生的流动性模型目前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对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的细微差别、实践中各种微观指标之间的相互联系、...

  • 互联网金融策略行为对金融市场结构的影响

    关键词: 互联网金融  银行  斯坦克尔伯格模型  混合策略  秩依期望效用  

    互联网金融企业的联合、串谋策略将提高自身的利润,推高金融产品的整体价格,但策略行为实施需要内部具备强有力的惩罚机制,并且要基于银行没有扩大产能,向金融市场提供大量可替代互联金融产品的前提下才能实现。在引入对未来预期收益分析后发现,对未来的乐观预期会显著降低互联网金融企业和银行结成联盟的概率,加剧市场竞争,从而使整个金...

  • 郑州航空港区金融服务体系的完善与建议

    关键词: 航空港区  金融服务  金融创新  

    航空港区要实现大都市、大枢纽、大产业的目标,需要提升金融服务体系、增强金融集聚效应,但目前港区的金融体系总量不足、且结构单一,同时存在资本市场不完善、金融产品创新不足、金融开放程度低等问题。这需要从金融机构、金融市场、政府三个主体入手,在市场机制的作用和政府调控的有序引导下,加快港区开放广度和深度,打造金融一条街,创...

  • 财政利益格局与中国税制改革——现行财政体制约束下中国税制该如何调整?

    关键词: 税制结构  分税制财政体制  税制调整  

    我国现行税制体系与我国分税制财政管理制度是内生地结合起来的。因此,现行分税制财政体制形成的利益分配格局成为推进税制改革的重要约束因素。税制结构的完善与调整要建立在财政体制不断完善的基础上。改变现有财政利益分配格局,就是要建立并完善新型现代分权治理结构,规范政府间的财权、事权关系。在此基础上,从整体上完善税制结构,在稳...

  • 土地财政是否加剧了“半城镇化”问题?——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关键词: 土地财政  半城镇化  城市增长边界政策  

    基于中国31个省市2005-2012的相关数据,通过构建面板数据模型,对半城镇化与土地财政的内在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因经济增长水平等因素对人口迁移的正面激励,半城镇化在我国呈现典型的空间差异,并自西部、中部向东部地区递增;(2)土地财政使得“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失调,并在人口城镇化内部使得“常住人口城镇化与...

  • 股权投资会计准则演变的非预期效应研究——基于盈余管理视角的分析与实证检验

    关键词: 股权投资  会计准则演变  非预期效应  盈余管理  

    以沪深两市上市公司2007-2012年期间的经验数据为对象,研究发现,有“避亏”动机的上市公司存在利用公允价值法和权益法进行盈余管理行为,造成股权投资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不强,表明股权投资会计准则演变会产生非预期效应。就此从母公司个别和合并报表的分工与协作视角提出股权投资会计准则的修订方案。

  • 《文心雕龙》论行政类文体的诗性特征

    关键词: 诗性政治  文心雕龙  行政文体  

    受浓厚的诗性文化传统的影响,中国早期的行政文书有鲜明的诗性文化特质。《文心雕龙》对中国6世纪以前的行政文体都有所论及,其中有制、诰、策等下行文,以及奏、章、表等上行文。如果说下行公文彰显的是君权和天威,那么上行公文则体现君臣的尊卑秩序和臣子们的惶恐与敬畏。公文的文字表述要体现对天威君命的敬畏顺从和对君臣之礼的谨守,这...

  • 《风俗通义》的志怪小说属性——兼论汉代小说的类别特征

    关键词: 风俗通义  志怪  汉书  小说  类别特征  

    《风俗通义》旨在“辨风正俗”,信仰风俗亦是其关注的重点之一,该书也因此而载录了许多神怪故事,客观上已初具志怪小说特点。从《风俗通义》及《汉志》所录“小说”来看,汉代“小说”的志怪属性,是由其所载民间传说的性质决定的,与民间信仰密切相关。汉代“小说”被归入“诸子”,说明此时的“小说”还比较注重学术价值。汉代“小说”并非...

  • 梦幻书写传统与女性写作的现代突破

    关键词: 女性写作  梦幻书写  性别观念  现代突破  

    中国女性文学创作可以整理出较为清晰的梦幻书写传统:思念与体悟、栖息与越界、确认与想象、困惑与探索,从中可窥见深刻的传统性别文化烙印。新时期部分女作家的小说创作,创造性地将与女性思维模式更为接近的梦幻和对外在世界的反思与审视进行了对接,将女性善于体验与感受的特质和女性知识分子的理性思索进行了对接,是女性梦幻书写传统的现...

  • 影像叙事中的乡愁书写与价值重构——以贾樟柯部分电影作品为考察对象

    关键词: 文化乡愁  文化身份  影像叙事  主流价值  国家形象  

    乡愁的不断滋生是人们对传统生活模式的依恋,以及对都市生活造成的失重感之间交织融涵而形成的困顿体验。贾樟柯的电影作品叙事中,大量的现代性元素冲击并入侵传统环境,已有的思想观念、人际关系、道德伦理、情感经验、生活方式均产生了较大的改观,生存环境的断裂让深陷其中的乡愁变得无处倾诉。影像叙事中,被主流文化忽略的群体只好选择了...

  • 公共舆论、医学利益集团与1948年英国医院国有化改革

    关键词: 医疗史  英国工党政府  英国医院国有化改革  公共舆论  英国医学会  

    1948年英国医院国有化改革是英国政府制度化干预医院管理的开端,它确立了英国医疗服务的医疗公平原则。医院国有化改革反映了英工党政府、公共舆论与医学利益集团之间的互动关系。二战爆发后,民众对国家接管医院与免费医疗的关注度高涨,不仅为工党执政提供了重要支撑,也促成了支持医院国有化改革的舆论形成。医疗公平是公众舆论的核心诉求。...

  • 论英国国民健康服务体系中病人地位的改变

    关键词: 医学社会史  英国  国民健康服务体系  

    英国国民健康服务体系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不断演变,病人地位的变化是这一演变过程的核心问题。国民健康服务体系的演变史,就是病人在医疗领域地位的发展史。该体系实施之初执行“以疾病为中心”的理念,它侧重疾病治疗的结果,强调病人就医机会的公平性。在这种医疗体系和文化中,医生具有绝对的主导性,病人是医疗服务的被动接受者,病患的权...

  • 科技考古:考古学新理论新方法新视角(笔谈)——古代蛋白质分析在考古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 科技考古  蛋白质组学  古食谱分析  植物考古学  gis技术  稳定同位素  农业起源  聚落考古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自然科学被广泛应用到考古学研究的诸多领域,现代考古学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态势日渐明显,科技考古作为考古学研究的重要一翼的优势已明确显现,并为中国考古学研究提供了新手段和新视角,拓展并深化了中国考古学研究的广度和相关内容,同时也加速了中国考古学研究的国际化进程。但科技考古的研究理念、研究方法及崭...

  • 古食谱分析方法与中国考古学研究

    关键词: 考古学研究  谱分析方法  中国  古代文明  人类社会  食物结构  生计方式  新石器时代  

    一、前言 人类的发展经历了从原始的狩猎采集到新石器时代农业及畜牧业的产生,直至青铜一铁器时代游牧业的诞生,体现在不同食物结构基础上的不同生计方式催生了人类社会丰富多彩的古代文明。考古发掘出土的古代有机食物或农作物等遗存,能够为我们提供古代人类食物结构和生计方式等最直接的证据,但是由于长时间的埋藏环境影响,它们很难完全...

  • 植物考古学与中国农业起源研究

    关键词: 考古学研究  农业起源  植物  自然科学技术  中国  60年代  20世纪  跨学科性  

    20世纪60年代,受“新考古学”思潮的影响,自然科学技术开始广泛应用于考古学研究,考古学的跨学科性日益突出。浮选技术的出现,使得考古学家能够主动地科学采集遗址中的植物遗存以探讨农业起源等重大学术问题,植物考古学的研究价值逐渐显现,它作为考古学一个新的研究分支也逐步建立起来。

  • GIS技术在聚落考古中的应用

    关键词: 聚落考古  gis技术  应用  地理信息系统  数据管理  数据采集  计算机技术  信息可视化  

    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又称“地理信息系统”,是在计算机技术的支持下,对相关地理数据进行采集、储存、管理、运算、分析、显示和描述的技术系统[1]。其主要功能有地理信息数据采集、数据管理、空间分析和属性分析、地理信息可视化等,目前广泛应用于国土资源、交通、统计、公安、城市规划等领域和部门,是现代聚落管理的重要...

  • 理性的回归:当代中国现代化路径审视

    关键词: 当代中国  现代化路径  理性回归  

    当代中国现代化的历程,其精神实质是理性回归的历程,即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理性精神得以恢复和发扬的历程。理性回归的历程大致可以归结为五个方面:一是价值取向从理想主义转向现实主义,二是社会中轴从政治挂帅转向经济优先,三是价值主体从集体主义转向以人为本,四是社会规范从伦理本位转向契约本位,五是理性类型从价值理性转向目的理性。

  • 新中国建立初期归国留学生群体政治认同的模式与特点

    关键词: 建国初期  归国留学生  政治认同  民族认同  国家认同  政党认同  

    政治认同包括“归属性”和“赞同性”认同两个方面,后者包括对民族本能上的认同、对国家情感上的认同、对执政党及其执政价值理智上的认同三个层面。新中国成立初期归国留学生群体的政治认同,具有对归国时原有政治认同的接续与重构的双重特点,形成了“接续重构式”政治认同模式。从这一群体政治认同的主客体关系、作用机理、生成过程和社会基...

  • 失范与失控:公共事件网络传播的“扩音效应”研究——以“区伯事件”为例

    关键词: 公共事件  网络传播  扩音效应  区伯事件  断点  

    公共事件形成“扩音效应”不仅是舆情激荡、管理失控的结果,某种程度上它也是公共议题设定的目标和手段。对事件真相的追究、对社会公义的匡正构成事件的传播动因和表征,其内质则是网民通过新媒体话语进行的利益博弈、话语权扩张及官方控制模式的失效。在新的媒体格局中,官方话语的失范以及由此而来的社会情绪的失控,必然为执政管理埋下巨大...

  • “私人订制”微电影传播价值研究

    关键词: 私人订制  微电影  传播价值  

    “私人订制”微电影是一种风格形式多样化、全方位多群体性订制类微电影类型。与其他订制类微电影不同的是,它的审美主体是从消费者到创作者+消费者,创作模式是互动影像艺术的新形式,传播模式是从大众传播到群体性小范围传播。“私人订制”微电影具有艺术审美价值、商业经济价值及文化社会价值。

  • 当代广告艺术形态流变的关系逻辑探析

    关键词: 广告  艺术形态  关系逻辑  

    广告以艺术的形态再现人们从物质到精神的各种需求,其发展流变也成为人类消费历史的最直接佐证。20世纪后期以来,由于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广告的样态表达呈现出前所未有的丰富性,并逐渐成为记录时代变迁与表征文化的一种重要方式。在当代广告艺术形态的发展中,消费、艺术与媒介的交互影响构成了其发展流变的逻辑要素——作为广告的目的的消...

免责声明

若用户需要出版服务,请联系出版商,地址:郑州市科学大道100号,邮编:45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