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 立即咨询
中州学刊杂志

杂志介绍

中州学刊杂志是由河南省社会科学院主管,河南省社会科学院主办的一本CSSCI南大期刊。

中州学刊杂志创刊于1979,发行周期为月刊,杂志类别为教育类。

  • 香港回归20年来“一国两制”的民主政治建设探索

    关键词: 香港回归  民主政治  历史经验  

    香港回归20年来,“一国两制”“五十年不变”的伟大实践已经走过了近一半旅程。放眼“大历史”的长时段,在政治发展领域,一些具有整体性、普遍性、规律性的阶段性特征及历史经验已经相对明晰地呈现出来。一方面,以“双普选”为目标导向和主要内容的政制改革和民主化进程进展艰难,充分反映了香港“一国两制”实践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另一方...

  • 省直管县改革存在的问题与改进对策

    关键词: 省直管县改革  县域城镇化  发展定位  市县关系  

    近几年,省直管县改革向纵深推进,取得突破性进展,政策红利日益显现。但省直管县改革在发展定位、改革动力、实践方式、市县间关系处理等方面也面临着诸多问题。深入推进省直管县改革,需要着眼于新型城镇化这一大的时代背景,明晰其助力县域就地城镇化的定位;加快顶层制度设计,完善配套制度与工作机制;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构建省直管县改革...

  • 增强机关党员的党员意识与先锋意识——基于重庆的调查与思考

    关键词: 机关党员  党员意识  先锋意识  

    党员意识与先锋意识是一个涉及机关党建向纵深发展的重大问题。当前,我国绝大多数机关党员信仰马克思主义,政治觉悟较高,作用发挥较好,在群众中有良好形象,能较好履行党员义务。但在党员意识与先锋意识方面还存在组织入党等同思想入党、业务职责代替党员职责、行政关系取代党内关系、物质追求重于党性修养、底线标准混同党性标准等一些亟待解决...

  • 规范乡村权力运行是治理“微腐败”的治本之举——河南省淮阳县开展“微权四化”廉政体系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关键词: 乡村权力治理  微腐败  党风廉政建设  

    河南省淮阳县在推进乡村廉政体系建设过程中,实施了权力清单化,推进权力内容的全部公开透明;履职程序化,推进权力运行的刚性规范;监督科技化,推进权力监督手段的飞跃式提升;问责常态化,推进失责追究的常态运行。这些措施的实施,有效地遏制了农村的“微腐败”,提高了乡村机构的办事效率,展示了科技反腐的前景,保持了乡村稳定,促进了社会和谐,赢得...

  • 资源型地区节能减排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关键词: 节能减排约束  资源型地区  转型升级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是要稳增长,二是要实现经济转型升级。在通过推进节能减排来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实际工作中,有关部门并没有充分考虑区域发展的现实与不平衡性,还存在着节能减排指标分配“一刀切”、缺乏长效机制等问题,这就意味着西部欠发达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将受到严格的政策制约,也就很难改变“守着聚宝盆挨饿”的现状。因此,在推进供...

  • 我国智能制造发展趋势及政策支持体系研究

    关键词: 智能制造  发展趋势  政策约束  政策支持体系  

    当前,我国制造业正处在向创新驱动转型,加快打造世界制造强国的发展阶段。制造业发展呈现出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企业与消费者融合的典型特征。我国现行的标准体系、创新政策、金融财税政策、法律法规等有些已经不能适应智能制造产业生态系统的发展要求。未来应以制造服务系统观为指导,加快形成以制造与服务相融合为目标...

  • 正确认识当前我国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六大问题

    关键词: 农业  农村  形势  研判  

    21世纪以来,我国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粮食生产“十三连丰”,农民收入“十三连增”。但是,随着农业农村发展形势的深刻变化,必须对农产品进口剧增是否有依据、粮食生产区域空间结构发生巨变是否合情合理、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是否能够解决广大农户出路、农村消费步入“全要素购买时代”是否带来隐忧、法律上怎样明确规定和调整农业...

  • 关于国家粮食生产核心区农业供给侧改革的若干思考

    关键词: 粮食生产核心区  农业供给侧改革  对策建议  

    随着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国农业农村工作的主线,我国农业发展已进入战略转型的关键时期。国家粮食生产核心区是国家粮食生产和安全保障的核心区域,在农业供给侧改革过程中,其重要地位和示范作用更加明显,同时自身存在的问题和发展瓶颈也更加突出,改革任务更重、挑战更大,应从政府扶持、粮油生产、农产品流通和...

  • 企业破产中的知识产权许可合同处理方法研究

    关键词: 企业破产  知识产权许可合同  法律制度  

    平衡各方利益为解决企业破产中的知识产权许可合同问题提供了理论支点。实践中,传统的待履行合同方法因未能顾及知识产权的特性而难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美国允许被许可人在许可人破产、破产管理人拒绝履行合同时继续使用知识产权,而对被许可人破产时破产管理人能否承担知识产权许可合同义务有“假设性测试”“真实性测试”“字面含义测试”三种...

  • 推行水污染合作治理模式的法治路径

    关键词: 水污染  管制  合作  

    破解水污染管制困局需以环境治理模式转型为切入点。合作治理的环境政策是一种应对环境危机的宏观策略,需要在立法、执法、司法等环节切实践行。推行水污染合作治理模式的法治路径是:以环境法合作原则为基础,实现治理主体上的“官民共治”、治理层级上的“上下协力”、治理方式上的“刚柔并济”、司法监督上的“双管齐下”,形成环境行政权、环境...

  • 论最低生活保障职能在政府间的合理性分配——兼析《社会救助暂行办法》

    关键词: 最低生活保障  低保职能分配  

    从低保建制到《社会救助暂行办法》公布施行,我国政府间低保职能分配改革逐步走向深化,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低保制度的规范性与公平性。但现行低保职能分配体系无论是在财政责任分配还是在管理责任及决策权分配中,仍面临着影响低保制度减贫效能的结构性矛盾。相应的治理策略应包括:规范“中央—省—市”三级政府间的低保财政转移支付,以平衡低保...

  • 文化治理视角下的公共文化服务创新

    关键词: 公共文化服务  公共空间  文化共同体  文化治理  

    公共文化服务是实现文化强国的重要途径。行动者身份的品牌化认证、互动空间的公共性转换、服务能力的联动式升级及发展方向的国家在场化定位是“让公共文化服务运转起来”的成功之策;文化项目的品牌化、文化空间的公共化、文化服务的平台化和文化互动的网络化及国家的常态化在场是提升国家文化治理能力的重要途径。以文化为纽带并以文化建构为...

  • 城镇化进程中我国基础教育体制改革面临的挑战及其对策

    关键词: 城镇化  教育管理体制  改革  

    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农村人口大规模向城镇转移,产生了数量庞大的农村留守儿童,农村学校空壳化与城镇学校大班额化并存,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师资流失严重。社会环境的变化给基础教育管理带来了一系列深层次的挑战:流动人口随迁子女就地升学难以实现,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突出,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面临两难选择,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逆向流动趋势...

  • 论中华水文化精髓的生成逻辑及其发展

    关键词: 中华水文化精髓  人水和谐  创新发展  

    人水和谐是中华水文化的精髓,从历史根基上看,它经历了从天人合一的宇宙意识、以人为本的人文意识再到人水和谐的水文化意识这样一种递进过程和逻辑层级。人水和谐的文化意识虽然古已有之,但这一理念的明确提出,一是基于当前我国社会的现状,二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特别是生态文明的切实需要。作为中华水文化精髓的人水和谐,其文化特征主要有核...

  • 礼文化在国民公共文明素质提升中的作用

    关键词: 礼文化  公共文明素质  精神文明  传统文化  道德教育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软实力的重要体现,当代中国人的公共文明素质提升需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礼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以“毋不敬”和谦逊自律为精神内涵的礼文化,经过现代文明的创造性转化,运用到国民公共文明素质提升的教育中,必定能给中国人带来崭新的精神风貌。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是公共文明素质提升的重要途径,...

  • 人伦与制度——对于司马谈论儒家之哲学分析

    关键词: 司马谈  儒学  五伦  四伦  儒学政制  

    从未制定过国家制度的儒生在西汉面临将德性转化为制度的难题。出身史官世家而又尊崇黄老的司马谈在这一进程中起了关键作用。在《论六家要旨》中,司马谈从儒学内部对儒学德性进行了制度性改造。司马谈指出,由于经传礼仪的烦琐,儒者既不能得儒学之“要”,事实上也无法不知“要”而仅仅遵从经传礼仪的规定,于是儒学之内在和外在之整体性都亡失了...

  • 唐末五代十国时期儒学道统谱系的衍变

    关键词: 唐末  五代十国  儒学  道统谱系  

    “道统”由中唐时期的韩愈正式提出,是唐代儒学复兴运动的重要内容。唐末五代十国时期,儒家道统观有了更为深入的发展,从尧、舜到韩愈的儒学道统谱系正式确立了。随着这一正本清源过程的完成,儒家思想的脉络基本理清,正统观念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并衍生出皮日休的“师儒道统”,陆龟蒙、朱阅、林慎思的“融合道统”,司空图的“致用道统”,牛希济的...

  • 汉娜·阿伦特的“思”及其理论意义

    关键词: 阿伦特  恶  思想  自我  

    汉娜·阿伦特以对20世纪的一系列政治问题的反思著称于世。对“恶”的思考构成了阿伦特思想体系的重要维度。“不能思想”是“平庸的恶”得以产生的根本原因。思想意味着通过言词交谈,是“我”与“自我”之间的相处、对话。“思”是克服“平庸的恶”的根本方式。“根本恶”依赖特殊语境,“平庸的恶”则成为人类必须长期面对的恒常境况。在现代世...

  • 西汉时期河西羌人“饶妻制”原因试析

    关键词: 西汉时期  羌人  

    羌人“饶妻制”的形成,不仅与其生活的自然环境有关,而且与羌汉战争以及羌人的生产方式、风俗习惯等因素息息相关。羌人生活地区土壤微量元素严重缺锌,造成育龄妇女营养缺乏,引发妊娠期女性大量死亡,而羌人各种族间的斗争和与汉的战争以及其风俗以生病为耻,每病辄以刃自刺的习俗,使男性人口大量减少。因此,依靠人口强盛生存的羌人,为使更多的育...

  • 论元代河南的儒学教育

    关键词: 元代  河南儒学教育  书院  

    蒙金战争使北方地区的文化教育事业遭受了巨大破坏,但在河南地方官员和士绅的保护与支持下,河南儒学教育依然得到延续和发展。由于地方政府对兴办学校的重视,士绅群体对兴办学校的资金支持,以及儒学名士对学校教育的积极参与使河南境内教育事业在宋代之后得到持续稳定的发展,尽管元代河南的教育水平与江浙地区相比仍然存在一定差距,但总体来看,...

  • 明代老年人口政策探析

    关键词: 明代  老年人口  政策  

    明朝廷针对普通百姓、官员群体、宗室人员及其他特殊群体的老年人口,制定了不同的优待政策。明代老年人口政策有不少值得肯定的地方,如阶层的广泛性、政策相对完善、营造尊老尚贤的社会氛围等,形成了较为系统的保障,起到了尊老敬老、安定社会的作用;但明代老年人口政策也存在着享受政策的老人有限及政策实施过程中存在不足等局限性。

  •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前后党和红军的作风建设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中国工农红军  优良作风  

    井冈山斗争时期和中央苏区时期,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和批评与自我批评等党和红军的优良作风已经初步形成。然而,由于受“左”倾教条主义的影响,党和红军的作风建设一度遭到严重破坏,直到遵义会议前后才开启独立自主解决中国革命重大问题和党的作风建设的新征程。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制定方针政策、创新群众工作方法和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 《诗经》“威仪”说

    关键词: 威仪  礼容  德行  

    《诗经》中“威仪”一词有三个义项:一指礼容,二指符合礼仪节文的言行表现,三指能起表率作用的言行、德行。在《诗经》中,威仪都与德行有关,被认为是道德精神的表现。威仪的这种用法在《尚书》中也存在。金文资料中,威仪用例含义和传世文献中的用法一致,着眼于道德精神层面的内涵,认为威仪是守礼、有德的表现。春秋以后,威仪逐渐固化为礼制,成为...

  • 唐代“奉试诗”辨略

    关键词: 唐代试诗  奉试诗  赎帖  帖经日试  

    唐代“以文取士”,“试诗”称谓繁多。毛奇龄谓唐代进士登第后“又有试”即“奉试”;臧岳则认为“奉试”为“覆试”,由此而有“奉试诗”之称。古今学者沿用不疑,但语焉不详,分析归纳不细致。实际上,“奉试”和“覆试”既不是相同的考试制度,在诗歌体制及难易程度上也有很大差别。毛奇龄所指为“奉试诗”的作品,亦非“覆试”之作。唐代人创作的“...

  • 延安文学人民性的理论阐释——以20世纪四五十年代赵树理研究为代表

    关键词: 延安文学  人民性  赵树理  期待视野  理论阐释  

    从20世纪四五十年代赵树理作品的研究中,我们可以看出,延安文学的人民性是在创作实践和理论争鸣中逐步确立的。从表面上看,赵树理的作品反映的是解放区大众的生活,体现的是《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精神。但实质上,经过国内外学者的理论阐释,文学的人民性特征逐渐获得美学价值、形式创造、经典互文等多元意义,从而为文学的人民性赋予深厚...

  • “新时期”的文学理论建设与文学批评

    关键词: 新时期  文学理论  文学批评  

    新时期文学理论建设、文学批评实践对于中国民众的思想解放、中国社会的改革开放、对于中国新的政治局面的形成与拓展以及对于中国与世界各国文化交流的加强,均产生了积极推动作用。新时期文学在“发展分期与历史定位”“文学理论批评范式的转换”“文学基本性质的多维认知”“中国古代文论之现代转换”“马克思主义文论的中国化”“文学的跨学...

  • 理论中心、反本质主义与文论重建

    关键词: 理论中心  强制阐释  反本质主义  文论重建  实践  

    在当代中国文论界,反本质主义的引入及其造成的巨大冲击,对于破除与解构僵化思维及话语霸权具有积极意义,但也存在“理论中心”的强制阐释运思模式与问题。这不仅表现在它的解构策略上,也体现在它所谓的“建构主义”重建思路与“关系主义”重建思路之中。而这也使反本质主义的理论重建与现实的文学实践活动相疏离,并表现出自身理论构建的无力与...

  • 民间口头文学的当代保护问题探析

    关键词: 民间文学  口头文学  保护传承  当代价值  保护机制  

    保护和传承民间口头文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民间口头文学是民族精神的直接载体,具有极强的认知价值,体现了文化的独立性和多样性,对于文化传承具有重要意义。当代的民间口头文学保护经历了因整理而保护和为传承而保护的两个阶段,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着这一些突出矛盾和现实问题。在民间口头文学保护过程中,应注重恢复活态保护与传承的方...

  • 国家形象的跨文化生成逻辑及传播策略

    关键词: 国家形象  跨文化  生成逻辑  传播策略  

    国家形象的生成是一种主体性活动,根据不同的主体或同一主体的不同认识角度,国家形象可表现为国内与国际、整体与局部、理想与现实等不同维度。国家形象的跨文化生成过程是主体对客体国家信息的文化选择过程,这个过程要经过文化透镜的折射,因而国家形象表现出一定的“偏离性”。国家形象塑造与传播主体可通过转变思维方式、寻找沟通桥梁、采取适...

  • 媒介融合背景下学术图书的出版走向

    关键词: 媒介融合  学术图书  内容生产  平台聚合  

    伴随着互联网的蓬勃发展,媒介融合日益深入。这一趋势既为学术图书出版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通过对学术图书的内容生产、销售平台进行考察可见,出版社要做好把关人,对学术图书内容进行有效筛选,尽量避免无价值学术图书的生产。互联网的发展使得平台聚合变得低廉和容易,为学术图书实现精准销售、减少浪费提供了可能性。媒介融合的深入呼唤着...

免责声明

若用户需要出版服务,请联系出版商,地址:河南省郑州文化路50号,邮编:450002。